首页 中 第401页

中 第401页

  • “三阴三阳”六气标本中气含义及关系 黄帝内经

    “三阴三阳”六气标本中气含义及关系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概念标记了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的阴阳属性,构建了独特的“标本中气理论”模型,成为伤寒六经气化理论产生的理论源头,对于理解和应用张仲景《伤寒论》相关条文给予重要的启迪。 •经文有“少阳、太阴从本”“太阳、少阴从标从本”“阳明、厥阴从乎中气”之论的原因,一是突出其易生之病的发病机理,二是强调病情复杂的发病机理,三是强调不被重视的发病...

  • 中医学扶正祛邪 阴平阳秘其病乃治

    中医学扶正祛邪 阴平阳秘其病乃治

    •中医学是一门追求人的健康及其以自组适应、自主疏通、自稳调节为动力机制来决定其养生治病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是一门极端个体化的动态的动员医学。 •扶正祛邪,并不是“扶正”和“祛邪”两个动宾结构词组的并列对称,而是重心偏移的扶“正祛邪”,是“扶助正气以驱逐病邪”的意思。正气是健康的主导,医学的功能仅仅是“扶助正气以驱邪”而已。 •命门学说既把前人之心...

  • 医“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

    医“药”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

    “医”“药”,这两个汉字的最初构成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与人文情怀,堪称“字里乾坤大”。我国古代医籍作者深谙书名的重要性,或直白或意象地在书名上极尽文思,画龙点睛。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系后人托人文始祖黄帝之名编著的医书。该书架构了中医理论的四梁八柱,奠定了中医药学的体系要义。书名意在彰显其起源性和权威性,大有君临天下、播撒仁心、医宗本源之意。 《金匮要略》系东汉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

  • 《伤寒论》中“上二焦”辨析

    《伤寒论》中“上二焦”辨析

    “热入血室”最早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又:“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又:“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 中医体用理论 理论诠释 治法介绍

    中医体用理论 理论诠释 治法介绍

    体、用二字最早出现于《周易》,《内经》中亦有体、用的文字记载。金·李杲在《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言:“鼻……此体也,其闻香臭者用也。”是中医学较早关于体用概念的应用。体用理论作为一种说理工具,用来解释物质与功能联系性,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理论诠释 肝体阴用阳是脏腑体用理论的组成部分,明代张景岳、喻嘉言等医家将阴阳、脏腑、体用三者结合,奠定了脏腑体用理论的基础。而关于肝体阴用阳较早的记载,见于清代尤在泾《金匮翼·胁...

  • 中医形体解剖学 中医藏象解剖学

    中医形体解剖学 中医藏象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新析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 医学的其他学科都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中医以其疗效较好和不良反应少得到普遍的认可, 但因其理论无法得到现代解剖学上的证实而被人质疑, 仍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伪科学。现今许多人认为中医没有解剖学, 即使有也是幼稚、零乱、模糊、难信的。那么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学岂不就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吗?笔者通过文献查阅, 参考多家论述, 对中医解剖学进行了新的阐述, 略谈体会于下。 中医形体解剖学 解剖作为医学术语, 指剖开生物的躯体, 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形体...

  • 中医“膈”的命名“膈”的位置

    中医“膈”的命名“膈”的位置

    基于象思维探讨中医学对“膈”的认识 “膈”是脏腑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其不属于五脏六腑之一, 故而往往为医者所忽视, 至今少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但在中医古籍文献中, 常常能见到与之相关的术语, 如《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中有“膈消”“心膈中热”“膈咽不通”;《伤寒论》中有“客气动膈”“膈气虚”“膈内拒痛&...

  • 什么是中医六欲呢

    什么是中医六欲呢

    中医所说的“七情六欲”指什么?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

  • 中医所谓清法

    中医所谓清法

    中医所谓清法,是指用气味寒凉的药物为主要部分所组成的方剂,以治疗热证的治病方法,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内经》云:“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即是指清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清法的运用,较为慎重,因治热方药,多属寒凉,易于损伤人体阳气,对于平素虚寒患者,仲景更是慎用。但后世医家对于清法应用有很大的拓展。 清热生津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二十六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条所论实为感受热...

  • 中医病势判断的方法 轻重缓急之势 升降出入之势

    中医病势判断的方法 轻重缓急之势 升降出入之势

    势,本义为一种力量的惯性趋向,引申指某种状态。病势,即是指疾病的情势,包括目前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判断病势,对于把握疾病的宏观、整体情况,确立适当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兹对此加以辨析。 病势判断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衡的结果。因此,病势都是阴阳盛衰的具体反映。 轻重缓急之势 病之轻重是医者首先要判断的基本内容。一般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二:一是“神”的状态,即“得神”与“失神”,是所谓...

  • 中医心理学理论 意象医学理论 道家认知理论

    中医心理学理论 意象医学理论 道家认知理论

    •中医心理学理论研究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传承基础上,用传统思维、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现代临床心理学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生命规律。 •用中医学整体思维阐述心理现象与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本质,或者用西方心理学分析思维研究中医学中的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从而构建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西方人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医心理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中医心理学,是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临床心理学进行结合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底蕴,同时也具备了现代科学基础。早期的中医...

  • 观《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有感

    观《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有感

    近期《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篇,就中药配伍中的“药对”运用,徐经世、王键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结合验案,形象生动地阐释了用药中的“搭档”,不禁让人感慨“本草中国,匠心新安”。 国医大师徐经世、岐黄学者王键,二者均为新安医家。徐经世(1933—),号筱甫,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徐经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业医60余载,善治内科疑难杂病,誉满杏林。王键(1956&mdas...

  •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半夏天麻在古方中为常用药对

    法半夏、天麻、羌活、独活为国医大师刘尚义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昏的药对。 法半夏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植物半夏加白矾的炮制品。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 天麻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甘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效。 羌活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性温,味辛、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独活 独活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性微温,味辛、苦,归肝、肾、肺经。具...

  • 中医药的象棋方略阵 组方配伍秘诀

    中医药的象棋方略阵 组方配伍秘诀

    象棋方略阵是藏亼门独特的组方配伍秘诀之一,运用于复杂多变的病种,病机复杂,症状叠加,经方不效,奇方无用,秘方不灵,必须以大兵团作战,犹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故而大方派医家多擅长用之。 由于药味众多,被不知病情之医家病家讥讽为开药郎中,实不懂大方战略战术也。自古知兵非好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兵家定理,也是病家求医之动机。余早年拜师于大方派,经方派,各有千秋,临证智慧切换,从不厚此薄彼,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近年钻研小藏方(奇偶秘单最小量方)也取得异曲同工之妙,但大病大方,杂病杂方之师训实不敢忘也。故以象棋组方方略...

  • 服中药 服药食忌 服药频率 服药时间

    服中药 服药食忌 服药频率 服药时间

    服中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服药食忌、频率、时间各方面、应注意一些具体细节,具体如下。 服药食忌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和咖啡。茶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 中医学本体论和方法论 象思维是与气本体论相应而生

    中医学本体论和方法论 象思维是与气本体论相应而生

    基于气本体论的阴阳思源与正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阴阳乃中医学的源始, 对于阴阳关系的理解与体悟将直接影响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把握和解读。然而笔者自读书以来, 却发现现今对于阴阳关系的解读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尚需进一步思考辨析。 问题的提出 任何一门学科, 追其究竟, 其根本的问题便是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其本体论和方法论, 将决定其对世界的根本认知...

  • 中医学中“厥”的应用 症状之厥 病证之厥

    中医学中“厥”的应用 症状之厥 病证之厥

    厥,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释为“发石也”,本意是指“采石于崖,憋气发力”。在中医学中其词意被进一步引申、扩大,得到广泛应用。有学者统计,“厥”在《黄帝内经》中即出现318次,涉及篇章87篇,并有《素问·厥论》《灵枢·厥病》的专篇论述,但其间词意纷繁,所指或为症状、或为病机、或为病证等,明显影响着理解与应用。兹对中医学中“厥”的应用情况加以梳理。 症状之厥 作为症状,厥的...

  • 系统中药学的科学内涵

    系统中药学的科学内涵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经历无数灾难、瘟疫,但中医药一直护佑着中华儿女繁荣兴旺,生生不息。中医药在世世代代中华儿女抗击疾病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神奇的功效,但这些功效是怎么产生的,尤其是中药中含有什么样的物质,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为直观地揭示它们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这些问题还有待探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彭成教授领衔的系统中药学团队将复杂系统科学引入中药学,提出中药是与中药生态环境系统和人体复杂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并提出中药的六要素(品种、品质、制药、药性、功效、应用)反映中药和中药方剂产...

  • 太极之智 中医内核 太极文化 大医之道

    太极之智 中医内核 太极文化 大医之道

    重庆,商周之时为巴国国都,秦时为巴郡;嘉陵江为渝水,绕城而行,故称“巴渝”。不仅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当代巴渝人还在继续坚守太极正统文脉,从表达形式、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等方面,创阴阳五行运用之新。 太极之传 希夷故里 草长莺飞的时节,重庆潼南的崇龛镇青岗村别有一番风景:以油菜花为主要背景、小麦为配景,组成直径达236米的油菜花太极图案。气势磅礴的油菜花太极图案吸引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游客前来观赏。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是重庆市“菜篮...

  • 中医临证贵辨证 遣方喜调气 神治重情志 八法以和统

    中医临证贵辨证 遣方喜调气 神治重情志 八法以和统

    编者按:陈意教授是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精于中医经典,长期坚守临床一线。临证诊疾,以辨证论治为先,认为八法中当增涩法,并以和法统八法;遣方用药尤重调理气机,养生治病不忘调畅情志;提出湿病忌滋腻,湿热宜苦温。今年是陈意从医六十周年,特邀其学生结合临床验案,总结其学术思想,以启迪后学。 陈意,男,1945年生,杭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

  • 中医名词的层次性 中医名词的中西异同性

    中医名词的层次性 中医名词的中西异同性

    中医名词多义与层次性浅析 在中西医探讨的交流中, 我们不难发现, 对于同样一个词汇, 彼此交流的本意却各不相同, 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 这导致对一些问题的辩论变得毫无意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是涉及个体认知的不同, 而更重要的是中医词汇的多义性, 层次性问题, 虽然都是探讨“气”的问题, 然而却说的不是一个“气”, 这就造成了中医内部专业交流, 尤其是容易使流派之间产生误解冲突;另外, 对于西医同行, 或是普通民众来说, 这些词汇容易使他们...

  • 中医发展与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的概念

    中医发展与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的概念

    中医的精准之路探讨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在题为“迈向精准医学, 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精准医学”的概念。2015年年初, 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美国精准医学研究计划, 自此, 精准医学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传播, 中医界亦不失时机地成立了研究精准医学等各种研究机构。 精准医学的概念 “精准医学&rdq...

  • 水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 水有“仁、和、精、诚”的精神特性

    水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 水有“仁、和、精、诚”的精神特性

    近日,笔者拜读了《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9月24日第一版《凝练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意义重大》一文,受益良多。文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凝练的“仁、和、精、诚”四字作为中医药价值理念中的核心,被写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笔者在学习之后体会到,作为“有形的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之一的“图像标识”,在体现“仁、和、精、诚的精神理念”“反映中医的形象元素”“高...

  • 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

    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

    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的异同 1 中医对阴阳理论的认识 阴阳学说起源于《周易》,最初为符号,即《易经》卦象里面的阴阳爻,成熟于《黄帝内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说文解字》曰:“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最初阴阳解释为日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又引申为天地、昼夜、方位等属性。阴阳是指自然界相关联事物对...

  • 中医浊之含义 病因之浊 浊之证治

    中医浊之含义 病因之浊 浊之证治

    浊,繁体为濁,《说文》言为古水之名。后经引申,《篇海类编》谓之“不清也”,《说文解字注》谓之“清之反也”,从而有浑浊、污浊、稠浊、粗浊、浊流、浊世等词语,用于描述事物的一种视觉状态或表述现象的象征意义。在中医学中,浊的使用频率颇高,但由于义界不清,所指非一,误用、泛用甚至滥用现象时可见及。兹对此加以梳理。 浊之含义 浊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且义项繁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he...

  • 元气论与中医的取象比类

    元气论与中医的取象比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服务于世界观。物质世界是复杂的、多维的,世界观也是多元的。对后世影响深远且对现今仍在发挥重要影响的世界观被称为主流世界观。 中医的主流世界观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元气论”,方法论是“取象比类”,主要关注宏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联系;西医的主流世界观源于西方古代哲学的“原子论”,方法论是“还原法”,主要关注微观世界的物质精细结...

  • 中医学五臭理论

    中医学五臭理论

    “腐胜焦”是中医学五臭理论延伸出来的经典治法,因其晦隐于医书之中,常为医家忽视。“腐胜焦”,故以腐治焦,为临床辨治热病、消渴、血瘀等病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何为腐 腐,败也,为腐烂、变质、腐朽之意。四气五味是中药核心的药性理论,除四气五味外,五臭也是辨识药性的重要内容。臭通嗅,指闻到的气味。关于五臭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然后世多泥于四气五味,而于此途多忽之。《本草崇原·序》有“其气有臊焦香腥腐之五臭,其质有酸苦甘...

  • 中医情感与脉象的相关理论研究

    中医情感与脉象的相关理论研究

    中医情志脉象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社会竞争愈加激烈, 人们的生 活节奏越来越快, 情感也变的越来越复杂。 复杂的人际交往, 时常让人感到心力交瘁,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人们的 心理问题愈发突出。 然而, 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却如道旁苦李 一样不被重视, 这种现状最终会造成现代人易产生抑郁、 焦虑 等情绪障碍, 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1-2] 。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的 存在, 这些异常情感往往很少直接表露出来, 不利于对其进行 及时的心理治疗 [3] , 因此, 寻找一种客观、 有效的情感识别...

  • 中药的煎法

    中药的煎法

    煎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炮制已由专业的饮片公司制作,并按规格小包装封装,既便于保存、保证药物质量,又方便了患者直接浸泡煎煮,患者一般只需要遵医嘱煎煮中药即可。但是,煎煮中药有先煎、后下、烊化等术语,部分患者煎药方法不对,会影响服药效果。本文就煎药术语作简单科普。 “煎”在中药里指把药材放进水里煮(区别于饮食文化中的热油烹饪),使所含成分进入水里。 先煎 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如有需要特别久煎的药物,需遵医嘱),再投入其他药料同煎。煎汤...

  • 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导引”

    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导引”

    导引定义探析 导引,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已经明确提出,与针刺、灸焫、砭石、中药和按蹻同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该法与按蹻均源于中部,“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的“导引”也经常出现于道家典籍之中。道医同源,黄老并称。黄指的是医家鼻祖黄帝,有托名的《黄帝内经》传世;老则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撰写五千字《道德经》而不知所终。史上...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