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第236页
-
心令人失眠 中医睡眠医学有系统的理论
高荣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委会首任会长、荣誉会长。 失眠是现代流行病和难治病,我们继承路志正、董德懋老师的临床经验,从脏腑论治失眠,提出新理念:五脏六腑皆令人失眠,非独心也。 中医睡眠医学有系统的理论,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提出中医睡眠学说,包括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心主睡眠学说。失眠和五脏六腑功能活...
-
失眠是“心病” 试试“响豆”治失眠
跟着《延禧攻略》的热播,剧中的中医药知识也遭到广大观众注重。剧中女主角璎珞因为失眠来到太医院寻求良方,御医给她开了曼陀罗叶治失眠。受热播剧的影响,有饱尝失眠之苦的观众看了这部 剧竟真的到医院找专家要开这味中药治疗失眠。中医专家提示,这种药千万不能随便吃。 曼陀罗叶有毒 不用于治疗失眠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门诊中医博士杨晓辉介绍说,用曼陀罗的叶子给患者治疗失眠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中药毒性比较大。《中华本草》中记载曼陀罗有毒,药用首要关于镇咳平 喘、止痛拔脓比较适合,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
-
失眠的病因病机 脏腑失和心神失养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为特征的病症。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烦躁、多梦等症状。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将有7亿多失眠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已经有27%的人受到睡眠病症的困扰。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的数量也正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全球较为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苏肇家是上海市名老中医,陆氏针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入室弟子,擅于用针灸...
-
中医临床心身医学治疗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心身治疗模式的构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生物医学模式的进步, 许多疾病已被现代医学所攻克,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倍感尴尬的是, 生物医学在进步, 疾病谱却在日渐扩大, 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高, 特别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例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等, 故而在意识到单独的躯体治疗存在很大的缺陷后, 现代医学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
不寐即失眠,从心脾肝胆论治,安神与解郁药性相通
不寐即失眠,表现为经常入睡困难,或易醒难寐,甚至彻夜不寐。据报道,我国有45.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是指在白天犯困,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的状态。据调查,此病在人群中发生率约在5%~15%。 临床上常见同一患者既有夜间不寐又有白天嗜睡。有夜间不寐导致白天嗜睡者,也有白天嗜睡故而夜间不寐者,还有并无夜间不寐但有白天嗜睡者。笔者认为,不寐与嗜睡的病因都有可能是郁证。 情志因素是外因 情志因素导致的郁证性不寐在临床上占据大半。思虑过多、精神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是造成不寐最常见的原因。有...
-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1],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转变,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在所谓疑难杂症患者中,有1/3可能就是心身疾病[3]。然而临床上心身疾病的识别率却较低,对其机制和诊断认识不清,使心身疾病的治疗也受到限制。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期多从情志不遂、七情致病等立论,故有情志病之说,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目前中医...
-
心肾不交是造成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睡眠是人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充足的睡眠使人神清气爽、身心愉悦,能够更专心、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相反,缺乏睡眠则使人魂不守舍、无精打采、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那么人是如何患上失眠症的呢?如果脏腑不和,那么人是不可能健康的,更不可能安然入睡。中医认为,心肾不交是造成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医看来,心属火、属阳,而肾属水、属阴。人体各项生理代谢功能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与肾的阴阳平衡。 肾之阴要上达到心,滋养心阴,使得心火不要太高亢;而心之阳也要下到肾,资助肾...
-
治疗心烦 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
唐容川师法仲景,并依据其阴阳水火气血理论,辨证应用经方治疗心烦。对实证火太甚者,用黄连阿胶汤清心火、补阴液;对火郁而不得宣者,用栀子豉汤加味清火宣郁除烦;对虚证火不甚而血太虚者,用酸枣仁汤清虚火、敛肝气、养血虚;对虚中夹实、烦而兼躁者,审视二便情况选用承气汤除烦宁躁。 唐容川(1846—1897),原名宗海,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学家,中西医汇通学派创始人之一,深受《黄帝内经》及仲景思想的影响,坚守中医特色,以西释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医学思想。其在治疗心烦时,辨证应用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酸枣仁...
-
不寐心悸胃脘痛 健脾养心汤
杨廉方,1944年生,男,重庆市垫江县人,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6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出版《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发表论文多篇。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8克,五味子9克,白术18克,茯苓18克,陈皮12克,法半夏9克,丹参18克,瓜蒌18克,甘草6克。 功效:健脾,养心,生脉。 主治:不寐、心悸、胃脘痛辨证属于心脾两虚者。...
-
孤独症患儿有失心神表现 选用乐曲需辨证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儿有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研究显示,约有1/2此病儿童存在智力发育障碍,约1/3至1/4患儿合并癫痫,还有不同比例的儿童共患睡眠障碍、胃肠道问题等多种疾病。有调查数据表明,孤独症的患病率急剧升高,是位居全球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精神残疾疾病之首。国内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该病在致残原因中占首位,高达78%,部分患儿成年后不能适应社会,终生需要照顾。 患儿有失心神表现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康复教育学组委员、黑龙江中医...
-
中医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中医心理学理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汲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发展而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传承与创新。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西方心理学思想是从西方哲学中孕育出来的。1879年以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开端,才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欧美现代西方心理学在发展中形成了著名的学术流派。 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 约从19世纪80年代起,心理学开始走向现代发展阶段,相继形成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试图从复杂心理活...
-
心脏神经官能症典型医案 分型论治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或奋力综合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国外称为神经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性循环无力症或高敏症等,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证据。该病多见于20~40岁青年人,尤以女性较多。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与他人关系冲突是发作的诱因。本病常因焦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等诱发。受社会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影响,目前该病呈现出发病年龄偏小的趋势,且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儿童常以“喜长出气&r...
-
大肠癌病因病机 以半夏泻心汤和法论治大肠癌
王晞星以和法论治大肠癌经验 大 肠 癌 是 消 化 道 常 见 恶 性 肿 瘤 之 一,死 亡 率 居 全 球第三[1],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目前早期大肠癌首选 手术治疗,40%~5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转移[3]; 中晚期大肠癌常采用化疗、放疗、靶向等治疗方法。中 医药 治 疗 可 有 效 缓 解 化 疗 产 生 的 毒 副 作 用,改 善 临 床 症状,提高机 体 免 疫 力,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延 长 无 疾 病进展时间,延长生存时间等。 王晞星,主任医师,教授,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
-
胃痛 胃脘疼痛灼热烧心胁肋胀满 主治方
夏斌,1945年出生,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57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胸痹、心悸有深入研究。著有《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等作品。 组成: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9g,黄连6g,吴茱萸3g,白芍15g,砂仁6g(后下),延胡索9g,炙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养血祛瘀,清肝和胃。 主治...
-
苏娟萍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经验浅析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运用法之代表方剂,也是调和胃肠之代表方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疗效肯定。苏娟萍,教授,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优秀专家,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经验丰富,针对胃痞有独到的辨治经验特色,临床疗效颇佳。现将苏娟萍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分析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胃痞即心下痞、痞满,以心下胃脘部位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无胀大之形为典型特征。“痞”的原意出自《易经》中的“否&r...
-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 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肠上皮化 生和 (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 2011 年一项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 ,中 国 CAG 患者的发病率约为 35. 1%。有研究对 1985—2009 年间在上海某医院就诊的 1592 例 CAG 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有 349 例 ( 21. 92%) 进展为 异型增生,47 例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