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95页

病 第195页

  • 养生防病 按三个部位可“去火”

    养生防病 按三个部位可“去火”

      浙江省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针灸推拿保健中心主任韦莉莉副主任中医师说,平时常按三个部位可“去火”、养生防病。   按脚背防失眠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肝火旺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

  • “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 可辨证加减

    “消暑饮”专为“夏病”而设 可辨证加减

      盛夏季节,烈日炎炎,门诊病人增多,辨其病因,多与夏季炎热有关,几乎大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肢软乏力、多汗、发热、口干,食欲不振,甚则大便溏泻,腹痛不适,这些症状的产生,与下列原因有关。   一是暑热季节,气温高,超过人所耐受界限。二是夏季到来,农忙紧张,劳动强度增大。三是夜短昼长,睡眠时间少。四是身体虚弱,营血亏损,或有脾虚,炎热饮食不思,机体抵抗力弱。五是风雨寒暑失节,天热人多喜冷避热,嗜食冷饮,因热致寒,暑因寒发,反而为病。   笔者以为,由于以上原因而发生的症状,辨证时症状虽多,但病因单...

  • 中医认为外在表现为疾病防冶判断

    中医认为外在表现为疾病防冶判断

    舌头溃疡心脏有火毒,指甲凹凸肝脏出问题,手脚凉为肾阳不足 北京朝阳区的赵大爷近几天感觉到右下胁胀痛.右后腰也有些酸胀.去医院一查竟然患了肝硬化.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诊断学博士王佳佳指出,在人的心、肝、肾、脾、肺五脏出现疾病之前.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果能了解这些信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对减少疾病大有帮助。 记者近日采访王博士时了解到,早在两干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金元时期的名家朱丹溪总结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说凡内脏疾病必...

  • 五味淡薄 令人神爽少病

    五味淡薄 令人神爽少病

      夏季,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万物繁茂,阳气浮长。《内经》说在这个季节,人应“夜卧早起,不厌于日”,意思就是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使志无怒,使气得泄”,形体气息外泄,精神情志保持舒畅。   由于气候炎热,烈日当空,坐卧多,活动少,所以夏季里还是要多活动,多做些适合的运动。通过身体的代谢和循环排出热量,调节体温。   饮食起居要“五味淡薄,令人神爽少病”。古代的养生家总结概括为早、缓、少、淡、软五个字,早是晚饭要...

  • 古代名医治疾病也治心病

    古代名医治疾病也治心病

      古代名医治疾病也治心病。唐代天际大师石头和尚医术高超,名扬天下。他有一张专治心病的妙方,现保存在昆明华亭寺。药方上写着:用药七味一一好肚肠一根,慈善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焙制方法一-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三分;忌-一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箭中伤,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历代都有人以此作为处世的“座右铭”。   还有些老中医喜用中草药名作对联,借药喻人喻事,形象生动。如警示官迷心窍、为富不仁者,有“人参莫为官...

  • 惊蛰后预防疾病

    惊蛰后预防疾病

      惊蛰过后,气温虽明显上升,但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容易发生诸多疾病。比如,惊蛰后除了感冒或流感、鼻炎、咽喉炎、麻疹、风疹、腮腺炎多发外,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   所以,惊蛰后预防疾病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调适寒温,首防感冒。不要脱衣过早,适当注意“春捂”。惊蛰过后,春风并不总是“送暖”。遇大风降温时,能尽量少外出为好。平好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根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状况,增减衣服。这样才有助预防感冒、流感等病的发生。   ●养...

  • 小满时节养生“未病先防”

    小满时节养生“未病先防”

    小满,是农历年中的第八个节气,其时气温明显升高,万物生长最为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为旺盛的时期,对营养物质的消耗量最大,湿热或温热之邪致病因素增多,病原微生物繁殖传播速度也加快,特别是肠胃道病、风湿关节病变、湿性皮肤病变更是处于多发期。 故小满时节的养生,应特别注意“未病先防”,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体外环境的和谐一致,注意“外调内养”。在情志上,要注意内敛,力争做到内静而外凉,以不断释解湿热烦闷与疲乏的困扰。在劳作之余,应常到户外活...

  • 奇花异草 怡情养性 祛病疗疾

    奇花异草 怡情养性 祛病疗疾

      大自然中的奇花异草,带给人的第一享受是它的天然美,使人感受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蓬勃生机。它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可以怡情养性,祛病疗疾。   观其色:国色天香的牡丹、绚丽多彩的芍药使人激情满怀,心旷神怡;兰花、水仙、茉莉花洁白素雅,令人沉静朴实,高洁清雅;玫瑰、紫罗兰让人变得爽朗、愉快。红色鲜花温暖、活泼,能促进病人的食欲及增强听力;浅蓝色的鲜花清凉、镇静,对高烧患者尤其有益;赭色鲜花可升高血压;紫色鲜花让孕妇心情愉快而又宁静;绿色鲜花能兴奋人的视觉...

  • 茶既是饮料 防病健身药食一体

    茶既是饮料 防病健身药食一体

      中医向有“药食同源”之说,茶既是饮料,防病、健身,药食一体,两种功效兼备。   我国古籍有许多关于茶与中医药的记载,说明古人对茶的保健功能早有认识,如唐代陆羽《茶经》曾引用《神农食经》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三国华佗《食论》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晋代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药学家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说虽嫌夸张,...

  • “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虽然气温攀升经常会使人感到种种不适,但这个季节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明天就是头伏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冬病夏治“三伏贴”第一贴就要开始啦。 冬病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的克星 所谓“冬病”就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而“夏治”是指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在夏天病情相对稳定期采用内服中药,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或针灸、拔罐等治疗,以培补人体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冬病夏治疗法 阴虚者勿用

    冬病夏治疗法 阴虚者勿用

      又是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热”来临了。安徽贾女士听人说,许多冬天易发的病夏天都可以治疗。然而前不久,一位中医号脉后说她是“阴虚体质”,最好别去凑“冬病夏治”的热闹。贾女士不明白,为什么她就不能享受“夏治”呢?   所谓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病,选择在夏天治,这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 夏季服膏防冬病

    夏季服膏防冬病

      自立夏以来,已有不少人前往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预约夏季膏方。该院每年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的夏令补膏门诊,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深受欢迎。   夏季宜食疗清补   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稠厚的膏滋方。药性较缓和,药力持久,通过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疗疾延衰的目的,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等多种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和食疗分会委员、东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卢巧英介绍,前些年,人们比较熟知的是冬令进补,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 元宵节民间养生 走百病

    元宵节民间养生 走百病

      春节刚过,人们还正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又迎来了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团圆节——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是一个难得的“双节”。当东方元宵节喜逢西方情人节,让节日增添了喜庆而浪漫的气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因此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

  • 中药熏蒸治病用途广

    中药熏蒸治病用途广

    提起熏蒸治病,不少人都会联想到这样的古装电视剧场景——病人坐在一只木桶上,四周药气蒸腾,熏得人睁不开眼睛。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中医熏蒸治病手段早已变得先进了,像熏蒸理疗床、熏蒸太空舱、牵引熏蒸床等设备五花八门,全由微电脑控制,有的像一台CT机,治疗时患者直接躺进去。 一那么,熏蒸疗法通过什么治病呢?答案是全身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液的热量和蒸气,熏蒸病人的全身或某...

  • 缓解干燥病 补充黏蛋白

    缓解干燥病 补充黏蛋白

    秋冬季节眼干、鼻干、大便干结,为何吃梨、百合、蜂蜜等后不见效?专家解释 (记者刘云丽)天冷干燥.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眼干、鼻干、口干、大便干等症状。一般情况下,食用梨、百合、白萝卜、蜂蜜等润燥食物可使干燥症状缓解.但有些人一周后仍未减轻.甚至加重了.这就需要警惕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尹鹏提醒.这与体内黏蛋白分泌减少有关。黏蛋白减少引起的干燥症.食用润燥食物很难奏效.必须及时补充黏蛋白.否则会诱发口腔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胆结石、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多种病症。 记者目前采访尹博士时了解到.黏蛋白是黏膜上皮分泌的&l...

  •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香佩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指将某些芳香性药物研成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患者胸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而香佩疗法只需要使用少量药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即可达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之目的。此外,儿童多因中药较苦而不愿意服用,因此,香佩疗法更适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1.感冒取雄黄、朱砂各6克,石菖蒲、大青叶各15克,白芷 9克,薄荷3克,研成细末。取15克装入布袋内,令儿童佩之,具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2.咳喘取雄黄、苍术各6克,细辛、干姜各3克,白...

  •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 分3次诊治的病案介绍

      王自立,男,1936年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连续五批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医5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在内科、儿科、妇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分3次将其诊治的部分病案介绍如下。   发热(阳虚证)   病案:李某,男,22岁。发热10天。   2009年3月26日初诊。患者10天前外感后每天上午发热,至中午渐退。在当地医院曾给青霉素、感冒通等药物治疗半月,竟无寸功。来...

  •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夏天阳气盛 内病外治好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的时节,辨证施治,适当使用一些方药和治疗手段,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内病,就是人体脏腑的疾病,而外治就是通过外用药来达到治疗效果,方法有理疗、针刺、艾灸、热敷等。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

  • 中医“胞脉”说 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胞脉”说 辨病与辨证结合

      许润三,男,1926年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中医内科、妇科病有丰富经验,尤其对妇科疾病,如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颇有专长。   中日友好医院教授许润三从医60余年,医术精湛,精于脉理,详于辨证,尤擅经方,其学术思想一直影响着后学。他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攻关,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这一疑难病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规范。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症的...

  •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汤”是一中药汤剂,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等六种草药煎熬而成。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二陈汤”也是一剂中药汤头名,最早见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汤。   这两服药本来是治病救人的良方,可是到了民国,却要了一个人的命。是呀!再好的药方,如果使用不当,的确容易害人。那这位被两服药方害死的人物是谁呢?...

  • 佛家用“香”治病

    佛家用“香”治病

    在佛教医学中,把具有香气的药物磨成粉末,涂抹在病人身上,或者将香药放入水中沐浴身体,认为这样做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佛家常用的香药有许多,包括:藿香、麝香、檀香、沉香、菖蒲、白及、桂皮、豆蔻、松叶、艾叶、雄黄、牛黄等。 艾叶:艾叶有温经活血的作用,佛家常用艾叶进行香疗。四肢疼痛麻木的时候,用新鲜艾叶煎煮后,取药液沐浴,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佛家还常将艾叶洗净晒干后碾碎保存,遇到疼痛用于艾叶熬水洗患处。外出血的时候,用碾碎的艾叶撒在患处,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 松叶:松叶有祛风燥湿、止痛止痒、活血安神等功效,佛门中常...

  • 内观肝胆 治病养生

    内观肝胆 治病养生

    春天五行属木.夏天五行属火。春气通肝,夏气通心。肝气旺盛,使人的血气和顺,心情舒畅;但是如果肝气生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春末夏初,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内观肝胆功可治病养肝。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头要抬起,微微感觉好像有条辫子悬在头顶上,但要放松。不要把脖子悬僵了,要恰到好处),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 1.全身放松,两臂左右展开,向前上划弧,合掌当胸,意想两手心相贴处。5分钟后两掌分开,手心...

  • 骨关节疾病“冬病夏治”

    骨关节疾病“冬病夏治”

    许多骨关节疾病患者常常被疾病困扰,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推拿科赵强主任介绍,夏季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 “冬病夏治”收到良好远期疗效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这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这一类疾病在中医辨证中都属于阴寒性质的疾病,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采取治疗,可以收到...

  • 自我拍打 防止久坐疾病

    自我拍打 防止久坐疾病

    出门在外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自我拍打,防止久坐产生的疾病。方法如下。 起始:站立,两腿微弯,随拍打有节奏地弯曲。每组拍打36次。 拍肩背:右手掌拍左肩,左手掌拍背,接着左手掌拍右肩,右手掌拍背。可解除肩背酸痛。 拍小腹:手掌拍打小腹。可调和气血,益肠健脾。 拍臀部:两手分别拍打臀部。益肾固腰,消除腰臀酸痛。 拍大腿和膝关节:站立或靠背坐,两手分别拍打大腿两侧和正面,膝关节前部、内侧、外侧。可疏通气血,消除大腿膝关节酸痛。 此外,在下火车或飞机前,要有意起身活动,让心血管系统和运动...

  • 强身健体 抵御病痛 练习易筋经

    强身健体 抵御病痛 练习易筋经

      舅舅年轻时上过山、下过乡,还当过矿工。或许是年轻时身体欠账太多,才耳顺之年身体就十分虚弱,隔三岔五生病。   为了强身健体,抵御病痛,舅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练习易筋经。   由于舅舅年龄偏大,体质较弱,且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起初练习的时候,由于没掌握技术要领,动作走形,往往练习十几分钟便累得气喘吁吁,第二天还浑身乏力、腰腿酸痛。更要命的是练习了近个把月,非但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而且老毛病肩周炎还复发了,让舅舅苦不堪言。   虽然短时间练习易筋经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倔强的舅舅没有气馁,而是坚持...

  • 中医 冷病比热病好治

    中医 冷病比热病好治

      民间有谚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民间还流传一个老经验:“冷病比热病好治”;其实都是说的一件事,要想孩子健康,就不能“捂”着。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冷着了,给孩子穿很厚很多衣服。可是孩子还是经常得病,稍微遇到点冷寒,就感冒、发烧了。家长始终不得其解。殊不知,这种现象是长期穿着过多的结果。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中医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另类针灸治病

    另类针灸治病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人们在使用针灸治病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改进,形成了一些另类的、特殊的针灸法,使针与灸完美结合在一起,巧妙地治疗各种疾病。 艾火针衬垫灸简称衬垫灸,此法是现代仿雷火神针、太乙神针与隔姜灸改进而成。将点燃的艾条按在穴位上很像针,所以称为艾火针。操作时,先将姜片15克煎汁300毫升,加面粉调成稀糊状,涂敷在5~6层干净的白棉布上,制成硬衬,晒干后剪成1厘米左右的方块备用。施灸时将衬垫放在穴位上或患处,然后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按在衬垫上。一般按5 秒钟即可,局部感到灼热时立即提起艾条,如此反复操作5...

  • 治病养生 几种药浴方

    治病养生 几种药浴方

    中药浴是根据季节、地点、人体体质及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方药将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避免其他给药途径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是治病养生的最佳选择。下面介绍几种药浴方。 驱寒祛湿药浴方羌活、独活、五加皮、当归、干姜、透骨草、伸筋草、木瓜各30克。功效: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滑利关节。适应症:风寒湿痹、筋骨挛痛、四肢冰冷、风湿关节炎、腰腿遇寒疼痛等。 咳嗽气喘药浴方麻黄、细辛各30克,桂枝50克,紫苏100克。功效:发散风寒。适应症:外感风寒、咳嗽气喘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

  • 中医推拿经络推拿手法 扩大治疗病种

    中医推拿经络推拿手法 扩大治疗病种

      中医推拿学距离经络理论似乎越来越远,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机制以及经络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少成为中医推拿医生临床思考的问题。但在传承传统推拿疗法中,不能只重一招一式的经验,更应重视对中医理论脉络的把握和吸收。当我们回归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的源头之后,或许很多困扰临床的问题会豁然开朗。   中医推拿历史久远。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更明确提出中医推拿学早于《内经》时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超的水平。《史记·扁鹊传》记载了一段上古俞跗的神奇医术:&...

  • 老人疼痛病 巧膳食驱疼痛

    老人疼痛病 巧膳食驱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出现疼痛病症。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然而,绝大多数老人认为这是身体机能老化的表现,抱着“疼痛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了”的想法而不做任何治疗,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卢振和表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疼痛被列为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诱发更多健康问题。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