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94页

病 第194页

  • 《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说

    《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说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说,近年来走红。从开始的误听为“治胃病”,到误看为“治末病”,现在这类笑话少了,但似乎又多从预防保健角度去解读,可能授人以“中医不能看重病”的口实,需要进一步理清脉络,澄清认识,纠正误读。笔者认为“治未病”是中医诊疗的整体性思维,不是一个具体措施,其所包含的预防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复发以及养生保健的辩证思想,是一种...

  • 中医防治中老年疾病方法

    中医防治中老年疾病方法

    热毛巾擦颈互防脑梗塞 脑梗死是中老年的重要杀手之一。在注意饮食调理的基础上,用热毛巾擦颈通经络,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颈部为任脉、督脉及足阴阳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主要经络循行汇集之处,分布着七十多个重要的腧穴。 在早晚洗浴时,以45℃左右的热毛巾擦洗、按摩颈部四周,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长期坚持能使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血管壁的营养,使已硬化的血管逐渐变软,恢复其弹性,减少或化解动脉内因胆固醇沉积所形成的“粥样斑块”,确保脑组织的血氧供应。 通过热毛巾擦颈,集中...

  • “小毛病”没必吃药 通过洗澡能解决

    “小毛病”没必吃药 通过洗澡能解决

    浑身酸痛、眼睛疲劳、手脚冰冷……这些“小毛病”没必要吃药,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其实,通过洗澡就能解决这些难题。 身体水肿:洗澡时屈伸脚踝。水肿就是本应排出体外的水分蓄积在体内导致的。可以在39℃~40℃的水中泡15~20分钟,水浸到肩头即可,利用水压来消除水肿;若嫌麻烦可以在洗澡时做一些脚踝屈伸活动,如转动脚腕、弯曲脚趾等,还可以对足底和膝盖做一些按摩,都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 肩颈酸痛:洗澡时耸耸肩。肩颈酸痛的人可以用4...

  • 食盐为调料品也能治病疗疾

    食盐为调料品也能治病疗疾

    盐,是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调料之一,它不仅可以增添菜肴鲜度,还能治病疗疾。 增强药效服用壮腰健肾药时,用淡盐开水送服,可帮助药力达到病处,增强药效。 清理胃火早晨空腹时,饮淡盐汤l 杯,不仅可清理胃火、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无味的现象,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清理肠部内热。 提神醒酒盐具有清热安神的作用。当一个人喝酒大醉、呕吐不止、头昏脑涨时,可立即喝1小杯盐汤,既可解醉酒,又可尽快消除难受之苦。 治舌白斑牙齿发黄或变黑的人,可将食盐和苏打粉按1: 2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刷牙、轻刷舌苔,长期坚持可祛除牙垢、洁白牙...

  • 支气管炎 肺部疾病的缓解康复操

    支气管炎 肺部疾病的缓解康复操

    “肺主气司呼吸,不断吐故纳新”。每天都出门锻炼身体的人,不妨同时做一做这套简便有效的“健肺呼吸操”,它既可提高人的肺功能、肺活量,还能促进支气管炎、肺部疾病的缓解康复。具体方法如下: 准备式在室外选择空气清新之处,做呼吸运动,自然放松,腹式呼吸。 第1节伸展运动站立双臂下垂,两脚间距同肩宽,吸气,两手经体侧缓慢向上方伸展,尽量扩展,同时抬头挺胸,呼气时还原。 第2节转体压胸站姿同上。吸气,上身缓慢地向右后方转动,右臂随之侧平举并向右后方伸展。然后左手平...

  • 养阴补虚调理慢性疾病

    养阴补虚调理慢性疾病

      一般来说,四季均可补,但秋冬最佳。这是因为秋冬是阳消阴长的阶段,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中医认为,久病伤阴,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即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   水为阴气之源。因此,秋冬季宜多喝温水。除喝水之外,还可酌情食用梨、蜂蜜、银耳、黑木耳、白木耳、莴苣、白菜、...

  • 长期佩戴项链 舒缓病痛

    长期佩戴项链 舒缓病痛

      用项链来保健,古来有之。项链的重要性,从脖颈的位置便能看出,如现代医学将后颈、脖子、双肩至前胸定为人体的“V”区,这与传统中医对脖颈的认识不谋而合。通过项链不停地摆动,对脖颈处的各大经脉起到刺激作用。所以,坚持长期佩戴项链,可以达到舒缓病痛的效果。   珍珠项链去烦忧祛除烦躁定心神   珍珠材质的项链,凭借其瑰丽的色彩以及高雅的气质,当仁不让地成为项链家族的佼佼者。墨子云:“楚之明月,生于蚌唇。”用明月来形容珍珠,可见其美丽。早在我国古代,珍珠便成为名...

    养生秘方 2024-03-07 18 0 长期
  • 冬病夏治“长蛇灸”督脉灸

    冬病夏治“长蛇灸”督脉灸

      冬病夏治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冬病夏治“三伏贴”已普遍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随着临床运用的深入及对古文献更深层次的挖掘,冬病夏治概念也不断被扩大,比如督脉灸,俗称“长蛇灸”,因其较“三伏贴”有着更好的疗效,正在不少地区悄然流行。   督脉,中医称之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督脉灸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与传统艾灸方法相比,督脉灸的铺灸面更广,刺激部位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脉循...

  • 吃补药真能有病祛病 无病保健吗?

    吃补药真能有病祛病 无病保健吗?

    如今,进补之风盛行,昼饮人参、枸杞茶,夜吞六味地黄丸,累年不断者比比皆是。医师乐于用补,病人欢迎用补。吃补药真能有病祛病,无病保健吗? 进补与否应因人而异 人体是一个极其精密的生物系统,固然需要精心爱护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然而绝不可滥用滋补药物或依赖其来养生保健。采用中药进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草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对于不同体质、不同人群的不适宜性。 “补者,济其虚也。”补药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治疗方法。中医讲究“无虚不补”。...

  • 夏季湿气重“湿病”祛湿是关键

    夏季湿气重“湿病”祛湿是关键

    夏季雨水多,湿气重,湿邪易停驻在人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隐患。对付“湿病”,祛湿是关键。 第1招:喝碗薏米红豆汤 祛湿除了要少吃油腻、甜食、冷饮外,还可多吃点有祛湿效果的食物,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等。而薏米红豆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取薏仁米、红豆各30克,熬粥喝,每日1次,有很好的健脾祛湿功效。 此外,还可以多吃点辛辣的食物,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如淋过雨后,在家里煮上一碗热辣辣的姜汤,待到全身发汗后,能有效预防感冒。 第2招...

  • 立春养生 防“病”保“健”

    立春养生 防“病”保“健”

      早春立春-雨水   立春到雨水期间是由冬季向春季过渡的时节,此时阳气始生,而阴寒未尽。同时,人的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免疫力和抗病力均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在这两个时节,在生活起居上要格外注意防“病”保“健”。   【忌】   居家不通风,人体不运动   初春时节,人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寒而致病。因此,要注意搞好居室内的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此外,坚持晨练。起床后散步、...

  • 防病治病简便易行保健按摩操

    防病治病简便易行保健按摩操

      古人讲“闻鸡起舞”,可见晨起锻炼对身体好。可是目前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早晨到户外锻炼就不合适了。不过,起床后做套“十步按摩操”,同样能够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特别是老年人,还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套简便易行的保健按摩操:   1.掌推任脉。任脉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躺在床上,用手掌从胸口正中向下推,经肚脐推至下腹,共50次。   2.掌摩腹部。平躺,双手重叠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在脐周做环形运动,共50次。   第1、2步...

  • 民间常见病良方疗法

    民间常见病良方疗法

    1.治肺结核方 肺结核患者可取:菠菜籽1.5公斤,百部l 公斤,白及0.5公斤,共研成细粉,混匀,每次6 克,日服三次。服前用糯米纸包好,放入口中用开水或热米汤送服。 2.抽裆治前列腺病 因前列腺病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尿线细、尿分叉、尿滴沥、小腹坠胀等症状,可用提裆法治疗。方法:每晚上床入睡前,仰卧,两腿提起,两脚心放于床上,两手的手掌按在两个大腿的根部,然后开始抽动腿裆(介于肛门和阴茎的根部之间)。抽动的力度要稍大些,抽动次数可根据各人身体状况不同而定f把腿裆提起又放下即为一次)。初做时起码要...

  • 摸手骨可诊病

    摸手骨可诊病

    我们的第2掌骨就像整个人体的缩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有病,就可在第2掌骨侧相对应的反应点表现出来。这些反应点被称为第2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第2掌骨靠近手腕端的是足穴,靠近;乒指端的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 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3 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 肺心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的5个分点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 诊断疾病时按照从头穴至足穴的顺序依次按压...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何谓“名医”临证治病

    何谓“名医”临证治病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何谓“名医”?从字面来看,一个时期及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即是名医。名医多应医术高明。古住今来名医很多,如张仲景、孙思邈、叶天士、李可、邓铁涛等。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有些“名医”并不一定医术高超,也可能名不副实。若只逞口舌之利,卖弄文才的,或许也能成就医名,但却属沽名钓誉之辈。     @微明   临证治病,每一症每一舌每一脉,皆有其隐藏于内之病因病机,为医者要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全面诊察,洞隐烛幽,方能于纷繁错杂中提...

  • 膏方秋冬季进补 治疗慢性病

    膏方秋冬季进补 治疗慢性病

      膏方是用中药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膏方是由经验丰富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辨证开方,一人一方,克服了中成药、保健品千人一方的缺点,实现了个体化用药。且膏方口感好,服用方便,便于保存,是冬令进补、治疗慢性病的首选。膏方四季皆宜,尤以秋冬为佳。   秋冬季进补   按照《黄帝内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人类也要顺应自然,藏精纳气,此时服用一些滋补肾命的药物,将有利于肾的藏精功能,加强命门的元气储备...

  • 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中药含漱方

    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中药含漱方

    含漱疗法是用某些药物做成冲剂或水剂,多次漱口,含漱完后吐出,用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简便经济的特点。现将中药含漱疗法治疗常见口腔和咽喉疾病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北沙参含漱法 使用材料:北沙参15克,黄柏15克,冰片2克。 适应症: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牙龈炎、慢性牙周病,以及复发性口疮溃疡。开水冲泡。温度适中时,每次倒出250毫升含漱,含漱剩下约100毫升时,改为慢慢咽下,滋润口腔咽喉。 黄连水含漱法 使用材料:黄连2&md...

  •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养生治病,香草疗效有一套

    以香草养生的风潮正流行,市面上各式香草产品令人目不暇给。所谓的“香草”是因为花、茎或叶除了带有天然香味外,具有挥发性精油的植物。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已有香草的记载,埃及人使用香草来治病及美容;同时,这类芳香性植物的利用也见于中国古代本草典籍。 香草植物除了可泡茶外,还可用于烹调时去腥提味、人菜做调味料,不论新鲜或干燥的香草植物,都能藉由其挥发油(精油)和特殊成分,来抒发压力、减轻忧郁、安定情绪、抗臭防腐、增强免疫力。其中,薄荷助消化、迷迭香醒脑、熏衣草镇定,这些香草植物广泛用于茶包和养...

  •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扶正固本是冬病夏治的机理   了解冬病夏治首先要明确其机理。《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说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姜泉介绍,冬病夏治是指在盛夏阳气最旺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措施提升人体阳气,扶正固本,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从而减少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证,如关节冷痛僵硬、怕冷、咳嗽、哮喘、慢性泄泻、...

  •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习俗,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医药保健活动。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已入暑季,天气渐热,毒虫杂菌繁殖迅速,瘴疠滋生,人极易患病。为了应付恶月,不为病邪所染,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采集一些草药,或是悬挂,或是佩戴,或是净身,或是服食,以求健身防病。其中,芳香一族可谓独具特色。   兰汤沐浴,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

  • 空调病 简单实用的自我推拿法

    空调病 简单实用的自我推拿法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在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疾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学习、工作的人因为空气不流通、冷热刺激,会出现鼻塞、头晕、打喷嚏、头痛、拉肚子等症状,甚至还有些人出现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等情况,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常常说得“空调病”。那如何预防“空调病”呢?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周伟医生介绍了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自我推拿法。   头痛按摩印堂、太阳、百会穴   不少办公族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工作环境空气流通不好,很...

  • 长寿松树使人健康 多用松药治病疗疾

    长寿松树使人健康 多用松药治病疗疾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梁·范云   诗词赏析   那“修条”,直冲霄汉;那“密叶”,障天蔽日;那“劲节”,迎风斗寒;那“贞心”,负雪卧冰。范云《咏寒松》诗告诉人们的,正是松树的完美形象。松树还被赋予人的特性,把针叶比较松软的红松称为“女松”,把针叶比较硬挺的海松称为“男松&rdquo...

  • 中医看“空调病”风寒犯表为多见

    中医看“空调病”风寒犯表为多见

      亭亭玉立、阿娜多姿的林小姐留学归来,便被一家跨国公司录用,公司办公地点坐落在上海浦东一幢高级商务楼里。公司规定,女性员工工作时间一律穿套裙。可不知怎么回事,今年夏天,林小姐精神萎靡、情绪不振,食欲也明显减小,还经常因“难言之隐(痛经)”而请病假,同事们戏称她为“病西施”。林小姐“病”了吗?是的,她患的是“空调病”。   如今,空调早已成为寻常之物,它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同时,也带来了让人困扰的空调病。那么,何谓&...

  • 秋季眼睛缺水五大病灶

    秋季眼睛缺水五大病灶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天高气爽的秋季也随之来临。古人常说“春困秋乏”,很多MM也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入秋以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且不说经常性上火、燥热,就连身体的疲乏感也明显作用到了眼睛之上。往日明亮清澈的两眼双眸怎能让干燥和疲劳夺取光彩?现在就行动起来,找出秋季眼睛缺水五大病灶,提前开始全效补水计划。   眼球、眼周同时补水   秋季气候干燥、风沙大、紫外线强烈,水分蒸发较快,人体内的水分也很难保留,容易耗尽。而作为身体最为敏感和单薄的眼部肌肤就会率先感受到干燥带来的各种不适。...

  • 防治夏季高发病 中医支支招

    防治夏季高发病 中医支支招

    连日高温,很多人中暑、感冒发烧、肠道不好、吃饭不香、皮肤过敏、睡眠质量下降…… 中医院门诊上我们也了解到,三伏天是心脏病,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夏天中医究竟能帮助我们什么,如何防治夏季高发病,我们邀请中医专家为我们支支招,帮帮忙。 ——编者按 本报记者 韩彬 提到“病从口入”,大家都会想到与内脏疾病的关系,很少想到许多皮肤病也可由饮食引起。皮肤病很多人认为有传染性,是传染来的,其实不然。西安市中医医院何...

  • 春季中医鲜花入药制成茶治病养生

    春季中医鲜花入药制成茶治病养生

      如今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花的芬芳。中医专家指出,有些鲜花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入药制成花茶,治病养生。下面介绍3种常饮用的3种养生花茶。   牙痛口臭饮桂花茶   桂花入药主要是因为它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所以用于咳嗽、痰结、牙痛、口臭等不适。   方法:用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一日3次,有助于祛除口臭。桂花树皮50克,加入杜仲20克,水煎服。10分钟后即可止牙痛。   泻火明目饮菊花茶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明目、利咽疏肝。   方...

  • 适当进补可以调气血、防疾病

    适当进补可以调气血、防疾病

    用中医方法进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十分常见——身体健康时,适当进补可以调气血、防疾病;身体亏虚,感到不舒服时,有针对性地进补则能起到缓解、消除病症的作用。      补法治虚证   我们知道,在人体内部存在着气、血、阴、阳等基本物质。这些物质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供应充足则人体脏腑功能就旺盛。如果脏腑自身功能强盛,可以相互协调工作,就能保障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倘若由于起居劳累、纵欲过度、久病耗损、先天不足、失血等原因,造成了上...

  •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寒证脾胃病夏天调

    都说冬病夏治,脾胃病是不是也应该夏天调呢?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霍炳杰主治医师表示:“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难于解冻。所以在冬天治寒证,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较困难的。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

  • 中医认为出汗太少或太多都是病

    中医认为出汗太少或太多都是病

    高温之下,很多人认为出汗是正常现象。可是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主治医生莫笛表示,出汗太少或太多都可能是病。 出汗少阳虚作怪 夏天一到,张女士就开始纠结了——老公怕热,只要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可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热,空调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她把这事跟朋友一说,朋友说你去看看中医吧。一看中医,张女士才知道自己原来是阳虚,所以不容易出汗。 “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我接诊过不少,大多是中老年人。”莫笛说,这些人虽然在体检时,指标显示没有多大异常,但是中医认为,这...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儿童在贴敷时要注意宜忌。   适应病症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