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 第36页

伤 第36页

  • 郭剑华手法治疗筋伤验案

    郭剑华手法治疗筋伤验案

      编者按郭剑华系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偏、截瘫等病症,疗效显著。本版今起将于每周三介绍其治疗筋伤验案,敬请关注。   10岁男孩患寰枢关节半脱位(颈部伤筋),症见左颈肩不适,频繁扭动颈项及抽动左肩,此乃筋骨错位、气血不和所致。借轻手法舒筋、理筋以放松颈项、肩背肌肉,予卧位定点旋转扳法纠正寰枢关节位置而获痊愈。本案重在先以手法轻按摩,令其骨和筋舒,再进行复位手...

  • 伤筋筋痹生姜艾柱

    伤筋筋痹生姜艾柱

    腱鞘炎是由于长期使用腕力和腕力劳动过度、劳累或受寒引起的腕部疾病,中医学成为伤筋、筋痹。 治疗可选上好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磨成粉状,鲜生姜洗净切成如一分硬币样厚度的薄片,中间用针刺六七个小孔备用,先在患者疼痛部位撒上丁桂散少许,然后放上生姜片将艾绒做成艾柱在姜片上点燃,灸之待患者感觉有灼热感时取下,换另一壮。 连灸3~5壮,使局部产生红晕为度,大多数患者需灸治5~10次。...

  • 春分时节出汗过多伤元气

    春分时节出汗过多伤元气

    3月21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春分”。春分时节严寒基本上已过去,各种病邪也随之滋生,一些旧疾就会发出来,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宿年的筋骨关节软组织劳损疼痛等容易复发。年老或体弱、心脑血管病、胃肠道病以及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的人此时都不容忽视。 在节气前后一段时期内选择特定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防病的功效。拔罐、刮痧还可以起到排毒养生作用,是一种自然且疗效肯定的保健方法。此外,春天应该去登山、踏青,以利舂阳萌生勃发。积极运动应采取有助于阳气升发、强健各脏腑机能的方式...

  • 浓茶解酒伤心肾

    浓茶解酒伤心肾

    有许多人喜欢在酒后喝浓茶,认为这样可以解酒。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解酒,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尤其是对心脏和肾脏,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中医认为,酒味辛,人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酒应取其升阳发散之性,使阳气上升,肺气更强,促进气血流通。茶味苦,属阴,主降,若酒后饮茶会将酒性驱于肾,肾主水,水生寒湿,于是形成寒湿停滞,可能导致小便频数、阳痿、睾丸坠痛、大便燥结等症。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们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成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由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而茶叶中钓茶碱可以迅速地对肾发挥...

  • 从贾瑞看恐伤肾

    从贾瑞看恐伤肾

    贾瑞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次数十分有限,却有很多人记得他。记着他的人大致可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不惯王熙凤为人处事的,将他的死亡归结为王熙凤心肠歹毒的铁证;另一类则是一些心灵纯洁的女性,不论是觊觎嫂子这件事,还是他难堪的死状,都使这猥琐不堪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心上。我也一度认为贾瑞是让人不齿的。 贾瑞出场时年方二十,仅一年多的光景便去世了。如此年纪的小伙子,若是生病常是扛一扛就自愈了,而他单患病之因便有五处之多:一是喜欢凤姐却无法亲近,“相思尚难解”;二是贾蓉两人常来索要封口费,&ldqu...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认识膝关节伤痛 保养防腿老

    认识膝关节伤痛 保养防腿老

    人到中年,爬山、上楼就腿脚吃力,膝关节“咔咔”响,甚至疼痛难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膝先衰”,很可能是膝关节“拉警报”了。 处在腿脚中枢的膝关节向来是伤痛最多的部位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主任黄枫教授提醒,要防腿先老,且行且珍“膝”。但说实话,对于这个一直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关节,很多人都了不太了解,不懂得它的伤它的痛,最基本的保养何从谈起? 认识膝关节 腿脚利索...

  • 赖床伤肺气 虚肾气

    赖床伤肺气 虚肾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成文   天气越来越冷,有不少人喜欢赖床,尤其是周末时间。其实,赖床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   伤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该起床时赖床,可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则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宗气生成受限,全身气机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不能排泄,就会出现身体困重,肢倦乏力等,常伴有声低气怯、咳嗽、易感冒等。   大脑供血不足   我们在睡眠过程当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赖床时间久了,就会...

  • 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人进入老年,体质的总特点是虚。其中有一种是血不够用,即血虚体质。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如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精力充沛等,都是由于血作用的结果。一旦血不够用,即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 血虚体质常见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作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其养生宗旨是补血养血、益...

  • 中医之《红楼梦》枉悲伤的林黛玉

    中医之《红楼梦》枉悲伤的林黛玉

    大观园内一众少男少女,多是十五六岁年纪,其中有一位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豆蔻年华本应朝气蓬勃,但神态风韵却时时不离悲愁。林黛玉是位病美人,打会吃饭起就吃着药,因此很多后世很多医家认为她属于“先天不足”。但以贾府的条件及林黛玉的金贵之身,保养得当远不至于十七岁便去世。 真正害死林黛玉的是多年郁证,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抑郁症”。黛玉有什么可愁的?林黛玉要是生在现代也非常令人羡慕—&mdash...

  • 劳力耗中气 劳神伤气血

    劳力耗中气 劳神伤气血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 和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疲乏无力、精 神不济的人随处可见,人们习惯称 劳累过度导致的问题为“疲劳综合 征”。 过劳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医学中早有论述,如南宋陈言所 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中 指出:“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 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 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 不地禀赋,临事过羞,遂伤五脏。”指 出丫过劳对五脏的影响。中医认为, 无论是劳力过度还是劳神过度,都 会伤及身体,带来不同后果...

  • 暑天湿邪伤身食豇豆

    暑天湿邪伤身食豇豆

    暑天湿度大,湿气容易侵入人体脾脏。从而导致脾的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口淡乏味,四肢沉重,头重如裹,大便黏腻等症状。 豇豆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通利小便的功效。《滇南本草》中记述其“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现代研究发现,豇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碘、钙、镁、维生素B族等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预防暑天湿邪伤身可用豇豆100克,洗干净后切段,与粳米50克一起煮粥食用,煮熟后分两次,当日吃完。 豇豆是常用蔬菜,可与肉类等同烹制成多种美味菜肴,既美味可口,又有健脾除湿作用。...

  • 肺热伤津 上下消型糖尿病药膳

    肺热伤津 上下消型糖尿病药膳

    上下消型糖尿病 有肺热伤津又兼肾虚、精亏的糖尿病症型。其主要症状不但口渴多饮,而且有多尿、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头晕、腰膝酸软、口干、舌红等症。 能制作此型药膳的药物有:生地、天花粉、玄参、生石膏、知母、甘草、黄芩、知母,天冬、麦冬、山药、沙参、葛根、五味子、石斛、川贝、冬瓜仁、熟地、黄芪、玉米须、党参、山楂、枸杞子、白术等。 能制作上下消型药膳的食物有:猪胰、猪腰子、羊胰、牛胰、牛肾、猪肉、乳鸽、甲鱼、生鱼、鳗鱼、龟、鱼翅、燕窝、虾仁、韭菜、南瓜粉、冬瓜、西瓜、马奶、猪肝、西芹、鱼腥草、白菜、萝卜、木耳、...

  •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翠衣更是生津剂, 多食助湿脾不康。 【注解】白虎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的治疗气分热盛的千古名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把西瓜比作“白虎汤”,是说西瓜清热解暑的效果神奇。《本草逢原》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rd...

  • 浅析《伤寒论》中附予宅效用

    浅析《伤寒论》中附予宅效用

    本书中运用本品的方剂20首,涉及条文37条,其中8首为四逆汤类方,皆为生用,余12首为炮制用。 1.回阳救逆:见四逆汤证、干姜附子汤证; 2.破阴回阳,通达上下: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破阴回阳,通达内外:见通脉四逆汤证; 4.回阳益阴:见茯苓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 5.复阳固阴: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6.温阳解表: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7.扶阳固表:见桂枝加附子汤证; 8.在辨证施治的主要大法下,诸如寒热并用、通因通用等法不可缺少,尤其是一些长期不愈又伴有全身情况的杂病更应该开拓...

  •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载生姜“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解表祛邪,调和营卫 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仲景必用生姜配大枣以调和营卫,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证因人体腠理不固,风寒外袭,卫病邪风挟持,营失卫护则弱。故以桂枝汤主之。 方中生姜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既助桂枝祛邪解表,以治卫强,又与大枣相合,助营阴生化,以治营弱,姜枣合用还能扶脾...

  •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

      近读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   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次朋友聚谈时,其中有一位已经毕业的王长松博士,乃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高足。王长松祖籍河南,在谈及《伤寒论》时笔者问:“王兄乃仲景同乡,读《伤寒论》定有别样的感觉,是否能发现其中有乡音啊?”王长松回答说:&ld...

  • 《脉经》中的“伤寒”《脉经》中的“杂病”

    《脉经》中的“伤寒”《脉经》中的“杂病”

    试从《脉经》推论“伤寒杂病” 汉人医著, 多有亡佚, 《伤寒杂病论》得以流传至 后, 自与魏晋王叔和整理张仲景遗著相关。 王叔和, 名熙, 汉末至西晋期间高平人, 甘伯宗《名医录》谓其 “性度沈静, 通经史, 穷研方脉, 精意诊切, 洞识摄养 之道” [1] ; 《太平御览》 卷722方术部之三引高湛《养生 论》中称王叔和: “性沈静, 好著述, 考核遗文, 采摭 群论, 撰成 《脉经》十卷, 编次 《张仲景方论》 , 编为 三十六卷, 大行于世&rdq...

  • 芋汁疗伤的典故

    芋汁疗伤的典故

    据《沈括笔谈》里记载,有一个名叫刘易的处士,隐居在王屋山多年,远离着官场的喧嚣和沉浮,却饱览了大自然的风光,又目睹过自然界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许多无情的事物。 有一天,刘易在野外闲坐,观赏蜘蛛刚刚织好的一面新网。那只大蜘蛛稳居网的中央休息,好像对自己织的这面大网十分满意,便沾沾自喜起来。 那知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一阵风起,一只大黄蜂从天而降,直向蛛网中央扑下来。巧得很,它命该不是蜘蛛的口中餐,不偏不斜,恰好撞在蜘蛛的脊背上。蜘蛛先是不知所措,等它回过神来,便与这位不速之客抓打起来。大黄蜂倚仗它的冲撞优势,紧紧抓住蜘...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张璧伤寒学术思想分析

    张璧伤寒学术思想分析

    张璧是金代医家张元素之子,其存世的医著主要是《济生拔萃》中辑录的《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与《云岐子注脉诀并方》,对伤寒与脉法颇多发挥。其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颇有创新,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伤寒学术在金元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璧,号云岐子。关于张璧的生平,《金史》《元史》均无记载。元代杜思敬辑录的《济生拔萃》“自序”云:“洁古者,张元素也,洁古其号也。云岐子,壁,其子也。”在王好古所撰《汤液本草》的“序”中也多次提及&ldqu...

  • 李士懋:“八面受敌法”研习《伤寒杂病论》

    李士懋:“八面受敌法”研习《伤寒杂病论》

    治学方法对学者来说至关重要,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八面受敌法” 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提出的读书方法,属于精读法的一种。对重要的作品,不能一下子完全领会,就分多个角度多次学习,有重点地研究,“每次做一意求之”,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逐一攻克再融会贯通。初读经典,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有四顾茫然之感。八面遇敌,不能四面出击,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就是“八面受敌法”的读书思路。...

  • 首辨病 《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纲目

    首辨病 《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纲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提出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倡读经要“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悟出理论玄奥,实践中批判“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在活用中创新。这就是张仲景提出的临床思维。 【象数思维是基石】   张仲景认为要认识与利用天人相应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运用象数思维。运用象数思维分辨疾病,预测疾病,使用各种方术调和阴阳象数,便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中医历来强调,要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在理论与临床的...

  • 《伤寒论》词义札记

    《伤寒论》词义札记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但其写作年代久远,有个别文词古奥难懂,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   似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温覆令一时许,遍身zhizhi,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句中“似”字今人大多不注,认为与现代汉语相同,是“好像”之义。照此理解,岂不大误。因全句是说:让病人发汗,只是不能使病人大汗淋漓。可见,把“微似有汗”译为“稍微好像...

  • 《伤寒杂病论》脉诊部位 脉法定位

    《伤寒杂病论》脉诊部位 脉法定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脉法探析 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是我国近代发现的 《伤寒 论》 古老版本之一, 由张仲景第 46 代孙张绍祖传出, 据其自述为 《伤寒杂病论》 第 12 稿 [1 ] 。本书面世后争 论较大, 有人认为是伪书, 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是真 本, 虽然真伪难以考证, 但作为仲景书传本之一, 其篇 章齐全, 法律谨严, 条理清晰, 载方完整, 错讹较少, 实 是一种较好的传本。全书载方 326 首, 比宋本《伤寒 论》 和 《金匮要略》 多出 88 方和不少条文, 整体较宋本 《伤寒论》 多出...

  • 《伤寒论》少阳证的症状

    《伤寒论》少阳证的症状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安永廷   《伤寒论》少阳证的症状之一是寒热往来,关于其形成的机理在中医学教材解释为“寒热往来是指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因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阶段时,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无定时。”病因为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阶段,用“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来解释寒热往来的机理,比较难理...

  •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

    追源欲求真伤寒:评《宋以前伤寒论考》

    《宋以前伤寒论考》 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于2007 年出版, 作者冈田研吉、 牧角和宏、 小高修司是日本汉 方界的知名学者, 也是长期从事临床诊疗的医生。三 位先生诊余倾心于 《伤寒论》 研究, 卓有成效, 在对文献 的梳理过程中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见解、 自成一 说, 给人以启发。读罢《宋以前伤寒论考》 , 掩卷沉思, 感触颇多, 稍加归纳和展开, 以就正于同道。同时对书 中要点, 稍作提示。 对 《伤寒论》 的研究, 将宋之前后进行对照、 分析, 希望能够理出一些头绪, 悟出一些道理。把宋代(北 宋)...

  • 《伤寒论》治下利用药规律探讨

    《伤寒论》治下利用药规律探讨

    下利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 或带黏液、 脓 血及含未消化食物的一种病症, 在现代医学中称腹泻, 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 明确, 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其具有病机复杂、 难以根 治、 治后易反复等特点。张仲景所谓下利是对泄泻、 痢疾、 霍乱及便秘所致热结旁流等相关内容的统称。 下利是《伤寒论》 重要内容之一, 仲景治下利, 其理、 法、 方、 药为后世治疗下利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值得 研究。 为探求仲景治疗下利的证治思想, 我们对《伤寒 论》 原文条文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从方药入手,...

  • 《伤寒论》自愈探讨及实践

    《伤寒论》自愈探讨及实践

    《伤寒论》对疾病的认识是很全面的, 既看到 病, 也看到人; 既看到病邪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又看 到机体自身的抗病向愈能力; 既看到药物治疗之利, 更看到药物有损机体之弊 [1] , 笔者很赞同这种观点, 对 “自愈” 的理论及实践略有所得, 述之于后, 旨在 抛砖引玉。 《伤寒论》中自愈情况分类 1. 自然转归 外感疾病有着自身发生发展的规 律, 经过一个病程阶段后, 病可自行痊愈 [2] , 正如张 仲景所言: “以行其经(此处经应解为疾病周期)尽 故也” 。...

  • 杂病原本出伤寒

    杂病原本出伤寒

    众所周知 , 《金匮要略》 是杂病证治的专书, 它和 《伤寒论》 原为一书。前人曾说, 不擅治伤寒者, 必不能 治杂病, 即六经证治对杂病仍然管用。但是, 如果要进 一步追问 , 《金匮要略》 和《伤寒论》 到底内在的联系是 什么 ? 《金匮要略》 的杂病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格局? 也许深入思考的人不多。其实, 清代莫枚士在《研经 言》 中已经明确指出 :“所谓伤寒杂病论者, 为伤寒中之 杂病说, 非为一切杂病说。丹溪谓《金匮要略》 为论杂 病之书, 以示别于 《伤寒论》 似也。抑知《金匮》 即论伤 寒中...

  •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素问·举痛论》云: “百病皆生于气也。 怒则 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 则气结” [1] 。 其言多数疾病的产生都源于气的功能失 常, 尤其与情志关系密切。 中医学的情志是指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7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 情志反应 [2]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有四时 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 气, 以生喜怒...

  •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

    《伤寒论》几几之我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卷后《释音》:“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明代方有执注云:“几几,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项几几然,形容病人颈项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其实,这一观点来自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几,鸟之短羽飞几几也,象形。凡几之属皆从几。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