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 第63页
-
西红柿炒鸡蛋具 有神秘功效
你学会的第一道家常菜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的答案就是西红柿炒鸡蛋。它是许多百姓家庭中的一道普通大众菜,但是您可别小瞧了这道菜,因为西红柿炒鸡蛋具有不可低估的神秘功效。 1.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居蔬菜之冠。其中含有的维生素C、糖类和芦丁等原料,具有抗坏血病、润肤、保护血管、降压、助消化等作用。 2.番茄红素含有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能减少心脏病发作。 3.番茄红素具有特别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
-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很多人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煎中药饮片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如果有效成分已经溶解释放到药液中后,再连续不断地煎煮,反而让药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可能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一般来说,用于治疗热病的清热药和治疗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疾病的解表药煎煮不宜过浓。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l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滋补类中药,质地坚实、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
-
不同的花草茶功效也不同
许多花草饮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但与其他中药一样,都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医专家认为,花草茶偶尔饮饮无妨,但几乎所有的花草茶,都不能长期大量随意饮用,应根据人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不同的花草茶功效也不同,在选购的时候需看清其作用。以下是常见花草茶的禁忌。 决明子虽有降血脂作用,但同时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饮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泄泻、低血压患者以及怀孕女性慎用。 金银花药性偏寒,任何人都不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 番泻叶泡茶能通...
-
提高中药疗效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
一般来说,服用药物都会选择用温水、粥等比较温和的食物,其实有些中药如果用酒来送服,更容易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成)药里的很多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从而可提高疗效。这些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活血化瘀药,如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来治疗手足麻木、中风偏瘫的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以及中成药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
-
对量效关系的一点新认识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近年在学用经方治病的过程中,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关于经方剂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的《重剂起沉疴》和李可老中医的《李可医论专辑》等书中作了详细阐述,值得学习。 笔者认为,伤寒方用治杂病时,对于年老体弱及小儿等一些特殊群体,应按原方比例减量,也即无论方子大小,原方中药物的比例不能变,此一点尤为重要,不然很难取效。煎煮及服用方法也是药物取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 经方一般服法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现在多是一剂药分两次煎甚至有三煎者,依次服下,此法用做调理慢性病服...
-
科学服用中药汤剂是确保疗效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确服用汤药(汤剂),所以说,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汤剂作为中医疗疾的最古老最传统的方法之一,其能够充分适应病情的需要,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科学服用汤剂是确保疗效得以实现的重要法宝。 科学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
-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基层中医院西化、临床疗效不稳定、中医药治疗率偏低等问题,直接制约了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对此,笔者结合本地域的现状和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实施2年后,各项指标得到明显优化,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问题 配套政策落实不力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各地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但阻碍中医事业发展的问题还很多,致使有部分...
-
研究生物标志物 发展中医证候疗效
科学研究从微观走向宏观,整合的系统生物学即将来临,国外的现代医学正从经验医疗向个性化预防、诊断、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转变,这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不谋而合。基于各种组学方法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靶标)可用于早期诊断疾病、预测疾病、判断药物疗效和评估患者预后等。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网络调控作用、尿代谢组学指标等涉及大量内源性物质的变化,能比较充分反映患者的整体状态,可以通过研究发展为中医证候疗效非常恰当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成为中医药机制研究与疗效的指标。 转化医学框架下开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