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68页

气 第68页

  • 预防冬季频繁感冒 益气养阴方

    预防冬季频繁感冒 益气养阴方

    方药炒白术15克,生黄芪、百合、玄参各10克,防风6克。 制法及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后取汁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5日为1个疗程。 功用益气养阴。 说明该方为元代名方“玉屏风散”加味而成。适宜气阴两虚体质者,在感冒多发的冬季服用,以预防频繁感冒。 所谓气阴两虚,即气虚、阴虚皆有。常见症状有:易于感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餐后易腹胀,兼有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小便易黄、大便易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本方中的黄芪是有很强双向调节作用的免疫调节药,能增强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

  • 以肺气亏虚为主者 可予补肺汤

    以肺气亏虚为主者 可予补肺汤

    边永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委。主要从事慢阻肺的中医药防治及运动肺康复的临床及研究。 慢阻肺患者在我国有近1亿人之多,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患者在病程中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症状,稳定期常表现为正气亏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五脏亏虚,日渐不足,病程日久,以本虚标实为主,久咳伤肺,可表现为气阴不足;肺病日久则母病及子,出现久喘伤肾;肺病子盗母气,致脾胃不足。故在喘病的治疗中,应遵守以调理顾护脾胃为基本原则,以调补肺脾肾三脏...

  • 喝热粥 补充振奋体内的正气来抵抗外邪的入侵

    喝热粥 补充振奋体内的正气来抵抗外邪的入侵

    秋冬季节,感冒多见。常骤然发作,头痛难耐,活动时加重,发热不退,往往伴有恶寒,脊背觉有凉风吹,咳嗽、闭塞流涕等症状。对于大多数感冒,可以通过喝热粥盖被子发汗来治疗,而不是随便买些感冒药来吃。 实际上,对于普通感冒发热,可以在医师诊治的基础上,采用喝粥等方法辅助药物治疗。汉代张仲景在论述桂枝汤用法时,做出了详细介绍,对我们今天通过非药物疗法治疗感冒,提供了法例。《伤寒论》记载用桂枝汤后“服已须臾,啜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服药以后,要马上喝热粥来助药力。 桂枝汤重在扶正,发汗力不足。要...

  • 冬天易感冒 “健肺气功”值推荐

    冬天易感冒 “健肺气功”值推荐

    冬天很容易感冒,尤其是那些平时支气管容易感觉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在冬季一定要注意养肺。专家建议,人们根据各自的体质,选择几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每日坚持不怠地练习。养肺的关键在于加强机体免疫功能,并结合一些专门提高肺功能的锻炼,对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肺功能极有好处。肺部锻炼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有一套“健肺气功”颇值得推荐:晚餐1~2小时后,先慢走10~15分钟,然后找一处环境安静、相对开阔的地方,站定后全身放松,两眼徐徐向前平视,双足迈开与肩同宽,双掌相搭掌心向上,放于肚脐下3公分左右...

  •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体虚反复感冒 调补元气之法

      王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继承人,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优势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带头人。临证30载,擅长用调补元气法治疗慢性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以调补元气法治疗体虚感冒的部分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王平认为体虚之人,反复感冒,即使添衣戴帽,亦难逃“贼风”之扰,其虚有气血阴阳亏虚之分,但究其根源,常与自身元气亏损或阻滞有关。元气亏损,不能化生元阴元阳,不能激发体内气血阴阳的生长,亦...

  • 清热化痰宣泄肺气治疗肺大泡

    清热化痰宣泄肺气治疗肺大泡

    肺大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肺大泡是一种后天性肺囊肿,一般发生在肺的炎性病变之后。肺大泡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且大泡常与呈气肿样改变的肺组织界限不清。肺大泡病人的症状与大泡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伴有基础肺部疾病密切相关。较小的、数目少的单纯肺大泡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只是在胸片或CT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体积大或多发性肺大泡可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体积超过一侧胸腔容积1/2的巨型肺大泡,或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

  • 中药治感冒见效快 培补正气

    中药治感冒见效快 培补正气

    中药治感冒不但见效快,而且还能迅速培补人体正气,提高人的免疫力。 处方:苏叶、藿香、荆芥、银花各 10克,防风12克,板兰根15克,薄荷(后下)、甘草各6克。 加减:体虚正气不足者加黄芪 15克,白术12克;咳嗽者加百部、前胡、白前各12克;咳嗽日久难愈者加浙贝母12克,橘络10克,枇杷叶6克;痰多者加陈皮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胸闷痰黄者加瓜篓12克,薤白10克;痰黄胶化者加神曲10克,白芥子6克;肺部感染发热者加柴胡12克,鱼腥草20 克;燥咳者加沙参、玉竹各12克,麦冬15克;风热感冒加连翘、栀...

  • 虚人外感 名医谭绍尧的益气逍遥散

    虚人外感 名医谭绍尧的益气逍遥散

    组成及用法:丹皮、柴胡、当归、焦白术、元胡、郁金各12克,栀子、川芎、白芷、防风、荆芥各9克,茯苓24克,白芍15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外感。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的经验方。 虚人外感,常数月未能愈,若头部昏沉而痛,时有寒热心悸,神疲乏力,睡眠不安,性情烦躁,食少口苦,大便或稍结,小便或短色黄,脉细数而弦,苔微黄稍厚者,临床颇为常见,乃久病体虚,寒火不清。本方乃丹栀逍遥散加益气化瘀,疏风除湿之品,余用之每觉应手,稍类防风通圣散而性尤平和,用...

  •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阳气被压制吃大葱

    风寒感冒虽然病因是感染了风寒之邪,但是人体抵抗力下降即中医常说的正气不足,阳气被压制,难以抗衡阴寒之邪是内因。 所以,天气寒冷的时候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 除了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外,对于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张继东...

  • 以大承气汤寒下之治恶寒

    以大承气汤寒下之治恶寒

    戴思恭是明代著名医家,少时师从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朱震亨(丹溪)。师见其颖悟倍常,倾心授之,尽得其传,成为名家高徒,因而在学术上继承了丹溪的医学思想,疗疾每获奇效。洪武年间,被朝廷命为御医、太医院使。 有一次,松江诸仲文特邀请戴思恭诊治,时值炎伏盛夏,突患畏寒数日,终日重棉被覆盖仍感不温,饮食必令极热始可下咽,稍冷即吐。前医认为是沉寒痼冷之症,令用胡椒煮伏鸡服之,一日喝汤数次,食后恶寒更为加剧。 戴思恭了解详情后,切其脉见大而不弱,一针见血地定为内实有热结,这正印证了火热派刘完素之 “火极似水&rd...

  • 肺之形气神密切相关 肺形是肺气的基础 肺神由肺气而生

    肺之形气神密切相关 肺形是肺气的基础 肺神由肺气而生

    中医学从形、气、神三个层面认识生命系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形是第一位,形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各种功能活动的载体,气是滋养先天形体和保障功能活动的营养品,气机运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神是后天生命之本,后天之“神”主宰着先天之“形”。即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在形态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由“神”主宰,通过“气”的运动变化完成。可见,形、气、神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藏象学说是以藏象形为基础,结合对藏象气、神的研...

  • 初春气候多变 孩子感冒多数可以预防

    初春气候多变 孩子感冒多数可以预防

    春天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年老体弱儿首当其冲。儿科专家认为,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孩子感冒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勤洗手洗手是预防感冒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防止细菌在家中传播最有效方法之一。研究表明,20秒以上的流水清洗才能真正达到清洁双手的效果。正确地洗手应做到:使用流水冲洗至少30秒;用具有除菌抑菌作用的肥皂彻底摩擦双手,在12-24小时内长效地抑制细菌繁殖,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达到少感冒目的。 常泡脚由于孩子皮肤较嫩,泡脚时水的温度不要太高(40℃左右),水面一定要没过脚面,一直泡到脚稍微发红为止,每...

  •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发热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

    刘某,男,7岁。缘患者6月16日突然发病,高烧至39.6℃。急入某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小儿夏季热”。经打针、服药(用药不明。家属代诉:打了消炎针,吃了退烧药)连用3天,患儿体温仍在38.6℃~39.4℃之间。家属心急如焚,携患儿自动出院,求治于余。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气血。患儿精神疲惫乏力,口渴心烦,舌红而干,脉大而虚。 诊断:发热(暑热伤气,耗伤津液)。 治则:清暑泄热,补气生津。 方药:清暑益气汤加味:西洋参1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

  •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

      ■中医简介   黎克忠   87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祖传中医,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是桂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中的一员。黎克忠对中医研究颇深,精通《黄帝内经》,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的相关疾病。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患者必须终身服药。但是,中医在治疗地中海贫血上,却有着一定的优势。      37年前治愈两例患者   黎克忠曾治愈过两例地中海贫血,如今37年过去了,他仍然印象深刻。其中一名是桂林市唐家村的阳某,治...

  • 流感病毒就是“外邪”人体是“正气”

    流感病毒就是“外邪”人体是“正气”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那么流感就是攻城略地的“外敌”,人体就是“正气”,流感病毒就是“外邪”。若想保卫自己的城池那么在这个“正邪斗争”中就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了解外敌——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最主要的亚型有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在...

  • 防治流感注意扶助机体的正气

    防治流感注意扶助机体的正气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那么流感就是攻城略地的“外敌”,人体就是“正义”“正气”,流感病毒就是“外邪”。若果我们想保卫自己的城池那么在这个战争中就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了解外敌---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有很多亚型,几年主要的亚型有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

  • 暑热伤于元气 阴暑证验案

    暑热伤于元气 阴暑证验案

    暑热伤于元气,阴暑证验案   马某,男,47岁,1981年7月7日诊。发烧出汗头疼,关节疼已3天。于3天前因天气过热而用冷水洗澡,夜间气候突变寒凉而感身冷,相继发烧,关节疼,头疼、头晕、头胀,出汗微恶寒,出汗后头晕、头疼,关节疼和发烧仍不减,微咳嗽无痰,曾服安乃近等不验,而来求中医治疗。脉濡数右大于左,舌质红,苔薄白。检查:心肺(-),化验血:血常规无异常变化,血压120/85毫米汞柱,体温38℃。   诊断:暑湿感冒。   辨证:脉症相参,属暑热侵袭伤于肺系,复遇寒湿之邪侵袭郁遏卫阳...

  • 藿香正气水治中暑

    藿香正气水治中暑

    炎炎夏日来临,藿香正气水一跃成为各大药店的新宠,家中必备,总之,“恶心呕吐来一瓶,感冒发烧来一瓶,防暑解暑来一瓶。”藿香正气水已然被捧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然而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藿香正气水,你真的用对了吗?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现代医学中所说的中暑与中医中所说的中暑二者并不相同。西医对中暑的定义是: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叫作热射病,即指...

  • 贫血虚劳 治以补气健脾 养血补血温补肾阳

    贫血虚劳 治以补气健脾 养血补血温补肾阳

    贫血虚劳 秦某,女,45岁,2005年4月15日诊。 主因“周身乏力3年”来诊。患者3年前出现周身乏力,常伴有头晕,心悸,气短,汗出。在市医院诊断为贫血,服用一段西药,病情好转,停药后又反复,遂来就诊。现症:周身乏力,心悸,气短,汗出,头晕,动则尤甚,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查体:口唇色淡,面色淡白。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g/L。 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阳亦虚。 治以:补气健脾,养血补血,温补肾阳。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

  • 暑热袭人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暑热袭人 名同效异 清暑益气

    暑热证多在夏秋季发病,“暑”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外感因素,但其本质离不开湿和热,故有“暑多挟湿”之说。暑邪虽属外感六淫之一,但与其他邪气袭人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暑邪直入气分,不形成表证。 暑热袭人,汗出伤津,热不去,湿仍在,津已伤,且气随津脱,这是暑邪伤人的常见病机。病证中湿热是因,气虚和津伤是果。因此,治疗暑热证,当以清热、化湿、益气生津为主。 中医药名方用于防治中暑的方子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清暑益气汤。然而,以“清暑益气汤&rdqu...

  • 耳鸣耳聋,目障不明,益气聪明汤

    耳鸣耳聋,目障不明,益气聪明汤

    耳鸣耳聋 葛某,男,30岁。右耳鸣响,以夜深人静或晨起时最为明显,而且耳聋不聪。体疲无力,大便不畅,小便频短。舌质嫩,脉沉弦无力。曾服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方药数十剂而不效。此脾气虚而清阳不升,下焦阴火上犯清窍。东垣之法,于升中求降,补益脾胃元气则阴火自能复其位。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葛根6克,蔓荆子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黄柏3克。 服四剂则效,又服六剂耳鸣止,而听力恢复正常。 目障不明 李某,男,48岁。患左眼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如棱形,甚...

  • 益气聪明汤治耳鸣

    益气聪明汤治耳鸣

    《灵枢·口问》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医方集解》云:“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他在《东垣试效方》卷五中设有益气聪明汤一方:“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

  • 治耳鸣要先探“虚实”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

    治耳鸣要先探“虚实”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

    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 刘蓬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朵素有大脑“开关”之称。如何保护这一重要“开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刘蓬有话说。据他介绍,在耳科疾病中,耳鸣常先于其他症状出现,成了其他疾病的早期“警报”。而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使许多人认为耳鸣...

  •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益气补血汤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益气补血汤

      周信有,男,1921年生,山东人。甘肃中医学院著名教授。从事医、教、研70余年。上世纪40年代悬壶于安东。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任教。1970年支援大西北医疗事业调到甘肃从事医、教、研工作。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成立,调任该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等职。   2004年获评首届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及中医临床工作,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临证经验丰富,擅治肝胆病、脾胃病和老年病。出版著作有《内经...

  • 反复"感冒"治宜益气散寒除湿

    反复"感冒"治宜益气散寒除湿

    组成:党参30克、北芪3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15克、苏叶10克、防风15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 功效:辛温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兼感風寒湿重之人,而症见微恶风寒、鼻流清涕、项強肢酸、气短乏力、舌苔白厚腻、舌质淡嫩、脉虚或虚数。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湿重苔腻者加薏米。若症重可一日二剂。 验案举例: 朱某、男、17岁。过敏性鼻炎史,“感冒”反复。近十天受凉复感,经中西药处理。中医謂外感风热,给银翘散加味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等未效。并出現口淡、恶心...

  • 肺脾肾三脏气虚所致的2型糖尿病 健脾益肾调糖饮

    肺脾肾三脏气虚所致的2型糖尿病 健脾益肾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首届百杰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炒山药30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30克,建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苍白术各1...

  • 心气通于夏 中暑证预防措施

    心气通于夏 中暑证预防措施

    暑热为夏至前的主要气候特征,由于心气通于夏,因此,气温适度升高对心气的功能活动有助益作用,这可以表现为刚入夏季,人们不但面色多数红润、有神采,而且较之春季,一般均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这两种征象,是心气盛主血脉和主神志两方面功能正常的表现。 但随着气温的走高,当气温炎热到一定程度时,很多人就会出现心胸憋闷、心悸的症状,这同样是由于心气通于夏,暑热之气过盛,最易于伤及的也是心气。如果夏季气温过高,常会出现热死人的情况,经调查发现,那些热死的患者,一般是有心脏病史的人。因此,到了夏季,这一类患者的降温保护就格外重...

  • 炎炎暑热 到了藿香正气滴丸发挥功效的时候

    炎炎暑热 到了藿香正气滴丸发挥功效的时候

    进入夏季,炎炎暑热又将来临,又到了藿香正气滴丸发挥功效的时候。 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藿香正气方算起,时光流逝已经过去了近千年。历经千年时光的锤炼沉积,藿香正气所形成的“湿证圣药”的形象,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厚重得不可磨灭。有专家学者曾经论断:在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只有中华民族延续至今,中医中药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藿香正气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 藿香正气方中含有藿香、紫苏、白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曲、甘草、桔梗等成...

  • 益气补血治耳鸣

    益气补血治耳鸣

    张女士,36岁。主因耳鸣20个月,其鸣呈持续性、有节奏地嗡嗡响,夜间重,影响睡眠。在当地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且渐加重。于2021年10月3日从杭州来诊。患者伴疲乏少力,懒得动,行走时心悸气短。病来无口渴、口苦,食欲差,纳食无味,大便尚调。月经规则,量中,有小血块,无痛经,腰不酸,不畏寒。 查见:体略胖,面色㿠白,眼睑、甲床苍白。脉细数,手心热,舌偏红。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HB)47g/L,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 诊断:重度贫血(缺铁性);耳鸣...

  •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气阴两虚糖尿病 阴阳双补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太子参30克,生黄芪30克,干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建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