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方 第4页

经方 第4页

  • 糖尿病的经方辨治思路

    糖尿病的经方辨治思路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但消渴病不仅仅是指糖尿病,西医的垂体瘤、尿崩症、甲亢及内分泌病症的某一阶段等病症也属于消渴病的范畴。(责任编辑/王钧石) 糖尿病的经方辨治思路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但消渴病不仅仅是指糖尿病,西医的垂体瘤、尿崩症、甲亢及内分泌病症的某一阶段等病症也属于消渴病的范畴。 糖尿病症状涉及多个脏腑以及阴阳营卫气血,多属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 (1)病机层次简析 虚: 早期(血糖值≥6.1 mmol/L≤9mmol/L),包括糖尿...

  • 经方治梅核气案

    经方治梅核气案

    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四逆散疏肝解郁,两方合用可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明显。海螵蛸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之功被大众所知。其实它还可入肝胆之经,另有舒缓营气、定惊通络之功,对于性格敏感之人患病,加入辨证方中可增强疗效。 黄某,女,43岁。于2015年10月13日初诊。 主诉:咽喉异物感一年余。刻下见咽喉不红不肿,亦无疼痛,饮食可以顺利下咽,但患者总感觉喉中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深以为苦,偶有嗳气和烧心感,无胸痛、气促,无呃逆,纳食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2015年8月28日曾于外院...

  • 治口臭数年 成肇仁教授用经方

    治口臭数年 成肇仁教授用经方

    “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 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擅用经方,灵活有章,有...

  • 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

    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载。罗陆一幼承祖训,研习岐黄,转益多师,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笔者师承罗陆一,整理其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如下。 韦某,男性,42岁。于2018年3月3日初诊。诉半年前始发胸闷心悸。曾在上班途中突发心悸胸闷、大汗出、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呼救护车至本院急诊。查心电图示:ST段压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施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拒绝植入支架。近一周心悸频发,胸闷气短,...

  •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首次提出“邪在心”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最多。专篇论述类似疾病者,首称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1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左振素教授跟其学经典用经方的经验

    左振素教授跟其学经典用经方的经验

    左振素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笔者有幸跟随左振素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跟其学经典用经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学习经典要掌握其内涵精要,理解其实质,不能生搬硬套。学经典之理法,当知常达变;仿古人之方药,要知古今之不同。左振素以所治病例说明她所讲之理。 某患,女,86岁。自诉心中(胸及上腹部)发作性不适40余年,病源于40年前的一次惊吓之后。发作时难受欲死,莫可名状,心烦,坐卧不安,失眠,甚时心烦彻夜不睡。备受折磨,诊脉细数,舌尖红、苔白稍厚,...

  • 经方治疗心脏病 厚朴麻黄汤 炙甘草汤 真武汤

    经方治疗心脏病 厚朴麻黄汤 炙甘草汤 真武汤

    •经方中君药用量小于方中他药者,非炙甘草汤一方也,如桔梗汤、白头翁汤、竹叶石膏汤、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百合类方等,即是明证。 •茯苓与白术配伍,为健脾利湿之良剂;而桂枝与甘草配伍,为桂枝甘草汤,具有温阳化气作用;仲景又常用茯苓与桂枝相伍,起到温化水饮的作用。 近年来,应用经方治疗心脏病的文章屡见报端,笔者从中受益匪浅。今结合临床实践,将十首常用经方的应用经验叙述于后,以冀扩大应用。 厚朴麻黄汤 方药: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

  •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盛动风证;大续命汤用于气血不足,卒感风寒之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阻之证。笔者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和经方大家毛德西、李发枝、唐宋教授侍诊学习多年,现将其应用经方辨治中风的经验和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侯氏黑散 经方原文:“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侯氏黑散主之。”(...

  • 经方治好动脉闭塞症

    经方治好动脉闭塞症

    黄某平,男,57岁。近2个月右下肢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难忍,脚趾变黑。在大连某医院出院诊断: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②双肺肺气肿伴多发肺大泡。③双肺下叶结节。④左下肢截肢术后。最近医院建议右下肢截肢。 2019年1月20日首诊:患者脉沉弦,舌淡苔白有齿痕。右下肢灰暗,右小脚趾和无名趾变黑,局部溃烂。自诉夜间疼痛难忍。 方药:防风30g,生白术60g,桂枝50g,制黑附子20g,知母30g,白芍50g,甘草20g,麻黄15g,生姜20g,蜂蜜30g。7剂。水煎服。 2019年1月27日二...

  • 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失眠

    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失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

  • 经方医治一例重症晕厥

    经方医治一例重症晕厥

    经方以简洁验著称,组方药味少,可是只需用之对症,却能收到一剂知的作用。笔者近来医治一例重症晕厥患者,很好地表现了经方的作用。 患者男性,68岁,某单位退休人员。一天早晨起床时突发晕厥吐逆,不能动弹。家人即送往县级医院,医院给予脑磁共振等相关查看,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和脑供血不足、高血压(160/100mmHg),给予口服降压药、扩张脑血管药物和医治晕厥药物。服药一天效不明显,患者由家族送往我门诊医治。来时依然无法站立,需求两个人搀扶。患者自述脑筋一阵阵晕厥,晕则吐逆。接诊后笔者按照医院确诊给予舒血宁、川芎嗪和...

  •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抑郁症三个经方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抑郁症三个经方

    青少年学习竞争压力大,一些孩子在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有的暴躁易怒、离家出走,有的情绪低落、沉默寡言,甚至还有的悲观厌世、自残自伤,出现这些情况,表明他们有可能患上了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多表现为情绪低落、容易哭泣,而青少年抑郁症常以焦虑易怒为核心症状,并且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故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易怒等情绪引起重视。 生物学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神经递质失调有关。研究表...

  • 邱明义巧妙合用经方苓桂术甘汤和时方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邱明义巧妙合用经方苓桂术甘汤和时方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邱明义,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临证50余年,一直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深谙辨证论治之精髓,临床强调以疗效为本,主张经方与时方并重,不局限于一方一药之中,以疗效为准,灵活将经方与时方结合,疗效确切。如治疗过敏性鼻炎之肺脾气虚兼外感风寒证,常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咳喘之痰热蕴肺证,常用小陷胸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泄泻之肝脾不和证,常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等。 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金匮要略》,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归脾汤出自宋代《严氏济生方》...

  • 经方治脾虚腹胀

    经方治脾虚腹胀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制。《伤寒论》第66条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方由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五味药组成,是一首温运脾阳、消除胀满、标本同治、补泻兼施之剂。笔者在临床应用治脾阳素弱,复感寒邪,治不如法而致之腹胀疾患,疗效满意。兹举典型病例如下: 郭某,女,54岁,2019年11月11日初诊。 自诉:素体脾胃虚弱,半年前女儿出国,忧思过度,食不下,复感寒冷,现进食后腹胀满,腹胀以上午症缓,食后或晚间尤甚,按之濡,喜温喜按...

  • 痞满泄泻《伤寒论》经方案例

    痞满泄泻《伤寒论》经方案例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其辨证用药之法验之临床,常收卓效,现将笔者应用《伤寒论》经方取效案例介绍如下。 痞满泄泻 唐某,男,34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患者5 d前受凉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咽痒咳嗽,到某诊所诊治。服药后,头痛、恶寒、咳嗽等外感症状消除而身热不退,大便稀,每日5、6次,伴有胸闷欲吐,腹胀纳差,口淡无味。检视病历,前医曾用藿香正气散加减3剂,未获效验。来诊时体温38.3 ℃,胸中烦闷,腹不胀而觉脘部痞塞不舒,嗳气有食臭味,肠...

  •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胃痞病重视治肝 脾胃同治经方

    胡刚治疗胃痞病经验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大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包括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在临床上出现上腹胀满不舒、早饱等主症时,均可参照胃痞病进行辨证治疗[1]。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自治区第二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刚,从事脾胃病临床诊治近四十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具特色、疗效好,尤其对胃痞病的治疗更佳,介绍如下。 重视治肝 胡老师治疗胃痞病时,多从肝论治。他认为胃痞病的发病和加...

  • 急性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临床用中医经方治疗

    急性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胰腺炎临床用中医经方治疗

    全国名中医王晞星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治验3则,介绍如下。 急性肠炎 王某,男,45岁。2008年4月1日初诊。腹泻3日,5~8次/日,曾输液(药物不详)治疗不见好转。刻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稀溏,无脓血,每天5~8次,伴恶心胃脘痞满,纳呆,入睡困难。舌质红,苔腻,黄白相兼,脉滑。便常规:白细胞(++)。 诊断:(寒热错杂,胃肠失和型)急性肠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制半夏、干姜、黄芩...

  • 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 善用经方喜用合方

    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 善用经方喜用合方

    善用经方 张仲景医方之所以被尊之为经典医方,并非因其立方之时古,更重要的是其组方之法度严明,结构规范,用药简括,疗效可靠。国医大师张灿玾善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胃中虚冷,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虚寒型胃脘痛。若木郁化火,横加脾胃,脾胃之运化无力,致升降失职,气滞不行,则取仲景方大柴胡汤方加减为治,调肝理脾;若脾本不及,复为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治肝胆之太过。 喜用合方 合方之法治病对于病情日久不愈或者病情复杂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可以适应...

  • 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为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病。笔者有幸跟随傅延龄学习,现将其运用经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定病名】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包括全消化道——口腔、咽、食管、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肛门,以及肝胆的各种疾病。中医病名涉及胃痛、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黄疸、胁痛等。其中医病名大多依据症状而命名,难以反映其疾病的特异性。如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均可见上腹...

  • 单兆伟运用经方治疗胃下垂

    单兆伟运用经方治疗胃下垂

     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脾胃病诊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颇丰,现将其运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一例总结如下。   范某,女,38岁,纺织工人。患者素体瘦弱,婚后育1女,小产2次。近两年来由于工厂经常加班,站立太久,常觉脘部痞胀疼痛,食后尤甚,胃中时漉漉作响,泛恶清涎,卧后稍舒。然工种限制,不得休息,症情日渐加重,形体羸瘦,脘痛日甚,终至休工。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中重度胃下垂,肝功...

  • 经方治小儿哮喘案

    经方治小儿哮喘案

    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多年,先后师承于董建华、赵绍琴、胡希恕等著名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多年来,潜心经方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系统整理总结了经方大师胡希恕经方研究成果,并考证了经方理论体系的形成,发表多篇论文,其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内、妇、儿、外科等病,药简而效彰。 刘某,男,6岁,2015年7月18日初诊,哮喘病史5年。患者父母代述,该症状发于2010年11月,每年发3~5次,多发于6月和秋冬季,多因感冒引发。本次发于6月12日,每周发作一次,服汤药有效,但仍反复发作...

  • 运用经方医治呼吸体系病经历介绍

    运用经方医治呼吸体系病经历介绍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方书之祖”,所载方药,被誉为“经方”。就古方医治医治呼吸体系疾病而言,最为有用、最能经得起临床检测的丹方莫过于经方,所谓“用之妥当效如桴鼓”。可是怎么运用才叫妥当而受到桴鼓之效呢?这是咱们需求深入研讨和讨论的问题。数年来,我在临床上,对经方医治呼吸体系疾病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了一点经历,现介绍如下,供同路参考。 周兆山:运用经方医治呼吸体系病经历介绍 一、以方统证...

  • 少阴病辨六经继辨方证 经方临证

    少阴病辨六经继辨方证 经方临证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临床当先辨病位,再辨病性;对于表证,首辨阴阳,临床中表阴证并不少见。笔者跟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马家驹老师后,对临床辨阴阳重要性的体会更加深刻。   典型病例   李某,男性,78岁,于 2017年2月27日首诊:有间质性肺病病史,在外院服用中药治疗后因汗多而就诊。近一周来活动后、饮热饮后出汗明显,汗出后恶风恶寒。上腭干,喜饮热水。一侧鼻孔有清涕,便溏,纳可。舌淡苔根厚,左脉沉,右脉沉濡。处方如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

  • 小儿咳嗽谨守病机 傅延龄擅用经方 异病同治

    小儿咳嗽谨守病机 傅延龄擅用经方 异病同治

    傅延龄应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肺系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多由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过敏、抗感染、镇咳对症治疗,但大部分患儿用药后疗效不明显,且小儿体质娇嫩,对药物耐受性低,为临床处方增加困难,因此及时准确诊治,开出简单味美、行而有效、无不良反应、适合小儿服用的方药是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傅延龄教授师从临床大医李培生和刘渡舟,是刘渡舟入室弟子及学术继承人,擅长用经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显著疗效。在中医治小儿咳嗽方面,傅教...

  • 浅析经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思路

    浅析经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思路

    2019年12月份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随着对COVID-19认识的加深,依据其具有高度人传人的特点,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目前西医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轻型患者多采用对症治疗,重症患者需进行呼吸支持治疗[1]。...

  • 呛咳的经方证治

    呛咳的经方证治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由于咳嗽病机复杂且易缠绵,故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其中,呛咳又属于咳嗽中较难治的一种。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经方中的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两首方剂对呛咳的证治颇有疗效,试叙述于下,就正与同道。 《伤寒论》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由枳实、甘草、柴胡、白芍组成,医家多用于治疗阳郁厥逆,肝脾气郁,衍化方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大多医家对于或然证中的咳、悸等发挥较少。...

  • 经方巧用人参治外感病

    经方巧用人参治外感病

    •温病无问卫气营血俱属热证,人参亦可随机而施,则知外感热病中邪实不是人参的禁忌症。而正虚主要是气虚或气阴亏虚,或阴津亏虚,或邪气深入而正气不支,也可是人参的适应症。 •人参为补虚要药,用于外感病需辨证用药,选准适应症,组方有度。其一,有正虚基础,或气虚(阳虚),或阴虚,或气阴两虚。其二,形体舌脉虚象明显。其三,配伍得当,补疏相宜。 外感病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外感病治疗当否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寿命。在外感病的不同阶段恰当配伍人参,可以起到扶正祛邪、预防传变、调复元气、固脱安神之功...

  • 经方治疗顽固性哮喘一例

    经方治疗顽固性哮喘一例

    张某,男,46岁,农民,2021年7月2日就诊。诉经常气喘痰多,严重时不能平卧,已有10多年之久,常因受风寒诱发,服用氨茶碱,复方甘草片等药物,效果不佳。春夏常发,时轻时重。一周前因感受风寒,突然哮喘发作,不能平卧,声粗气喘,鼻有清涕,喉有痰鸣音,咯白色黏痰,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输液七天,效果不佳,求治中医。刻诊: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张口抬肩,呕恶,食欲不振,口黏不渴,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濡滑。听诊:两肺哮鸣音满布。 诊断:(痰浊阻肺,肺失肃清型)喘症。...

  • 奔豚病,腺性膀胱炎,发热口干,选用经方医治

    奔豚病,腺性膀胱炎,发热口干,选用经方医治

    作为院校结业的青年中医,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疑难病症,在临床实践傍边运用中医思想、选用经方医治这些西医学以为无从下手的病症,效果显著。 奔豚病 赵某,女,52岁,既往体健,因“胸闷伴咳嗽20余天”入院。患者诉上腹部不适,请中医科会诊,会诊症见:气上冲胸,至咽喉而止,伴胸骨后炙烤样苦楚,重复发生,生气后为甚,心烦口苦,腹部按诊从胃脘至肚脐较硬,无显着压痛,舌暗红苔黄腻,脉右弦左细。胃镜未见显着反常,胸部CT正常。辨证为奔豚病,证属肝郁化火,因此给予奔豚汤加减医治,方如下: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