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271页
-
国医大师金世元 中医中药是我热爱的事业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们中医药人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我们中医药发展是有了明确的指示,它怎么说的呢?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为了人民健康,立的这法。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啊,继承是继承什么?继承它的文化,继承它的精神,继承它的质量。创新是什么?创新是发展。过去我制造这药片儿,一个小时我能切二斤,现在我能切二百斤了,我问你质量怎么样?在保证质量上进行创新,我认为是这样。所以说通过这法以后,今后我们中医药更有很大的发展...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文化的中医在中国 医学的中医在美国
杨观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观虎一直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持续坚持,为求在中医上有更深的造诣,他在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之间辗转多年,孜孜不倦的钻研中医学问。《千人》杂志对话杨观虎教授,聆听他30多年的国内外从医经验,为我国中医走向国际提供启发。 杨观虎,现在辛辛那提市经营两个中医诊所,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CMAAA学术部长和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Cellular &Molecula...
-
中医文化数千年 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得看今朝,数医流人物,更得看今朝。 中医文化数千年,从伊尹开创汤液,巫术于巫医并重,到唐宋时期百家争鸣,其间涌现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家,到近现代,更有众多新一辈医者接踵而至。 南夏北丁,指的是丁甘仁与夏应堂先生。在教育上,丁甘仁先生同夏应堂先生早年联合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丁先生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众多优秀的中医人才。在学术上,开创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之先河。为加强中医学术研究,又发行《国医杂志》。他医术精湛,医德恢弘,乐善好施,贫困群众就诊,常免受诊金,甚至赠送药物,自己日...
-
台湾基本是不相信西医 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薛仁明 台湾作家 独立学者、作家,1968年生于台湾,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著有《人间随喜》《孔子随喜》《天地之始》等。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 本文为薛仁明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1 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
-
伍连德撰写了第一部英语中医史著作
□ 韦钦国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中心 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Garrison,1870-1935年)用英语出版了一部讲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医学史入门》,在当时颇具影响。该书虽厚达700多页,但其中涉及中医中药的史料甚少,内容不足一页,且有不少谬误。虽然现在看来这种现象难以理解,但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当时西方对中医中药认知的匮乏。 我国近代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看到此书时初觉意外,继而写信给嘉里逊,指出其错误,并提出自己对中医中药的观点。嘉里逊颇为傲慢,他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