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03页

治 第1903页

  •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通常认为,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方,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   四逆汤可用于治疗太阴病,但理中汤一般不用于治疗少阴病。即使是附子理中汤,也是以治疗太阴病为主的。   读清代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见郑氏治疗三阴病,每以理中汤收功。更见书中有用理中汤和附子理中汤治疗少阴病者,录之可供参考。   “又如汪君,庚申年在瓜镇,时九月杪,得伤寒。初幼科医治,先发表,即大汗如水。继和解而热不退,益增烦躁。再投白虎、凉膈,即神昏默睡,唤亦不醒,摇之惟开目而已。病至十九日,自郡迎余至瓜...

  • 老年病施治策略 中医辨证与病机认识

    老年病施治策略 中医辨证与病机认识

    编者按:日前,在“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四: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座谈会”上,数十位专家围绕陈可冀在老年学与老年医学领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深入讨论。编者摘选部分专家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介绍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飧读者。 目前,国际老年生命科学界(包括医学科学界)通常认为人的期望寿命为120岁左右,这和我国《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记载一致,也与《黄帝内经·天年》以“人之寿百岁而死”,即所谓“度...

  • 针灸三焦辨证的运用 针灸辨治外感温病

    针灸三焦辨证的运用 针灸辨治外感温病

    三焦辨证的运用 三焦辨证学说源于《难经》,后世多指其狭义内容,即清代吴鞠通所倡之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而广义上的三焦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外感温病的辨治;二是内伤杂病的治疗;三是形体疾病的辨治。 针灸辨治外感温病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的外感温热病的三焦辨证,是根据《内经》中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大体将躯干、脏腑系统划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分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的传变规律特点总结而来。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反映了温病发展过程...

  • 控制戒毒治疗戒断反应用中药

    控制戒毒治疗戒断反应用中药

      柳某,男,35岁,1987年9月11日初诊。   病史吸食海洛因近一年。已经戒毒治疗,现出现戒断反应:晚上则烦躁不安,心里难受,发急,足手心发痒,咽痒,以致不能入睡,大便2日1次,苔黄腻,脉浮大。   病机与治则余毒未尽,阴虚阳亢,痰热内结;滋阴潜阳,清热涤痰。   处方钩藤15克,夏枯草20克,草决明15克,葛根15克,牛膝12克,地龙12克,牡蛎30克(另包先煎),珍珠母30克(另包先煎),胆南星10克,元参3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水煎服,2剂,4小时1次。   方解本方以钩藤,...

  •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针对脾胃病的治疗

    脾胃病已成为当下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表现为食欲差、胃疼、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脾胃病的治疗,西医西药大多以遏制症状为主,而中医凭借精准辨证、定位调理而见效明显。 春夏之交,人体阳气正旺,是调理脾胃病的大好时机。此时,可以借助健和堂推拿按摩、周天药浴、正阳艾灸、透肤熏蒸等中医技法借助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将体内的浊毒之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在调理时健和堂采用独特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辩证治疗,以消散其中的结节,带动阻滞的经络恢复通畅,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转,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另外配合...

  • 三伏天适宜防治虚寒性疾病

    三伏天适宜防治虚寒性疾病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人体阳气也进入了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适宜防治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颈腰椎病、风湿病、关节炎、肩周炎、女性妇科病等。而高温潮湿的天气,易导致湿疹、荨麻疹、自癜风、皮炎等复发或加重,也应尽早预防治疗。 气候潮湿给细菌繁殖提供条件 夏季天气闷热,气候潮湿,这给细菌、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紫外线强烈,容易导致皮肤病发作,如慢性湿疹、荨麻疹、皮炎、白癜风、痤疮、银屑病、手足癣、黄褐斑、老年斑等,病情反复让人无法安心工作和睡眠。 中医专家提醒,如果发现自己得了皮肤病,...

  • 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辨证论治体系

    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辨证论治体系

    本在何处,源在何方?本在经典,源在临床,这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传承发扬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架构,张仲景则建立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体系的巍峨大厦。欲溯本求源,就必须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这一辨证论治体系的。 辨证论治体系如何创立 张仲景首先将百病依据《内经》阴阳学说,分为阴阳两大类。正如《金匮要略》所言:“阳病十八,阴病十八,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然阴阳各有多寡进退,又将阴阳...

  • 品读岳冬辉《温病论治探微》

    品读岳冬辉《温病论治探微》

    《温病论治探微》一书,是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长春中医药大学岳冬辉博士编著的一部力作,新近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知名的温病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健教授为之作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书在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典雅的封面设计。玫瑰紫色的基调下,上页淡墨山水与下页的浓墨色块虚实对应,纵向的双鱼尾内大字书名与多列小字的简介内容贯通上下,组成了一个阴阳互通、博古融今的现代中医图式,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又体现了现代中医稳重厚实而不失灵活变通的品质与审美,突出了本书以历史脉络为线索研...

  • 催眠治疗 胖拍手瘦泡脚

    催眠治疗 胖拍手瘦泡脚

    胖瘦是人的两种基本体型,古人有“肥人气虚,瘦人阴虚”的说法,这也提醒我们,在养生中,胖瘦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中医认为,胖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有湿,动作较缓,不太喜欢活动,活动时容易引起肢体疲乏、困重。这类人容易患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健脾益气是胖人养生的方法,可以吃一些利水消痰、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冬瓜、白萝卜、银耳、山药等。 胖人补气适合清晨拍手。手指是阳经的起始处,早上天地间的阳气开始升腾,此时拍手,可以振动阳气,促进阳气的升发,疏通全身的气机。十指分开,手掌对手...

  • 二论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论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才能有规可循,发展方能有条不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质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也是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的根本遵循。 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治理体系与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

  • 中药材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中药材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把医疗和教学、科研要三位一体结合,以疗效为中心,把服务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工作。强化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在搞专科建设时,一定不要忘记与内科的关系。把中医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要实现中西医并重,用我们的实际贡献来证明中医的优势与特色。 我们科研团队遵循中医“理、法、方、药”临床思维,围绕“证候特征”、“临床疗效”等问题,以“证候-治法-疗效-新药-产业化”的主线,用现代技术,开始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

  • 对症治疗的结果 从一则病案谈起

    对症治疗的结果 从一则病案谈起

    几乎每个住院医师,每天都会在治疗方案中写下:对症、支持治疗……但对症治疗的结果是什么呢?笔者先从一则病案谈起。 秦某,女,56岁,2014年6月18日初诊。 患者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发热时身发冷,无其他不适,经口服抗生素和退热药,第二天晚上出现频繁呕吐,第三天又进行输液治疗,发热始终不退,恶呕,纳呆,颈困,小便频数、尿液发黄。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109/L,血红蛋白91g/L,中性细胞比率84.7%;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后转求中医治疗。...

  • 中医药迫切需要良好法治环境

    中医药迫切需要良好法治环境

    法治是保障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法治是引领中医药沿正确道路前进的灯塔。前行路上,中医药迫切需要良好法治环境的保障,排除影响发展的杂音,理顺体制机制的关系,确立改革发展的路径。 2015年,所有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人们对《中医药法》的期待,有着深远的意味。 随着岁月的车轮,我们跨入了2015。新年伊始,有一种力量叫展望,展望给我们动力,给我们目标。 展望未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发展,必当以法治的态度,改革的精神,推进事业乘风破浪。尤其,《中医...

  • 中医是临床能治病的医学

    中医是临床能治病的医学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凡是西方的都是对的,凡是市场的都是对的”,这几乎成了发展西医的金坐标。但越是坚持两个凡是,遇到的问题越多。之所以要医改,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都看得起病。与其坚持两个凡是,何如发展中医。在世界各地中医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若能把中医作为医疗的核心,我相信看病难与贵将不复存在。 中医要发展,就要群策群力,互相贡献自己的所学,不能动不动就讲保密。保密让人深恶痛绝。记得我读大学时曾听过一个讲座,题目是“八卦针法治疗股骨头坏死&r...

  • 三论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论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当前,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都与时俱进了吗?中医药重大政策出台之后,各地贯彻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了吗?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了吗?虽然如今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但细问之下,仍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我们运用制度管理中医药工作的能力尚有欠缺。中医药治理能力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 解决上述问题,提升中医药治理能力势在必行。要针对中医药系统治理能力中的短板,着力“填平补齐”。否则,即使治理体系完备,体制机制完善,中...

  • 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理论体系

    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理论体系

    标准是衡量学科成熟的标志,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标准化是体现中医疗效优势的核心技术载体,可对中医诊疗技术行为发挥规范性作用和指导作用。作为中医药的核心技术,辨证论治要服务于全人类,不但临床疗效要取得世界医学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形成辨证论治诊疗技术的规范,将其技术特色与优势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技术标准。所以,实现辨证论治诊疗技术标准化是提升其技术的科学内涵,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的前提。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药研究者们围绕证候标准开展了系统研究,对证候概念和内涵、证候分类、命名、证候量...

  • 刘东汉 灾后疾病利用中医药防治

    刘东汉 灾后疾病利用中医药防治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造成300余人受伤,云南省各级中医院在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回顾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从不缺少中医人的身影,在舟曲泥石流灾后,曾创造了灾后用中药人数最多、煎药规模最大,且疗效佳、费用低廉的记录。现景谷灾区已进入灾后疾病防治阶段,本报特刊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东汉教授治疗感冒、腹泻、皮肤病等灾后常见病的经验,以资借鉴。 自然灾害后疾病是指地震、泥石流等发生后引发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因为灾后,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加之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

  • 郭氏家传正骨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郭氏家传正骨 整体与辨证施治相结合

    从著名的兰州黄河百年铁桥朔流而上,甘肃省中医院就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滨,神奇的陇中正骨手法的传人们正在这里为众多慕名前来就医的骨伤患者解除病痛。络绎不绝的患者足以见证陇中正骨的社会影响力。 从平乐郭氏家传正骨起步 陇中正骨的兴起离不开一位老人,他就是郭均甫,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平乐镇一个正骨世家,师从当时享有盛誉的平乐郭氏正骨专家郭耀唐先生门下,专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他师承了郭氏家传的理法方药,真谛要诀。 上世纪40年代,日寇南渡黄河,河南省大部沦陷。郭均甫遂携眷来到甘肃,开始...

  • 岳美中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岳美中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岳美中(1900年—1982年),河北省滦县人,为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医学术刚刚振兴,中西医结合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中医在临床上忽视或不会辨证论治,以中医方药简单地对应西医的病名,使辨证论治简单化;同时,也存在泛谈辨证,忽视对症的专方专药使用的情况。这两种倾向严重地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提高和学术进步。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岳美中于1958 年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辨证论治...

  • 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

    【原文】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解读】治未病,是指通过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中草药等多种措施或疗法,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使人少生病、不生病,得病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

  • 黄豆治病 护好生命之泉延年益寿

    黄豆治病 护好生命之泉延年益寿

    人体的穴位中,以 “泉”命名的很多,在这些泉中有两大泉—— 涌泉穴和极泉穴,被称为生命之泉。涌泉穴是肾经的重要穴位,肾脏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被称为先天之本。极泉穴位于心经,心脏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护好生命之泉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揉涌泉,百病不生 涌泉穴位于脚心,揉涌泉能调理脏腑、舒筋活络、壮腰强肾、增强新陈代谢,从而强身健体,祛病除邪。通过揉搓,能够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把远端的血推向心脏和全身。每天坚持在双侧涌泉穴按摩50次.不仅能滋肾阴、补肾...

  • 中医学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下医治病

    中医学 上医治国 中医治人 下医治病

    2015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献词风靡大江南北。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其亲民、简洁的文风及颇接地气的网络流行语时,也许不曾注意到总书记讲话的另一种风格。那是总书记阐述执政思想时熔铸的中医理念、引用的中医术语、运用的中医妙喻,深刻而生动,准确而传神。那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悟以及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理念深度掌握的自然体现。 国医大师孙光荣,潜心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感于当下中医从业者,虽娴熟中医用语,却甚少联系治国理政之思考;党政领导同志,虽具执政之谋略,却甚少研究中医之内涵,因此辑录总...

  • 养生方式调整全身循环治百病

    养生方式调整全身循环治百病

      进入冬季,不少老年人都喜欢晨起在公园里锻炼锻炼。近日,记者在老年人聚集晨练的公园里发现不少老年人在拍打身体,继而不时向下、抬腿压筋。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拍打拉筋也是他们的一种养生方式,而且不少老年人认为,这样的养生方式可以调整全身循环,能治百病。那么到底这样的方法是否真的奏效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中医师许鸿智。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中医师许鸿智   记者:李楠通讯员:宋莉萍吴远团   拍打、拉筋对调节循环有一定作用   对于目前盛行的拍打、拉筋养生法,许鸿智表示,拍打、拉筋实际是来...

  •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药学的蓬勃发展和它与现代医学的汇聚和互补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不仅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而且也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正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显著趋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奥秘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从而为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施治、复方用药等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和疾...

  • 建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部门要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力支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 •建立健全中医药法治体系,不断提升中医药管理法治化水平。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中医药工作 1月11日,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4年...

  • 几种脐疗方法治疗老年常见病

    几种脐疗方法治疗老年常见病

    中医认为,药物敷脐有“回阴复元,开窍固气”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脐为腹壁最薄弱之处,其表皮角质层较全身其他部位薄,且脐周嗣血管神经丰富,敏感性强,渗透性好。药物外敷于脐部能迅速通过脐下黏膜进人体液与血液循环,散播于全身,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以下介绍几种老年常见病的脐疗方法。 1、便秘 方一:取甘遂3克,麝香03克,食盐 5克,共研为粉,为1次量。把药粉填人脐内,以艾叶揉碎捏成圆锥形,放在药粉之上,点燃施灸。一般5~7壮即可。对轻症患者可用花粉填入脐内,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固定,亦有效。每F1...

  • 邓鹤鸣治外科病学术思想

    邓鹤鸣治外科病学术思想

    人物链接 邓鹤鸣,男,73岁,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鹤鸣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 “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医外科”顾问、学术传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席外科专家。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后西学中3年,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年,曾兼任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主持并完成中医药科研课题《近端瘘管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研究》1项,并获科研成果1项。治疗各种急腹症突出中医药特色,独创“整合疗法&...

  • 周玉宝 精研中医 治病救人

    周玉宝 精研中医 治病救人

    周玉宝,男,1969年出生,黑龙江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中学毕业后进入卫校学习,后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任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卫生所所长。先后获得“克山县优秀乡村医生”“黑龙江省县域优秀人才”“鹤城乡(村)名中医”等称号。 在北国边陲黑龙江省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有一名深受当地村民喜爱的乡村医生,他24年如一日,对村民满腔热情,无论是村民生病或有其他困难,总能见到他热情相助的身影。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寒地热心”...

  • 关注出汗就能把病治好吗?

    关注出汗就能把病治好吗?

    有患者提问:“为什么门诊时只问是否出汗?重点关注出汗就能把病治好吗?” 在和患友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会反复强调,让注意力从皮损上转移到出汗上——皮损是患者无法左右的,越关注皮损,心情越紧张,病情越加重,而出汗的状况患者是可以关注并且左右的,把握出汗的状况可以帮助患者找回健康的主动权,身体健康了,自然病就没有了,这就是治疗原理的通俗解读。 之后的督促阶段,笔者不断重复“出汗有进步吗?”——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命令、...

  •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发热的治疗总结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重在辨证施治,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多彩,有关发热的治疗,经总结就有十余种,应用得法,广施临床,疗效颇佳。 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辛温发表: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清解少阳: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清气分热: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通便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