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第33页
-
吃辣配搭如何不伤阴
鱼、青菜和其他海鲜多是利阴的,可以冲淡辣椒对阴气的伤害。所以吃火锅时锅底里不要放人参之类大补药材,这些药材也是大热之性,对有些人是补,但是对阴虚的人来说没什么好处。阴虚的人,饮食上要少吃一些热性食物,因为热能伤阴。味道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胡椒、芥末等都是热性的,不仅如此,辣的食物多有发散的效果,也不利阴。所以阴虚的人要尽可能少吃一些辣的食物。 但是有许多人喜欢吃辣的,怎么办?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来缓和辛辣发散食物对阴气的伤害。 吃鲜不吃干 干辣椒、辣椒粉、胡椒、芥末等干制辣味食品,中医上属于大热之品,而且普...
-
田间劳作外伤慎用“土办法”处理
破伤风的致病菌是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可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另一种是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韩老汉如果当时马上对伤口进行正确消毒,而不是用“土办法”;是不会感染的。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如果碰伤了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才不会感染上破伤风呢? 首先应正确处理伤口。正确的方法包括使用3%双氧水清洗或湿敷伤口;通过无菌技术清创...
-
遇到烧伤怎么办
很多人在面对身边的人被烧伤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其实在等待救护车之前,如能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一些处理,可有效减少伤员的感染率。方法如下。 冲洗: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脱衣:冲水同时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可用剪刀绞开,寒冷季节还应注意保暖;浸泡:用15~20度的冷水浸泡创面;包扎: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等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以免再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烧伤创面特别大、特别深,就不宜再用冷水冲洗了,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以免加重伤情。因为这个时候伤者特别虚弱,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干扰,机体抵抗力下...
-
伤口怎样治疗才能不留疤痕
首先,要及时到医院由医生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缝合或包扎。比如外伤后如果皮肤嵌入粉尘、煤灰等杂物,清洗不净,有颜色的颗粒残留在皮肤内就会形成难看的粉尘染色。消毒是为了防止感染,这也是避免局部留疤的关键。此外,烫伤后要立即用大量清洁冷水冲洗,以减轻对深部组织的高温损害;面部伤口不要用碘酒消毒,否则会引起色素沉着。 伤口结痂后要耐心等待其自行脱落。如强行揭去痂皮,没有了硬痂的保护很容易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个别时候还会刺激局部产生炎症反应,阻碍伤口愈合。 在饮食方面,酒、辣椒、羊肉、生蒜、生姜、芥末、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也会...
-
擅自配服药酒 当心伤害健康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调治因各人体质而异,首先应辨别症侯。肾阳、肾阴平衡失调为纲,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用药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忌用伤气血之攻伐药物。通过双相调节,大多妇女可平安度过更年期,效果显著。 药酒是将中药用白酒或者黄洒浸泡一段时间后,去渣取液用来内服或外用以治病强体。内服的药酒常用来祛风通络和补益,如风湿药酒、参茸药酒、五加皮酒等;外用类药酒通常用来治血止痛、消肿。由于药酒制作简便,又易于接受,所以有些人为了治病或补益便自行配制服用,甚至有些贪杯者以此代酒饮。这对治病保健不仅无益,还可能...
-
三类人夏天易 湿邪伤害
夏季是潮湿较重的季节,人们常感到身体发懒、易犯困、皮肤发黏、嘴里有甜味、痰多、头沉重等,这说明湿邪侵入了人体。 夏季为暑湿主气,尤其在伏天,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潮湿。另外,夏季人们贪凉饮冷,或是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均可助长体内的湿气,使得暑邪和湿邪合而侵犯人体。一般暑湿最易侵袭三类体质的人,严重时易诱发大面积湿疹、慢性肠炎、急性胃炎、皮肤顽癣等,这些人要谨防暑湿伤害。 痰湿体质者 该体质的人一般外形偏胖,还伴有头身重困、多汗、胸闷、痰多、嗜睡、平素舌体胖大、不爱喝水等症状。由于痰湿体质的人本身就体内多湿,再加上夏季不...
-
暴饮暴食伤胃中医妙方调整
对于平时没有胃部不适,只是在节假日暴饮暴食而吃撑了的人。短期服用帮助消化的消食之品可以获得缓解。如山楂、麦芽、谷芽等,每次各二钱左右,热水冲泡后饮用或直接服用皆可,但症状消除后必须停服。 若是平时容易胃部不适,加上节假日期间饮食不节制,而导致症状复发或加重,出现胃部闷胀疼痛、频繁的嗳气或放屁、胸闷难抑、呕酸水、胸口灼热甚至疼痛等不适者,在治疗上,最重要的还是饮食上的节制,而适当的药物介入也是必须的。前述的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导滞之品并不建议服用。可服用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平胃散、逍遥...
-
评《民国伤寒新论丛书》
《民国伤寒新论丛书》近期由福建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致谱及副研究员农汉才主编,丛书汇集了民国时期九位著名中医的十二种伤寒著作:有恽铁樵的《伤寒论研究》《伤寒论讲义》、张锡纯的《伤寒论讲义》、祝味菊的《伤寒质难》《伤寒方解》《伤寒新义》、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余无言的《伤寒论新义》、谭次仲的《伤寒评志》、王和安的《伤寒论新注》、承淡安的《伤寒论新注》、阎德润的《伤寒论评释》。 这些论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