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治病,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了。《黄帝内经》中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这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而“五音疗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具体说:宫调乐曲,悠扬和谐,助...
2003年“非典”肆虐,空无一人的北京街头,一辆私家车奔波于各个音乐家的住所之间,并亲身见证了在汽车引擎盖上签署的,音乐家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间音乐使用权的捐赠协议。 一个月内,5000套“抗击非典放松音乐系列”光盘被送到一线医务人员手中,改善了他们的身心症状并获各方好评。而这一切,都缘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魏育林研究员接到一个医生的求助电话:“帮帮我们吧,我们的精神太紧张了!” 每每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魏育...
听着舒缓的古典音乐,伴随着艾条阵阵熏香,似乎置身于虚无缥缈的梦境。“来这儿医治,一边听音乐,一边艾熏,十分惬意。我本来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夜里醒了就数星星。现在能睡6~7个小时了。”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病区中医特征医治室,正在承受护理人员艾灸的黄阿姨快乐地说,“咱们十分乐意承受这种中医医治,似乎置身音乐的空气中。” 五音疗法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的传统中医疗法,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来医治疾病。将中医心、肝、脾、肺、肾对应相应五音,...
中医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均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成,二者基于共同的哲学基础。古代音乐五音调系统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应用广泛,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音疗法”。五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五音是指常人能听到的所有声音,如《灵枢·脉度》中的“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狭义的五音是指古人对五声阶名的称谓,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就是《周礼·春官&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