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第1902页
-
防治春季时疫 中药有疗效
入春后天气逐渐变暖,自然界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开始孳生、繁殖,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防治春季时疫中,中药有良好的疗效。 流行性感冒取板蓝根15克或大青叶9克,水煎代茶饮。其中还可加入羌活9克,煎汁同饮,连服3日。亦可用板蓝根冲剂冲服,每次1包,每日2次,连服3日。 流行性腮腺炎对于有腮腺炎接触史者,以板蓝根30克,煎水服用,或板蓝根冲剂每日2包,分2次冲服(均连用3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腮腺炎肿痛发热,用板蓝根30克,金银花15克,薄荷9克,或大青叶、忍冬藤各30克,煎...
-
简单外治法助您冬天不怕冷
冬天,对于怕冷兼有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的老年朋友,日子难挨。以下介绍几个简单易行的冬病外治小方法: 1.生附子27克,肉桂9克,打粉撒在棉鞋垫里垫脚。这两味药大辛大热,均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且药性善走,既可外达皮毛,又可入脏入腑。由于脚和地面接触,离心脏相对远,很容易感觉到冷,脚寒则容易引起心肺不适,加重原有疾病,所以脚不寒则身不冷。 2.肉桂、丁香、吴茱萸各10克,粉碎,取药粉适量放入肚脐内,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一般2~3天换药1次,10 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再做下次治疗。此方益火消阴,补&...
-
湿热敷治疗常见病
湿热敷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平时在家中进行湿热敷时,可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要热敷的部位。湿热敷的温度以能够耐受、不觉得烫为原则,约 3~5分钟更换一次,一般连续热敷15~20分钟。 落枕轻度落枕可用热毛巾敷在患处,并配以颈部活动,头部慢慢向前弯,再轻轻向前后、左右侧转动。 眼涩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导致眼睛疲劳、酸胀干涩时,可湿敷眼睛,以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减轻眼睛疲劳,能缓解干眼症的症状。 头晕将热毛巾放在后脑勺,可刺激头部的穴位...
-
防禽流感中草药治疗方 自行预防用
●近半个多月来,H7N9禽流感病毒持续引起全国上下密切关注。日前,H7N9禽流感已从长三角扩散到北方。 ●早在4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此次禽流感情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医诊疗方案,随后考察病情后,紧接着又出了防治第二版,调整了部分用药。随后,浙江,上海、河北等地结合地域特点及中医防治瘟疫经验,制定并公布了适合本地防治禽流感的中药防治方。 ●陕西省中药管理局医政处处长杜敏近日明确表示,“我省原则上不出台针对禽流感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因为中医药要求“辨证施治&...
-
中医治未病案例有三
忻州鹤年堂 ,一家位于山西忻州的中医门诊,面积不大,只有四百多平米,但患者络绎不绝,群众反响热烈。在医疗市场日益竞争白热化的今天,鹤年堂的异军突起,让人不得不对它的经营之道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专程前往忻州鹤年堂,实地调研。据鹤年堂的米健伟主任介绍,鹤年堂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借力现代中医诊断技术,打造特色中医治未病门诊,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的路子来。他认为当前医院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疾病上,以医疗为主,所以在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亚健康人群的防治、慢性疾病人群的康复服务等方面做得很不够,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确定发...
-
圆珠笔手中划线巧治病
日常生活中,治病妙招随处可见。常见的圆珠笔也可作为按摩工具使用。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是手掌中的三大主线,三大主线可分成若干个脏腑段。主线脏腑段不但可以准确地诊断出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病。 手掌主线按摩法就是利用工具,运用不同手法对手掌三大主线进行按摩。圆珠笔(笔芯的笔油用完) 笔头光滑.用来作为按摩工具对手掌主线进行按摩刺激,既可以对人体进行整体性保健,又可以针对某一脏腑组织发生的疾病进行治疗。 用笔按照从手掌主线起始端到末 端的走势,缓缓用力划动,速度要均匀,力度要适中,犹如用桨划船一样。划法按摩以局部出现痒...
-
春季干燥上火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春季多风干燥是个容易上火的时节,上火的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只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灭实火 实火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疾病、各种炎症,如肺炎、阑尾炎等,症状重,来势猛,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干,小便黄赤。 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疱。 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
-
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外治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博士李多多 中药足浴,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药剂学经皮吸收原理基础上的疾病防治手段。 首先,中药足浴能发汗,因此起到了祛邪排毒的作用。其次,中药足浴能活血。血瘀证常见于多种慢性病,改善血液循环能让很多病得到缓解。再次,中药足浴能调节神经,起到通络止痛、消炎退肿、涩肠止泻、镇静解痉的作用,并且相对安全、无毒副作用。最后,中药足浴本身的药物作用,正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中药足浴的适应症很广泛,可用于多种...
-
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
女子产后,气血骤虚,易出现诸多病症。因哺乳,应尽量避免口服药物治疗。中医外治方对产后病颇多效验,以下介绍对几种产后病的外治方法。 产后发热桂枝50克,竹叶、白薇、山栀、黄连各15克,赤芍、黄芩、丹参各20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分装在2个纱布袋内,略洒白酒,放锅内蒸半小时,取出后略放置10分钟,当温度适合皮肤温度时,放在双侧涌泉及肚脐处,在外敷前,先在穴位表皮上涂上香油以免药物刺激皮肤,产生药疹,每日换1次。或取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
-
体现膏方的进补 冬病夏治
正值炎热夏季,在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不少的人前往预约夏季膏方。该院每年都要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夏令补膏门诊,今年也一样,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浙江省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会把膏方和冬令进补划上等号。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其中夏养长气,包括冬病夏治的各种手段,同样也可体现在膏方的进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冬令进补的同时,对夏季进补也越来越重视了。统计数字...
-
分四型辨治内伤发热获得满意疗效
临床观察发现,内伤发热以伤食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和五脏积热为多见,分四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伤食发热症见身肤发热,暮夜热重,不思饮食,嗳腐呕恶,腹胀便秘或泻下腐臭,舌红,苔黄腻。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瘀积化热而见发热。治宜消食导滞、清热化积,方用保和丸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竹茹;脘腹胀痛者,加厚朴、木香;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身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气虚发热症见发热绵绵,自汗,气短,面色白,舌淡,苔白。此证多因素体虚弱,或大病之后元气亏虚,以致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气浮于外而发热...
-
分析H7N9禽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这次禽流感的运气病机较为复杂,有时邪,也有伏邪;与风、火、燥、寒等均有关系。 ●从运气的观点看,疫毒藉时气而入侵,得伏气而鸱张。对危重症的治疗,需从伏寒、伏燥角度来强调扶阳、护津的原则大法。 最近出现的H7N9禽流感疫情。这是一种全球首发的新病,与一般流感的证候特征有所不同,死亡率高,若默守过去防治其它流感的经验方药,恐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深入挖掘前人治疗疫病的宝贵经验,开拓思路,多途径探索更佳方法。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说:“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症,医者绝无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