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 第216页

生 第216页

  • 有何养生秘诀

    有何养生秘诀

    母亲平日里喜欢读书看报,注重养生保健。虽然年过古稀,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当被大伙问到“有何养生秘诀”时,母亲爽朗地笑了。 我知道,母亲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四不”,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四点。 不生气常言说得好,百病生于气。母亲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看得开,想得通,容得下。大度为怀,淡泊名利,少管闲事,莫生闲气,始终保持一副平静愉悦的心态。 不偏食一日3餐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但吃饭要讲科学。营养学家讲,会吃会喝得健康,胡吃胡喝必遭殃。母亲...

  • 养生保健 通过数字调动心理

    养生保健 通过数字调动心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空间。电脑密码是一组数,住宅门牌是一组数,电话号码是一组数,身份证件是一组数……还有数字相机、数字彩电、数字通讯等等。所谓数字化养生,就是把一些数字,尤其是自己喜爱的一些数字,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养生的活动中去。通过数字来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量化各项保健措施的指标,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其具体方法如下:      搭脉数数法   清晨醒来,恋床5分钟,让体内各器官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调节好情绪之后,便可平心静气地搭脉...

  • 夏天午睡养生

    夏天午睡养生

    夏天昼长夜短,老年人又容易早醒,如果白天忙于家务、工作或参加娱乐活动,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往往看不出有困乏感。然而,一旦相对空闲的时候,老人们便会感到困乏。 人在一天之中有两个睡眠峰期:第一峰期位于凌晨1~2点;第二个峰期位于下午1~2点。 顺应生物钟的睡眠峰期适时而眠,人才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30%。夏日午睡还可解除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疲劳,老年人尤其如此。 午饭后,胃肠因消化食物又需较多地供血。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得到的血液也就相对少了。午睡可让大脑得到休息,是及...

  • 穿越2200余年的养生保健法

    穿越2200余年的养生保健法

      穿越2200余年的历史风尘,素手捧读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44个不同姿态和动作的男女老少站成4列,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头发整齐盘起或是戴着便帽,脚上穿着尖角形鞋履。其中多数人身着褶侉(裤)式的无絮短袍,也有人身着禅儒式衣裳(即单层的连衣裙服装)或短侉(裤)、短裳(裙),还有少数几位赤裸着上身。更能吸引我们的是他们丰富、生动、活跃的体态,44种姿态、44个动作串连成一片行云流水的世界,在时光斑驳的画卷中舒展流转,传递着神秘的生命讯息。这幅内涵深厚的出土帛画正是闻名于世的《导引图》,现在就让...

  • 怡情养性 科学养生方法

    怡情养性 科学养生方法

    根据不同性格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法,能够通过积极的养护和锻炼,达到怡情养性的效果。 安定型 安定型性格的人平静、安然。弱点是身体羸弱,缄默寡言,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安定型性格的人养生应重在调节起居,慎房事。饮食方面宜食青菜、番茄、胡萝卜、豆制品、老鸭、乌鸡、鲜鱼和猪肺等,以调脾益肺,滋阴壮阳;忌吸烟,慎饮酒及辛辣食物。多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 易变型 这种人活跃、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弱点是性情浮躁、多变,做事马虎,常嫉妒,易生是非。养生之道,重在静神志,加强自我意识锻炼和修养,多从事交往、为善...

  • 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

    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

    爷爷是养生达人,自创了多套养生经。爷爷最常用的是按时养生法,他坚持着,并且乐此不疲。年近九旬的爷爷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看上去就像60岁的老人。 爷爷养成了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一到时间,即使再重要的事情,他都会放下,躺在床上休息。爷爷反对疲劳的时候睡觉,他说人疲乏的时候,如果躺在床上就会需要很多时间消除疲劳,才得以睡眠。 对于锻炼,爷爷就更讲究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楼下的小广场做些健康运动。爷爷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但通过坚持按时锻炼,这些病症明显减轻了。 爷爷每次出去都会带上...

  • 读书养生 调达情志

    读书养生 调达情志

      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健康长寿,安度晚年。采取养生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有吃药膳的,有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的,还有钓鱼、养花、练书法的,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习惯。   其实,读书更能养生。书中的喜怒哀乐,能调达情志。当今国外就有书籍疗养法,如德国的医院为患者开设图书馆,引导患者沉缅于书中,康复很快。   不过,对老年人来说,读书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读什么书。我们读的书需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通俗易懂,既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又能陶冶精神、愉悦身心。简言之,有趣有益,是我们老年人读书的唯一选择标准。...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养生
  • 马培之生平阅历

    马培之生平阅历

    •人之病者,存亡所系,未可执一二成书以看病。临诊须究岁运、地利、土地、禀赋、嗜尚、阴阳、性格、真假、寒热、气血、经络脏腑,合舌脉而密勘,庶有克济。 •马培之治外症着重不能只着眼于部分,而要表里兼治,整体辨证,建议“凡业疡科者必需先究内科”。 孟河马氏行医之始可上溯至明代末年。马氏先世本姓蒋,明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蒋荣成的,入赘到马院判(据《明史·百官志》载:“太医院,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家为婿,并...

  •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

    张泽生(1895~1985年),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出师后,张泽生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张泽生赴江苏省中医院工作,擅于诊治温热时病和内科杂症,对脾胃病的医治有独到见解。这儿介绍一则张泽生青年时巧用中药名对对联而喜结姻缘的故事。 张泽生17岁那年,母亲托媒人为他向金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一吕姓人家的小姐吕仪芳求婚。张泽生早闻吕家小姐不只生得俊俏美丽,并且知书识礼,心中窃喜。不料,吕仪芳却忧虑嫁给“绣花枕头”,因而...

  • 温长路谈民俗养生

    温长路谈民俗养生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木兴歇皆自然。”李白这首不太为人们熟知的诗,讲了四季变化皆为自然作为的道理,其中的“兴歇皆自然”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人类在进行养生保健时务必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和谐。民俗养生,遵循了天人相应规律,是我们祖先在对大自然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确立的养生学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的发展令其博大精深。毋庸置疑的是,民俗养生起源于民间,存在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并在潜移默...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养生
  • 丰子恺养生趣闻

    丰子恺养生趣闻

    丰子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漫画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具一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童真豁达、诙谐幽默的老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逸闻趣事,其中的很多是和养生有关。 劫难与达观。丰子恺一生遭受了两次大劫难。第一次日寇侵略,他离乡背井,过着流浪牛活。第二次“文节”,丰子恺被抄家隔离,关人“牛棚”,挂牌游斗。但豁达乐观的丰子恺,很快适应了环境,他自寻慰乐,自我解脱,把“牛棚”看作参禅之地,把...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养生
  •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

  •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前几天,偶尔翻开一本曩昔的笔记本,从中心发现一张李士懋先生为我开的处方。方纸略显发黄,但纸上那洒脱而又极具特性的字体看起来仍是那么了解。睹物思人,十几年来与先生之间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2002年,我进入河北医科大学就读,李士懋先生的台甫已如雷贯耳。无论是课上的教师们,仍是高年级的学生们,对先生的医术和为人无不交口称赞。关于在高中阶段就现已开始学过一点中医常识的我,是多么巴望可以一睹咱们的风范!可是不巧的是,先生一年前刚好退休,现已不再为本科生授课,所以我心中充满了惋惜。 就在这时,一位要好的师...

  • 葛洪 养生有道 医术高明 以武平乱

    葛洪 养生有道 医术高明 以武平乱

    葛洪(283—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葛洪自幼十分好学,13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境败落,十分贫苦,他靠上山砍柴换取纸笔,用来学习。他经常抄书到深夜,从不与别人嬉戏,沉着稳重。16岁的葛洪估计在那时就萌发了修道求长生的志向。 葛洪从郑隐处学习了炼丹术。郑隐是位神箭手,80岁了还可以挽硬弓强弩,百步穿杨,可以空手入白刃,刀法、盾法都很娴熟。根据现今的文献记载,郑隐传授了葛洪炼制金丹的专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及《金液丹经》。后来葛洪又师从鲍玄。鲍...

  • 宋朝儒医兴盛推动养生文化繁荣

    宋朝儒医兴盛推动养生文化繁荣

    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发展与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影响深远。 北宋定都开封(时称东京),至十二世纪初已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医药管理机构、法典、制度和医药学术研究等承汉唐之风,得到广泛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诸多第一,如和剂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医药管理机构;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针经《太平针经》;铸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尊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产生了世...

  • 生是中医的人 死是中医的魂”

    生是中医的人 死是中医的魂”

    “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是国医大师邓铁涛生前所撰对联,其横批为“铁杆中医”。这再次宣示了邓铁涛至死不渝的中医情怀,可谓与中医结成命运共同体,实在感人至深。 邓铁涛于我,结识有缘,影响颇深,视为尊师。邓铁涛在中医学术上的造诣自不待言,其酷爱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的大智慧更是令人敬佩,“中医学呼唤科普”“培养百万铁杆中医”的呼吁实乃中医传承发展的时代号令,振聋发聩,催人奋进,也是激励我至今匍匐在中医传承路...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中医
  • 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先生传

    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先生传

    矢数道明(1905—2002)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领军人物,精通中西医学,临床治验丰富,善用经方而又巧妙摄取后世方之长,疗效显著。矢数道明毕生致力于重振东亚传统医学,特别是在旧时汉方医学受日本当局压制的境况下,仍积极筹建“日本汉方医学会”,为汉方医学在战后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又与我国学界保持着亲密合作,曾在伪满洲国统治时期亲赴东北,力排众议,迫使伪政府撤销了取缔中医的提案。笔者仿照清人袁枚作《徐灵胎先生传》成例,为矢数道明先生作传: 家父尝...

  • 追忆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

    追忆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

    高上林(1928—2017),全国名中医,陕西省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转眼间我的恩师高上林先生已经逝世3年。斯人虽去,其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也经常回响在我耳畔,愈发显得清晰而真切。 幼承庭训成良医 高上林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现原平市),其祖父高争先、父亲高子云皆为当地名医,以医术造福乡梓,先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理念,普济民众、利泽苍生的医者情怀和妙手回...

  • 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退休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随心所欲。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精神更愉快,身体更健康,我开始练字,从中汲取精神食粮,陶冶情操。   每天我都坚持两三个小时在书桌前,以字帖为师,以笔墨纸为伴,硬笔软笔交错进行,陶醉于练字之中。   在练字过程中,不思声色,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躯体和精神放松,运笔使气力相生,不但锻炼了眼力,还能练习手眼配合能力,使全身血气融通,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协调平衡,有力地促进血液正常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还起到健脑作用。   练字好像是纸上的音乐运动,似乎一曲...

  • 被称为“红军菩萨”的医生

    被称为“红军菩萨”的医生

    又是一年清明节,贵州遵义红军山革命烈士陵园像往年一样,迎来了大批祭扫的百姓,他们或拿香表,或带纸钱,或携鲜花,前去祭奠一位被称为“红军菩萨”的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遵义,某部队驻扎在遵义城南的桑木桠一带。就在准备撤离遵义的前夕,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到卫生队,恳请卫生员救救他的父亲。卫生员问明情况并请示部队后,便背起药箱随孩子一起顶着刺骨的寒风和蒙蒙的细雨,翻山越岭走了20多里崎岖的山路来到病人家中。经过诊断,病人患的是伤寒,...

  • 张介眉出生于中医世家 遣方用药

    张介眉出生于中医世家 遣方用药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老师张介眉,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武汉市黄陂区名中医张氏第六代传人。他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和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概念,推动了中西医在各领域的结合。 学徒时练就厚实基本功 张介眉的祖辈是当地的有名中医,拿手儿科和内科。他从小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吟诵《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真实易》《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等中医古籍。16岁时,他跟从大伯张百川学习中医,大伯给患者医治时,他就在一旁帮着抄方抓药。 大伯对他的要求比外人还严,一有闲暇,就考他《...

  • 老年人要补三种维生素B

    老年人要补三种维生素B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维生素B1是机体内整个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关键物质。它参与糖类代谢,对生长发育.对神经肌肉功能的维持,对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乃至促进食欲方面,都起重要作用。维生素 B,缺乏的初期症状为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沮丧、腿麻木等,不及时补充,可发展为脚气病。 粮谷类是老年人维生素 B1的主要来源。维生素B1多集中在粮谷的外膜层及胚芽部分。那么,加工上不过分精细的糙米和黑面当中,含维生素B,较多,而在精白米、富强粉中维生素B1含量较低。黄豆、红豆、花生、核桃、...

  •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1955年冬,我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报名参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迄今已60余年。 我出生于世医家庭,先祖父奉仙公是伤寒疫病大家,又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先父余无言先生受教于先祖父,又是百年前“中学西”的医生,在上海长期开业施诊,上世纪30年代曾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编审委员,并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以中医内外科、伤寒、温病和杂病为主,有多种医著传世。父亲晚年又受聘,先后任职于中...

  • 总结养生“五个一”

    总结养生“五个一”

      退休之后,无所事事一身轻,于是闲暇时间我便研究养生有关的事,总结起来便是养生“五个一”。   晨饮一杯白开水。清晨起床,晾一杯白开水,洗漱毕,仰头一饮,是我坚持多年的习惯。且莫小觑这一杯白开水,它不仅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清洗了胃肠道,更重要的是稀释了血液浓度,使体内血流通畅,从而减少了由于血粘所致的心脑血管堵塞等引起的疾病。   开辟一块菜园子。我本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介书生,退休之后专门在小区空地开辟了一块菜园子,种植一些时鲜蔬果,躬身事农,拜郊区老农为师。没承想居...

  • 养生经验按摩练字种花养草

    养生经验按摩练字种花养草

    “练毛笔字让我活出了精气神!”今年85岁的简家林,家住桂林市七星社区。身体硬朗、思维活跃的她,每天都要坚持练习2个小时的书法。 练字养心 “练字时,一笔一画都要工整,认真仔细,马虎不得。”简家林说,人在写字时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其他想法自然就少了。 简家林每天起床后,都要练2个小时的毛笔字。“练字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人不急躁了,做事情也有条理了。”她说,这几年来,向她讨要“墨宝”的亲戚邻居越来越多,这都...

  •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一男子眼球里长12毫米寄生虫

    前些天,张兵(化名)一直因眼前经常出现晃动的黑影感到不安,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黑影”其实是寄生虫。医生立刻通过手术,取出了那条长达12毫米、比发丝稍粗的虫子,而且张兵的视力也没受到影响。医生告诫他,眼里的虫子很可能是被宠物传播的,以后接触动物后要洗手,还要定期给宠物做检查。 专家介绍,在张兵眼中发现的这种学名叫“结膜吸吮线虫”的寄生虫并不稀奇,不过一般都是寄生在人的结膜里,医生用医用镊子就能将它夹出来。长在眼球里,这样的情况极其少见。 感染上这种寄生虫的患者可以...

  • 刘晓萌:让人生在抗疫阵地熠熠生辉

    刘晓萌:让人生在抗疫阵地熠熠生辉

    新冠疫情,武汉告急;白衣执甲,凯旋而归;战疫宣讲,不辱使命,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她始终遵循南丁格尔的精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和先进个人。2019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武汉,她不惧艰险,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她就是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清中医院主管护师刘晓萌。 大年三十晚上,刘晓萌刚下夜班在家准备吃年夜饭,突然接到科室群里护士长发的通知: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组建天津医疗救援队奔赴武汉驰援。接到通知后,她沉默了片刻...

  • 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

    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

    今年40岁的桂林市民李先生最近跟爱人闹起了矛盾,因为他听说禁欲保精能够养生,想跟爱人分房睡,这让妻子十分费解:禁欲真能养生长寿吗? “其实,禁欲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养生效果。”南溪山医院中医男科主治医师阳绍华介绍,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适当频率的性生活是调理阴阳平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而性冲动和性欲望是人的本能和自然情绪的释放,如果一味走极端,长期禁欲,破坏了阴阳平衡,压抑了人的性本能,会让控制情欲的大脑发出“打击”指令,导致男性“经血淤阻,宗筋失养&rdquo...

  • 梅墨生 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梅墨生 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梅墨生的工作室中,摆着一张宽大的书案、一面制作上乘的古琴、挂着几幅独具风格的书画作品。每个角落都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这位集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为一身的老者精神矍铄而又风度儒雅。“我和中医的缘分始于年少,几十年来虽断断续续,但是中医对我的影响十分深远。”梅墨生洗杯泡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注入众人杯中,屋内茶香袅袅,他慢慢啜饮,开始讲述自己和中医的不解之缘。 少年结缘:为父亲袪顽疾是从医的初衷 梅墨生自幼喜欢读书,“看书能当饭吃吗?&r...

  • 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

    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

    薛立斋(1487—1559),名己,字新甫,号立斋,明朝名医,曾任太医院院使(相当于院长),在他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记载了3000多则医案,被誉为中医史上留下医案最多的院使。事实上,即便抛开院使这个职务的限制,仅作为医生而言,他也是现有记载中留下医案最多的医生。薛立斋能留下诸多宝贵医案,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受益家学 薛立斋出生于医药世家,其父薛铠精于医书,熟谙医理,擅长儿科和外科,曾任太医,官居院使(院长)。薛立斋22岁就进入太医院,虽然仅为低级医士,但也是受了父亲的荫恩之故&mdas...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