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 第73页

气 第73页

  • 补中益气汤 便秘案 癃闭案

    补中益气汤 便秘案 癃闭案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脾胃论》,是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代表方,用以治疗中气下陷诸证等,后世师东垣之法,不断扩大其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杂症。笔者在临床上随证化裁,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便秘案 周某,女,24岁,重庆人。2012年11月20就诊。 患者便秘1月,每日大便排出困难,便时乏力,大便质软,不干,纳食后腹胀甚,舌淡嫩苔白,脉细无力。诊断为气虚便秘,法以益气通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枳实。 处方:生黄芪40克,生白术20克,陈皮10克,党参3...

  • 五参丸即可益气养阴 又具化瘀 解毒之用

    五参丸即可益气养阴 又具化瘀 解毒之用

    孙思邈一生精勤不倦,博极医源,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虽一生著作较多,但现多已亡佚,唯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流传至今。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方》的问世,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在中国医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极文字之初,下迄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扼。”《千金方》中的五参丸配伍精当,临床应用广泛。 “五参丸:主治心虚热,不能饮食,食即呕逆,不欲闻人语。方:人参一两、苦参一两半、沙参一两、丹...

  • 藿香正气制剂相关的保健功能

    藿香正气制剂相关的保健功能

      对于很多人的家庭药箱来说,藿香正气制剂是长期“住客“之一,价格便宜,功能多样是它受到许多人青睐的原因。之前我们为你详细解答了藿香正气制剂相关的保健功能,本期我们将有专家继续解答其在居家调理疾病方面的疑问。   指导专家   邓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   退烧   说法:不论大人孩子,只要有感冒发烧症状,可以用棉球沾取藿香正气水,之后贴在肚脐上面,每十五分钟换一次。两三次即可有效退烧。   点评: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

  • 藿香正气口服乳剂的研制

    藿香正气口服乳剂的研制

    制备不含乙醇且性状良好的藿香正气口服制剂,优化其制备工艺。 分别提取藿香正气口服液处方中药材,将挥发油与卵磷脂进行高速剪切后,采用高压均质机进行乳化制备并终端灭菌,考察磷脂用量、乳化温度、剪切时间、高压均质次数、灭菌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制备工艺为:提取藿香正气口服液中的挥发油,将挥发油加入50%卵磷脂,70 ℃水浴搅拌溶解,在10 000 r/min高速剪切的作用下缓慢加入水相,加入完毕后剪切5 min制备初乳。初乳于高压均质机中高压均质8次,一级压力为800 bar,二级压力为80 bar,定容、灌装密封,116...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治奔豚气病

    奔豚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奔豚气病的一首重要的方子,是仲景用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葛根的用药思想与《神农本草经》“起阴气”的功效和后世医家认为葛根能入脾胃调理气机的作用相吻合,体现了仲景对气机条畅的重视。   方证解析   奔豚汤由葛根、甘李根白皮、黄芩、川芎、当归、芍药、生姜、半夏、甘草组成。《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言:“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奔豚汤证由惊恐恼怒所致,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内扰,引下焦冲气上逆。...

  • 承气汤方应用于临床都大有裨益

    承气汤方应用于临床都大有裨益

    试论吴鞠通承气汤类方及其临床应用 “承气者, 承顺胃气也。 ” [1 ] 即承顺其失降的胃气, 以恢复其主降的功能 。“故承气汤通胃结、 救胃阴, 乃 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因其能攻下腑实、 泄热救阴、 承顺胃气, 使塞者通、 闭者畅而得名。 ” 承气汤方出仲 景, 后世医家吴鞠通则在《温病条辨》 中对其大加发展 创新, 既继承仲景下法之精髓, 又不落于古训之窠臼。 吴氏根据温病的病理特点, 结合邪气所袭的脏腑部位 及病邪发展变证的差异, 经过化裁, 制定了 8 个...

  •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尉中民教授临证数十载,经验丰富,遵仲景之意但又不拘...

  • 藿香正气水使用宜忌

    藿香正气水使用宜忌

    时下正值一年内最炎热的三伏天,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烧烤”模式。对于又闷又热的桑拿天,藿香正气水是有效的防暑湿时令要药。 藿香正气水,以藿香为君药,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等药调配而成,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三伏天又闷又热,经常是暑兼湿邪,调节体温的汗液蒸发速度变慢,以致水湿内停出现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中暑症状,这时候就适合用藿香正气液祛除暑湿。 除了防暑湿之外,藿香正气...

  • 下气汤 立方旨意方义析义

    下气汤 立方旨意方义析义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路,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四库全书》收录黄氏医籍十一部,计一百零一卷,近二百万字。近年来其医学著作受到重视,学术思想与经验亦得到传播与应用。其中《四圣心源》一书,最受青睐。 麻瑞亭(1903年~1997年),山东安丘人,曾任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麻瑞亭弱冠之年,卒遭时疫,病至危笃。幸得黄元御四传弟子舅祖李鼎臣精心救治,方得脱险。由此拜舅祖为师,弃文习医。李鼎臣三世为医,均宗黄元御之学,对《四圣心源》之下气汤运用自如。麻瑞亭把脉看病六...

  •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学习五运六气 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该方专为长夏湿热困胃所设,功能清暑益气,除湿健脾,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之病机而制定的。结合《内经》运气理论,2014年为甲午之岁,中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全年湿气流行,特别是上半年运气偏于热,湿热病患理当极为多见,东垣清暑益气汤恰中“病机”,最合“气宜”。 •笔者对于顾植山先生提倡的“任何方剂都可以成为运气方”这一观点有了更为直接的感受。分...

  • 六一顺气汤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9(冲服)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姜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聘贤的经验方。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闻,而腹中硬满疼痛不减,较之大便秘结不下,病情更形危重。或现谵语,或手足大...

  •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胡文颖 冯文煦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甲亢性突眼是甲亢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称甲亢性突眼为“鹘眼凝睛”。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思荣以自拟方治疗甲亢性突眼百余例,收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胡思荣认为,甲亢病易致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病久痰瘀内生,互结阻于目窍而发为甲亢性突眼,故其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内停,而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要治则。方药:柴胡10克,全瓜蒌30克,路路通15克,夏枯草30克,山慈...

  •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升陷汤:益气举陷 神机来复

    •张锡纯从补中益气汤方中选取黄芪、升麻、柴胡三味益气升陷的主药,加上知母和桔梗,创制了升陷汤。升陷汤从药味上少于补中益气汤,但其治疗范围却广于补中益气汤,实因二方立意不同。 •在升陷汤的临床应用中逐步衍生、演变出升陷祛瘀、升陷温阳、升陷复脉、升陷愈消、升陷逐痹、升陷消癥、升陷生育等治法治疗内科疑难病及重症。临证多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遵“胸中大气”理论为指导治疗,确可达益气举陷、气立升化、神机来复之效。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rdqu...

  • 理气化痰治癔病

    理气化痰治癔病

    癔病是神经症中 较严重的一种,在中 医属于郁证、脏燥的 范畴。患者容易出现 头晕、心慌、失眠、四 肢乏力、咳黏痰,甚至 晕厥等症状。这些类 似心脑血管疾病的症 状,经过头颅CT扫 描、脑电图、心电图、 甲状腺功能、经颅多 普勒、心肺颈椎x线、 血糖等检查,常常未见异常表现。而且患者的晕厥持续1—3分钟后即可苏醒,无恶心呕吐、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并发症状。 癔病的治疗,根据其肝气郁结、痰扰心神的病因,宜疏肝解郁、祛痰安神。可以用柴胡、郁金、瓜蒌、半夏各6 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饮用,以理气化痰。在症状好转...

  •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方运用范围则相当广泛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方药组成为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2g、炙甘草6g、陈皮5g、升麻3g、柴胡6g、当归9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方中所用药品多为《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所谓上品,主治多种疾病,且有养身功能,可久服常服,轻身延年,使人耳目聪明而不饥也。现代也多认为此方能调整内脏功能,增强免疫机制。 昔日贵阳医学院中医顾问毛玉贤,行医50余年,临证时以补中...

  •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事中医事业70年,善用经方。现将刘启廷临床运用《伤寒论》阳明腑证四方的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大承气汤 《伤寒论》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不恶寒,潮热,大便难,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腹满腹痛,拒按,或绕脐痛,舌苔干黄,或焦燥起刺,脉沉迟或沉实有力。证属燥热实邪结聚,痞满亦甚。 药用:大黄12克,厚朴15克,...

  • 何谓噫气 旋覆代赭汤

    何谓噫气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这是针对汗不得法,或者是由于吐、下之误,虽表证已解,但是伤害了脾胃气机,胃虚气逆,升降失和而形成的“痰气痞”而制订的。 本方降逆之效,世所公认。对于该方的理解,刘渡舟先生将本方与生姜泻心汤做对比分析,考证方源,决断仲景公之心意,甚为精当,在此不想多述,录供诸君参考:“旋覆代赭汤方,于生姜泻心汤方中去干姜、芩、连三味,加旋覆花、代赭二味。如以方...

  • 肺胀因机证治 金匮肾气丸治肺胀

    肺胀因机证治 金匮肾气丸治肺胀

    王鹏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多年,始终坚持中医药辨证施治,率先进行“肺阳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论证了肺阳虚的客观存在,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肺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肺胀因机证治 肺胀指肺气胀满,中医肺胀与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密切相关。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

  • 益气清热治白塞氏病“狐惑病”

    益气清热治白塞氏病“狐惑病”

      白塞氏病是一种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以口眼生殖器溃疡、消化系溃疡、皮肤痤疮样脓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狐惑病”范畴,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金匮要略》中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进行了详细论述,时至今日仍有临床指导意义。路老认为:本病与湿邪密切相关,湿邪伤人最...

  • 外伤性气血胸(秘方数:3)

    外伤性气血胸(秘方数:3)

    空气进入胸膜腔时造成气胸,胸膜腔积血称为血胸,气与血同时存在于胸膜腔则称气血胸。胸部损伤时骨折断端戳破胸膜、肺组织或肺组织裂伤,均可并发气胸。损伤造成肋间或内乳血管裂伤、肺挫裂伤或心脏及大血管裂伤则胸膜腔内积血。由损伤部位、程度、范围的不同可形成单纯的气胸或血胸,亦可形成气血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后,空气通道继续畅通或局部组织起空气能进不能出的活瓣作用,则分别称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难以药物内服作为主要治疗取效。空气通道已闭塞者称为闭合性气胸,部分病例可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用药物内治。胸膜腔内进行性出血应尽早手...

  • 益气养阴安心神 五参芪汤

    益气养阴安心神 五参芪汤

    李敬孝,1945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脾胃肝胆疾病等内科杂症的治疗,并对亚健康状态、久病、慢病、大病术后体质调理等有丰富经验。 组成:生晒参10g,黄芪50g,太子参15g,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炒酸枣仁25g,柏子仁15g,丹参25g,瓜蒌皮25g,山楂25g,檀香10g,砂仁10g,当归20g,桔梗15g,苦参10g,炙甘草15g...

  • 皮持衡补中益气治阳虚发热案

    皮持衡补中益气治阳虚发热案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脾胃论》。李东垣在《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和《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阳虚发热的启示下,首创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阳虚发热。全国名中医皮持衡在治疗阳虚发热有着独到的经验,现将皮持衡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阳虚发热的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患者丛某,女,76岁,201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3月前因不慎滑倒后,出现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立即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股骨...

  •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三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三承气汤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动,造成大便停留于大肠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便秘。另外,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出汗,体液丢失,肠道主动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亦会造成大便干结。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肠内容物腐败产生毒素,更容易引起全身尤其是脑中毒。三承气汤就是通过作用于上述过程的不同阶段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三承气汤皆以酒洗大黄为主药。大黄性寒,...

  •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方中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使。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在临床中,凡遇中气不足引起的诸证,用本方加减治之,多获显效。兹举案例2则,以窥一斑。 医案一 杨某某,女,43岁,2019年7月30日初诊。自诉罹患高血压病已两年余,常服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有时也服中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之类,血压未见明显下降。...

  • 支气管哮喘(秘方数:10)

    支气管哮喘(秘方数:10)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据国内部分地区调查,发病率为0.5-2%。哮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由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孪,粘膜水肿和粘液分泌增多,致使毛细支气管狭窄,形成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时有哮鸣声。起病可急可缓,缓者可先有轻咳、打喷嚏和鼻塞,然后感到呼吸困难;起病急者发作开始即有呼吸固难,呼气时有哮鸣音,并伴有咳嗽及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可有明显的缺氧状态,表现喘憋、烦躁、神萎、面色苍白、青紫、咳不止、出汗,甚至神志不清。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哮喘属Ⅰ型过敏反应,...

  • 气胸(秘方数:6)

    气胸(秘方数:6)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轻的仅有胸闷、气促。严重的则起病急骤,突然胸痛,呈刀割样锐痛,随呼吸加重。大量气胸,心脏、气管向对侧移位。若胸腔积气突然增加,可有呼吸因难,大汗淋漓,紫绀,烦躁不安,或四肢抽搐,手足冰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休克或窒息,危及生命。有少部分病人并有水气胸,脓气胸,血气胸,纵膈气肿,慢性气胸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有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购的不同。原发性...

  • 支气管哮喘(秘方数:6)

    支气管哮喘(秘方数:6)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常见而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简称“哮喘”。起病有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不一,好发于秋冬两季。鼻痒,喷嚏,流涕,该嗽,胸闷往往是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可自行缓解。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咳嗽,多痰,喘息,哮鸣,或呼吸困难,额冷汗,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和颈静脉怒张。如果哮喘出现持续状态时,张口呼吸,两肩单起,缺氧时口辱、指甲紫绀,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紊乱,还可并发肺不张,肺心病,气胸等。如果发生呼吸衰竭而得不到及时抢救,很可能会造成死亡。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遗传因素中的...

  • 急性支气管炎(秘方数:3)

    急性支气管炎(秘方数:3)

    本病的发生是由气管及支气管的急性炎性改变而成,故称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先有喷嚏、咽痛、鼻塞、声音沙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是主要的症状,阵发性或持续不断,严重时可见恶心、呕吐,以及胸腹部疼痛。全身症状尚有周身酸痛、恶寒、发热、头痛、疲倦。有少部分病人起病就有高热、咳嗽、气促、咯黄脓痰,或痰中偶带血丝。支气管炎急性期过后,咳嗽有时可延续数周始愈。 观代医学认为引起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是与病毒、细菌、物理、刺激性化学气体、寄生虫病、某些传染性疾病以及异性蛋白的过敏反应等因...

  • 支气管扩张咯血(方剂:4)

    支气管扩张咯血(方剂:4)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阴虚肺热。   【治法】养阴清肺宁络。   【方名】咳喘止血汤。   【组成】生地25克,功劳叶25克,仙鹤草25克,百部草25克,白芨15克,百合50克,天冬25克,沙参20克,煅花蕊石20克,秋石10克,三七粉7.5克(分3次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陈国藩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肺有燥热,肝火亢盛,灼伤肺络,迫血妄行。   【治法】平肝清肺,宁络止血。   【方名】复方清肺止咯汤。   【组成】桑叶9克,桑皮9克,地骨皮15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