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67页

气 第67页

  • 支气管喘息案 泄泻案

    支气管喘息案 泄泻案

    医方集锦 支气管喘息案 郑某, 四十八岁, 体格坚实壮健, 唯性情暴躁。四年前支气管喘息症, 休作有时, 曾百方治疗均不见效, 去年发作用某中医一剂中药, 症状反剧, 以后对中药存有戒心, 不肯服用。此次由某某行蔡某氏介绍乃托我诊治。 初诊 1958 年 4 月 13 日。喘而汗出淋漓, 不能平卧、 不能端坐, 唯斜倚被褥, 咳嗽无痰、 口苦咽干、 胸胁苦满, 特别是胸部重压, 呼吸困难, 腹膨满、 大便硬而少、 尿短赤、 舌无苔唯干燥甚。以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方与之, 泻下污秽大便而喘咳解...

  • 慢支气管炎 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

    慢支气管炎 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

    缓慢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晚年支气管炎、寒咳患者,很简单受风寒外袭而发病。咀嚼干姜(鲜姜切片晾干即可)能缓解寒咳多痰的缓慢支气管炎。 中医以为,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其性大热,味大辛,有回阳通脉、温肺化痰等成效。患者取干姜少量嚼之(1片干姜约1~1.5g),或晚上睡觉前含1片干姜,咳嗽会减轻。外出时,也可随身带上一些干姜片,在咳嗽痰涎不易咳出时,嚼上1片,可显着缓解症状。根据现代药理剖析,干姜含有姜辣素、冰片、姜醇、柠檬酸等成分,这些挥发油成分均有祛风散寒逐邪的成效,还有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的效果,可...

  • 贝母清营方 清气泄热祛痰定经

    贝母清营方 清气泄热祛痰定经

    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经》) 川贝母、浙贝母皆百合科植物。有土贝母乃葫芦科植物,性味苦凉,微寒无毒,清热解毒消痈,大约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或与浙贝母功用相似,余未曾临床用过,勿论之。 川贝母苦甘微寒气清,用于脾虚久咳,痰少咽燥,风热咳嗽不息,最常用于痰火郁结,咯痰黄稠者,兼有润肺之功。浙贝母苦寒,开泄之力大,清火散结之力强,用于瘰疬疮痈肿毒、肺痈等。川贝清火散结之力不逊浙贝,而浙贝无润肺之功,肺虚久咳...

  • 小儿支气管肺炎案 过敏性紫癜案

    小儿支气管肺炎案 过敏性紫癜案

    审平汤在儿科临症中的应用   支气管肺炎案   邵某,男,8岁。2017年11月28日,初诊。发热,伴咳嗽5天,在市妇幼保健院诊为“支气管肺炎”。刻诊,发热,体温38.7°C,咳声频频,咽部不舒,似有痰阻,疲倦,恶寒怕冷。眼白有红血丝,咽部红肿,唇口干红,纳、饮差,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略紧。据今年运气特点,结合患儿肺燥之象,以清降阳明,宣肺止咳为治则。   拟方:审平汤合三拗汤。天门冬15克,制远志10克,山萸肉10克,杭白芍10克,于白术10克,木蝴蝶...

  • 肺气络伤 初病已虚久病更虚 治则扶正通络

    肺气络伤 初病已虚久病更虚 治则扶正通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发性肺纤维化造成肺间质细胞被破坏,肺有效呼吸容量减少,造成长期反复的慢性低氧血症,最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笔者总结临床经验,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提出“肺气络伤”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采用扶正通络法来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初见成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病机:肺气络伤 肺络,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之肺络,见于《黄帝内经集注》中云:“盖络乃经脉之支别...

  • 王书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王书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

    王书臣 ( 1945—) 男,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 作 40 余年,擅长中医药治疗急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间 质性肺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等呼 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编 医学专著两部。 支气管扩张症归属于中医学 “咳嗽” “肺痈” “...

  • 支气管哮喘中医定喘汤

    支气管哮喘中医定喘汤

    推荐语:春季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季节,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配合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哮喘症状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全球目前约有哮喘患者3亿人,其中,仅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就超过了3 000万。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空气质量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导致了哮喘的患病率与哮喘患者的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哮喘的治愈率低,控制不佳易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求更为安...

  • 肺气肿辨证加减论治

    肺气肿辨证加减论治

    金水交泰汤是四川名中医李孔定主任医师治疗肺气肿病的名方。该方组成:南沙参50克,黄精30克,苏子30克,赤芍30克,木蝴蝶10克,地龙12克,制南星15克,葶苈子15克,黄芩30克,甘草15克,沉香6克(为末,分6次冲服)。具有养阴益气、清热化痰、降气活血、纳气归肾等功效。适用于现代医学所称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不兼外感者。用法:水煎服,第1次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后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5分钟取汁。三煎药汁合在一容器内振摇后分6次服用。病重者日3次夜1次服,轻者日3次服。 笔...

  •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治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治验

    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小儿肺炎喘嗽,或外感咳嗽范畴,多发于1~3岁左右的婴幼儿。表现为咳嗽、气喘,两肺闻及较多的喘鸣音,发作期多伴有发热,并有反复发作的特性。笔者有幸跟师李源学习,现将李师运用中医药辨证治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二例总结如下。 病案一 王某,男,2岁6个月,于2019年9月3日就诊,母代述。诉反复发作喘息性咳嗽1年半。1年半前,患儿反复感冒即引发咳嗽,逐渐加重伴喘息。曾反复就诊于镇卫生院,疑喘息性支气管炎。现咳嗽伴喘息反复发作,舌红苔薄白、指纹紫滞。 诊断:痰郁气滞型感冒咳嗽。...

  • 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肺开窍于鼻

    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肺开窍于鼻

    从立秋之日开始,便进入秋季了,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节气。 秋季是肺气当值的时令   五脏通应四时,前面我们谈过了肝通应春季,心通应夏季,脾通应长夏,而肺则与秋季相通应,按照我们谈到的五脏与五时的关系,一方面,可能肺的功能在秋季表现的最强;而另一方面,则是秋季最容易出现肺受伤的病症,如气管炎、肺炎、甚至肺癌等,均是秋季发病最高。下面,我们看看肺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主司呼吸之气——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秋季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多的季节,很多人进入...

  • 参赭镇气汤 陈宝贵心解临证验案

    参赭镇气汤 陈宝贵心解临证验案

    张锡纯原解 参赭镇气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喘息方中,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等症。方药由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六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六钱、生龙骨六钱、生牡蛎六钱、生杭芍四钱、炒苏子二钱组成。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方中人参补气,与赭石并用,能救气分之脱,亦取仲景旋覆代赭汤意也;赭石镇冲气上干,降胃气上逆;山药平补脾肺肾,为虚劳要药;山萸肉补肾助阳,收敛元气;生龙骨、生牡蛎、生芡实、生杭芍益肾,收敛元气;苏子降肺利膈。&rdq...

  • 五运六气向新冠肺炎亮剑

    五运六气向新冠肺炎亮剑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方案中,中医药功不可没,令人鼓舞,不但在遏制国内疫情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更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中医药抗疫经验走出国门,迈向国际战场。 从天花、疟疾,到非典、甲流、新冠肺炎,千百年来,中医药在抗疫历史中,从未缺席,摸索出众多防护方法,屡屡建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的起源、传播及演变备受关注。今天让我们跟随顾植山教授的脚步,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来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的具体情况。 顾植山,国家中医药管...

  • 支气管哮喘 未病先防防患未然

    支气管哮喘 未病先防防患未然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虽然有许多新的方法和药物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但是哮喘的发病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的趋势却并未因此而降低,这使得医学研究不得不对以往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手段进行反思。而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已有几千年,疗效肯定,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在防治哮喘的复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吾师王志英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加之3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呼吸系疾病的中医诊...

  • 谈中华民族战“疫”的气概与智慧

    谈中华民族战“疫”的气概与智慧

    一场潜伏于乙亥年并猖獗于康子年初、爆发于武汉的大瘟疫,很快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于本次突发的疫病,严重威胁国人健康,民众难免一时认识不足,担心忧虑,幸有中央成立防控疫情应对小组,举国上下,齐心抗疫,护佑中华。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迅速创造保国安民的成效。 中医药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清肺排毒汤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

  • 咳嗽由肺气不清 咳嗽的验案1则

    咳嗽由肺气不清 咳嗽的验案1则

    贾跃进辨治咳嗽思路探讨 中医认为,咳嗽由肺气不清,失于宣降,上逆作声而发。明·张景岳根据病因病机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实证,内伤咳嗽多虚证,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咳嗽迁延不愈,损伤肺气,则导致机体易于感邪,咳嗽反复,转为内伤咳嗽;若肺脏虚损,卫外不固,遇气候变化,邪气犯肺,亦引起咳嗽。咳嗽常虚实相互转变,或虚实夹杂,增加临床辨治难度。《医学真传》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清代名医徐灵胎言:“诸病之中,唯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贻...

  •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温法医案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温法医案

    温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指运用温性或热性药物来鼓动阳气,驱散寒邪,消除里寒证的一种治法,具有温化散寒、振奋阳气、鼓动生理机能的作用。目前临床常把西医学的 “炎症”与中医学的 “热毒” “湿热”相等同,认为 “炎症” 就是热证,所以对炎症的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利湿论治,这种机械化的对等治疗方式有悖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炎症是机体受病原体侵入后所发生的抗病、应答性的病理过程,热证是其中的病理反应证...

  •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牛某,女,45岁,2016年10月15日初诊。 病史:2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显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 辨证治则处方:证属气虚不固、风寒外束、肺气不利,治以益气升阳、祛...

  • 支气管炎饮青菊茶 佩挂药袋

    支气管炎饮青菊茶 佩挂药袋

    佩挂药袋:取肉桂、辛夷、白芷各6g,研成粗粉后装入纱布袋。挂于颈部,药袋紧贴胸口,能对人体黏膜、皮肤、穴道发生刺激,芳香避秽。 饮青菊茶:取大青叶6g,野菊花10g,共煎水饮,此为1日量,分2~3次服完。可有用按捺和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易感染呼吸道的致病菌。连服3日,能有用防备支气管炎。(韦良渠)...

  •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二陈汤的加味方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二陈汤的加味方

    苏某,男,70 岁,1993年 12月17日初诊。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10年,再发1月。患者 每年冬春季节发病,时重时轻。1月前因受凉后又出 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咯白色泡沫痰,经中西药 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诊见:咳嗽、气促、咯白色泡沫样痰,量多,伴胸胁作痛,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查:BP22.7/12.7Kpa,胸部X 线摄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肺气肿。血常规检查正常。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痰湿蕴肺型。治宜健脾燥湿,止咳化痰。处方:茯苓、麦冬各12g,陈皮、法半夏、钩藤(后下)各10g,...

  • 反复发作咳嗽选用气道畅达汤

    反复发作咳嗽选用气道畅达汤

    病案一 赵某,男,8岁,2014年6月27日诊。 反复发作咳嗽2年余,此次加重3天,3天前因连续吃了几块冰糕而咳嗽加重。 刻诊 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余可,舌淡苔薄白,脉沉。 证属 寒饮阻肺,气虚体弱。 治则 温寒化饮,止咳祛痰。 处方 干姜2克,细辛2克,五味子2克,百部10克,紫苑10克,麻黄3克,白僵蚕5克,半夏6克,茯苓10克,橘红6克,桑叶6克,苏叶6克,贝母5克,前胡5克,神曲10克。5剂,水煎服,愈。 病案二 蔡某,女,1岁...

  • 支气管扩张症 谈谈如何防治

    支气管扩张症 谈谈如何防治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 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病变 部位以下肺叶为多见,有慢 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咯血 等症状,重症者常伴杵状 指、趾。部分病人仅表现反 复咯血,有“干性支气管扩 张”之称,。X线胸片多见肺 纹理增粗,重症囊状支气管 扩张可有卷发影或多个短 小液平等特异改变,薄层 CT、支气管扩造影可以确 诊,一般多采用抗生素、止 血药等治疗,病变局限于一 个肺叶的可做肺叶切除术, 拟作手术治疗的病人需行 支气管造影术。 因为不少患者尤其是 老年患者,受冷后立即发 病,尤其在换季季节更容 易发病...

  • 肺结核病 咳嗽气短咳痰 典型医案

    肺结核病 咳嗽气短咳痰 典型医案

    张锡纯原解   参麦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主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方药由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炒牛蒡子三钱、炒苏子二钱、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组成。张锡纯解析说:“人参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为润肺之要品,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山药其收涩也能助人参以补气,其黏润也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

  • 气候寒冷咳嗽 大根“莱菔”胜人参

    气候寒冷咳嗽 大根“莱菔”胜人参

    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之前生活条件不好,冬天又冷 补补确实对身体有帮助。 现在饮食不缺,居住条件也好起来了 若是仍旧不假思索自身情况,热衷温补 ——如温热的牛羊肉,膏方等。 反而容易 导致肠胃积滞、气机阻塞,造成体内积滞。 《周礼•天官•疾医》云:“冬时有嗽上气疾。 ——”秋冬易“肺气焦满”、&ldqu...

  • 理中汤治疗咳嗽从“胃气”论

    理中汤治疗咳嗽从“胃气”论

    咳嗽, 是肺病科最常见的症状[1], 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1], 西医关于咳嗽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同时还增加了中医中药治疗, 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咳嗽这一病证时的独特疗效。 在中医中, 咳嗽既是症状, 又是病名, 是指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作声, 咯吐痰液的病证。临床上咳嗽常见的证型有肺阴亏虚证、肺肾阳虚证、胃气上逆证、肝火犯肺证、风邪伏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等[2]。除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方药外, 各临床医师也在临床...

  • 治气虚咳喘验方

    治气虚咳喘验方

    气虚咳喘多是老慢支、肺气肿 等引起的,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 气短乏力,活动气促,气喘,畏寒肢 冷,苔白,脉细等,中医有验方如下。 具体方法:核桃仁30克,党参、 生姜各10克,水煎分多次服,每日 1剂。 中医认为,气虚咳喘多与肺脾 两虚、肺肾不足有关。。党参补肺气, 核桃补肾温肺定喘,本方有肺。肾双 补、益气定喘的功效,最适合肺气虚 弱者,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咳 喘病人一般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的各种刺激均 可诱发老年人咳喘。所以老人居住 的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无刺 激性气味。尽量...

  • 肺气上逆而导致咳痰喘

    肺气上逆而导致咳痰喘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通过主呼吸之气,呼浊吸清,吐故纳新,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天气通于肺”。 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宗气上出喉咙走息道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并贯通心脉、行气血而布散周身,以温养脏腑组织和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可见,肺的一呼一吸,都直接对全身的气机(气的运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肺系疾病是由于外感六淫邪气或者内伤杂病,使得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在咳、痰、喘三方面。...

  • 秋冬天气寒冷防治感冒

    秋冬天气寒冷防治感冒

      秋冬,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有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感冒并非都是受凉所致,很多因素都可以诱发感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防寒保暖感冒虽然是由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但是受凉也是感冒的主要诱因。寒冷使肺功能降低是导致秋冬感冒的重要因素。所以,秋冬季节要多注意防寒保暖。   合理饮食感冒与饮食关系密切,一些感冒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过多食用肉类、乳制品等,可降低体内免疫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引起感冒;过多摄入高盐食物,可导致...

  • 以运气病机“伏燥兼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浅析

    以运气病机“伏燥兼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浅析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随着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疫情得已控制,但境外确诊病例仍在增加,防控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不可放松。在疫情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姚娓教授多次对雷神山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管理的A6病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线上会诊,为患者远程开方。姚教授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认为新冠肺炎患者多兼具燥、湿两种病理因素和症状表现,可运用运气学说中“燥湿互济”理论指导新冠肺炎的辨治。笔者对姚教授以运气病机“...

  • 鼻塞流涕蒸气熏鼻

    鼻塞流涕蒸气熏鼻

    感冒之后,利用些自然疗法就可以解决感冒症状: 1.热水蒸气治鼻塞。如果感冒出现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可以接一盆热水,头上围条毛巾保护头部,然后深呼吸水蒸气,能有效畅通阻塞的鼻腔。 2.生姜、薄荷水治嗓子疼。不少人感冒常伴有嗓子疼的症状,风寒感冒鼻塞者可以把生姜切成姜末放进杯子里,倒入开水泡 5分钟左右,把泡好的姜汤水过滤出来饮用即可。 如果不喜欢姜汤水的辛辣味,不妨加些蜂蜜。与姜水疗效类似的是薄荷水,风热感冒鼻塞者可以把薄荷叶切碎,用开水冲泡服用,对治疗鼻塞、嗓子疼很管用。也可在薄荷水中加入蜂蜜调味。岑玉英...

  • 感冒属表证 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感冒属表证 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在季节交替之际,感冒尤其肆虐,也就因为常见,所以很少人关注感冒背后复杂的机制。 人们对感冒已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知道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感冒。但中医们因为外邪的属性寒热不同,患者体质的虚实不同,分为,表寒证,表热证,以而正气不足引起的正虚外感证。 感冒一般属于表证,指外邪(多是风邪)侵袭肌肤,肺脏,卫气而产生的各种不适之症,病邪在表,病情轻微。感冒发在夏季,一般情况能不药而愈,但若3天过后,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加重,就需要服用药物治疗,否则,邪气极易入内,转生他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