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46页

中医 第246页

  • 一张卓有成效的方子“成就”了一家中医院

    一张卓有成效的方子“成就”了一家中医院

    在中医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张卓有成效的方子“成就”了一家中医院。 这张方子叫理冲汤,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专门治疗“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的一张名方,是一个补虚和化瘀同时进行的方子,由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组成。此方实实在在的疗效使得看过《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者都想学以致用,一试身手。 据《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记载,“奉天税捐局长...

  • 中医天人相应全体观以为

    中医天人相应全体观以为

    “炎蒸初退,秋爽媚人。”2018年8月8日,由全国美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我国美化基金会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我国行——走进美丽红原”在四川省红原县举办。我受邀参加了“两山路上看变迁,绿色我国十人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及大型公益晚会两场活动。其间,倾听嘉宾高论,畅游绿色红原,感受革新传统精力,令我对摄生健康又有不少新的体悟,深感绿水青山就是健康的靠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话中所指出:“绿水青山不只是金山...

  •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

    干燥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

    滋阴活血润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 还可累及内脏器官[1]。本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流行病学统计显示, 国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29%~0.77%, 老年人患病率为2%~4.8%, 男女比例为1:9~1:10,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好发年龄段为30~60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遗传因素、感染因素...

  • 历史上兼通中医的皇帝

    历史上兼通中医的皇帝

    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有不少与中医药结缘的,这对中医药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神农氏为普济众生,曾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后掌握了多种本草的药性,成为本草学的奠基人。“五帝”之一黄帝也热心医药,曾经与臣子岐伯、伯高等研讨中医药。 南北朝时简文帝(梁)萧纲对中医学精通,曾撰写《劝医论》,提示为医者要敢于吃苦才能做良医。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无治国之策却富有文学才华,而且兼通医药。在其倡导下,翰林学士韩保升挂衔兼职对《新修本草》校正增...

  • 中医博士的养生妙语

    中医博士的养生妙语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最近专门组织了一个由20多位名专家、老中医专家组成的讲师团,对有关中医防病治病,中医药使用的方法以及中医日常防病治病的理念和技巧举办讲座。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广西名中医刘力红博士在第一场“中医健康大讲堂”上,围绕《养生的三个途径》进行讲课。 讲座说的内容是养生。现将其养生妙语摘录一二,与读者分享。 生命包括身、心、性三个层面。因此人要想健康,也得从身、心、性三个层面上讲究。养身需要节饮食、适寒温、少嗜欲;调心需收心、顺心、养心;养性需...

  • 中医的“神”养神关键在“静”

    中医的“神”养神关键在“静”

    “神”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食鄰切”。其中,“申”是天空中闪电形,“申”是“电”和“神”的本字。“申”字在甲骨文里是一个象形字“见图1”,像神秘而令人惊恐的霹雳,朝各个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觉得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称之为神,在古人朴素的思想观念里,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的就被视作神灵,是生出、主...

  •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画说中医药文化之中医史画

    中药编造是历代医家都很关怀的问题,《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里都有关于药材编造的零星记载。比如半夏生用有毒副作用,但用编造过的半夏则无毒副反应;又如附子,生用也有毒,用编造过的附子不但没有毒副作用,临床效力还能得到提高。可见,中药编造的作用,其一在于减轻或消除药材原有的毒性,其二能够提高某些药材的药效。 隋唐以前,医师用药多自采克己,后来有了专门的药店,中药编造也成为专门行业,这就需求拟定一套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以保证药效。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整理研究前人的各种编造方法,写了《雷公...

  • 中医升降 寒热 燥湿三个方面的平衡

    中医升降 寒热 燥湿三个方面的平衡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阴阳合一的复杂有机整体,即所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二者对立统一的结果。健康人被称为“平人”(《素问·调经论》)或“阴阳和平之人”(《灵枢·通天》),其标志是“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实现的前提于外是要做到天人合一,正邪相安;于内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在各自履职尽责的同...

  • 中医帮您析梦疑

    中医帮您析梦疑

    做梦简直每个人都有过,在梦中往往履历实践日子中无法履历的作业。唐代的“春梦一场”故事就是指在梦中实现了实践中不能实现的夸姣希望,虽然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如那些抱有不切实践幻想的人,但是,美梦给人们带来的仍是美妙的回味和喜悦。 跟着现代科学的前进,人们对梦的研讨也逐步深化。有关研讨表明,实践上,每个人每天晚上都做梦,而且做梦的数量也是相对固定的。入睡之后,在90分钟左右,出现第一次梦境,这时睡觉进入快速动眼期,此时如调查睡觉者的眼睛是在快速翻滚的,时间持续5~10分钟。今后大约每隔9...

  • 中医食疗能防治感冒

    中医食疗能防治感冒

    眼下,正值初春季节,人们很容易患感冒。请问,除了医药治疗外,可采用食疗的方法吗?答:冬季出现了少有的干燥天气,这给春季高发的感冒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增加了可乘之机,一时间,感冒病人数量剧增。在治疗方面,中医学上并没有病毒这个概念,对于流感或感冒,一律统称为“外邪入侵”,因为病毒发源地不论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部属脏腑以外,因此称为“外邪”。中医按病症的表征和身体反应分类,大致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的症状是...

  •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 调理情志方面的比较

    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 其慈悲仁爱的理念, 禅坐调心的方法对中医辨证理论和治疗手段均有所丰富。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化很快, 人们的内心大多是浮躁急切的, 这就需要关护我们的内心。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 有不少通晓医术的高僧大德, 如济公、马祖道一、达摩等, 他们不仅是独树一帜的宗教领袖, 更是引导信众调理心性健康的灵魂导师[1]。历代佛教法师的语录和著作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如何使心境平, 保持情志健康的内容, 多以开示、对话、禅机的形式表现, 其对内心世界挖掘的...

  • 中医 真气正气元气 三者含义考辨

    中医 真气正气元气 三者含义考辨

    真气、正气与元气(原气)考辨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是中医学常用的名词术语, 各有不同意义, 但是许多文献中,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等词常常混称, 如:真气[异名]正气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素问》) ;元气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脾胃论》) [1]。原气, 出《难经·三十六难》。又名元气、真气[2]。那么各词之间到底能否混称呢?为规范其名词术语及意义, 笔者考证了大量文献, 分析了各个词语的含义、来源、作用、运行通路, 试述如下。 真气、正气、元气 (原气...

  • 人工智能可助力中医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可助力中医迅速发展

    中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经方智能化研究思路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2017年7月8日,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 AI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新一代AI在智能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 AI时代已经来临, 并在各方面影响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在AI时代, 面临着相应的机遇和挑战, 而经方由于其标准化的理论特点, 有可能成为新时代中医在主流医学体系中弯道超车的突破口之一。...

  • 中医风药的概念 风药的分类 风药的运用

    中医风药的概念 风药的分类 风药的运用

    国医大师刘尚义风药分类及运用经验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以下尊称 “刘老” )临证 五十余载, 每用哲学思维指导用药, 对风药的认识与 运用亦独具创见。 风为无形之气, 善行数变, 主动主 散, 无孔不入, 无所不及, 升降出入, 遍及全身上下。 风行太过与不及, 致病可谓 “无中生有” , 伤人尤多, 有 “百病生于风” 之说。 风药具有形之质, 治病可谓 “有中化无” , 有 “风药疗百疾”...

  • 中医药在急诊中的优势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药在急诊中的优势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药急诊发展战略展望 目前, 急诊医学无论是在群众还是在大多数医生的眼里, 几乎是要和西医学画上等号的, 被冠以“慢郎中”称号的中医学, 在急诊科似乎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然而, 在西医学没有传入我国之前, 承担国人急症抢救任务的, 恰是中医学。那么, 中医学的一些急救方法是否还能够运用于临床急诊, 是否能够辅助西医学提高急症的抢救成功率, 或者说是否依然能够成为很多急症病种的主导抢救方法, 这都是当下发展中医急诊需要深思的几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对中医药急诊的研究, 认为中医药不仅...

  • 《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自序

    《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自序

    本书从《道德经》《周易》和《内经》三部经典中汲取营养,认为《道德经》和《周易》既是议论了天地之理,则人体之道亦在其间。《黄帝内经》说:“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这是《道德经》的思想;“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这是《周易》的思想,笔者谨依此旨,为是书。 《道德经》的中心概念之一是无为,看病之底子也应该是让人体之元气无为而治。现代医学是以疾病为中心,寻找疾病,然后祛除它。而本书的观点是人体从不健康到康复健康,是元气从...

  • 五音疗法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五音疗法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听着舒缓的古典音乐,伴随着艾条阵阵熏香,似乎置身于虚无缥缈的梦境。“来这儿医治,一边听音乐,一边艾熏,十分惬意。我本来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夜里醒了就数星星。现在能睡6~7个小时了。”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病区中医特征医治室,正在承受护理人员艾灸的黄阿姨快乐地说,“咱们十分乐意承受这种中医医治,似乎置身音乐的空气中。” 五音疗法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的传统中医疗法,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医治疾病。将中医心、肝、脾、肺、肾对应相应五音,...

  • 中医治体虚多汗

    中医治体虚多汗

    对于身体虚弱引起的多汗,可适当服些中药调理。 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即小便色白、量多)、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

  •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

    “养生”在古代也称“摄生”,就是通过对身体的保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让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中的健康智慧吧。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内经》的作者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是集体之作,经整理而成,个别篇章是后世补上去的。古人假托是黄帝之作来说明该书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该...

  • 中医保健三法调理

    中医保健三法调理

    中医保健对身体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介绍三则中医保健方法。 早上起床“开七窍”:早上起床的时候,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用手慢慢按摩鼻子、眼睛、嘴巴和耳朵三分钟左右,这叫“开七窍”,对缓解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有好处。 手捂小腹生阳延寿: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中心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四横指处),意守此处,慢慢入睡。 眨眼运动增视力:中老年人多做眨眼运动可增强视力。体位不论坐、卧、站均可。运动时需全身放松,然后用力闭眼,再睁开,反复进行,一闭一...

  • 中医学的疾病观——不和

    中医学的疾病观——不和

    人与外在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形神的和谐,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和谐是人体“和”的健康观的3个层面,其“不和”就意味着个体不健康,即疾病的产生,故称中医学的疾病观为“不和”。 人与自然的不和 1.违逆自然的时间规律 人本自然而生,是自然的产物,其体内蕴含着一定的自然规律,人只有遵循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健康,相反疾病随之而来。 1.1违背四时阴阳变化规律 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简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r...

  • 哮喘,痫病,眩晕,偏头痛,奔豚“怪病”中医辨治

    哮喘,痫病,眩晕,偏头痛,奔豚“怪病”中医辨治

    发作性疾病,是指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特点的一类疾病,散见于临床各科中。因其发病的特殊性,中医学往往视其为“怪病”,且对其诊疗有着独特的认识,也有较好的疗效。兹对此类疾病加以分析,以正于同道。 发病特点 发作性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临床特征是具有发作期与间歇期的交替出现,而间歇期时间长短不定。 发作前或有先兆,因人而异 如哮病(支气管哮喘)或可出现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不及时处理即可加重而出现哮喘;头风(偏头痛)或于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哈...

  • 中医临床实践中关肝的重要调节作用

    中医临床实践中关肝的重要调节作用

    肝为“调度之本”的缘由 五脏之中,肝脏最贵,易受邪扰,为万病之贼 肝为五脏之一。《释名·释形体》云:“肝,干也。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大为干也。”班固《白虎通义》云:“肝之为言干也”。先民们在造字之初,惯于用具体的形象符号去表达事物抽象的内在含义。“干”字,除了标识“枝干”之意外,还表明为“器物之本”即骨干、重要之意。《素问&m...

  • 中医教你清暑解暑

    中医教你清暑解暑

    烈日炎炎,大汗淋淋,蝉声阵阵,这些都是酷暑留给我们的印象。“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暑,热也,从日者声”,上面的“日”代表太阳的炙烤,下面的“者”则是煮的初文,如此可知,暑必是一年中最炙热的季节。 其实在中医的眼中,“暑”是一种邪气,它和风、寒、湿、燥、火同属“六淫”,可以侵犯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暑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就曾说&...

  • 中医首席健康专家的养生特点(中)

    中医首席健康专家的养生特点(中)

    从“知道”到“做到”才健康 专家:王新陆 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要顺应四季的规律,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好的健康习惯其实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等等,但关键是要从‘知道’变成‘做到’,才能得到健康。” 憨睡、憨吃、憨乐 专家:温长路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 六十多岁的温长路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激情飞扬。他养生就六个字:憨睡、憨吃、憨乐。...

  • 中医唇诊 人的口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中医唇诊 人的口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人的口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颜色,这些不同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即所说的“唇诊”。中医唇诊是通过观察唇神、口唇的色泽和形态,闻口中气味,询问是否有口渴等情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唇诊是望诊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唇质唇态和唇色两部分。 嘴唇颜色改变 正常人的嘴唇颜色红润而有光泽,干湿适度而有弹性,一旦身体有问题,嘴唇颜色就会改变。所以早上起床不妨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嘴唇,看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 嘴唇为淡白色:提示身体里气血相对匮乏,无...

  • 湿热症中医临床用药

    湿热症中医临床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湿热病湿邪的多少、阻滞程度将其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四个阶段,用药治疗常取得较好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湿阻 湿热之邪犯人,初起多阻滞气机,病在上焦。若太阴脾虚内湿之人,则邪归太阴,而以湿邪阻滞中焦为主。 湿郁于上,初起湿热之邪困阻肌表,营卫失和,故周身困重酸楚;湿热之邪蔽阻清阳,清阳不升,而头晕且沉,即《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之谓。若湿热之邪壅遏肺气,肺失宣降之常,则胸闷、咳嗽、喘息。舌苔滑润,脉象濡软,为湿邪犯人之明征。...

  • 甲亢“瘿病”中医膏方治疗

    甲亢“瘿病”中医膏方治疗

    张发荣用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经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属于中医“瘿病”范畴, 是因甲状腺处于高功能状态, 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释放增多造成。是以高代谢症候群, 自主神经失常、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甲亢现已成为除了糖尿病以外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 2010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对我国10个主要城市的甲状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甲亢患病率为3.7%, 截至2013年我国有超过1 500万甲亢患者[1]。欧洲甲亢患病率为0.75%[2]...

  • 中医经典方剂发展思路与展望

    中医经典方剂发展思路与展望

    经典方剂利弊论 经典方剂简称经方, 现今特指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之方[1]。因经方疗效显著, 配伍精简, 故而一直沿用至今, 广泛运用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当中。然而,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研手段的普及, 学术交流的增多,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刻, 治疗经验也更为丰富, 继而创立出大量的验方, 缩减了经方的运用比例。另外, 在临床上存在许多经方或者是经方对应的中成药运用不合理的现象[2,3], 使得一些医者和患者对经方的疗效持有怀疑态度。故而, 在临床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经方, 如何把经...

  • 老中医的“本色”养生法

    老中医的“本色”养生法

    张炳厚:1937年出生;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治各种疼痛及疑难杂症。 张炳厚治病有“三怪”。一怪是遣方独到。川芎茶调散历来被医家用来治疗外风头痛,而张炳厚却将它化裁治各种内伤头痛,居然屡见奇效;二怪是用药奇特。张炳厚擅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许多找他治疗头痛的病人会发现,在张炳厚的处方里,都有全蝎和蜈蚣。对此,他解释说:“蜈蚣和全蝎,在此必加。两者同用,效果更捷。虫类药善能通经串络,刮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