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治 第8页

辨治 第8页

  • 脱肛病,直肠脱垂,临床辨治脱肛病的经验总结

    脱肛病,直肠脱垂,临床辨治脱肛病的经验总结

    韩宝治疗脱肛病的临床经验 脱肛病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慢性疾患。根据脱出组织分为两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和完全性直肠脱垂[1]。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出、坠胀、出血、肛门潮湿瘙痒、嵌顿、肛门失禁、便秘或腹泻。这些症状会随病情迁延日久而逐渐加重。经过专科检查及排粪造影检查,可以确诊。据2015年统计,我国城乡成人脱肛病发病率为0.03%,其中东北和华中地区相对高发,均为0.08%[2]。中医称直肠脱垂为“脱肛”。这一名...

  •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期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直肠癌辨治规律 强调湿热偏重注重去腐生肌

    直肠癌辨治规律 强调湿热偏重注重去腐生肌

    孙桂芝治疗直肠癌临床经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相似,直肠癌常与结肠癌被一同提及,统称大肠癌或结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而在病死率方面,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排第五,依次为肺癌及支气管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1]。目前,结直肠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以及中药辅助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2]。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有较大差异。在我国,大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最...

  •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等,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

  • 名医关幼波对黄疸病辨治

    名医关幼波对黄疸病辨治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已故名医关幼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黄疸病辨治大胆创新,曾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中所遇2例疑难黄疸治疗过程的分析,体会了关幼波治疗黄疸的思路和方法。   病案举例   病案1   患者,女,43岁,1998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身黄、尿黄5周余。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

  •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急黄”范畴,是由于患者素体中阳偏盛,感受湿浊之邪后湿从热化,或直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导致湿热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肝胆湿热兼风湿表证   症见黄疸初起,两目微黄,小便黄赤,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神疲乏力,舌边发红,舌苔黄腻,脉浮弦。   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麻...

  • 名医王鸿士辨治肝硬化的病案

    名医王鸿士辨治肝硬化的病案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医王鸿士曾拜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后又拜清太医瞿文楼为师,深得二师真传,医术精湛,效果显著。现将其辨治肝硬化的病案介绍如下。   病案一   齐某,男,41岁,工人。1971年春,患者感脘堵腹胀,两胁刺痛,食欲不振,便溏乏力,时而低热,经常齿衄或出现皮下瘀斑。同年11月某院检查脾大两指,肝剑突下三指,肝功能检查:转氨酶396,麝浊14,白/球:3.43/3.02,诊断“慢性肝炎(活动期)”。1972年11月食道造影见中下段黏膜迂曲不整,有虫蛀样小缺损,轮廓...

  •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国医大师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们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对中医临床专业人员学习借鉴有重要意义。原本四版“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栏目今后在五版刊出,将陆续刊登国医大师临床诊疗各类疾病的验案和体会,以益后学。 张纨 河北省中医院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

  • 关幼波“中州思想”在肝病辨治中的应用

    关幼波“中州思想”在肝病辨治中的应用

    关幼波自幼涉猎诸多医书,在历代先贤对脾 胃论治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形 成了其独特的 “中州思想” 。其在疾病的诊疗过程 中特别强调 “中州 ”“脾胃”在病理生理上的重要 作用,充分意识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并由此 提出了 “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的治疗原则。 1 中州思想概述 脾胃乃人体最重要的脏腑器官,经历代医家 研讨,至金元时期李东垣将前人之说系统完善地 阐述,并将其流传至今。关老在临床治病中,尊...

  • 施维群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法方药

    施维群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法方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尚未取得理想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为研究热点。施维群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医4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肝病,尤其对肝病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就其应用通络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中医学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渊源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学肝着、肝积、黄疸、胁痛等范畴。从先秦开始,《诗经》记载“蒌、鳖、苓”等药物均为散结软肝之用;春秋时...

  • 周信有辨治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周信有辨治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周信有 ( 1921—2018) ,男,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 授,国医大师,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70 余载,精研 《黄帝 内经》 ,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善于应用 “复 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之法诊治病毒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主要由 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可逐渐发展为肝癌 [1 ] 。临 床上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乏 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等,也可无临床症 状。其病理表现为...

  • 黄疸辨治思想 除泄行化解为李家庚常用治法

    黄疸辨治思想 除泄行化解为李家庚常用治法

    李家庚五法三辨治疗黄疸经验 黄疸,古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尿黄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等,治疗较棘手。李家庚是第六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与教学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肿瘤、病毒性肝炎等并发黄疸的治疗亦有独到之处,治疗常用除、泄、行、化、解五法,李氏退黄汤乃其经验方。现将李家庚教授治疗黄疸经验总结如下。 辨治思想 1. 湿、热、滞、瘀、毒乃主要病理因素 李家庚教授认为现代人衣食多丰,体质多偏湿热,黄疸...

  • 中医辨治肝病类狼疮性肝炎多从虚实人手

    中医辨治肝病类狼疮性肝炎多从虚实人手

    类狼疮性肝炎 类狼疮性肝炎的病 名,是MaeKaY氏在1956 年首先提出,并认为具有 狼疮细胞现象的活动性肝 炎,同时,还能见到系统性 红斑狼疮的某些临床特征 的就确认。1962年Burner 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 四大诊断条件:1.血清中 有大量丙种球蛋白;2.肝 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3.几种同时存在 的病症,可以肯定一种为 自身免疫病,或至少与免 疫功能有关;4.用激素及 抗代谢药治疗有效。 不过,国内外学者对 本病是否为独立 性疾病的看法, 存在着不同意 见,一种认为本病是系统 性红斑狼疮的...

  • 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典型病例

    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典型病例

    现将杨震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经验介绍如下。 典型病例 李某,女,44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尿少,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口服中药3月余,症状改善停药。近感乏困,胃胀,口干苦,尿黄,尿量可,大便粘滞不爽,日2—3 次。舌淡暗苔黄腻,脉细滑。查乙肝病毒(HBV)DNAl.38x106单位/毫升;转氨酶升高,MG=42.6/40.5;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少量);血清肝纤维化检查:透明质酸(HA)大于800毫克/毫升。既往有胆囊炎病史。 证属肝胆湿热挟瘀。治拟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处方:佩兰...

  • 杨震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

    杨震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

    杨震,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将杨老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发生持续、反复的坏死或炎症刺激,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结果是大量纤维增生同时伴有纤维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的及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损伤的可逆的创伤修复反应。它是多种慢性肝病致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

  • 温阳撤邪汤辨治肾病综合症

    温阳撤邪汤辨治肾病综合症

    处方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 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效主治: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用于肾病综合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生附子,米水冼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虚、正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者,治当育阴消利,加阿胶、猪苓;呕逆者,加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湿重者,加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而不伤正。 此外,本病多见...

  • 鼓胀的分期辨治

    鼓胀的分期辨治

    慢性肝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肝硬化,其失代偿 期出现的腹水、出血、脾肿大等重症,属于中医学 “鼓胀”范畴,临床常见腹大胀满膨隆、绷急如 鼓、脉络显露、形瘦色青黄,患者三年生存率低于 50% [1 ] 。鼓胀多由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 染、病后失治误治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 瘀、水湿互结,停于腹中而成 [2 ] 。鼓胀病机错综 复杂,多脏受损,虚实交错,病位广泛,辨证时强 调动态把握病情病势,对鼓胀病程进行分期,治疗 时理法相应。 1 鼓胀的分期证治 鼓胀多见于肝病日久或暴病突发,急...

  • 罗凌介分期辨治黄疸经验

    罗凌介分期辨治黄疸经验

    罗凌介(以下尊称 “罗老” )为第三批全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 海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海南省名老中 医。 罗老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 在治疗黄疸方面经验 丰富, 主张: ①分期辨治, 灵活用药; ②内治外调, 注 重保养。 创制了 “急肝二方” 作为治疗黄疸 (阳黄) 的 基本方。 恢复期以 “慢迁肝方” 为基础方。 且在治疗 黄疸过程中, 罗老强调 “内治外调, 注重保养” , 每每 取得良效。 现与同道分享如下。...

  •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辨治病毒性乙型肝炎 分急慢性期

    病毒性肝炎属中医肋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典型症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急性期 1.无黄疸型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冶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方用蒲公英18~ 30克,土茯苓12克,秦皮9 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广郁金9克,制大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湿重者加苍术9克;热重者加黄芩9 克...

  • 论肝胆系疾病辨治

    论肝胆系疾病辨治

    辨治心法 解毒排毒主在肝,肝经湿毒最常见。 胆汁疏泄助消化,肝郁脾虚胃难安。 郁瘀积癌四部曲,舒活化破求逆转。 肝脾同病小柴胡,龙胆泻肝臭粘汗。 肝郁四逆散香佛,桃红四物血活鲜。 肝胃郁热大柴胡,肝阴暗耗一贯煎。 破癌化积抵挡汤,莪术三七杖马鞭。 茵陈退黄利胆赤,五味降酶保肝全。 注:①郁瘀积癌四部曲,舒活化破求逆转:肝病之郁、瘀、积、癌四部曲,分别予舒肝、活血、化积、破癌治疗。②肝郁四逆散香佛:肝郁,予四逆散加香附、佛手。③...

  • 谢丽萍运用通阳法辨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谢丽萍运用通阳法辨治尿道综合征经验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排出不利的症状表现[1],归于中医“淋证”范畴。该病缠绵反复,难以速愈。《黄帝内经》首载“淋证”之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小便黄赤,甚则淋。”认为小便黄赤者乃热郁于内,阳气不通,甚者即为小便淋沥不畅。《金匮要略方论》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宿病淋,...

  • 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邵朝弟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1], 其多呈进行性发展, 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或肾移植维持患者生命。该病西医治疗存在医疗费用昂贵、不良反应众多、肾源严重不足的现象, 而运用中医药早期介入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邵朝弟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 从医50余载, 对肾脏病的诊治颇有心得,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思想。...

  • 肾脏病辨治新解

    肾脏病辨治新解

    肾为先天之本,肾脏病的治疗一直个热门的话题。急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脏病是不能完全分开的,两者相互影响。急性肾脏病可转成慢性肾脏病,甚至严重的还会转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中医角度谈肾脏病如何辨治,兹介绍如下。 急性肾衰竭 辨治心法 通腑活血保肾脏,星蒌桃核承气汤; 舌瘦苔光周身肿,猪苓水热互结良。 注:①通腑活血保肾脏: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常需通腑泻下,肠胃通则气血活。②星蒌桃核承气汤:即星蒌承气汤、桃核承气汤。③猪苓:即猪苓汤。...

  • 辨治膜性肾病不离“扶正祛邪”

    辨治膜性肾病不离“扶正祛邪”

    膜性肾病(MN)又称膜性肾小球病或膜性肾小球肾炎,目前MN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且以前者较常见,其部分可自行缓解,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严重蛋白尿、高血压、年龄、男性和肾功能损害;而继发性MN预后不良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MN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膏淋”等范畴,其病机多责之于脾、肾、膀胱正气不足,兼有邪实内阻,临床多表现为水肿、尿少、乏力、恶心等。 MN病机复杂,属难治性肾小球肾炎,若控制欠佳,将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 徐富业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经验

    徐富业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经验

    徐富业教授是第三批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徐 富业名老中医传承工作 室”指导老师,“第三批全 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 项目”指导老师,广西中医 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教 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 医、教、研工作四十多年, 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工作 中,自创“动静并治法”,临 床应用诊治内科疾病,收 到了明显效果。笔者有幸 跟师学习,略得其传,体会 良多,现将徐富业教授在 临证中运用“动静并治法&...

  • 分型辨治泌尿系统结石验方

    分型辨治泌尿系统结石验方

    下焦湿热方:金钱草30克,车 前草15克,滑石30克,石苇15克, 海金沙15克,冬葵子15克,鸡内金 15克,乌药12克,牛膝12克,威灵 仙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以金钱草、车前草、滑 石、石苇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君 药;佐以海金砂、冬葵子、鸡内金 化石通淋;威灵仙、牛膝通经引火 下行;乌药行气止痛,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消石之功。用 于下焦湿热型泌尿系统结石。 随症加减:血尿者加自茅根 15克,茜草根15克,小蓟15 克,琥珀末3克(冲服),旱莲草 15克;疼痛甚者加元胡15克, 沉香10...

  • 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的辨治经验总结

    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的辨治经验总结

    曹恩泽,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三批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西医结合辨治肾脏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将其对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的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IgA肾病是指肾病理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沉积予肾小球系膜区,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曹恩泽认为,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尿血”“尿浊”等范畴,其病机以脾肾气阴亏虚为本,热瘀内蕴为标,中医药辨治本病可缓解其病...

  • 从浊毒分期辨治痛风

    从浊毒分期辨治痛风

    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主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单钠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肾小管管腔或间质中而引发相关部位急性、疼痛性炎症。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关节肿胀、痛风石形成,可累及引起肾脏病变甚至肾功损害,并常诱发或加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医学对痛风的论治虽历史悠久,然亦现古方新病之困,而从“浊毒痹”创新论治则能扬长避短而著效之。 痛风病因为浊瘀痹阻 痛...

  •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无菌性、慢性炎症[1]。该病早期主要症状为肩关节附近疼痛,中后期会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附近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称该病为“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可纳入“痹证”“肩痹”范畴。《伤寒杂病论》乃方书之祖,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其制方严谨,药味少而精,疗效卓著,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笔...

  • 腰突症的中医分型辨治用药经验 手法经验

    腰突症的中医分型辨治用药经验 手法经验

    刘海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刘海起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之华山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 作室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 广基地特邀专家,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 事长, 辽宁省孙华山骨伤研究院院长, 辽宁省手法诊疗 研究会会长。刘老从医 40 余载,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 验, 擅长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 尤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突症) 有独到见解。现将刘海起教授诊疗腰突症 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腰突症的中医病名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