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第239页
-
米子良从虚实论治心系病
全国名中医米子良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一直在中医教学、临床、科研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其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经方诊治内科疾病,尤其对于心系、脾胃系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心系疾病之经验介绍如下。 温阳补气滋阴养血以补虚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主藏神。心系病证病理变化以虚证和实证为主,但也有虚实夹杂者。虚证为气血阴阳的不足,实证为火热、痰浊、瘀血等邪气的阻滞,而虚实夹杂者病机较为复杂。心病的虚证主要有气血阴阳的不足。对于此类虚证,米子良偏重益阴养血、补气生血、温阳益气之...
-
黑芝麻辅治心绞痛 西瓜皮巧治嗓子疼
黑芝麻辅治心绞痛 黑芝麻具有下降胆固醇的效果,对心血管疾病有显着效果,食用黑芝麻可辅治心绞痛。 办法:黑芝麻500g,白糖适量。先将黑芝麻洗净晾干,放入锅中,用文火将黑芝麻炒熟,炒至能闻到香气即可。再将炒好的黑芝麻破坏,参加白糖,拌和均匀即可食用。每次服用3~4匙,每日服用3次,7日为1个阶段,接连服用1~2个阶段,心绞痛即可得到缓解或康复。(胡佑志) 西瓜皮巧治嗓子疼 取西瓜皮250g,加水2碗煎煮至1碗,参加少量冰糖,冷服。西瓜皮有清暑解热的成效,能很好地缓解喉舌痛苦;冰糖性平,能够益气化痰。《本经逢...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多发糜烂 疼痛
窦某某,男,69岁,2021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口腔多发糜烂、疼痛5天。现病史:5天来,患者无明显原因口腔舌面、口唇多发糜烂、溃疡伴疼痛,不能进食,无口干、口苦,餐后容易胃胀,怕凉,大便一日1次,偏烂,小便稍频,夜尿2~3次,眠可。舌红,苔白厚,脉弦细。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上热下寒)。 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20g,黄连5g,黄芩12g,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生石膏45g,大枣4枚自备。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17日二诊:舌面溃疡、糜烂大量...
-
心悸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安神处方
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跟随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教授学习,现录其运用归脾汤治疗心悸医案一则,其中的辨证论治颇有巧思、遣方用药很具特色。 吴某,女,76岁,2021年10月3日初诊。患者自2021年5月上旬以来出现动则心悸胸闷,纳谷不振,倦怠乏力,伴夜寐不实,口干,齿龈有血,苔薄,舌尖红,脉细弦。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西...
-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方党参片麸炒白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形成的心脏病,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严重时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发病部位通常位于左前胸或胸骨后方,可能伴随压榨感、挤压感、烧灼感。本病发病可能受劳累、寒冷刺激、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各种因素影响,常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各种中老年基础疾病相关[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仍逐年上升,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2]。部分患者疼痛明显但狭窄并不严重、病程迁延不...
-
健脾养心汤治失眠症验案一则
肖某,女,26岁,2022年2月6日初诊。主诉:睡眠多梦1年余。患者1年多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多梦,但非噩梦,整体睡眠质量较差,白天头昏、头胀,精神不佳,纳差,易汗出,活动剧烈时心慌,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时间为1月20日,经量偏少,痛经,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诊断:西医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心神失养)。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用健脾养心汤加减:党参30g,麦冬18g,五味子6g,焦白术18g,茯苓18g,炙甘草6g,陈皮12g,姜半夏15g,...
-
李文瑞应用经方治心动过缓案三则
心动过缓临床常继发于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缓慢型)等疾病。心动过缓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性心动过缓:运动员由于长期大量运动,可能造成心动过缓,是一种良性适应过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运动量较大的青少年等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的人群,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病理性心动过缓:由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如患有心肌炎、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或服用地高辛、普萘洛尔、附子等减慢心率的药物等都可引发心动过缓,并出现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如果出现心动过缓,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晕厥、一过性的眼前发黑、黑蒙、乏力...
-
中医气血理论辨证治疗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治疗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尽管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其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心衰的发病率、病死率仍然很高。岐黄学者林谦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北京市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气血学说理论,提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辨证治疗慢性心衰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心气虚是...
-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扩张型心肌病原发病因往往不明确,西医也缺乏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危及生命。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报道也比较少,且多从心论治,多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或益气养心等法,但往往限于心病一隅,而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控。本案从圆运动六经辨证入手,强调整体辨治,扶正和祛邪兼顾,重点从少阳阳明入手,敛降相火、内泻湿热,虽未用所谓“心药”,但不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使得扩大的心脏回缩,心功能明显提升,疗效显著,现整理如下。...
-
郁证心神惑乱 处方综合温胆汤
第六批、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蒋健,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并通过长年郁证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郁证诊疗新体系。笔者在跟师过程中对其所提出的郁证理念有所感悟,现整理其从郁痰入手诊治郁证医案一则如下。 殷某,女,52岁。2023年1月31日初诊。主诉:出现悲伤欲哭、胸闷1年余,加重伴有窒息感2月。2022年11月底起,患者因家事而担心焦虑,出现悲伤欲哭、胸闷等情况,遂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与焦虑,现服用佐匹克隆片,...
-
心悸 治法温补心阳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田某,女,58岁,2023年7月16日就诊。主诉:心慌不适2年,加重3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偶有胸闷、心慌不适,曾多次去医院就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正常,发作时治疗。3天前出现心慌、胸闷、乏力,较往明显加重,自行口服复方丹参片未见缓解,遂来诊。刻下:心慌,胸闷,乏力不适,动则汗出,口干欲饮,食欲尚可,夜间睡眠欠佳,多梦易醒,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结代。患者在三伏天还穿两件衣服。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6/65mmHg。 诊断:心悸(心阳不足,气阴两虚,心失所养)。...
-
夜寐难眠 更年期失眠 滋水宁心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当归12g,生白芍12g,熟地黄15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黄柏12g,知母12g,玄参12g,生龙骨18g(先煎),生牡蛎18g(先煎),肉桂3g(后下),黄连3g。 功能:滋水涵木,宁心降火。 主治:更年期失眠,症见夜寐难眠,或醒后复难入睡,多梦,心烦不宁,...
-
治冠心病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永恒的主题,病证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鉴于此,我们以冠心病为切入点,通过整合中西医量化指标,形成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进行了临床应用实践的研究。相信病证结合只要按照标准规范指导治疗,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就一定能够体现科学循证,提升临床疗效。 病证结合的内涵和特征 冠心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指出冠心病所致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6%,我国2019年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100万,并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造成...
-
不寐 顽固性失眠 治法补益心脾温化水饮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邱明义临证50余年,一直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深谙辨证论治之精髓,主张经方与时方并重。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撷取邱明义合用经方、时方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1则,以飨同道。 白某,女,68岁,2020年12月24日初诊。主诉:失眠5年余。刻下:睡眠差,易醒,多梦,头昏痛,以头顶为甚,后项疼痛,怕冷,舌淡,苔白腻,脉细缓。 诊断:不寐(心脾亏虚,痰饮上逆)。 治法:补益心脾,温化水饮。 方用归脾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0g,当归10g,龙...
-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卷六方。 处方 云茯苓、酸枣仁各12克,柏子仁、当归、玄参、麦冬各10克,党参、生地各15克,天冬、丹参、远志肉各9克,五味子、桔梗各8克。 用法 作汤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中成药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 次。) 功效主治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症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方解 由于病人思虑过度,耗伤心阴,阴亏血少,心失所养而神志不安,虚烦少眠,健忘;心火引动相火,扰动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