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196页

病 第196页

  • 自我调理防治常见病

    自我调理防治常见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会逐渐减退,难免会出现一些病症和不适症状。对此,只要通过一招半式的简便方法,进行自我调理便可获得改善。   视力减退   用指肚按摩两眼眶四周各36次,再闭眼轻揉眼球36次,至微有眼泪出来为度,然后按摩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36次。还有一招是转眼珠,顺时针、逆时针各转20余次,再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压在上下眼皮上左右来回搓36次。以上二招若常练习,可延缓老花,防治目赤肿痛、近视、早期白内障、迎风流泪等,能有效地提高视力。   耳鸣不止   耳鸣时立即咬牙...

  •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中医分型治疗“疰夏”苦夏病

    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用中医分型治疗效果很好。 暑热伤津型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克,石斛、粳米各15克,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

  • 养生健身防病治病 春夏养阳

    养生健身防病治病 春夏养阳

      春夏应用寒凉药治疗阳热证时要防伤阳,秋冬应用温热药治疗阴寒证时要防伤阴。所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冬月宜加苦寒之药”、“夏月宜加辛热之药”的方法,以防春夏阳之不足及秋冬阴之不足。   并非说夏天绝对不用麻黄,冬天绝对不用石膏,而是说夏天用麻黄、冬天用石膏要慎重,因为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较多,要防麻黄辛散发表更致汗出伤阳;冬季多外感风寒,要防石膏寒凉郁闭肌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意为...

  • 佩戴中药香囊 预防疾病

    佩戴中药香囊 预防疾病

    佩戴中药香囊(简称香佩疗法)是指将芳香性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特制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 香佩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有了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至今,民间仍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风俗。 香佩疗法以芳香性药物为主,具有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祛邪解毒、清热消肿、安神定志、醒脾开胃等功效。芳香性中药挥发之气味通过口鼻黏膜、肌肤...

  • “三伏天”哪些疾病属于冬病夏治范畴

    “三伏天”哪些疾病属于冬病夏治范畴

    “三伏天”快要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那么,究竟哪些疾病属于冬病夏治范畴?要多久才有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给您详细解答。 何谓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明显加重的慢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方法,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而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即三伏贴)是最常用、最有效、最简...

  •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贴“三伏贴”

      今年入伏之后,安徽省六安市一些医院里贴“三伏贴”的患者络绎不绝,眼下已是中伏了,这几天医院更是挤满了贴“三伏贴”的患者。   六安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黄川介绍,虽然头伏结束了,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贴“三伏贴”的新病人。“三伏贴”最好在每伏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当然如果错过了这一天,只要在伏天贴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由于今年闰中伏所以就需要再加上一贴,最好的贴敷时间是7月13日(头伏第一天)、7月23日(...

  • “热毒”引起皮肤病 吃清热利湿食物

    “热毒”引起皮肤病 吃清热利湿食物

      各地百年不遇的高温,让全国仍处于“高烤”模式,人体也会出现各种不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近日除了常见的中暑、肠胃不适外,还有出现“热毒”引起的皮肤局部片状鲜红色斑、水泡、痘痘横生的患者。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出现不适,尽早就医。   热毒引发半脸红肿   小林最近有个大项目,没日没夜地加班后,终于圆满完成,为了和同事一起去好好庆祝一下,加上有几个北方的同事,大家就选了比较有名的羊肉火锅,吃完后又去吃了烧烤、小龙虾等...

  •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春秋末期,齐国君主景公患了中医所说的水饮内停病,在床上躺了十多日仍未见好。这天夜里,景公忽然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力不能胜,醒来之后觉得这是否预示自己死期将近? 第二天早朝,景公对当时的国相晏子说:“昨晚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被打败,我大概快死了吧!”晏子略加思索说,请个占梦的来预测一下吧。”景公准许后,晏子就派人用车去接占梦者,而自己站在宫中的小门边迎候。占梦者到后,晏子告诉他:“昨晚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而且自己被打败,特请你来占梦...

  • 教师职业病中医来调理

    教师职业病中医来调理

      教师职业是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辛勤的园丁们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常受到咽喉炎、胃病、脑疲劳等疾病的困扰。如何调理,且听专家怎么说。   哈欠+懒腰护嗓有奇效   老师要对学生言传身教,上课要讲很多话,尤其是在一些大教室里,老师往往不得不提高音量,由于声带长期、连续使用,或发音方式不正确,造成左右声带不当撞击,最终导致喉咙疼痛、声音沙哑。因此慢性咽炎就成为了老师的常见病。   老师易患慢性咽炎,除了嗓子过劳,吸烟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因此,防治慢性咽炎还需节烟(或...

  • 艾叶熏蒸防流行病

    艾叶熏蒸防流行病

    春季万物生发,许多细菌、病毒在这个时候也特别容易滋生。所以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我们日常在家可以用艾叶熏蒸的方法,杀灭空气中的病菌.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艾叶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常用于一些妇科疾病以及虚寒证。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艾叶香气浓郁,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中,30%为桉油素,另外还有萜品烯醇一4、蒿醇、樟脑、芳樟醇等。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真菌等多种病毒、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运用艾叶熏蒸防病,需要...

  • 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

    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

    空调病为夏季常见病,多由于一身大汗直吹空调;或久居空调室内引起。其症状表现为身重困倦、恶心、少汗、口渴、心烦、胸闷、咳嗽痰多等。临床实践发现,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空调病,效果显著。 桂龙咳喘宁胶囊由桂枝、龙骨、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牡蛎、黄连、法半夏、瓜蒌皮、苦杏仁等组成,具有镇咳化痰、降气平喘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属风寒证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或痰湿阻肺证者。临床用以治疗空调病,口服每次3-5粒(每粒0.3克),每日2-3次,白开水送服,小儿酌减,3天为1个疗程。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郭旭光...

  • 中医很神奇“单方治大病”

    中医很神奇“单方治大病”

      小时候,对于中医的认识很肤浅。几把草,一个陶罐,加些许水熬成汤就能治病,甚至经常听到有人说,“单方治大病”。那时侯,觉得中医很神奇。   可是,在我10岁时,这个心中的神奇之塔轰然倒塌了。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先是最小的弟弟死于脑膜炎,后来是16岁的哥哥死于高烧。这其中,就有中医之“祸”。因为依现在的医疗技术分析,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对于如此凶险的疾病,农村中医抑或是西医都是无能为力的。   也可能是缘于以上原因之故,父亲那时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

  • 西瓜皮养生之道 爽口又治病

    西瓜皮养生之道 爽口又治病

      女儿乞巧为哪般   8月1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一年一度七月七,年年牛郎会织女,人们明明知道它是传说,但还是借重它的含义,因为夫妻关系是人生中的“重头戏”。   民俗渊源   七月初七,是神话传说中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个传说在周代的《诗经》中就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形成了故事轮廓,后来故事情节不断丰富,成了爱情永恒和婚姻美满的楷模,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这些活动...

  • 冬病夏治  调补阳气

    冬病夏治 调补阳气

      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大热”或“闷热”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起居规律谨防寒湿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

  • 冬病夏治具体使用什么方法治疗

    冬病夏治具体使用什么方法治疗

    今夏从7月13日起正式进入三伏天,伏天闷热难耐,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却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本期“名医在线”栏目特别邀请了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针推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戚其华为大家详细讲解冬病夏治、温养阳气的相关知识。本网编辑特从问答实录中整理了部分精彩内容,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问:我患有慢性胃炎,西药吃了很多,但依然反复发作,请问针灸可以治疗慢性胃炎吗? 戚其华:慢性胃炎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比较好。但是针灸时每周要去5次,一个疗程是10次,一般的病...

  • 呕吐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呕吐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对于呕吐,我们并不陌生。通常情况下,呕吐表明你的消化道有问题了,是生理疾病的反应。有时,呕吐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反应,用于表达对某人某事的极端恶心和反感。而在中医中,呕吐还可以是一种治病的方法。      呕吐治病的原理   呕吐如何能够治病呢?标准的说法是:通过促进或造成患者的呕吐,将积滞在人体胃脘以上部位的病邪排出体外,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简单来说,病从口入,吃下了不该吃的东西,肚子就会不舒服。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就能缓解症状,达到病从口出的效果。   虽然呕吐治病的原理并不复杂,但用呕吐的方...

  • 果核是治病的良药

    果核是治病的良药

      人们在享用水果的美味时,果核总是随手丢弃,却不知有些果核是治病的良药。   橘核味苦,性平,归肝经,有行气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疝气、睾丸肿痛、乳房肿块等症。橘核30克研细末冲服可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硬结;橘核研细末酒调外敷可治疗乳腺炎。   枇杷核味苦,性平,归肝、肾经,有化痰止咳、疏肝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疝气、水肿、瘰疬等症。枇杷核20克,捣碎水煎,加冰糖服用,可治疗慢性咳嗽;枇杷核捣碎研末,酒调外敷可治疗瘰疬。   荔枝核味甘,性温,归肝、胃经,有理气止痛、驱寒散滞的功效,用于治疗疝...

  •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辞别了寒冬,阵阵轻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拂面而来。风作为春天的主气,既表示一种气候变化,带来自然界万物生发的消息,又可成为致病邪气使人患病。因为,随着气候逐渐转暖,人体皮肤及毛孔开泄,腠理变得疏松,很容易让风邪“钻空子”,对此笔者认为,人们切莫掉以轻心。   春发百病有原因   春天乍暖还寒,气候变幻莫测,常令人不知所措,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善行数变”的风有关。风既可加快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热量过多散失,让人在春天感觉寒冷;又能降低空气湿度,带走人体...

  • 治未病保健养生健身功

    治未病保健养生健身功

      电影《十二生肖》受人欢迎,其实,喜欢保健养生的朋友,也可以学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江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与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们联合推荐“十二生肖健身功”。   白鼠洗脸   老鼠是一种有“洗脸”习惯的动物,用的是唾液。大家不妨也试试:洗过脸后,将两手用力搓热,舌顶上腭积攒唾液。然后从上到下搓面49次;唾液吐在手中,再搓49次,最后,轻轻拍打脸部,用热水泡过的手巾敷面30秒钟,每天早中晚三次。   锻炼功效这种洗脸的过程实际...

  • 长寿莫让病入膏肓

    长寿莫让病入膏肓

    据《左传》记载,东周时,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扁鹊来给他治病。 扁鹊的医术高明,闻名天下。当扁鹊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身体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扁鹊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盲的上面和膏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扁鹊到了晋国,给晋景公辨证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

  • 民间用药酒防病健身

    民间用药酒防病健身

      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认识到酒既是“兴奋剂”,又是高级药物。它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寒滞、开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的功用。可以直接当“药”,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等症。亦可在治病开处方中,把某些药物用“酒渍”,或“以酒为使”,来引导诸药迅速奏效。这就使酒与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药酒方。   历代医家用药酒...

  • 中医防治疫病依靠传统

    中医防治疫病依靠传统

      据文献报道,2002年的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名非典(SARS)回顾性病例,到2003年6月结束这次疫情,事情过去已经十周年,我们追忆这段历史,不禁要问:中医收获了什么?   与时俱进改写“华佗无奈小虫何”   半个世纪之前,江西余江县控制住了血吸虫病的流行,毛泽东读罢新闻报道,夜不能寐,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著名的《送瘟神》诗二首,表达快意的心情。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知道,路志正先生在卫生部的血吸虫防治领导小组里,提出的“西医杀虫,中医治水”发挥了很...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患者张某是一位50岁女性,20岁的时候就患上了支气管扩张症,反反复复几十年。发病前因受了风寒继发了肺部感染,在几家大医院反复住院达3个月之久,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花费医疗费数万元,可病情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无奈之下,把希望寄托给中医了。 患者入院时仍不断咳吐大量绿色稀痰,每日有两大碗之多,气短乏力,右侧胸痛,形寒,大小便可,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该怎么辨证施治?当然,必须着眼于整体,而不能把眼光只盯在肺部感染上,如果把眼光放在局部,可能就会使用一些宣肺化痰的中药,如鱼腥草、金荞麦之类。要真是这样,...

  • 闻口气 辨疾病

    闻口气 辨疾病

    身体内部器官出现一些小症状往往反映在口舌之间,提前知晓并适当调节,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口苦 多因胆汁代谢异常所致,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可以多吃点菠菜。菠菜性凉味甘,有通血脉、止烦渴、助消化、清肠胃、解热毒等功效,对烦热燥渴、口苦咽干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口甜 常见于糖尿病、消化功能紊乱等病症者。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病之外,还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积极运动。 口酸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常见...

  • 冬病夏治机理 治未病思想

    冬病夏治机理 治未病思想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病(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夏治”是指趁这些疾病在夏季病情缓解之时给予治疗,主要是采用以中药穴位敷贴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 冬病夏治机理 治未病思想 “冬病夏治”亦可理解为“夏治冬病”,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冬病的形成多以寒邪侵...

  • 精神内伤可致病 调养精神则可防病

    精神内伤可致病 调养精神则可防病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看成重要致病因素,认为这七种过度的情绪变化,可引起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称为气机紊乱,所谓“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古代医家不仅认识到精神状态与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对预后也有巨大影响,强调“精神内伤,身必败亡”。过分强烈的情绪变动,也常是引起猝死的重要诱因。高血压病人突然暴怒,诱发中风,因脑出血而骤死并非少见。心脏病患者在过分激动时,也可能骤然死亡。   精神内伤可致病,调养精神则可防病。...

  • “听音诊病”有特色

    “听音诊病”有特色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老中医看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历史悠久、被古今医家广泛采用的奇特方法,就是“听音诊病”。 所谓听音,就是听一个人发出的各种声音。人无论在清醒、睡眠时,总会发出各种声音,比如说话声、打鼾声、呼喊声、哈欠声、咳嗽声等。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声音的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医大夫就可借此推断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中医在听音诊病时,最常分辨的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它们的临床意义和表现各有不同。 说话声发声高亢,洪亮有力,多属实...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托踏应无病 三眠魂自安

    托踏应无病 三眠魂自安

    “托踏应无病,三眠魂自安。”这句话出自清代雍正帝时的总理事务大臣马齐所著的《陆地仙经》。此书中记载的养生方法很有借鉴意义,尤其值得勤奋工作但疏于保健的公务员和上班族们学习。 “托踏应无病”。原书中对此句的注解是:两手上托如举千斤之重,两脚踏地如竖石柱之直,尽力上托,闭气不出,待气促,徐徐呵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顶”天“立”地,使劲儿“伸懒腰”,但要注意伸的过程中注意先吸气后憋气,憋不住的时...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 常做“腿保健”防病强身

    常做“腿保健”防病强身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腿健寿自长”,可见双腿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那些久坐伏案或上网的人,别忘了要经常活动双腿,常做如下“腿保健”,这对防病强身大有益处。 摩脚坐姿,用双手合围握住一侧大腿根部,由根部向下稍用力按摩,一直到足踝,再反向从足踝回按捏至大腿根。两腿轮流做,每次10遍。此法能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还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甩脚站立,一手扶住墙或树,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

  •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但宜宣肺,气行自愈。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外感温邪或情志内郁化火,炼液为痰。而痰为有形之物,极易阻塞气道,壅滞经络,使枢机失灵,升降失调,故变证百生。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临证每有出奇制胜之效。他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却多创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