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90页

病 第190页

  •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邓铁涛教授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 的中医学家,精研岐黄之术,融古贯今, 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中医 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 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 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现将 邓老运用外治法的临床经验举例介绍 如下。 一、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 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 病,邓老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 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 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 于瘀...

  • 四逆汤方解 四逆汤病案举例

    四逆汤方解 四逆汤病案举例

    四逆汤 四逆汤方歌 温中散寒四逆汤,附子甘草与干姜,脉微欲绝可复元,四肢厥逆可回阳。 四逆汤方解 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代表丹方。凡属阴盛阳衰或阳气将亡而见吐利、脉微肢厥之证,均属本方的习惯规模。因该方治四肢厥逆为其专长,故有“四逆”之称。曾有人对四逆汤之名作这样的解说:“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此汤中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足可见仲景立方名之中寓治厥之义。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回...

  • 持续高热 诸药合用治宜病机

    持续高热 诸药合用治宜病机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贾六金教授治疗常见病、疑难杂症得心应手,尤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征)而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主张紧追余邪,除邪务尽,每收立竿见影之效。他曾在绛县人民医院工作多年,笔者西学中返院时,彼已是一方名医,屡屡释难解惑,使我颇多收益。每遇难题仍时时求教,遵嘱施治,多获佳效。今择其治疗长期高热验案,虽属以管窥天,似亦可反映其高超医术。   绛县医院同事荆某,女,54岁,1993年7月无明显诱因持续39℃以上,高热两旬,曾邀余等会诊,因诊断不清,...

  • 排卵期子宫出血病(秘方数:3)

    排卵期子宫出血病(秘方数:3)

    二次月经期间,在基础体温上升前后子宫少量出血称排卵期子宫出血,有时伴轻度下腹疼痛。其出血原因可能是由于排卵时卵泡破裂、血液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治疗一般作对症处理,出血量少时也可不予处理。排卵期子宫出血的诊断,其出血发生在有排卵期者,出血来自宫腔,基础体温与出血时间的关系及盆腔检查阴性可作诊断依据。排卵期子宫出血与祖国医学文献中的“月经先期”、“赤白带下”有相似之处,但本症特征出血时间有规律性,它与脏腑功能和冲任失调有关,与肾亏郁热关系尤为密切,月经以后,肾气逐渐蓄积...

  •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 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 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临床上认真实践,缜密思考,就可以拟定出新的方子,为解决棘手疾病闯出一条新路。今就温胆汤的沿革及其发挥与应用,略述己见,冀予同仁参考。 沿革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已佚),后被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rd...

  • 胆道蛔虫病(秘方数:6)

    胆道蛔虫病(秘方数:6)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农村较常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或绞痛。病人常抱腹屈膝,伏卧床上,或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呻吟不止。有些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有时向肩背或腰部放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间歇期也不规则。有时一日可发作数次,也可间歇数日后又复发。绞痛发作是因蛔虫虫体刺激胆道口括约肌所致。当虫体活动暂时静止,或胆道口括约肌疲劳时,疼痛可一时缓解。如虫体全部进入胆道或深入肝内胆管时,绞痛可以减轻,或仅有轻微持续性胀痛,也可完全不痛。...

  • 胆道感染、胆石病(秘方数:12)

    胆道感染、胆石病(秘方数:12)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等,发病率一般占急腹症的第二位,但在国内沿海与南方的一些省份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成为外科的常见、多发、难治疾病。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胆石病在静止...

  • 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善治温病,有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和解汤、宣解汤、滋阴宣解汤六方,乃治疗温病所常用。笔者梳理此六方以探讨张锡纯治疗温病的思路及组方用药。 清解汤 清解汤由薄荷叶四钱、蝉蜕三钱、生石膏六钱、甘草一钱五分组成。 此方治疗温病初得,其脉浮滑,浮则为风,滑则为热,因其风邪外郁,郁热不散,故壮热、头疼、周身骨节酸疼、背微恶寒无汗。此方以薄荷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君药,生石膏清热泻火为臣药,佐以蝉蜕散热达表,甘草清热解毒,又能和中为使药。清解汤所主之背微恶寒,乃热郁于...

  • 理气化痰治癔病

    理气化痰治癔病

    癔病是神经症中 较严重的一种,在中 医属于郁证、脏燥的 范畴。患者容易出现 头晕、心慌、失眠、四 肢乏力、咳黏痰,甚至 晕厥等症状。这些类 似心脑血管疾病的症 状,经过头颅CT扫 描、脑电图、心电图、 甲状腺功能、经颅多 普勒、心肺颈椎x线、 血糖等检查,常常未见异常表现。而且患者的晕厥持续1—3分钟后即可苏醒,无恶心呕吐、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并发症状。 癔病的治疗,根据其肝气郁结、痰扰心神的病因,宜疏肝解郁、祛痰安神。可以用柴胡、郁金、瓜蒌、半夏各6 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饮用,以理气化痰。在症状好转...

  • 血管性假血友病(秘方数:1)

    血管性假血友病(秘方数:1)

    血管性仅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简称VWD。本病的基本缺陷为因于Ⅷ的合成障碍,同时有一系列血小板功能缺陷。临床表现为典型者与血友病相似,但稍轻,一般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严重时有胃肠道出血和血尿。深部组织及关节出血少见,无关节畸形之后患。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轻微损伤后出血,实验室特点是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长,血浆因子Ⅷ:C及ⅧR:Ag浓度均减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局部止血,必要时补充新鲜血液或血浆。DDAVP对本病有效。禁服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等影响血小...

  • 治疗口腔各种疾病小方

    治疗口腔各种疾病小方

    1.主口香去臭,甜瓜子作末,蜜和丸,如枣核大,每日空心洗漱后,含1丸,亦敷齿。  2.治疗口臭、秽气及齿龈肿痛,北细辛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浓汁去渣待用,乘热噙漱待冷即吐,日3次。  3.治口臭,常噙藿香1味。  4.治口臭如神,灯芯浓煎,口含良久,吐出又含,多含有效。  5.治食韭菜、蒜口臭,砂糖口含。  6.治口臭,连翘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6克。  7.治口臭,常含白梅,令口香。  8.每夜临睡含荔枝肉1个,次早吐之。  9.治口臭,蜜陀憎3克醋调,漱口。  10.治口出臭气胃热,大茴香煮羹及生食并良...

  • 血友病(秘方数:2)

    血友病(秘方数:2)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IX)和血友病丙(缺乏因子ⅩⅠ)。主要表现为轻微损伤后大量出血不止,常见为皮下组织,肌肉及关节出血。深部组织出血可形成血肿,伴有局部疼痛和继发感染。腹膜后和肠系膜出血可致类似急腹症腹痛。多次发作引起慢性血友病关节炎,造成永久性关节破坏。本病的发病原因,血友病甲及血友病乙均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皮下组织、肌肉及关节出血,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回缩均正常,白陶...

  • 雷诺病(秘方数:6)

    雷诺病(秘方数:6)

    雷诺病: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女性多见,在寒冷的季节里,或情绪波动大时容易发病或使病情加重。多侵犯四肢端(主要是手指),为对称性两手或两足苍白,青紫、潮红、发凉、怕冷、麻木,针扎样疼痛和酸胀不适,病情缠绵不愈。本病可归于中医学中的“血痹”、“寒痹”、“四肢厥寒”症等范畴。 方 名...

  • 益气清热治白塞氏病“狐惑病”

    益气清热治白塞氏病“狐惑病”

      白塞氏病是一种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以口眼生殖器溃疡、消化系溃疡、皮肤痤疮样脓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狐惑病”范畴,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金匮要略》中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了详细论述,时至今日仍有临床指导意义。路老认为:本病与湿邪密切相关,湿邪伤人最...

  • 益气解毒汤治伤寒感冒 淋证带下病

    益气解毒汤治伤寒感冒 淋证带下病

    益气解毒汤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原贵阳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石玉书先生自制方,因黔中湿热偏胜,石玉书先生制该方以治妇科湿热带下病,并将其作为治疗气虚湿热证之基础方,应用范围广泛且收效显著。 益气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芪12g,炒白术12g,黄连3g,黄柏10g,银花15g,厚朴10g,藿香6g,土茯苓15g。 方中黄芪、炒白术益脾胃元气,黄连、黄柏清利中下焦湿热,银花清血分热毒,土茯苓分利下焦湿毒,藿香、厚朴运脾以治中下焦水湿肿毒。黄连、黄柏虽苦寒,少用能健脾醒胃。藿香、厚朴伍黄芪、炒白术能健运脾胃。黄芪...

  •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 温补冲任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古代常用于妇女病的治疗。黄煌用温经汤原方治疗多种内科病,疗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分享。 更年期综合征 陈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6日。患者月经稀发伴烘热汗出1年余。来诊见体形中等,面色暗黄;査双小腿皮肤干燥如鳞,足跟皮肤皲...

  • 桃花病:什么是桃花病?

    桃花病:什么是桃花病?

    什么是桃花病? 桃花病也叫桃花疯,是躁狂症或者有躁狂症成分的其他情绪障碍,春天是桃花病发病和复发的高峰期。 三月,正值季节交替也是桃花盛开时节,躁郁症在此时复发,有人称为“桃花疯”。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这种情绪波动因起伏较正常人大,持续时间亦长,且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生理功能。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桃花病(躁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极端的情绪变化。典型的躁郁症患者可以从狂...

  • 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

    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

    恐惧,乃无缘无故产生害怕之谓。此病若久而不解,就会导致神志不清,甚至出现如人将受捕之状,故又称善恐,老百姓叫胆怯证。本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作较男子为多。追溯其因,都因虚致。从临床角度来看,恐惧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肾精不足;气血亏损;肝胆虚怯。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证候表现有异,洽法亦殊。兹将其病因与证治,分述如下:1.肾精不足恐惧:此证多由过劳伤肾,或久病及肾,或房劳太过,耗伤肾精,致肾精不足引起。其证除恐惧外,尚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安,心烦失眠,或多梦健忘,腰部瘫软,遗精盗汗,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细数等...

  • 贾文魁活用九种逍遥散治杂病

    贾文魁活用九种逍遥散治杂病

    •使用逍遥散加减,一须确定基本病机为“肝郁血虚脾弱”,组方时方可定逍遥散之基调;二须分清虚实关系,适时调整相关药味剂量。 •白芍配柴胡,一酸一辛,一敛一散,一柔一疏,以复肝木曲直之性,为不可易之药对。肝之疏泄不及时,柴胡用量宜略大于白芍,而肝之升发太过时,则白芍用量宜略大于柴胡。 •逍遥散是中医临床的验方效方,与小柴胡汤等虽共属和解剂,却较小柴胡病机主旨更有针对性,善用者临证执此一方,常可以执简驭繁。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

  • 周围神经病之麻木 补阳还五汤加减

    周围神经病之麻木 补阳还五汤加减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潜心中医古籍和临床研究,对心脑血管系统等疑难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严世芸对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他提出“无风不作麻”“无痰不作麻”“无虚不作麻”“无瘀不作麻”的发病理论,临床上杂合而治,往往能收到起沉疴、疗痼疾的作用。 无风不作麻 风为百病之长,风多挟寒挟湿等邪,乘人体卫表空虚入侵,客于肌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而为麻木。风为阳邪,其性升散,善...

  • 淋病(秘方数:2)

    淋病(秘方数:2)

    淋病系性传播疾病之一,又称白浊,由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引起。此菌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依椭圆形长轴分裂成双球菌。世界上每年约有100万新病例发生。淋病传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性接触传染;二是非性接触传染,如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毛巾、衣被等。淋病主要表现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期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男性一般在感染后2-3天发病,最初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之有稀薄粘液流出,一天后尿道口流出黄白或污黄色脓液,尿道刺痛,灼热,有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并可伴有...

  • 龋病(秘方数:9)

    龋病(秘方数:9)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实质缺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极高,平均有50%以上的人患有龋病。龋病的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都发生变化。浅龋平时无自觉症状,只是在检查时才被发现。中龋因冷、热、甜、酸等刺激在病牙处会引起敏感的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深龋因温度和化学刺激、食物嵌入均引起明显的牙痛,一般也不发生自发性疼痛。随着龋病病程的进行和发展,如侵及牙髓组织便出现牙髓炎症状;侵及牙周膜便出现根尖周围炎的症状;侵及颌骨便出现颌骨骨髓炎的症状,并会出现咀嚼功能异常,消化能力下降,颌面部畸形等症状。目前认...

  • 曹东义对三仁汤的认识 三仁汤的病机

    曹东义对三仁汤的认识 三仁汤的病机

    曹东义教授,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4、5、6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7年,熟读经典,精于化裁经方,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收效显著。 曹东义教授长期研究中医外感热病,认为《黄帝内经》所论之热病,张仲景所述之伤寒,吴又可所言之瘟疫,吴鞠通所辨之温病,都是以研究传染病为主的外感热病,虽然在发病类型上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别,但是病理机转相同,具有邪正斗争影响脏腑功能的相同特点,病程符合从表到里的发展趋势,...

  • 糖尿病(秘方数:26)

    糖尿病(秘方数:2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及尿糖升高,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等症,并有疲乏、肥胖或消瘦等症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原因未明;继发性占少数,原因虽明了,但在发病原理方面尚有不少未阐明的问题。原发...

  • 念珠菌病(秘方数:6)

    念珠菌病(秘方数:6)

    念珠菌病又称串珠菌病,通常发生于粘膜、接连粘膜的皮肤和褶迭处的皮肤,在这些部位出现急性或慢性损害,少数病例皮肤可有广泛皮损。另外,体弱患者的肺等内脏器官亦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发生病变。念珠菌病按发生的部位可分成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和内脏念珠菌病三类。皮肤念珠菌病多发生于肥胖婴儿和妇女,以及长期从事浸渍水浆的劳动者(洗涤、染坊、缫丝工等)。病变大多于皮肤皱折而又潮湿处,如第3、4指间、股内侧、外阴、臀缝、腋窝、乳房下和颈项等部位。皮损为边界清楚之擦烂红斑,或指间糜烂,表面有白色脱皮,其下为焮红潮湿糜烂面。向外扩...

    秘方方剂 2024-03-07 16 0 秘方
  • 少阴病助阳抑阴四方经验 四逆汤 干姜附子汤 附子汤 真武汤

    少阴病助阳抑阴四方经验 四逆汤 干姜附子汤 附子汤 真武汤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少阴病助阳抑阴四方经验分享如下。 四逆汤 《伤寒论》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辨证要点:脉沉细,但欲寐,精神萎靡,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吐,无热恶寒,或大汗出,或身有微热,热不剧,小便清长,舌苔白。证属亡阳欲脱,阴寒弥漫。 药用:炙甘草6g,干姜4.5g,附子9g。上三味,以水600ml,煮取240ml,去渣,温服。 方解:方中附子温肾回阳,...

  •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 升降散组成主治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 升降散组成主治

    升降散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余受老师影响,应用升降散也颇多,疗效确切。余用升降散,主要掌握郁热这一关键,而不囿于温病一端。 组成主治 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蝉...

  • 血卟啉病(秘方数:7)

    血卟啉病(秘方数:7)

    血卟琳病(血紫质病)系由先天性卟味代谢紊乱,叶啉前体或卟啉在体内聚积所致。常有遗传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光感性皮肤损害等。卟啉主要在红骨髓和肝内合成,根据卟啉代谢紊乱出现的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和肝性血卟啉病二类。前者较少见,属儿科学范围。肝性血卟琳的临床表现可分为:(l)急性间歇型。以腹痛、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较多见。(2)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的共同特性是能吸收400毫米范围的光波。卟啉及其衍了生物吸收光波后被激活而放出荧光,破坏皮肤表皮细胞溶酶体,因而产生皮肤病变、红斑、水泡、湿疹、字...

  • 病毒性腮腺炎 外治主内治辅

    病毒性腮腺炎 外治主内治辅

    中医治疗腮腺炎 (主要指,病毒性腮腺炎),以外治为主,内治为辅。一、内治法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白或淡黄,质红,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银翘散加减:牛蒡于、荆芥、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各5 克,薄荷、淡豆豉、竹叶各2克,芦根、板蓝根、夏枯草各10克。水煎服,日1剂。热毒蕴结:壮热烦躁,头痛,口渴喜饮,面赤目红,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黄连、连翘、玄参、板蓝根...

  • 桃核承气汤治疗围手术期病症

    桃核承气汤治疗围手术期病症

    随着外科设备、器械和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适应指征扩大,临床手术量大幅度上升,出现围手术期病症也日益增多。尤其对于许多脏器功能的恢复、调整,和临床症状的解除等方面,现代医学采取的对症治疗显得局限或单一。经方上溯岐黄,下逮百世,为“方术之祖”,是整体观与辨证观的典范。《金匮要略》治疗“肺痈”“积聚”“肠痈”“疮痈”等外科病多有丰富记载。近贤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以抵当汤治疗妊娠伴腹腔脓肿等,均证明经方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