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 第76页

疾 第76页

  • 舌下脉络提示疾病

    舌下脉络提示疾病

    当您对着镜子翘起舌头时,会看见舌下有一些脉络,如果您发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了。 舌下脉络紫暗 舌下脉络的颜色呈紫暗状态,年龄在4S 岁以上,提示患者有动脉硬化,而且随着紫暗程度的加重,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相应加重。此时患病的主要脏器在心和肺。中医认为,其病理变化的基本特点为心血瘀阻、肺气失宣。如紫暗程度较轻,同时伴有眩晕、头痛、眼花及记忆力减退等,则可能患有脑动脉硬化或眼底动脉硬化。 舌下脉络怒张 舌下脉络除具有颜色紫暗特征之外,同时呈现怒张屈曲之表现,提示患者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部分患者舌下脉络甚至凸出舌体之...

  • 穴位按摩 巧治疾病

    穴位按摩 巧治疾病

    不少人一有头痛、胃痛这样的小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这些 “常见病”如果情况不严重,并不一定要急于吃药,通过传统的中医穴位按摩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达到“按到病除”的功效。 解头痛按摩法:按压百会穴(位于头顶,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按压手腕的神门穴有镇定放松的效果。按揉太阳穴,则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困扰。如果头痛偏在前额,试着按摩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拇、食指之间凹陷中)。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 缓解眼睛疲劳按摩法...

  • 常做的梦预示着八类疾病

    常做的梦预示着八类疾病

    有些老人总爱做梦,对梦的解析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中有些梦更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危险。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写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大意是说,邪气在不同脏腑的停留出现不同的梦境,因此,从梦境也能推断出入体脏腑的疾病变化。这里介绍几种常见梦境所预示的疾病。 梦到有人或怪物敲打头,或是向头部五官灌流质等 《灵枢》曰:&...

  • 艾灸疗疾四款

    艾灸疗疾四款

      腹泻:取天枢穴(脐中旁开1.5寸处)。采用温和灸法,手持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距一寸左右,以病人感到温热为度,左右穴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2~3次。   阳痿:取关元穴(脐下3寸)。用陈艾做成中等艾柱,直接灸关元穴,每穴灸15分钟左右,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隔一周进行下一疗程,—般两个疗程即见效。   失眠症:取百会穴(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处)。于每晚睡前用艾条悬灸百会穴10~15分钟。   初起疖肿:1.温和灸:将点燃艾条对准初起疖肿,固定一点灸,距离以患者局部对热力能耐受为准。2.盘旋灸:将...

  • 冥想法可防疾病

    冥想法可防疾病

    一种锻炼方式在美国开始盛行,那便是“冥想”。每天花10-40分钟静坐,把注意力集中到一次呼吸、一个词语或一个形象上,这样可训练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冥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人的内在情绪,达到真正的“修身养性”。 冥想有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的作用。有规律地冥想,可调节脑神经,让处于压力下的大脑得到放松。因此,冥想者较一般人更容易达到平静而快乐的状态。著名女演员海瑟·格拉汉姆曾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练习冥想,每天早上在起床后和下午各练习20...

  • 穴位按摩消除眼疾症状

    穴位按摩消除眼疾症状

    眼睛疲劳或视物不清,往往使人感到头晕,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通过点按眼睛周围穴位或与眼病有关的经络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节眼肌的目的,从而解除眼肌疲劳,消除眼疾症状,使眼睛变得明亮。 患者坐位,闭目,医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睛明、四白、承泣、瞳子醪穴各1分钟,用补法,再以拇指与食指点按双侧风池穴五分钟,力量逐渐加大,使患者感到穴位深部产生酸胀感,最后掐商阳、少泽,点按合谷穴,每穴1分钟,用泻法。治疗后令患者睁开眼睛,视物可立即明亮。 先点穴:先点睛明,用拇、食两指端先按后揉睛明穴36次。再点攒竹,用拇、食...

  • 肺经循环图 异常导致的疾病

    肺经循环图 异常导致的疾病

    肺经在人体内的循环路线是怎样的? 肺经,全称为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肺脏,主治呼吸系统和五官疾病。《灵枢·经脉》中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脯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卜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肺经在人体内部的循行蹄线是: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下行至脐联络大肠,再上行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脏;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掌面...

  • 挑背筋法治疗多种疾病

    挑背筋法治疗多种疾病

    挑背筋法是用针在人体背部某一部位挑断小白筋(白色纤维状物,健康人没有)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治疗腹痛、痔疮、脱肛、肛裂等疾病。 具体方法:患者显露背部,医者用一根锥针在火上烧一下,在背部仔细寻找一根长约几分、淡白色的筋,找到后用针尖从筋的中部将其挑断即可。 而土家族放血疗法是一种用瓷瓦针或瓜子刀刺破人体某部位的小血管,以致出少量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如霍乱、蛇咬伤、痧症、晕厥等多种疾病。 如霍乱症,上呕下泻,在舌根正面将一绿筋刺破出血;蛇咬伤后,将伤处刺出血,用力挤压,使毒气随血而排出;...

  • 内视疗疾

    内视疗疾

    内视,又称内观,指在排除外界干扰、没有浮思杂念的情况下,合闭双目,观窥躯体某一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入静。以目内视时,思想集中,元气充沛,返视内照,心平躁释。修炼时,凝神安息,舌抵上腭,心目内注,俯视丹田,很快就能人静,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最早见于《太平经》。 内视不但可以帮助修炼的人入静,还可以用来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内视诊疗方法。 高血压 中医看来,高血压就是阳气独盛于上部而导致的。在内视入静之后,能自觉头顶有气向上冲。运用意念,自然地将上冲之气往下引,使之回归丹田。睡前练习,每次20分钟,连...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穴位贴敷治呼吸系统疾病效佳

    穴位贴敷治呼吸系统疾病效佳

      我们开展“冬病夏治”20多年了,经治疗1000余例呼吸系统疾病效果不错,年龄最小7岁,年龄最大78岁;病程最短2年,病程最长60年。往往到当年冬季才出现效果。   冬病夏治顺应天人相应原则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这类疾病往往受寒后,或在寒冬季节易发作加重,而夏季则病情缓解,此即《黄帝内经》之“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冬病夏治”疗法源于...

  • “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黄女士患有颈椎病,不仅头昏、脖子痛,还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最近听说温灸可以治疗,她自己也买了一套工具在家治疗,可用了1个多月非但没有效果,症状反而有所加重,黄女士很纳闷,是否自己的操作不当? 这天,黄女士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黄女士的效果不好并非是操作出了问题,而是此法不适合她的病情。黄女士所患的脊髓型颈椎病,有可能是颈椎间盘脱出刺激压迫了脊髓,属于颈椎病中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用温灸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耽搁最佳治疗时间。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

  • 预防疾病 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预防疾病 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动辄人参、鹿茸、虫草、灵芝之类的大补特补,其实,人们忘了自己身上有着比药物更有效,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病法宝——经络,经络上的穴位不仅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大椎——泄热大穴 大椎穴位于督脉之上,第7颈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是阳气聚会之处,有清热解表、熄风止痉的作用,是治疗颈椎病、头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对头痛、气喘、肩背痛、中暑、呕吐、风疹、五劳虚损、热证均有明显疗...

  • 足厥阴肝经异常的疾病 疏通经络法

    足厥阴肝经异常的疾病 疏通经络法

    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肝脏,主治肝胆、妇科、足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即人敦穴所在的部位,然后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踩前1寸处(中封穴),沿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上行,到达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所在部位,然后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再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即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足厥阴肝经有两条分支...

  • 三伏刮痧拔罐防治肺系疾病

    三伏刮痧拔罐防治肺系疾病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盛夏的“三伏”,这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时通过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可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大量文献资料证明,冬病夏治,在预防及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其有效率可以达到90%。冬天易发的疾病,大都是由于素体阳虚,体内阴寒太盛所致,“三伏”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有利于驱除体内寒气,平衡阴阳,鼓舞阳气。   近些年来,贴敷越来越受到百姓认可,...

  • 秋冬护好鼻减少八成呼吸道疾病

    秋冬护好鼻减少八成呼吸道疾病

    天气渐冷,中老年朋友患感冒、肺炎、老慢支、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人数猛增。中医专家认为,鼻子是呼吸道的门户,秋冬护好鼻子可有效减少致病微生物、灰尘的侵入,减少80%的呼吸道疾病。 山西医科大学耳鼻喉研究所博士张丽芳告诉记者,我国传统医学早就认识到护鼻对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作用。宋朝医书《严氏济生方.鼻门》说:“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也,调适得宜,则肺脏宣畅,清道自利。”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因此鼻子又成为邪气侵袭肺脏的通道,肺部的疾病,多由口鼻吸人外邪所引起。各种邪气通过鼻窍进入肺,可导致咳嗽...

  • 小儿疾病脐疗 疗效显著

    小儿疾病脐疗 疗效显著

    人的脐部有一个穴位,名神阙,该穴与任脉、十二经、奇经八脉均有联系,通过调理神阙穴的气血,影响其他经脉,可以达到健脾温肾、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而疗百病的作用。脐疗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疗效尤其显著。 小儿厌食大黄、槟榔、白术、焦三仙、高良姜、陈皮各等分,研末,凡士林调膏,每次取莲子大小,用胶布固定于脐窝,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该法可行气导滞、健脾温中,能增强胃肠功能,有促消化功效。 小儿遗尿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每晚睡前醋调糊敷脐,胶布固定,每次敷8-12小时,每日1次,...

  • 应用钩活术治疗疾病

    应用钩活术治疗疾病

      中医适宜技术钩活术是一种特殊的针疗法。其是根据所用针具达到目的和操作时的条件而命名的。所用针具是钩鍉针,所以第一个字是“钩”;所用特异针具达到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五法并用,把五种通法融在一起,齐心协力达到通的作用,“通”乃“活”也,所以第二字为活;此操作过程为无菌操作,此称钩活术。   钩活术适应症为:脊柱病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症;脊柱相关疾病之颈性头痛眩晕、颈性高血压、颈胃综...

  • 中医药茶“茶剂”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

    中医药茶“茶剂”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

    药茶,中医称为“茶剂”,是将天然中草药与茶叶(也可以不含茶叶)合用,冲泡代茶或煎煮饮用,以消暑解毒、保健养生或疗疾防病。下面介绍一些适宜夏季饮用的保健药茶,有兴趣者不妨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用: 姜盐茶 做法:生姜2~3片、食盐4克、绿茶6克,同放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泡。下同)15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清热润燥、和胃止吐。尤宜于口渴多饮、胃部不适、心中烦闷、多尿等症。 橘红茶 做法:橘红、绿茶各5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功效:清肺和胃...

  • 日撮谷道一百遍 治病疗疾好方法

    日撮谷道一百遍 治病疗疾好方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成能 周宸羽   “撮谷道”是一种独到的养生之术。唐代长寿高人、药王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曾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另据清代皇室医籍披露,乾隆皇帝能活到89岁高龄,成为历代皇帝中的最高寿者,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撮谷道”不无关系。   何谓“谷道”?“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l...

  •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探析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探析

    作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书 ,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质思想。综观仲景条 文, 可以发现体质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 疾病的发展、 传变、 治疗和转归过程中, 体质因素同样 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对于临床合理运用仲景方药治疗疾病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体质与疾病发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中指出 :“若五脏 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 中人多死。 ” 认为如果 五脏元气通畅,...

  • 防治疾病 夏日药露方

    防治疾病 夏日药露方

    夏日,常会使人呈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服用具有避暑生津、清热解毒效果的药露,不仅能补充体内水分,免除烦渴,并且还有防治疾病的成效。下面介绍几款夏日常用的药露方: 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0克放入茶壶内,冲入开水1000毫升,待凉后加蜂蜜15克即可服用。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是一味清热解毒、避暑除烦、治热痢的良药,现代药理研讨证明,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灭效果,常服金银花露,可防止夏日暑热症、泻痢、流感及小儿热疖、毒痱等症。 菊花露:取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冲入...

  • “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天人合一”指导中医疗疾

    “天人合一”是我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内容之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千百年来,作为一个法则,用以指导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治疾病和养生防病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依据“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地同律”原则创建了&ldq...

  • 从破洞想起的养生与疾病

    从破洞想起的养生与疾病

    我十几、二十几岁时喜欢穿牛仔裤。奇怪的是,每条牛仔裤穿久了,左膝盖这里总会有一个洞。有了手机后,左边口袋这里,也会出现一个洞。这个洞的来历我知道,肯定是手机塞在左边口袋里,手机的棱角磨啊磨,给磨出来的。但是,何以左膝盖这里也会有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两个膝盖不一样,左膝盖特别有棱角? 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其中缘由,但是我想,一定与我的某种习性有关,只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罢了。也就是说,这种习性一直默默地存在着,伴随着我,而且其力量不可小视,它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我的牛仔裤就是...

  • 山楂防治心血管疾病

    山楂防治心血管疾病

    山楂含胡萝卜素、钙、尿素酸、山楂素等多种营养素,能舒张血管、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室的运动振幅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将山楂与某些食物制作成药膳,可以防治心血管病。 山楂粥:山楂15 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山楂切片,去核,与粳米共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调匀即成。每日1次,可当早餐食用。适用于食积停滞以及患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高脂血症者。 山楂木耳粥:山楂15克、木耳20克、粳米50克。木耳泡发洗净,与山楂、粳米共煮粥。适用于高血脂、动脉硬化症。木耳可抑制胆固醇在血管内壁上沉积和凝结,与山楂合用,...

  • 做粥疗疾养生的学问

    做粥疗疾养生的学问

    一要选好米。一般用粳米,以香稻为上乘;同类的米,以新加工、香气足者为佳。二要选好水。水宜洁,宜活,宜甘。做粥时放水须一次放好,不宜煮后再添。三要注意火候。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煮粥以桑柴火为好,它能除风助药力。煮时先把水煮沸,然后再下米。四要选好炊具。煮粥最好用陶瓷罐,不用金属锅。五要讲究食候。就调养而言,粥宜空腹食,趁热食。 粥能养颜健体,老年尤宜。按方掺入蔬莱、瓜果、药材等同煮,有调养治疾之功效。现介绍一款粥方,大家不妨一试。 原料:黄瓜100克,糯米200克,蜂蜜50克。 制法:将糯米...

  • 萝卜的疗疾药用方

    萝卜的疗疾药用方

    俗话说:“萝卜上了街,药铺取招牌。” 萝卜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来源于汉魏间名医的经验。萝卜原名莱菔,以根茎作食用,其性凉,味甘,熟食性平和。书载其功用甚多,如唐《新修本草》说:“大下气,消谷,去痰癖。生捣汁服,主消渴。”《日华子》说:“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明代《本草皮纲目》说:“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总的来说,萝卜有清热化痰、下消食气、生津止渴、利尿通淋等功能。 萝卜可用于如下病...

  • 斯人与斯疾

    斯人与斯疾

    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有位姓冉名伯牛的,因道德修养较高颇受孔子器重。鲁定公时,孔子代理鲁国宰相,举荐冉伯牛担任中都县宰。伯牛不负众望,清廉为官,未曾料到后来天降厄运,伯牛不幸染病,卧床不起,每况愈下。孔子怀着对弟子的爱怜之心,前去探视病中的伯牛。孔子没有直接进伯牛的病榻,而是站在病室窗外,一边望着伯牛那令人生畏的面容,一边关切地握住伯牛从窗口伸出的手,异常伤感地哀叹:“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说,死亡啊!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这样的好人,竟然得了这样的恶病!...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草鱼鲩鱼疗疾方

    草鱼鲩鱼疗疾方

    草鱼,又叫鲩鱼,中医认为其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的功效,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1.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鲜草鱼500克,去鳞、鳃及肠杂,先用植物油炸至金黄色,与去皮的冬瓜500克同煮汤,加盐调味食用。 2,治伤风感冒:草鱼肉片100克、生姜片15克、米酒30~60毫升。锅内加适量水煮开,加入以上原料,依个人口味放入调料,煮熟趁热吃肉喝汤,每日1次。 3.治消化不良:草鱼肉150克、麦芽10克、山楂30克、陈皮10克,同入锅中加水煮熟,快熟时加入食盐等调料,吃鱼喝汤,分2次1日内服完。 4.治虚劳及血虚...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观画疗疾

    观画疗疾

    中医与国画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它们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历久弥新。中医养身,国画养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作出与之休戚相关的中医和国画等国粹,鼓舞着华夏儿女克服困难,战胜病魔,浴火重生,历久弥坚。 中医理论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国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有趣的是,相传伏羲画卦制龙形以通神明,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这些传说无从考证,但却能说明中医和国画都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中医思维方式是取类比象,把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用于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的常与变...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中医药酒养生或疗疾

    中医药酒养生或疗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自从炎黄大地诞生了酒,杯中传奇便像是酒的影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杜康酿酒刘伶醉,纣王酒池尽误国,箪醪劳师有勾践,鸿门宴下邀刘邦,文君当垆来卖酒,清圣浊贤莫区分,李白斗酒诗百篇,太祖杯酒释兵权......酒杯里有历史、有野心、有忠情、有才情、有爱情、有中华文明千古情,酒的醇厚来自于千年的积淀。   喝酒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虽然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酒非好物,可酒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且其作用绝不拘泥于社交或享乐。据考证,酒的起源与医疗保健密不可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