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 第6页
-
经方加减治疗杂病5则心得
疾病的发展变化错综复杂, 在临床上运用经方 治病, 除了要纯熟掌握辨证论治之外, 还要注意一些 细节问题。 在临床上, 一个医师若能每每治愈疑难 病症,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医术和技巧。 要 想医术精湛, 笔者认为一方面从医学期刋, 或学术会 议, 或名家学者的经验中学习, 另一方面从 《伤寒杂 病论》中找答案。 《伤寒杂病论》 虽是古代的医学著 作, 但能常读常新, 不但能启人智慧, 而且能解决临 床上问题。 现试述如下 , 还望专家学者斧正。 病案1 患者某, 女, 50岁, 2003年10月20日初诊...
-
经方脉证指导下运用加味栀子豉汤治验二则
仲景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陈建国《经方脉证图解》提到经方脉证是适用于某一张经方治疗的病机所对应的脉诊表现。笔者在临床中会偶尔遇到某些疾病,即使在辨证正确的情况下却无法取得如期效果,故笔者尝试从仲景阴阳脉法出发,找到对应脉证,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以下两则病案,一则为头痛案,另一则为头晕案,在经方脉证指导下均用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效如桴鼓。 头痛案 屈某,女,16岁,2023年8月15日初诊。主诉:头痛2日。头痛时需用手指按住两侧太阳穴来缓解疼痛,痛如针刺,眼、鼻痒...
-
六经辨证下使用经方治疗各种发热
所谓的各种变证、兼证、坏证,恰恰正是因失治、误治后导致了各经合病、并病等病机复杂局面的出现,而合病、并病并未出六经之轨,仍然可以运用六经辨证来指导。 使用合方时,一是必须在病人正发寒热时服药,若在两次发热间隙服用,效果不佳甚或无效。二是对于已误用过寒凉药物,表邪郁闭甚深的病例,非大剂量麻黄解表难以得畅汗。三是应辨清楚有汗还是无汗和兼夹。 在临床上,常有医者机械使用经方治疗发热无效者,但笔者在六经辨证指导下使用经方治疗各种发热,疗效非常好,往往能迅速顿挫热势,使病情向愈。兹分述如下: ...
-
春三月养生保健 运用经方治病防病
人之春三月,怎样运用经方养生保健及治病防病,又怎样运用经方使身体顺应自然及适应自然变化,本文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论略作探讨于次。 春三月,始于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的三个月,为一年之始;春三月应以阳气生升,生机盎然为主,阳气生升,和谐自如,人则健康无病;若阳气生升不及,可用桂枝甘草汤助阳气生升,焕发阳气以生机勃勃,以防寒从内生。 此谓发陈,这是人体阳气生发与发泄的最佳季节,一是可将体内阳气生发舒展,以温煦机体固护内外;若阳气舒展不及,可用枳术汤助阳气生发舒展。二是...
-
论中医经方和古方剂量折算
经方本原剂量经现代考证后,已确证《伤寒论》中经方1两等于现代13.8克,千年之谜似已冰释。但按此折算标准选择经方剂量,仍然令人难免有所顾虑。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的剂量为四两,按前折算标准的剂量合55.2克,而临床应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用10~30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又如小柴胡汤中,半夏用量为半升,按照伤寒名家郝万山教授提出的折算标准,其剂量约为50~60克,这与《中国药典》规定的3~9克的用量范围相去甚远。故此折算标准仍然难以作为临床处方用量的参考。 笔者通过对《伤寒论》所载方剂...
-
读《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有感
2015年6月12日第4版的《量效关系》栏目刊登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徐立鹏、 穆兰澄、 郭允、 仝小林四位老师署名的文章《论药材含水量与经方剂量折算》。读完此文,笔者感觉眼前一亮。多年来困扰在广大中医从业人员心头的经方剂量与《中国药典》相差悬殊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 笔者虽然只是一名基层中医人员,但是长期以来关注当今某些经方学派的用药,一直为他们超剂量用药感到担心。虽然笔者用药剂量总是以药典为依据,并对那些经方学派动辄几十克上百克的剂量感到质疑,但是交流中一些经方派总是以本文开头的考证《伤寒论》中经...
-
冯世纶教授经方应用学习心得
王某,男,4岁。2012年12月12日上午初诊。发热1日。患儿昨起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量少,支原体(+)。经口服美林(布洛芬溶液)、输液消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大汗出而热退。今复发热,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刻诊:发热,无鼻塞流涕,无恶寒,咳嗽,痰白量少,不喘,咽痛,纳差,手心热,身微汗出,大便干,二三日一行。舌红苔白根腻,脉细数。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汤证。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3片,大...
-
对方证对应在经方临床应用
“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知之。”(2007版《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这是录自一代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论述经方医学体系之辨方证的一段话,诠释了方证对应是经方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 笔者在侍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冯世纶教授期间,通过解读冯师两例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验,对方证对应在经方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一些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