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肺 第4页
-
秋令保健养肺为先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祖国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气候转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先。 固护肌表: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致卫外不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故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适当进补,固护肌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感冒,是养肺之首要。 滋燥润肺:肺喜润而恶燥,燥邪最易伤肺。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是仲秋之后,风大,汗液蒸发快,常令人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
-
秋养肺麦冬茅根茶 预防秋燥伤肺
秋燥是秋季常见的病证,常常引起咽干、咳嗽等症状。《黄帝内经》中关于秋季养生有这样一段话:“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大体意思是说,秋天是收敛的季节,我们要收敛自己的心神,抵制忧郁的情绪,同时要注意养好自己的肺气。我们知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而且又不耐寒热。肺体本清虚,其质娇嫩,不能容纳丝毫异物,否则会引起咳嗽等症。秋天风干物燥,气温又逐渐降低,所以保护好肺,尤其重要。 秋养肺,我们要以最健康的...
-
秋季养生要义是防燥护阴 养肺为先
秋季,从立秋开端,通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六个节气,也即阴历的七、八、九三个月。从立秋到霜降,其气候改变阅历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立秋、处暑、白露这三个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暑热未消、秋阳似火,但在处暑以后一般会是迟早比较凉快。秋分、寒露、霜降时的气候特点是:暑热根本消除,秋凉逐步加剧而转寒。别的,还有初秋、中秋、晚秋之分。故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说。在整个秋季,一般来说,雨水会变少,气候枯燥,植物会呈现枝叶枯黄、碧草变萎、硕果累枝,自然界的万物多呈保藏之势,西风常起,...
-
春天老年人保养肺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春咳,所以春天保养肺是老年人的关键。 老人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口常开就能养肺。大笑能够使人的胸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解除胸闷,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尤其是在清晨锻炼时,如果开怀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许多清新空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以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养肺最重要的是多做深呼吸。所以晨练的时候要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大口吸气,大口吐气。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在慢跑、行走或做操时做,改善肺部的气血循环,增加血中的氧气,加快对肺部细胞的修复,从而达到润肺的目的。...
-
白露节气注意养肺润燥喝白露茶
常言春困秋乏,入秋以来,我感觉此话不假,那种乏在身体,也在心灵。有位从医的好友告诉我,秋天应该多运动、少吃辛辣油腻,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以缓解秋的肃杀之气。我问,那肃杀之气是不是秋燥,让人身心疲乏?他说,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让人口干舌燥,鼻咽焦躁,大便干结,皮肤干燥。我听了说,那秋燥,要秋风秋雨来调治,一场秋雨一场凉。 好友听后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节气,秋风袭来,炎热的天气因秋风而逐渐消散,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更凉爽。夜晚温度降低,空中水汽凝结成水珠,白白的又...
-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充足营养增强体质 药贴按摩养肺护肺
45岁的市民陈女士自述入冬以来时感胸前憋闷,咳嗽不断,尤其夜间加重,本想吃点感冒药抗一抗就过去了,不料却越咳越厉害。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时以营介绍,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上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延伸到下呼吸道,导致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冬季要格外注意保护好呼吸道,养好肺,时以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五点。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当人体受凉感冒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许多...
-
冬季养生多喝粥以润养肺燥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这时我们的肠胃更需要保护,切忌贪吃辛辣油腻食品,建议多喝粥以润养肺燥,是冬季养生的最佳选择。 羊肉粥 选羊肉250克,洗净,切成肉丁,与萝卜同炖,去膻味。然后取出萝卜,放粳米150克熬粥。羊肉性温热,系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还能益肾壮阳。 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韭菜性味甘温,内含有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 人参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