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 第46页

自 第46页

  • 冬季食用药膳勿自行购买

    冬季食用药膳勿自行购买

    读者孙女士:现在很流行冬天进补,我也想买些补药,请问该注意些什么? mifang.fuwenhao.com:目前民间流传的药膳配方不少,但很多配方中的食材成份可能不仅仅是食物,还是药物。一些药物存在毒性,擅自进食,可能会导致中毒。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材料,包括陈皮、红枣、山药等,这一类材料比较安全。一类是属于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于添加到保健食品,常见的有当归、五味子、珍珠粉、蜂胶等。还有一类属于禁止加入药膳的材料,诸如八角莲、千金子、六角莲等,这些药材具有一定毒性,如若不慎添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中药与食...

  • 过年小吃:自制陈皮

    过年小吃:自制陈皮

      陈皮是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的良药,过年的时候,为了防止消化不良、湿热积痰,吃点陈皮可以帮助口腔清爽、脾胃舒服。   很多人可能会怀疑市面上出售的陈皮的卫生,因此,不妨自己试试自制陈皮。      无毒陈皮需要先处理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的徐冬英副教授表示,陈皮来源于橘子,但为防止虫害,橘子通常都被喷洒了大量农药,即使用清水洗过,在橘子皮表面还是会残留部分毒素。   因此,她提醒说,在制作陈皮之前,要先处理掉这些毒素。具体方法是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污物,然后用清水盖过5厘米左右,流水浸泡不...

  • 春季自制护肺美食

    春季自制护肺美食

    春天,气温回升,风温时疫易发,流感、麻疹、肺炎甚至非典、禽流感等疫症,都会犯肺。于是,介绍一些家庭实用易制之护肺食疗方。 川贝冰糖炖雪梨 原料:川贝10g、冰糖12-15g、雪梨或丰水梨一个(可适量加入百合或枸杞) 做法:将梨洗净,不去皮。对半切后,将核挖去。 将梨放入碗中,把冰糖及川贝或配料一并置入梨子被挖去核的凹洞中,加入少许净水盖过川贝。 将碗置入蒸锅或电锅中加水蒸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一小时后剖开食用。 燕盏银耳羹 原料:燕盏一片、银耳(干的)2-3g、冰糖6-8g、桂花酱...

  • 周信有教授自拟食疗歌

    周信有教授自拟食疗歌

      谷物蔬菜养身宝,饮食多样任君调。   萝卜消食开脾胃,韭菜补肾暖腰膝。   芹菜能除高血压,驱寒除湿是胡椒。   大蒜杀菌可止泻,葱白姜汤治感冒。   绿豆解暑为上品,健胃补虚吃红枣。   蕃茄补血美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好。   花生能降胆固醇,西瓜消肿又利尿。   生津伏蛔数乌梅,益肾强腰吃核桃。   山楂减肥降血压,生梨润肺止咳嗽。   桔子理气能化痰,山楂益肾糖尿消。   海带消瘿通脑栓,木耳抗癌又补血。   猪牛羊肝可明目,蘑菇抑制癌细胞。   蜂蜜润燥...

  • 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

    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的,此时,用汗、吐、下等法可以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且收效较快,但在驱除病邪之时,自身元气也会受到损伤,因此,还可以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方法,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保存元气,这样的方法就称之为“和法”。 《黄帝内经》中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必须要“和”,唯有保持动态平衡的“和”,人体才能...

  • 道法自然 自然是自然界吗?

    道法自然 自然是自然界吗?

      老子第25章提出“道法自然”。   自然是自然界吗?《自然和自然界》文中指出: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是现代人的现代意识(作者曹孟勤,刊登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是指事物自身固有的、是其所是的根据和自身活动的内部根源,或者说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本性。   自然不等同于自然界。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邢玉瑞认为:“道法自然”中“自然”是指自己如此、自然而然。老子第64章认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r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自然
  • “医不自医”之说背后有何内涵呢?

    “医不自医”之说背后有何内涵呢?

      对于“医不自医”之说,有人会反问:“难道医生绝对不能给自己或自家人治病吗?”“难道医生永远不能给自己或自家人治病吗?”“难道医生给自己和自家人治病就绝对没有效果吗?”一个论断,只提示某种可能性,其背后有丰富的内涵。“医不自医”之说背后有何内涵呢?   首先我认为,医者是可以自医的。医生给自己或家人看病,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个医生水平还可以,自己或家人能够积极配合...

  • 知道自己是否湿气重

    知道自己是否湿气重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如果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浑身都不舒服。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湿气重,请仔细观察身体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看食欲。不吃饭也不觉得饿,吃了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吃的时候有恶心呕吐的感觉,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脾主消化吸收,我们吃下去的各种食物被脾转化成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和水,从而为身体代谢提供能量。湿气在进入人体后最容易伤害到脾,所以脾湿过重会出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情况。 第二,看舌苔和面色。如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两边缘有明显齿痕就说明...

  • 中医的本质是自然医学

    中医的本质是自然医学

      最近读了一些同道的文章,发现同道中有很多人对于能够“顿挫病势”颇为自豪,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将眼光停留在疾病医学范畴内所导致的错误认识。如疾病是正邪交争,是在给身体内的“不正之风”找出路,在身体自发掀起一场自洁运动的时候,医生是应该帮助、顺应?还是压制?这是原则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容小觑。   先来看两则实例:   一男性患者,患银屑病近20年,在追溯自己的起病经历时谈到,16岁时的夏季,鼻衄次数和量都特别多,当时只是想把流鼻血止住就好了,一个乡村医生给他...

  • 喝点自制姜茶 防“空调病”

    喝点自制姜茶 防“空调病”

    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容易患上空调病。因为在中央空调房里工作的时间太长,而且温度又低,很容易受寒,再加上一整天一直不出汗,还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眩晕,甚至伴随食欲低下、腹泻腹痛等症状。如果“空调一族”还爱吃冷饮的话,那就更易使身体表里受寒。对此,中医医生推荐可以喝点姜茶预防“空调病”。 姜茶具有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能有效预防空调病。生姜茶又很少有禁忌,适合绝大部分体质的人群。喝生姜茶时,取生姜3至5片,大约5克左右,用沸水沏开即可。如果想要生姜的效力发挥...

  • 读《顺应自然、给邪出路》有感

    读《顺应自然、给邪出路》有感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顺应自然、给邪出路”一文,颇有同感。中医药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医疗方式,而中国哲学中强调的“道”是事物自身的本然规律,凡事尊道而为才是中国人处事的行为标准。守道、遵道、不违背道才能保证胜算,所以才会有“道法自然”穿越千年时空的魅力。   疾病的发生,无非是正邪力量对比时,正不胜邪、邪气留在体内的结果,而能够驱邪外出的机会则是痊愈的机会。中医药文化提倡“防患未然”、&ldq...

  • 自制栗子核桃糕补脾肾

    自制栗子核桃糕补脾肾

    人到中年,常会出现腰膝酸软、肢体困乏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是由肾虚、脾虚引起的。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可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栗子、山药、牛筋等,也可在家自制栗子核桃糕经常食用。 取糯米粉500克,熟栗子 500克,红枣150克,核桃仁、白芝麻各10克,糖桂花5克。将熟栗子、核桃仁碾成泥;红枣去核,切碎,与糖桂花、白芝麻混匀备用。糯米粉加适量凉水拌湿,以手抓感觉潮湿,但仍是散粉状为宜(需注意,加凉水要少量多次,用手搅拌,使得水与糯米粉充分结合,没有面疙瘩为宜)。蒸锅烧开...

  •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谨以此文怀念李可老师,向李可老师致敬,感恩他为中医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借此文勉励同道,激励自己。 感悟李老中医人生 照亮人生前进方向 第一次读《扶阳论坛》一书是在2012年初,那时我很崇敬火神派,也听同学们说李可在用药上很有心得,所以就发自内心的想要去进一步了解他。 李可1930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953年23岁蒙冤,1980年50岁平反昭雪;在逆境中他自学中医,并矢志不悔; 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为中医师。 李可从医50多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我们...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当代著名的英国文化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ChristopherDawson),有句名言:“伟大的宗教是伟大的文明赖以建立的基础。”中华文明是世界伟大文明之一,是建立在道教、儒教和佛教三教合一的伟大宗教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三大宗教之中,影响最深、最广泛者应是道教。   道教的始祖老子的《道德经》创立以“道”为世界万物本原的一元本体论,决定了中国古代两种相互对应的哲学发展方向。其“有无相生”、“反者...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自然
  •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1914-2003)是人们敬仰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博览群书、兼采众长,精研医术,从未中辍临床。他临床擅中医内科病,如温热病,心病、痹证、小儿喘咳等,尤以肾病、肝病为先。   吕炳奎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至关重要。如肝炎,肝与肾同源,肝体阴用阳,肾阴久亏,肝热郁滞,脾胃湿热困遏,湿浊热毒炽盛,发为肝病。治宜用茵陈蒿汤,重用大黄斩关夺将、荡涤热毒,湿浊自去,肝血得和,疾病可愈。他不赞成滥用补法、用酸味药五味子之类以治肝病,而多用茵陈五苓散、柴胡疏肝散之类药物。   他治病...

  •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坚持并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至今仍然较为全面保留传统文化特质的文化。然而,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倍受折腾,其根源就是近现代中国100多年的屈辱抗争史,打击摧残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自然不能幸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 煎药罐子各自有哪些利弊

    煎药罐子各自有哪些利弊

    煎药需要用煎药罐子。然而人们用的煎药罐子种类不一,如沙锅、搪瓷锅、不锈钢锅等等,它们各自有哪些利弊呢? 沙锅、瓦罐 推荐指数:★★★★★ 这几种陶制品性质稳定,熬制过程中传热比较慢,受热均匀,不易熬煳,是熬药的首选器皿。但是使用这些容器熬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新的沙锅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锅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点水煮一煮,刷干净后再熬药就可以了。二是沙锅一定不要在没水的情况下干烧。 搪瓷锅 推荐指数:★★★★ 搪瓷锅或耐热的玻璃器皿,可以作为熬药的次选。不过选择时也要注意,要用没有...

  • 自煎汤药注意事项

    自煎汤药注意事项

    煎前浸泡半小时 煎药前,最好先将中药浸泡半小时以上。注意水一定要浸没过药材,才能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煮出药力。此外,浸药应用冷水。例如茯苓、芡实、麦芽、山药等药材含有淀粉,若用热水浸泡会使淀粉结块,影响药效。 煎煮时注意加盖 加盖可以使中药煎透,节省煎药时间。尤其是含有挥发成分的中药,如薄荷、荆芥、紫苏等均宜加盖煎煮,且要求短时间煎好,以免有效成分大量散失,降低药效。一些滋补药物,如熟地、人参、鳖甲等的煎煮时间较长,也宜加盖。 如果煎煳应倒掉 如果把汤药煎煳,应该倒掉弃用。因为即使加水再煎,药...

  •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要说清楚治病机理,有效的途径与出路可能是回归中医原有话语系统——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把“西化&rdqu...

  •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消息传来,举国欢呼振奋,因为这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本土中国人!她不仅为中国科技界、中医药界挣了光,而且也为中国人、中华民族添了彩! 围绕着获奖,各种媒体和各类人士从不同角度铺天盖地对屠呦呦研究员进行报道和评说,从获奖的意义到成功的原因,从时代环境到个人条件,从领导讲话到朋友祝贺,内容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然而,在笔者看来,在我们欢呼和评说之余,更值得关注...

  •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借助合作共建,加快完成由医院向学院的转变,由科室向学科的转变,由医生向学者的转变”,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上,临沂市中医院院长李凤鸣如是说。 李凤鸣认为,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的命名揭牌,既是滨州医学院与临沂市中医医院双方紧密合作的新的起点,也是双方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更是对医院医、教、研综合能力的极大认可。他表示,医院一定全力改善和提供更好的管理、教学和生活条件,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建设研究型医院。 (朱卫红 李云亮)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中医...

  •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医乃仁术”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医乃仁术”

      当说到生物医药研究时,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其归结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伦理不仅是生物医药研究的基础,而且内在于生物医药研究之中,从来是与生物医药相伴生的,是生物医药研究的目的、重要内容和归宿。生物医药研究从来是以为人类造福为目的和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医药进步,不仅是科学技术进步,而且是道德进步,并且首先是道德进步。这是生物医药学科的本质和最为基本的属性,是生物医药学研究必须牢牢坚守的底线。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的“医乃仁术”,深刻反映了生物医药的科学...

  •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

      仲景六元辨证所要辨明的,就是人与自然五运六气三阴三阳相通产生的六大系统疾病,预测其间甚时、欲解时等,然后借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药、针等,干预疾病诊疗康复全过程。   三阴三阳病皆有间甚时、欲解时。如仲景明确指出了六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通晓五运阴阳学说通晓人与自然的整体恒动规律。因为按五运阴阳学说,人与自然相应相参。而相应相参要靠...

  • 春季养生茶 自己动手泡制

    春季养生茶 自己动手泡制

    日前,广安门中医医院营养部主任王宜为读者朋友讲解了春季如何泡制健康养生茶,非常实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做做。 槐桑茶 原料:槐花6克,嫩桑叶10克 。 方法:沸水浸泡。 服用:代茶饮(三杯法)。 功效:清肝明目,兼以疏散风热。 适用:肝热或风热目赤。 注意:先沏槐花,在临喝茶的时候再放嫩桑叶,温度过高会损失桑叶的挥发油挥发,降低功效。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又分为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 生槐花: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 气之功能有五自查自纠保健康

    气之功能有五自查自纠保健康

      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5种功能。从中医的角度看,气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消耗过多,二是生成过少。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中医在观察一个人的外在健康状况的时候,常会做出一种评断:这个人气色很好,或者是这个人气色不好。那么,气色又是什么呢?   在中医的医学理论中,广义上的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充斥机体表里上下。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靠气维持,说白了,人活着就是靠这口气。   气有5种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心在跳动、嘴在说...

  • 《黄帝内经》顺应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顺应自然养生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在理论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里面所涉及的养生理论,如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顺应自然的生死观念,和谐中庸的人本精神,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等,都无不在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中贯穿始终。从本期开始,湖南省名中医、...

  • 身体不适 自我调治

    身体不适 自我调治

    1.情绪激动:清做10次深呼吸,,吸气要短,呼气要长,即1次吸人,分3-4次呼出,可迅速平复激动的心情。 2.头胀:身体坐直,把头尽量向后仰,坚持8-10秒钟,然后将头垂在胸前,保持这种姿势10-15秒,重复做4-8次。 3,两眼发胀发酸:请闭上XXIt艮5秒钟,然后睁㈠视鼻梁,重复做3-5次。 4.困乏打盹:坐正,双肩后伸,下颌微收,双臂下垂,下颌微收,双臂下垂,放在身体两侧,于心向后,然后使劲拉动背部、臀部与颈部的肌肉,做10-12秒钟,最后做全身放松运动10-15秒,重复做4-6 次。 5.两手酸累:可将两手...

  • 自己有病吗?自测可知道!

    自己有病吗?自测可知道!

      现在很多人身体会出现莫名的不适感,去看病吧?对自己的症状还说不清道不明。找医生咨询吧?不知道找哪个科室的医生。您是不是常常出现这种困惑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健康自测的小方法,快给自己“把把脉”吧。   自测1   皮肤黄也是病重点监测脾和肝   我们都属于黄皮肤,可是有些人的皮肤会特别暗黄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医生认为,对于我们两广人而言,皮肤比别人更暗黄、发灰,最应该注意的是脾和肝问题。   皮肤黄首先考虑是脾不好。南宁市博大医院针灸科、南宁市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长、中...

  • 中医调免疫 邪去正自安

    中医调免疫 邪去正自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自体免疫功能失调,产生致病类风湿因子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不管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是强直性脊柱炎,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在治疗上以调节免疫为主,讲究‘邪去正自安’的治疗原则。”赵武能教授解释,机体免疫失调是因为有外邪入侵,为对抗外邪,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致使体内正气不安,继而出现一些列的病症表现。此时,在辨证的基础上调节免疫、扶正祛邪,便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 长寿集锦 自助养生法

    长寿集锦 自助养生法

    近日,笔者来到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周方中老师家中,见到了满屋的书法、绘画作品。在笔者看来,这些作品是最好的装饰品,体现了周老不俗的文化艺术品位。其中一幅长达60米的“寿字集锦”书法作品格外博人眼球,这是周老历时9个多月创作完成的,也是他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品。 今年84岁的周老对中国寿文化情有独钟,从30年前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寿”字,1992年,他从职业技术学院退休,之后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收藏和书写“寿”字上。历经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