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治 第5页

辨治 第5页

  • 阳强症的辨治

    阳强症的辨治

    阳强是指阴茎易举,甚则久举不衰的病症。可伴有肿胀或疼痛,部分患者伴排尿困难,以青壮年多见;另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发生率较多。辨证内外施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内服方 1.阴虚阳亢:茎举不衰,性欲亢进,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通络。方用倒阳汤加味:玄参12 克,麦冬12克,肉桂3克(后下),生地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桑椹子 12克,牡蛎30克 (先煎)。水煎服,每日l剂。 2.肝火亢盛:阴茎无故坚强勃起,久久不痿,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唇干燥,苔黄腻,脉...

  • 改从太阳经病去辨治妇科病证

    改从太阳经病去辨治妇科病证

      开栏的话:清代名医周徵之曾说:“每家医案中,必各有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萃众家之长。”但对中医初学者来说,如何从医案中解析名老中医的理法方药思路是一个难题。今有马继松、吴华强、江厚万、朱建华等知名专家在仔细阅读近百位名老中医的医案类学术著作后,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选出的精华医案进行了研读与评述,为中医后学研读医案提供了借鉴。其文经人民军医出版社编辑出版为《名家教你读医案》系列。经与作者商洽,开设“名家教你读医案”栏目,选刊部分内容以飧读者。   学...

  • 门成福辨治阳痿经验

    门成福辨治阳痿经验

    门成福 ( 1930—) ,男,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三世业医,幼承祖训,学贯古今,术德兼备。 从事中医妇科及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60 余载,在治 疗男科疾病方面善于从中医经典入手,辨证思路开阔,用 方遣药不拘一格,临证效果优良。 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常见疾病,我国阳 痿发病率约为 1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 增高 [1 -2 ] 。中医药诊疗本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 势。河南中医药大学门成福教授治疗阳痿有独到见 解,现...

  • 辨治卵巢早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验方

    辨治卵巢早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验方

      柴松岩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柴松岩临床,获益匪浅。   理论创新   1.肾之“三最”   柴松岩根据中医学的传统理论及数十年临床诊疗经验,提出了肾的三个特点,成为其辨治妇科疾病的理论依据。   肾生最先:《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说明女子在少年时期,肾的功能已居于主导地位。但...

  • 外阴溃疡分型辨治

    外阴溃疡分型辨治

    外阴溃疡是发生在女性外阴部的一种急性溃疡性疾病。该病多由非特异性外阴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白塞氏病、外阴结核、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引起。该病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外阴溃疡的发病位置多在大、小阴唇上,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小溃疡,也可表现为几个小溃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溃疡。另外,此类患者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中医将该病分为肝经湿热型、脾胃热积型和肝肾阴虚型共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可使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一、肝经湿热型外阴溃疡:此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其外阴部的溃疡较多,溃疡面大小不等,可有灼热或...

  • 早泄性欲减退 中医辨治

    早泄性欲减退 中医辨治

      临床表现为早泄,性欲减退,腰膝酸软,面色晦暗,或见小便频数,舌质淡,脉细弱。   肾为封藏之本,禀赋素弱,肾气不足,封藏失职而早泄。治宜益肾固精,方用桂枝龙牡汤加味:桂枝、煅龙骨、煅牡蛎、大枣、山茱萸、山药、杜仲、五味子、桑螵蛸等。中成药可选龟鹿丸,或金匮肾气丸。   心肾两虚 摄精无力   临床表现为早泄,心神恍惚,或失眠多梦,或头昏健忘,四肢酸软,腰酸耳鸣,以及遗尿、滑精,舌质淡,脉细弱。   心肾两虚,或大病久病失养,累及心肾,水火不济,摄精无力。治宜调补心肾,固涩肾精,方用金锁固精汤...

  •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以补肾为主

    中医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以补肾为主

    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 理变化是肾虚,临床治疗以 补肾为主,随证施治。 肝肾阴虚证见月经量 少,面部潮红,手足心热,头 晕,头痛,口干,忧郁易怒,腰 酸,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 细数。方用:生地30克,熟地 30克,泽泻10克,茯苓10 克,山药15克,首乌15克, 枸杞子15克,女贞子30克, 玄参10克,麦冬10克。汗多 者加浮小麦;失眠者加夜交 藤;腰痛者加续断、桑寄生、 补骨脂;心悸加服补心丹。水 煎服,每日1剂。 脾肾阳型 月经量多、 色淡,精神不振,怕冷,腰酸 无力,食少,大便溏、多,舌淡 苔薄,脉沉...

  • 尤昭玲辨治泡膜发育异常不孕症经验

    尤昭玲辨治泡膜发育异常不孕症经验

    女子的卵巢必须产生与排出正常的卵子及子宫 内膜正常是受孕的必备条件。 卵泡发育异常是卵巢功 能不良的一种临床表现, 引起女性受孕概率降低, 甚 至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 临床医 生可以借助阴道超声观察卵泡发育异常的各种情况, 比如卵泡数量异常 (过多、 过少 ) 、 生长速度异常 (过 快、 过慢) 、 形态异常 (过小、 过大、 扁卵泡) 、 位置异 常等各种情况; 子宫内膜异常如薄厚不同。 卵泡发育 异常及子宫内膜异常成为众多妇科生殖病症如不孕、 辅助生殖失败的基础。 本文浅述尤昭玲教授从宏观...

  • 女性不孕 药膳辨治

    女性不孕 药膳辨治

    女性不孕症是指婚后未采取避 孕措施,正常同居一年而未妊娠者, 可诊断为不孕症。尽管女性不孕症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原因都 与女性的月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中医说的气血虚、气血不和 等,而这些原因可通过药膳食疗调 理,使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而 达到治疗女性不孕的目的。本文介 绍几款可调治女性不孕症的药膳 方。 一、肾虚不孕婚久不孕,月经 不调,量少色淡或色暗,质清稀无血 块,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 淡,苔薄,脉沉细。 肉苁蓉羊肉粥羊肉0.1公斤, 肉苁蓉15...

  • 临床对痛症的治疗 辨治妇科痛症

    临床对痛症的治疗 辨治妇科痛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大凡病者,以痛为最苦,故有痛苦一词。在妇科经、带、胎、产的生理过程中,最常见到的病症便是疼痛。故临床时,对痛症的治疗,必须要认真总结探讨,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对于痛症的病因,许多医家常以不通则痛加以论述。近几年来,随着对活血化瘀法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不通则痛之说为广大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痛者不通,不通则痛,乃为中医辨痛之常理,故痛症常以实证为多。痛在表、里、气血者,实也。邪在表汗之则愈,在里下法可除。病在气血,则活血化瘀理气以散之、行之,为治疗大法...

  • 辨治不孕症

    辨治不孕症

    肾阴不足症见眩晕,耳如蝉鸣,渐则可发生耳聋,腰膝酸软、疼痛,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咽干舌燥,失眠健忘,面红颧赤,口干不欲饮,月经量少或经闭,便秘,小便短赤,或少腹微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养阴,调固冲任。处方:熟地、枸杞子、龟板(先煎)、牡蛎(先煎)、旱莲草、黄精、山萸肉各30克,当归、白芍、桑寄生、石斛、牛膝、山药、茯苓、丹皮各15 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每日1剂。输卵管阻塞加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皂刺各15 克;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黏膜下肌瘤加赤芍、丹参各15克,桃仁、红花、三棱...

  • 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蔡小荪调肾思想辨治妇科疾病经验初探

    蔡小荪( 1923- ) ,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第一批全 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上海市名中医, 蔡氏 妇科第七世嫡系传人, 获首届中管局 “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 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贡献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科研教学 工作六十余年, 创立了中医妇科审时论治学说和中医妇科周期 疗法, 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擅长治疗不孕不育及各类妇科 疑难顽症。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妇儿科...

  •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从肝气虚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 1 年内 的时期,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除月经紊乱外, 还包括烘热出汗、胸闷烦躁、头昏心慌、失眠多 梦或精神抑郁、焦虑忧愁等一系列症候群,在更 年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更年期抑郁患病率高 达 23. 80% [1 ] ,中老年男性在特定时期也会出现的 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记忆力 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失眠、潮热、汗出 和性功能减退等 [2 ]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主 藏血,体阴而用阳,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更 年期阶段的男女常出现肝肾精血不足,功能失调, 从...

  • 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

    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在子宫外引起的怀孕,宫外孕的部位多在输卵管,少在卵巢,其危害性较大,所以对宫外孕要早发现、早治疗。卵巢宫外孕虽然没有输卵管宫外孕发病率高,但其治疗难度较大。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服用中药期间,停用一切西药),体会到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宫外孕常常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临证诊治体会介绍于此,以抛砖引玉。   巴某,女,25岁,2012年4月2日初诊,郑州人。主诉:怀孕50余天,子宫出血量较多,腹部轻微不舒,经省级某医院B超检查,右侧卵巢有阴影包块,直径约2.6厘米,...

  • 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总结

    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总结

    杨倩中西医结合诊治烧心经验 杨铮主任师从孔伯华弟子姚国栋,北京市第 四批市级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悬壶 40 余载,在各科常见病、疑难病方面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现将其在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的经验总结如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 病,常由盆腔炎性疾病未彻底治疗,病程迁延所 致,引发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盆腔炎反复发 作、不孕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具有病程 漫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 [1 ] 。病理主要 表现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组织增生及瘢痕形 成。临床表现多样,主...

  •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方药辨治特色

    《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方药辨治特色

    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中医杂病辨证论治之典范,其中妇人病三篇是最早对妇人疾病进行专题论述的文献,可谓开中医妇科之先河,特别是其中的方药辨治特色,论述之精妙,效验之非凡,极具临床指导价值。 组方治血为主,顾及气水 《灵枢·五音五味篇》中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揭示妇人具有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基于此,妇人三篇之组方,多以治血为主,同时兼顾血与气、血与水的关系,其所载方中,药用白芍、阿胶、当归等养血之品者占19方之多,足见仲...

  • 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辨治心法

    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辨治心法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症,且多与月经周期、情绪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痒、痛、溢液等。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乳腺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因此,当引起重视。 中医治疗乳房增生性疾病,本着辨证求因、从本治疗的原则。 补肾助阳、调补冲任肾气、天癸、冲任构成一个性轴,同时作用于胞宫和乳房,而肾为性轴的核心。若肾气不足,天癸不充,冲任二脉不盛,胞宫与乳房必同时受累而发病。临证可出现月经经期紊乱、经量减少或淋漓不尽、闭经、不孕等征候,也可出现乳房结块胀痛等...

  • 妊娠恶阻的辨治

    妊娠恶阻的辨治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呕吐)。古也称“子病”、“病儿”、“阻病”等,为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生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多在40~90天。若仅有恶心,择食或晨间偶有呕吐,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可不经冶疗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治疗。若有些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危及到健康时,则需要辨证施冶。 1.脾胃虚弱: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呕吐清液或食物,口淡,脘腹胀满,体倦乏力,怠惰思睡,或不能进...

  • 中医辨治女性乳房瘦小

    中医辨治女性乳房瘦小

    中医认为,乳房瘦小,身体消瘦多为脾胃功能低下,气血不足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盛,则肌肉丰腴,肢体劲强,乳房坚挺;反之,则身体消瘦,肢软力乏,乳房下垂。当以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为治。该症除调整脾胃功能,全面摄取营养,保证营养充分吸收外,中医临床可分以下几种类型辨治。 1.脾胃亏虚型:症见乳房发育瘦小,纳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治宜健脾养胃,益气生血。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炒二芽、阿胶(烊化冲服)、大枣、荔枝、山药、黄精、莲米、芡实各10克...

  • 中医辨治月经先期

    中医辨治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妇女月经周期紊乱之一,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几天行一次经者,亦称之“经早”、“经水超前”、“经期超前”等。月经先期的主要病因是气虚和血热,其中血热又分实热、肝郁化热及虚热三种。气虚则冲任失固;血热扰动血海不宁,以致月经先期而至。月经先期的辨证,必须根据月经量多少、经色、经质,以及伴随症状、舌脉全面分析。   气虚   月经提前,经量增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或小腹空坠,脉虚弱,舌质淡,苔薄白。   ...

  •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陈宝贵认为,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

  • 倒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中医辨治

    倒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中医辨治

    治倒经(胃火炽盛)方 处方:大黄4克,黄连、黄芩各5克,生石膏30 克,炙甘草6克,知母、粳米各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胃泻火,引血下行。用于治疗倒经,中医辨证属胃火炽盛型+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或见便血,量较多且色鲜红,伴有口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多伴见月经先期。 创方者:张才圣 治倒经(瘀阻气逆)方 处方: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 克,牛膝1...

  •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在1~2年内发病,约占痛经90%以上。临床表现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

  • 陈慧侬:创立清抗汤辨治免疫性不孕

    陈慧侬:创立清抗汤辨治免疫性不孕

    全国名中医陈慧侬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对于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颇有心得,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随诊左右,深得教诲,今将陈慧侬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免疫性不孕是指由于免疫性因素而导致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20%~40%,其中包含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子抗体等各类免疫性不孕。而临床上以抗精子抗体产生所导致的免疫性不孕最常见。多是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炎症和损伤,造成生殖道的生理屏障破坏,精子及其抗原引起免疫应答而产生。 陈慧侬认为免疫性不孕多由于房事不节、经期产后或宫腔手术操作,...

  • 妇科疑难病 心身同治 五行辨治 针药并用

    妇科疑难病 心身同治 五行辨治 针药并用

    王小云,女,汉族,籍贯河北,出生于1954年8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重点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教学名师,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主持国家科技部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成果奖14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我师承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岭南名医李丽芸教授,从医40余年,悉心研究历代医学论著,博采百家,在撷取前人理论精华和反复临床实践中,拓展新路,形成了自己...

  • 不孕症辨治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则方药

    不孕症辨治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则方药

    时间:2022-07-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秋仔 全国名中医吕绍光是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临证5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兹将吕绍光治疗不孕症,尤其是因PCOS而致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 辨治特色 首重调经《济阴纲目》有“求子之法,莫不先调经”。吕绍光认为,治疗本病重在调经,重建月经周期。临床常分为3型论治。①闭经型:以调经合剂(定经草、马鞭草、益母草、当归、川芎、香附等)加减治疗。②崩漏...

  • 朱文元辨治不育症举验

    朱文元辨治不育症举验

    朱文元现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现把朱师治疗不育症的经验介绍于下。 肾阳虚案 靖某某,男,32岁,2007年8月16日诊。婚后7年未育。刻诊见:头晕,腰疼膝软,肢冷畏寒,倦怠乏力,性欲淡漠,舌淡苔薄脉沉细。精液常规检查:精子计数1000万左右,活动力差。 诊断:(肾阳虚型)不育症。 治法:补肾壮阳。 方药:附子10g,桂肉6g,熟地24g,覆盆子15g,肉苁蓉12g,五味子10g,枸杞18g,杜仲15g,山萸肉10g,...

  •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期、 量、 色、 质发生异常, 以及伴 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是妇科临床的 多发病 [1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治疗月经病, 从阴阳 气血整体出发, 强调女性以血为本, 以血为用, 气血为 女子濡养的根本, 重视调益冲任二脉, 以通为要。现将 先生治疗月经病经验摘录于下, 以飨同道。 1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至昏厥者, 称为 “痛经” 或 “经行 腹痛” [2 ] 。《诸病源候论...

  • 妇女“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妇女“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俗话说:“十女九带”,当妇女阴道内,常有分泌物绵绵不断地流下来,称为“白带”或“带下”。有“带下病”者常感觉到下体不舒适或瘙痒难耐,严重者常伴随身体疲倦感,进而影响生活作息。 古人将“带下”分为青、赤、黄、白、黑5种,临床上,并不能只凭色泽而定其寒热属性,仍应结合分泌物的质地清稀或浊黏、病程多久、有无腥臭味而定。“带下病”常见分型如下: 1.脾虚型:多见“带下&...

  • 四种类型辨治痛经

    四种类型辨治痛经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辨治。   寒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寒冷,按腹部热敷痛可减轻,经量少,色如黑豆汁,面色青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验方。   方一:吴茱萸5g,茴香3g,艾叶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于经前3天开始,连用6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