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第9页
-
冠心病早搏先按心绞痛治
心脏过早搏动又称早搏、早跳、期前收缩。老年人发生早搏时,通常表现为周身乏力、易疲劳、心悸、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出现行走困难等。上述表现常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忽略了是心律失常所致。 室早的临床表现有胸闷、气短、心跳间歇感、心;陲。每分钟发生室早5次以下,病人尚能耐受;但如超过5次以上,症状就会加重,而且还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绞痛、血压低等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当室早频繁出现,甚至两个一组,三个一组地出现时,称为二联律、三联律。它揭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加重,很可能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心律失常...
-
秋补先辨食物寒热
人的体质有寒热之分,食物也有。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等几方面来辨其寒热。 颜色偏绿,性偏寒;颜色偏红,性偏温 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热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水生植物偏寒;陆上植物偏热 藕、海带、...
-
天冷用滴耳液前先温一温
由于感冒,张大爷的中耳炎又犯了,他到药店买了一支滴耳液,可是刚滴了几滴,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头晕得难受,赶紧来到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听完张大爷的叙述,告诉张大爷头晕的罪魁祸首是那支滴耳液,张大爷不禁纳闷起来:以前我常用滴耳液,怎么没事呢? 医生说:这是因为滴耳液的温度低造成的。患中耳炎的人,常会用到滴耳液,用以抗炎杀菌、消肿止痛。滴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拭净外耳道内的脓液。滴药时侧卧于床上,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用手牵拉耳廓(成人向后上方牵拉,小儿向后下方牵拉...
-
安度长夏何为先防湿健脾是关键
农历六月,古称长夏,此时自然气候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雨水较多,湿气偏盛,因而如同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一样,湿就成为长夏的主气。湿气过盛,可作为致病邪气伤人,而人为湿侵,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水湿上腾而引起;内湿则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饮等性寒之物损伤阳气所导致。湿邪为患,常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人体脏腑影响最大的当数脾胃。这时,往往出现头重如裹或头昏而涨,身重而痛,四肢倦怠,胸中郁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不爽等脾胃受损的表现。湿邪常与暑邪相兼,以致湿遏热伏,交织难分,这也是人们...
-
善养生者先寝食而后医药
岳美中先生从医几十年,在长期读书临证过程中,对养生问题多有关注。他的读书笔记中,选录了大量历代医家关于养生的论述以及他本人的评注、认识与体验,如《漫话延年益寿》《略谈养生》两篇谈养生的短文和一篇辑录并评议历代养生家言论的文稿《养生之道应有鉴别地接受》。此外,还多有关于养生的见解,散见于其他著作和文章。他认为,中医学与养生密切相关,医学思想与养生观念是一致的。中医学主流发源于道家,其治医研药以至养生,都有独到之处。因此,对道家的养生理念与方法,尤为重视,特别强调养生既要注意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又要注意身体内部的平衡,...
-
《黄帝内经》——中医流派的先导和源泉
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诸子百家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争鸣。成书于汉代晚期的《黄帝内经》之中也体现着各家学说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一般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收纳了西汉以前众多医家学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秦汉医学文献的本来面目,其中一部分是出自后人的增补,而且从内容中还显露出许多学术观点的分歧,这反映出其决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方域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众多医家学术思想的总结汇编。任应秋先生在《中医各家学说》里也说过:“既然在这一时期,有不同的师承授受关...
-
章太炎先生论《黄帝内经》理论探讨和俞曲园《废医论》之评说
章太炎(1869年-1936年) , 浙江余杭人, 名炳 麟, 字叔枚。 初名学乘, 仰慕顾炎武(名绛) , 更名 绛, 别号太炎。 近代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 思想家、 小学家、 学者。 著作之富, 等若海山, 才大义高, 臻 俊抵极, 学问渊博, 堪称学海。 健在时, 为国内外推 崇数十载, 其殁也, 犹为后世敬仰思慕。 太炎先生经 学、 史学、 诸子、 小学成就与贡献均有专著论及, 唯 医学之成就与贡献鲜为人知。 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 社《章太炎全集》第八集为太炎先生 《医论集》 , 收 集先生自1899年至...
-
吴尚先中医外治法学术思想探析
吴尚先( 1806—1886 年)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清代外科医家,精心研究前人外治经验,并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完成 《外治医说》 。该书融理 论与临床于一体,指出医者临证,须精辨详审, 然后遣用相应药物,疏滞宣通,使邪去正安,取 《子华子 》 “医者理也,理者意也; 药者瀹也,瀹 者养也”之意,旨在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理同法 异,且外治法禁制甚少,尤能补内治之不及; 以 对偶式的骈俪文体成书,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既便于诵读,又利于推广,故更名为 《理瀹骈 文》 ,是我...
-
疫痘伏温,先知之妙《温病条辨》探析吴鞠通的五运六气思想
吴瑭( 1757-1841) , 字配珩, 号鞠通, 江苏省淮安市 人, 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撰写的《温病条 辨》 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 堪称不朽的中医著作。吴 氏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 , 并结合“卫、 气、 营、 血” 理 论, 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 对于温 热性疾病的治疗, 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氏精通五运六 气之理, 他在 《医医病书·气运论》 中提出 : “精通气运 之理, 有先知之妙, 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
-
先膝痛后髋痛防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可出现髋、膝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晚期可出现股骨头塌陷、患肢短缩、腰椎侧弯、骨盆倾斜,腰椎前凸增大等致残畸形及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严重后果,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劳动能力的疑难重症。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令人匪夷所思,极易造成误诊。 股骨头坏死容易误诊。股骨头坏死早期髋部疼痛并不明显甚至毫无疼痛,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这是因为闭孔申经紧贴髋关节向下走行至膝关节内侧。在髋关节病变早期,尽管髋部尚无明显症状,却可累及闭孔申经,即可反射性地引起膝关节疼痛。如果刚巧膝关节有退变或病变,就会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