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第173页
-
肠胃失调 按摩调治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 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
-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布图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共有45个。它们是承泣穴、四白穴、巨髂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足阳明胃经上45个穴位中,首穴为承泣穴,末穴为厉兑穴,其中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其他15个穴位则分布在...
-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循线图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是怎样的? 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脏腑为胃,主治消化系统、五官、咽喉、下肢运动障碍等疾病。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往上行走到鼻梁山根处,接着沿鼻梁的外侧,即从承泣穴下行,进入上齿,并环绕口唇,交会于承浆穴。接下来,足阳明胃经分为两支。其中,分支上行,循着颊车穴上到耳前,再循着发际至额颅部位。胃经的主干线则从颈下行到胸部,向内行走进入缺盆穴,属于胃络脾。主干线的支线部分又循行于胸腹,抵腹股沟处。接着,胃经由腹部下循下肢外侧前缘,至第二趾外侧端停止;分支从膝下3寸处和足背分出,分...
-
猪肚食治胃溃疡 慢性胃病
我父亲有慢性胃溃疡,病情反复发作。后来母亲听人说猪肚可以治疗慢性胃病,于是她就买了猪肚,按照她自己的方法做了父亲喜欢吃的胡椒炖猪肚。 做法:白胡椒15克,压碎,生姜9克,切丝,共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将猪肚放入沙锅中酌加清水,文火煨炖至熟,即可调味服食。2~3日服1次,连服3~5次。父亲吃了该菜1个月,觉得效果很不错,还推荐给他的胃病朋友。 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主补虚损,苏颂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皆取其补益脾胃,则精血自生,虚劳自愈,根本固而后五脏皆安也。 ·猪肚...
-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
-
健脾暖胃选大米
冬季气温下降,很容易引起脾胃着凉,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脾胃虚弱,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见健脾养胃是十分重要的。而大麦就是冬季健脾暖胃的佳品,可以做成一些药膳食用,既补充了营养,又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麦味咸甘,性温;具有益气宽中、消渴除热、回乳的功效。大麦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钙、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维生素。 大麦粥:大麦60克加水按常法煮粥,当早餐食用。本粥具有益气宽中、暖胃消胀的作用。适用于腹部受寒引起的胀满、吐泻等症。 大麦茶:大麦适量,...
-
胃靠“养”肠靠“清”心靠“静”
1. 胃靠“养”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好脾胃,人体气血才充足。 粥类质地软,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就不适合喝粥,他们适合进食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食物,比如馒头等发面食物。 2. 肠靠“清” 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的帮凶。它们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吃得太贪心。吃得...
-
胃神经官能症服甘麦大枣汤
胃神经官能症属中医胃痛、呃逆、噎嗝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由胃腑失调所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入侵、中虚体弱等为发病诱因。临床以呕吐、泛酸、胃脘部郁闷不舒、日常生活中遇见不洁之物即感胃部不适等为主证,且常伴有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笔者运用《金匮要略》中原为妇人脏躁证而设的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本病3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甘草9克,浮小麦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日2次。临床加减:肝气郁滞者加柴胡、郁金、香附、佛手;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少津、舌红少苔,心阴虚者加麦冬、石斛、百合、柏子仁、合欢皮、夜交...
-
急性胃炎分型食疗
急性胃炎发病急,常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感受寒邪或生气发怒之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上腹胃脘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吐物为酸臭的食物,呕吐剧烈时可吐胆汁,甚至血性液体。如同时合并肠炎,可出现脐周绞痛、腹泻,大便呈糊状或黄色水样便,不带脓血,一日数次至十数次。严重者可伴有发热、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一般患者病程短, 3—5天即可治好。急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以及临床症状的不同,中医将其分为食滞胃脘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肝郁气滞型,对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不同的药膳来治疗。...
-
夏季 清新爽口用酸味 开胃增食欲
炎热的夏季,适当地使用酸味,可开胃,增食欲,并可去腥解腻、清新爽口,对消暑也很有好处。有些可自制,有些不妨寻来一试。 酸奶 即鲜牛奶煮熟后,舀置容器中,晾至微温,下入酸奶酵(含乳酸菌)拌匀,保温置于恒温状态下,半日即成。酸奶洁白柔嫩,微酸的口味也很开胃。 酸菜 以鲜蔬菜为原料,经晾晒、烫熟、腌制,装缸发酵后制成。味酸咸、清利爽口。 酸豆乳 以豆乳经乳酸发酵制成的冷饮食品。形似酸奶,质地细嫩,具豆奶香味。因添加料不同,可制成奶味酸豆乳、杏仁酸豆乳、可可酸豆乳等。 酸梅汤 将乌梅10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
-
开胃红薯叶凉拌 秋天进补选泥鳅
红薯叶凉拌很开胃 吃红薯能防癌,而红薯叶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红薯叶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降血糖、通便利尿。而且红薯叶中类胡萝卜素比普通胡萝卜高3倍。吃红薯叶,凉拌热炒都可以。如果凉拌可以用开水烫熟,然后直接配上些香油、酱油、醋、辣椒油、芥末、姜汁等调料,就可以制成开胃凉拌小菜了。红薯叶也可以像油麦菜、空心菜等蔬菜一样清炒着吃,清香甘甜,别有风味。老年人喜欢喝红薯粥,可以在熬粥时放入红薯叶,这样既暖胃又能促进吸收。 王修增 秋天进补选泥鳅 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可作...
-
银耳养阴清热 安眠健胃
材料 水发银耳150克、胡萝卜片40克。 调料 盐、香油、醋、胡椒粉、清汤、料酒各适量。 做法 1.将水发银耳控水,洗净,去蒂,加盐、胡椒粉拌匀腌渍10分钟;油菜心洗净;胡萝片用开水略烫,放清水中过凉,再拌入银耳;将油菜心放入开水锅中汆一下。 2.另起锅,加入适量清汤煮沸,放入银耳、油菜心、料酒、盐,小火煨3分钟,挑出菜心,将银耳倒入漏勺中控净汤。 3.银耳、油菜、胡萝卜片放入盘中,淋上香油、醋拌匀即可。 小贴士:银耳滋润而不腻滞,具有养阴清热、补脑润燥、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的功效。...
-
打嗝喝柿蒂姜茶 预防胃癌菱角薏米粥
受寒后打嗝喝柿蒂姜茶 寒冷引起的打嗝,一般喝点热水,暖 暖胃,就可以缓解。较为严重的,20分钟 都没止住,就可以喝柿蒂姜茶来治疗。 用柿蒂3个,生姜两片,加水煎煮 10分钟,温热饮服。一般喝完1剂即可 见效。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有降 逆止呕的功效。生姜味辛、温,归肺、脾、 胃经,可温胃降逆。两药合用,使得胃寒 祛除,逆气得平。 施丹婷 菱角薏米粥可预防胃癌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中 老年人可通过食用菱角薏苡仁粥来预 防。 中医学认为,菱角有祛毒解热、健...
-
养胃助消化 一款粗粮玉米主食
节日大鱼大肉后,一款用粗粮玉米面做的主食,既可养胃助消化,又能避免体重增长。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玉米磨面后,其脂肪70%是亚油酸,磷、维生素B1的含量居谷类食物之首;常食有降压降脂、降低人体胆固醇、减肥等功效。 主料:细玉米面150克、饺子粉100克、粉丝1把、豆腐干4块、大白菜200克。 调料:葱姜末、盐、豉油、生抽、橄榄油。 做法:1.将豆腐干和粉丝切碎末、大白菜切碎后,加葱姜、调料拌匀成馅入味;2.白面和玉米面拌匀后,边倒入开...
-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 健脾益胃
生津止渴利脾肺, 润肠止泻兼养胃。 细嚼慢咽易饱腹, 身患溃疡少光顾。 【注解】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城市生活节奏十分紧张,职业人群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忧郁,这时拿起一个苹果闻一闻,不良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同时还有提神醒脑之功。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富含镁,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一个苹果中含有5克的膳食纤维,也就可以满足人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