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治 第6页

辨治 第6页

  •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女性乳房部的一种化脓性的阳证疮疡,一般多于哺乳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局部肿块、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化脓,既加重患者的负担,也影响婴儿的喂养。该病为乳腺的一种常见病变,哺乳期女性发病率为9.5%~16.0%[1]。乳痈按照其临床特点,通常可分为初期(郁滞期)、中期(成脓期)、晚期(溃后期)。如果该病在初期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一系列变证,影响哺乳,延长病程,日久可对乳腺造成毁坏性改变,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

  • 治乳腺癌中医辨治要点 处方方义

    治乳腺癌中医辨治要点 处方方义

    陈某某,女,62岁,2004年1月5日初诊。 主诉 左乳癌术后半年,淋巴结转移:10/13,化疗7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表阿霉素。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脂肪肝。刻诊:自诉气短乏力,精神欠佳,纳不香,眠不实,左胸部时有疼痛,大便调,舌质淡红,体胖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小弦。 辨治要点 老年女性,气血衰颓,加之手术与化疗,气血耗伤,脾胃虚弱,中气亏虚,兼有肝经郁热。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养血、清解郁热、软坚散结,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 处方 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生...

  • 林毅:守正和中辨治乳腺癌

    林毅:守正和中辨治乳腺癌

    •林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平衡调治,守正和中”的指导思想,以平衡脏腑、顾护脾胃、培植元气、扶正祛邪作为临床防治乳腺癌的主要原则。 •随着乳腺癌发生发展,在疾病不同时期正邪的盛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临证要四诊合参,准确判断邪正盛衰关系,于细微之处把握祛邪的方法和力度。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林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平衡调治,守正和中”的指导思想,以平衡脏腑、顾护脾胃、培植元气、扶正祛邪作为临床防治乳...

  • 蔡小荪活用蒲黄辨治痛经

    蔡小荪活用蒲黄辨治痛经

    蔡小荪,中医妇科学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上海蔡氏女科第七代传人。蔡小荪临床善于治疗妇科疑难杂症,运用蒲黄治疗女性痛经,疗效显著。现分享其医案,以飨同道。 蒲黄的临床应用 蒲黄,味甘、性平,甘缓不峻,性平无寒热之偏,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宋代《大明本草》始有“破血消肿者,...

  • 分型辨治腰肌劳损

    分型辨治腰肌劳损

      寒湿侵袭腰背部沉痛、转侧不力,痛处喜按,遇阴雨天或感寒后加重,体倦乏力,舌淡苔薄腻,脉沉紧或迟。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药用海风藤20克,黄芪30克,续断10克,薏苡仁20克,杜仲20克,牛膝10克,桑寄生20克,当归10克,羌独活各10克,千年健10克,制川草乌各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血瘀滞腰背部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面晦唇暗,多有外伤史、劳损史。舌质暗或由瘀斑,弦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苏木10克,没药10克,五灵脂10克,...

  • 子宫脱垂 夏斌辨治阴挺经验

    子宫脱垂 夏斌辨治阴挺经验

    阴挺,西医称子宫脱垂,是指妇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垂,甚至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该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夏斌辨治阴挺病疗效较佳。笔者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总结介绍其辨治阴挺经验如下。 病因病机 该病病因病机有以下3个方面。 一为脾虚气陷。若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分娩损伤,冲任不固;或产后病后,伤及于脾,致使脾失升清,中气下陷,提举无力,于是发为阴挺之病。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说:...

  • 基于《血证论》中“水火气血”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

    基于《血证论》中“水火气血”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青春期、育龄期女性多见。我国育龄期女性PCOS发病率约占5%,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呈现高度异质性,以卵巢功能障碍、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常合并胰岛素抵抗[2,3]。其中,卵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异常子宫出血等月经不调症状;高雄激素血症常见痤疮、多毛,而高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少见[4,5]。PCOS可归于中医“月经不调”&ldqu...

  • 经前漏红中医传统的辨治方法

    经前漏红中医传统的辨治方法

    中医治疗经前漏红的研究进展 经前漏红是指在月经来潮前阴道出现少量出血, 呈点滴状、棕褐色, 一般持续3~5天, 甚则7~8天至月经来潮。现代医学多将之称为“黄体期出血”。中医学并无“经前漏红”的病名, 因其临床表现与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相似, 因此对其的记载散见于这些疾病的记述中。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经前漏红的研究作一综述。 病因病机 按传统的辨治方法, 经前漏红属于出血性疾病, 病因无外乎虚、热、瘀。 1...

  • 治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方

    治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方

    治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方 处方:山栀子、防风、知母、萆解、黄芩、防己、蚕沙各lO克,赤小豆、滑石、连翘、桑枝、鸡血藤各15 克,生石膏30克。 加减:发热、皮肤有红斑结节者,加水牛角30 克、丹皮、赤芍各10克;食欲不振者,加炒山楂12 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祛风通络。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晨僵,肢体酸楚沉重,病势较急,或伴发热,口苦口渴,烦躁尿赤,有汗不解,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创方者:...

  • 林胜友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

    林胜友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

    笔者师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林胜友,整理其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乳腺癌合并湿疹验案一则如下: 患某,女,65岁,2021年12月8日初诊。主诉: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9年,湿疹50年余。刻下:头顶、耳朵、耳后多处湿疹,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灰白,呈苔藓样变,或覆黄痂,反复发作,自觉瘙痒。时有头胀,口干多饮,咽喉干痛,鼻腔黄黏分泌物,心烦易怒,动则汗出,胃纳一般,进食生冷则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夜尿频数,夜寐安,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辨证:肝郁化热,脾虚湿阻...

  • 齐聪温经活血法辨治妊娠胎停经验

    齐聪温经活血法辨治妊娠胎停经验

    “妊娠胎停” 是妇科常见疾病, 指妊娠早期, 胚胎发 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滞的现象 [1 ] , 即现代医 学 B 超检测胚胎, ≥6 周无妊娠囊或虽有妊娠囊但变形 皱缩, 当妊娠囊亦≥4 cm 却看不到胚芽, 胚胎长度≥ 1. 5 cm却无胎心搏动。属于中医中的“胎萎” “胎死” 范畴。对于其治疗西医普遍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 列醇进行药物流产, 合并清宫。但容易造成输卵管阻 塞、 子宫内膜受损等并发症 [2 ] ,...

  • 中医乳腺病辨治“六郁治乳”的临床思路

    中医乳腺病辨治“六郁治乳”的临床思路

    中医乳腺病名家、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提出“六郁理论”治疗乳病。“六郁理论”较其他中医理论而言,不仅更加关注情志致病因素,且其论述病因病机时,更加着眼于脏腑气血等内因作用,适用于乳腺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因此,林毅在系统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体会,拓展了郁证学说在乳腺病中的运用,创立了“六郁治乳”理论,对中医治疗乳腺病进行了系统阐述,现将该理论用于乳病的临床辨治情况整理并阐释如下。 “六郁治乳&rdquo...

  • 夏斌疏肝滋肾辨治闭经验案一则

    夏斌疏肝滋肾辨治闭经验案一则

    闭经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治愈难度较大,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夏斌运用定经汤合归肾丸随证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冲任不足导致的闭经,疗效甚好。兹介绍验案一则如下。 颜某,女,46岁,2023年5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失眠半年、闭经5个月。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烦失眠,入睡困难,间断就医治疗,症状反复发作。5个月前兼见月经不潮,平素月经延后,色暗量少,未就医治疗。刻下:神倦肢软,心烦失眠,入睡困难,寐则多梦,容易苏醒,夜间盗汗,饮食尚可,大便成形,小便色黄。...

  • 异位妊娠中医辨治

    异位妊娠中医辨治

    孕卵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 发育称为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是 常见的妇产科急症之一。异位妊娠 可发生于输卯管、卵巢、宫颈、腹腔 等部位,而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 占异位妊娠的90%。 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的病因 病理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不畅.或 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由于孕卯未 能移行至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 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 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病理机制 而出现气血虚脱、气虚瘀阻、瘀阻包 块等证候。 1.气血虚脱:证见输卯管妊娠 破裂大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冷汗淋漓、腹痛拒按、恶心呕...

  •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紊乱失常的病证,其中大量下血不止谓之崩中,淋漓下血不断谓之漏下。在临床上,二者常可相互转化,交替发作,缠绵难愈,可变生他证,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西医中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与血瘀型崩漏症状类似。 张淑芬,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张玉芬)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血瘀型崩漏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总结张玉芬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辨治血瘀型崩漏的理论体系,认为血...

  • 乳腺癌辨治要点 中医处方方义

    乳腺癌辨治要点 中医处方方义

    金某某,女,66岁,2005年7月13日初诊。左乳癌术后,浸润性导管癌。化疗6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烟曲霉醇(TNP–470)。既往有糖尿病、血压高病史。刻诊:自诉乏力,纳不香,胃脘不适,口苦,手足麻木,肌肉酸痛,大便干,3~4日1解,舌质暗红,苔少,脉细数。   辨治要点 乳头为厥阴肝经所属,乳房为阳明胃经所司。肝胃热毒郁结,灼津为痰,碍血为瘀,并耗伤阴血,久而不解,而成乳岩。拟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补血养阴为法,同时兼以和胃降逆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橘皮竹茹汤和滋水清肝饮化裁。处...

  • 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辨治

    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辨治

    老年人膝骨性关节 炎主要病变是膝关节软 骨发生了退行性变和继 发性磨损破坏。除关节疼 痛外,久而久之由于关节 活动受限,可致关节僵 硬,活动后疼痛加重,行 走困难。此病晚期可出现 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关节 有积液、关节内可见游离 体、关节间隙窄小,关节 软骨下发生骨硬化、关节 软骨下发生囊性变、关节 周缘发生唇样增生。及时 对症进行治疗可取得较 好疗效。临床上可对症分 型治疗: 肝肾阴虚型:膝关节 痛以酸痛为主,伴有潮热、 颧红、五心烦热、耳鸣、口 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 数。治宜补益肝肾,方用: 枸杞子、...

  • 颈椎病辨治体会(上)

    颈椎病辨治体会(上)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导致关节囊和韧带松驰,椎骨间滑移活动增大,影响了脊柱的稳定性,久之产生骨赘增生、韧带钙化、直接或间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使颈椎病发作。本病临床常见,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长期颈部不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   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发病与患者年龄、工作种类、坐姿、感受外邪等均有关系,但据临床所见,中老年患者较为多见。肾精亏损,肝血不足是颈椎病发病的内因。盖肾主骨生髓,肾气盛肾精足则机体骨骼...

  • 赵和平辨治风湿病经验

    赵和平辨治风湿病经验

      赵和平主任医师为湖北省名中医,从事风湿病临床研究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我们跟师多年,受益良多。现将其辨治痹证的心得介绍如下。   治风寒湿痹突出温补肾阳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赵和平认为,对于痹证而言,其气必虚主要指卫气虚。赵和平常说“脾为卫之主,肾为卫之根”,卫气虽源于脾胃,而实根于肾阳。临床每易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人最易患风寒湿痹。故温补肾阳乃治...

  • 中医辨治颈椎病

    中医辨治颈椎病

      颈椎病属中医“痹症”“头痛”、“眩晕”、“项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多因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以致筋骨劳伤、气血瘀滞或痰瘀阻络。据临床验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寒湿阻络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   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

  • 颈椎病辨治常用对药举隅

    颈椎病辨治常用对药举隅

      常用对药举隅   我们治疗颈椎病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多年临床体会确有疗效的对药加入辨证方中,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威灵仙配葛根威灵仙辛苦温,入膀胱、肝经,其性善行,通行十二经络,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长于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甘辛性平,入胃、脾经,能发汗解肌,是《伤寒论》中治疗“项背强几几”之要药。据现代药理分析,葛根能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冠状循环,又能缓解肌肉痉挛。两药相配,功擅祛风解痉,通络止痛,适用于颈椎病引起的颈项强痛,转侧不...

  • 肩背痛中医辨治方药

    肩背痛中医辨治方药

      随着天气转冷,寒气渐袭,以肩背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日益增多。来诊的患者以中青年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以肩背部板滞,酸重疼痛,或牵连后颈,肩胛不舒为主要表现,伴有背部怕冷,局部热敷或拍打、扣击可得到暂时舒缓。临床观察发现,肩背冷痛患者的增多,与现代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夏季久居空调房间,以及电脑、电视的普及,使人们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经脉高度紧张,若再兼肩背部受凉,则可造成局部的慢性损伤。   辨治方药   肩背痛之名,首载于《素问·脏气法时论》:“因风湿或湿热相搏,痰...

  • 风寒湿热致痹症 辨治方药

    风寒湿热致痹症 辨治方药

      所谓痹症,即因风寒湿热诸邪所引发的以肢体关节疼痛不适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素问·痹论》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也。”这是说因风寒湿三种邪气混合侵袭肌体,而致气血痹阻,经络失养,筋骨、关节、肌肉、肢体等处,发生疼痛、肿胀、重滞、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皆称之为“痹证”。痹证经久不愈,而致关节变形,甚至肢体残疾者,又称之为“顽痹”、“尫痹”。   辨治方药   痹证虽主要因于风寒湿...

  • 脑外伤后综合征5种证型辨治

    脑外伤后综合征5种证型辨治

      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过去以后,留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抑郁等一系列躯体、情感、认知等方面症状,如上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而这些病人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即可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的“头风”等范畴。颅脑损伤后因脑窍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可出现脉络瘀阻证型。病程延长,损伤气血,亦可出现气血双亏证型。因气血亏损,不养心脾,脾虚不运水谷,肾精不得后天水谷精微充养而告乏,可出现肾精亏损证型。又因脾虚不运水湿,也可出现痰湿内阻证型。也有因脑外伤时突然受惊...

  • 中医辨治肩背痛

    中医辨治肩背痛

      肩背痛指肩关节连及肩胛疼痛而言。本病常因睡眠时肩背外露,或汗出脱衣,或体弱气血亏虚,为风寒湿邪侵袭,郁阻关节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或闪挫损伤,气血运行受阻而致。临床多从寒、痰、湿、瘀论治。   风寒凝滞:因汗出或睡眠受风,肩部或肩胛部疼痛,或影响项部拘急不适,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益气和血。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等。   湿痰留着:初起自觉肩部不适,迅即背痛,渐次疼痛增剧,活动时疼痛更甚,安静时痛而闷胀酸重,常伴有身倦气粗,舌淡苔白,脉弦或弦细。治...

  • 痛风的中医分型辨治

    痛风的中医分型辨治

    临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痛风 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用。 一、湿热蕴结型:下肢关节突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用白虎桂枝汤加二妙散:生石膏40克,桂枝6克,黄柏12克,苍术、防己、秦艽、知母、粳米、桑枝、芍药各10克,甘草4 克。 二、瘀热阻滞型: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肌肤干燥,皮色暗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治则:活血化瘀...

  • 李济仁、张舜华辨治痹证经验(上)

    李济仁、张舜华辨治痹证经验(上)

      中医诊断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内涵基本一致,是一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病变累及骨、肌肉、关节、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其范围甚广,可包括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如痛风、假性痛风、软骨病等;与感染有关的疾病,如化脓性、病毒性、真菌性、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等;也包括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与各种以关节炎为表现的其他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中的关节病等。目前,西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也不是很...

  • 验案举隅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方药

    验案举隅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方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残废。临床主要表现受累关节(多为对称性)疼痛、肿胀、发僵、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大部分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现代医学认为,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因子(如病毒、支原体、细菌)和遗传因素有关。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程来看,当属于中医学“历节风”、“骨痹”、&ld...

  • 风湿病 中医临床辨治简述

    风湿病 中医临床辨治简述

    风湿病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体虚之人遭六淫之邪侵袭,或痰瘀、阴虚、气血亏而发病。《素问·痹论》日:“风寒湿气杂致,合而为痹”。其特点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中医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将临床辨治简述如下: 风痹:症见肢体关节酸痛,痛处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来去迅速,关节肿胀,患处皮色正常,遇风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弦。治宜扶正祛邪,驱风通络。方用:黄芪、山药、薏米各50克,防风、羌活、威灵仙、桂枝、当归、丹参、鸡血藤、独活、透骨草、生姜、海风藤、...

  • 中医辨治老年便秘

    中医辨治老年便秘

    老年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虚肾虚。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化生无力,致气、血亏虚。气虚既能导致大肠传导无力,又能导致大肠气滞,使大便无力排出,或便结不下;血虚肠失濡养,亦会导致大便秘结。肾司二便,肾阴虚,阴精不足,不能濡养大肠,致肠涩不滑,肠中津液短少,传导不利,产生便秘;肾阳虚,阳虚火少,寒气自内而生,凝滞于内,导致津液不行,传导无力,产生便秘。治疗上采用辨证药疗和食疗。 肝肾阴虚:症见大便干燥难解,唇干舌燥,口渴喜饮,眩晕咽干,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润肠通便,药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熟地、生地各1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