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71页

中医 第271页

  • 傅山 中医女科的权威书籍

    傅山 中医女科的权威书籍

    一个神秘的人物 我刚刚学医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有什么门径,就花费积蓄,把当时能见到的古代医书悉数买回,放在家里,然后一本本的当作课外读物看,虽然很多也不懂,但是越来越兴致盎然。 但是,在读到一个人的医书的时候,我却十分反感,这个人就是明末清初的陈士铎。 原因是我一读他的书的序,就晕了。 现在来和各位一同欣赏一下吧,看看各位是何感觉。 首先是他写的一本叫《石室秘录》的书,书的第一个序是义乌一个叫金以谋的人写的,这个序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从第二个序开始,就很特别了,第...

  • 章太炎的几大箱中医书

    章太炎的几大箱中医书

    ”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然天下有亟事,非侠士无足属。” 章太炎就是这样一个儒侠,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一生特立独行,也卓尔不群。一生七次被捕,三次坐牢,革命不忘治学,治学必须革命,可见风骨,他的国学修养和士人精神给辛亥革命带来了巨大影响。 他骂慈禧“每逢万寿祝疆无!”,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不辨菽麦”,骂康有为:“老而不死是为贼”。 鲁迅还在一篇文章中说:“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

  •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我们中医药发展是有了明确的指示,它怎么说的呢?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为了人民健康,立的这法。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啊,继承是继承什么?继承它的文化,继承它的精神,继承它的质量。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展。过去我制造这药片儿,一个小时我能切二斤,现在我能切二百斤了,我问你质量怎么样?在保证质量上进行创新,我认为是这样。所以说通过这法以后,今后我们中医药更有很大的发展...

  •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连日来,H7N9禽流感疫情紧急,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为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帮助当地群众预防H7N9禽流感,该院中药房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用银花、柴胡、桔梗、黄芪、连翘、甘草、黄芩、防风、牛子、炒白术等配成中药汤剂,准备了千余剂在医院门诊部免费发放给当地群众。 该院中医专家还提醒群众,避免与禽类接触,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H7N9禽流感非常重要。 针对目前禽流感发病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

  • 南征:艾滋病患者信任的好中医

    南征:艾滋病患者信任的好中医

    近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防艾专家中药组负责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教授,在100名首届全国名中医评选中,获评“全国名中医”。 多年来,南征在防治艾滋病、救助艾滋病患者的事业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奔赴各地义诊,不仅医治他们的病痛,更是鼓舞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同疾病作斗争。他运用中药达原饮加减及芪精抗艾胶囊治疗艾滋病及其合并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5岁的他在众多艾滋病患者心目中,是一把撑起来的大伞,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更是他们人生的依托。...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中医学子

    中医学子

    临近复习的时候,总会不停的懊恼为什么要选中医专业,很多人都羡慕重点的成绩,却读了这样一个不三不四的学校。 当初因为妈妈的原因,选择了中医。说句实话,我觉得中医有她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魅力。 可是,现在的教学体制也好,考试体制也好,总是在不断的扼杀对中医的兴趣。 不抱怨,读中医很忙很累,反而我觉得很充实,不是和其他一些很闲的专业一样,大学就是玩乐。 从周一到周五总是排的满满的课程,听不同的老师讲课,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 只是,当你在懵懵懂懂的时候,老师却说那不重要;当你...

  • 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名中医丁锷骨伤科学术临床思想总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丁锷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念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但在诊治具体疾病,特别是一些骨外科疾病时应辨证运用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中医证候代表疾病的“本”,西医的局部病理改变代表疾病的“标”。一般情况下先治本后治标,先治全身后治局部,或标本同治,但当局部病损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时,应先治局部。   •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具体方法选择上,丁锷认为,骨伤疾病大多与外伤、劳损、...

  • 李士懋:论中医之创新

    李士懋:论中医之创新

    •李士懋说:“抚思历代名家,无不悟透经典的某一观点,加以发挥,广泛应用,而成为某一学派宗师或不朽之大家。此即王永炎院士所倡‘发皇古义创新说’,这是发扬中医学的正确途径。”   •完全用西医标准和指标来衡量中医和阐释中医机理,对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帮助有限,对促进中医发展的作用亦有限,中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标准。   •首先要对中医再认识、再评价,摆脱科学一元论和唯西方科学的偏见,真正承认中医这一独特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中...

  •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背景介绍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江西的朱炳琳先生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回忆说:“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 即当时情景之写照。 之后,将这些文章加以汇辑,由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任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分3辑出版。问世后,受到普...

  • 为了外婆学中医

    为了外婆学中医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儿时外婆就是唱着这首歌谣,带着我在暑夜的庭院里乘凉。她用她那温柔的臂膀将我搂在怀里,一边轻轻地哼着歌谣,一边用那把大蒲扇为我扇风和驱赶蚊虫。 每当此时,我就会问外婆:“外婆,你为什么总是给我扇扇子啊?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扇啊?”外婆笑着说:“因为你是我的乖外孙啊!外婆啊,怕你热着了,怕你被蚊虫咬了啊!外婆不怕热,也不怕被蚊虫咬,那当然只有给我的乖外孙扇了啊!” 那时的我还真以为外婆说的话是真的,却不知道这...

  •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王孟英 中医史上最伟大的霍乱专家

    清朝政府虽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民间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沿海城市与外界的交流频繁,上海、宁波等港口里每天都停留着许多的外国商船,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港。 外商带来的有新鲜的玩意儿,还有要命的鸦片,除此之外,这些洋人还从南亚次大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礼物,当这个礼物的包装盒被打开以后,所有的人都会闻风丧胆的,这个礼物有个恐怖的名字,叫做“霍乱”。 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被叫做“霍乱”的怪物将会与我们的主人公王孟英相遇,他们将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 鲁迅“黑中医”白居易养生诗

    鲁迅“黑中医”白居易养生诗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起鲁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文章曾出现在很多人的语文课本中。他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又把砖头抛到隔壁家的不羁顽童,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斗士。不过说起鲁迅对中医的态度,现代很多人给他贴上了“中医黑”的标签,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时代原因。今天我们就浅析一下其中原委。 鲁迅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重,期间一直是找中医给调治的。先请来城里一位名医,诊金一元四角,隔日看一次病,这在鲁...

  •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 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中医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真正建功立业,为广大民众的康宁造福,应该是中医药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责任。中医药人如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我认为亟需中医文化“三自”立身,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 首先,必须具有中医文化的自觉。就全国范围而言,所有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在思想、心理和情感方面具备中医文化的意识、觉悟和情怀。这三方面就集中体现...

  • 中国人要树立对中医瑰宝的自信

    中国人要树立对中医瑰宝的自信

    外国中医人看中国中医事 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后胡碧玲女士 她从遥远的国度专程来中国学中医达二十多年之久;她对中国中医文化深爱不移;她希望中医有更多中国人来传承,发扬广大;她更渴望真正的中医能后继有人,健康发展! 她就是中医界泰斗邓铁涛先生的博士后弟子--广州中医药大学胡碧玲(英文名:Brenda Hood)女士。 在中国社科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引领下,我们如约见到了胡碧玲女士。 热情直爽的胡碧玲女士快人快语,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中医人对我国中医关注的热情,...

  • 中医泰斗路志正对姜的推崇

    中医泰斗路志正对姜的推崇

    在北京的中医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95岁仍在治病救人,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他就是国医大师路志正。 5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三芝堂”诊所看到,路志正大夫正认真地给病人号脉、写病历、开药,只见他面色红润、气定神闲,写字时手一点都不抖。 路老现在每周出三个半天的门诊,还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工作非常繁忙。如此高龄还能承担这样大的工作量,让人惊叹不已。路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吃姜。 路志正1920年出生于河北,祖上是...

  • 太平天国的中医们

    太平天国的中医们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金钢   发生在19世纪中叶、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在浩浩荡荡的太平军中,活跃着一支承续中医学的专业队伍。他们以良方妙剂给军民治病、以草木骨石为将士疗伤,有力地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   史料载,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有全国性的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医疗馆和伤兵医院;设立总药库,统一调配供应药品;重视医疗队伍建设,所有“大小方脉、内外专科、眼科、妇科以及小儿急...

  •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八旬老中医圈粉无数

    眼前的龚芳选已年至82,但他看起来精神矍铄,聊天时思维敏锐、思路清晰。作为一名中医,龚芳选最擅长治疗内科、儿科、妇科以及其他的一些疑难杂症。 一直以来,因为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见效快,龚芳选收获了不少新老患者的称赞。虽然美名远播四海,但谦虚低调的龚芳选却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踏实行医,低调为人。除了患者的安危,没有什么功名利禄能让他的心为之一动。 采访中,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有些患者还熟络地跟龚芳选打着招呼,他们说自己是他的“铁杆粉丝”。龚芳选热情接待着每一位熟悉或陌...

  • 记中医儿科专家王烈

    记中医儿科专家王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许守年   王烈教授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47年参军,被派到辽宁省医科学校学习,1949年在辽东省立医院从事儿科医疗工作,1953年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小儿科,1958年参加全国“西学中”班。1961年,他被调到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直至今天,长达55年之久。   王烈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ldqu...

  • 崔月犁: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

    崔月犁:中医应该走自身发展的道路

    崔月犁同志逝世于1998年1月22日,距今已整整20年。在人生大舞台上,有的人经得起远看,而且历史愈久远,他的价值则愈显著。崔月犁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去世前十余年间,我们交流较多。他逝世纪念日的临近,令我魂牵梦绕,长夜难眠。 崔月犁同志本姓张,“崔月犁”这个名字是他早年步入革命岁月时自己改的,取意于“东风催晓月,大地待春犁”。他的老伴徐书麟常说:“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杨观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观虎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杨观虎,现在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Cellular &Molecula...

  •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中医大家的专病绝招

    ★1萧龙友:伤食腹胀用糊米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糊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宽中解暑,妙用非常。 ★2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 其回...

  •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得看今朝,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从伊尹开创汤液,巫术于巫医并重,到唐宋时期百家争鸣,其间涌现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家,到近现代,更有众多新一辈医者接踵而至。 南夏北丁,指的是丁甘仁与夏应堂先生。在教育上,丁甘仁先生同夏应堂先生早年联合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丁先生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众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在学术上,开创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之先河。为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又发行《国医杂志》。他医术精湛,医德恢弘,乐善好施,贫困群众就诊,常免受诊金,甚至赠送药物,自己日...

  • 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中医之路

    相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特别的人和事,从而对以后的人生际遇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 壹- 我出生的年代,刚好赶上改革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思潮不断涌入,国人也开始越发盲目崇拜西方,包括我的家庭。 我小时候的梦想,绝不是做八杆子打不到的什么中医,而是出国留学读博士。据我母亲讲,自打我从小被追着喂饭的时候起,家里人就开始给我灌输这个梦想。 就这样,从小开始,学习就以出国为目的。对于高考专业的选择,也是因为“计算机专业”更容易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中医
  • 相信中医

    相信中医

      @仝小林北京:   现代中医临床要达到通透,除扎实宽厚的中医功底外,必须对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能够纯熟应用,对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有充分了解。就像看同一座山,只从一面看,显然是不够全面的。现代中医,不可回避、不要回避、更不应该排斥现代医学。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实事求是,历来是中医发展的主基调和原动力。   @孟秋宇:   若非亲身体验,以我“科学理性”的思维不会相信中医。治鼻炎的医生是熟人推荐的,但我还是半信半疑。昨日一试,针灸后两小时鼻子就通气了,今早更感觉鼻孔内舒畅清爽。...

  • 台湾基本是不相信西医 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台湾基本是不相信西医 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薛仁明 台湾作家 独立学者、作家,1968年生于台湾,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著有《人间随喜》《孔子随喜》《天地之始》等。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 本文为薛仁明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1 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 韦钦国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中心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年)用英语出版了一部讲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入门》,在当时颇具影响。该书虽厚达700多页,但其中涉及中医中药的史料甚少,内容不足一页,且有不少谬误。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现象难以理解,但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西方对中医中药认知的匮乏。 我国近代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看到此书时初觉意外,继而写信给嘉里逊,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嘉里逊颇为傲慢,他回复:&...

  • 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

    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多种疾病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德成而先,艺成而后”,“艺也者,德之精华也”,正是传统中医医德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并不断继承创新,经久不衰,从而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世纪新医疗环境下,患者自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中西医学术思想交流汇通,因此,继续探讨并学习中医医德的精髓,提高自身医德修养,对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秉承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提...

  •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在古代医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龚廷贤(1522-1619),他不仅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而且还是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江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盰江(现名抚河),养育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载入史册的文人学士,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医学家,留下了百余种医学著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盱江医学”,龚廷贤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

  •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引子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已经好多天了。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