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 第24页

干 第24页

  • 干燥综合征(秘方数:7)

    干燥综合征(秘方数:7)

    干燥综合征临床上分为三型:(1)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即单纯性干燥综合征,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2)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即合并全身结缔组织病的干燥综合征,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干燥综合征合并某些器官的原发性疾患,例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起病隐袭,病程较长。以眼结合膜、口腔咽喉干燥为主要症状,唾液腺(以腮腺为主)肿胀发酸,淋巴结、肝脾肿大,皮肤干燥脱屑,毛发稀疏变脆,部分患者有雷诺氏现象。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

  • 柴胡加龙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对偶”运用

    柴胡加龙牡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对偶”运用

    对偶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形态分布。对偶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增强了主观上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事物存在、分布与和谐变化的一般规律。 对偶方是指在病机、辨证、用药等方面意思相对或相近的两个方剂。《伤寒论》作为医学专著,其语言文字并没有刻意使用对偶的手法,但对偶的和谐美却体现在了具体的经方之中。《伤寒论》中对于复杂的病情,常将不同或者相反的且具有可比性的证候总结在一起进行对偶分析,探求它们各自的特性,从而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袁红霞...

  •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指因季节变化,缺水和贫血等原因,使得皮肤变厚、变粗糙。秋冬季节,人体的皮脂、水分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明显变得干燥,称为干性皮肤,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水分大量减少,皮肤表层会显得更粗燥,会常看见他们的手脚四肢、小腿处会有干裂、发痒的情形,在无法忍受干痒,会不断的去抓痒,造成皮肤有伤口,引起发炎或流脓。  食疗处方   山药当归排骨汤:山药补脾益肾养阴,当归养血润肤。   红枣冬青炖猪脚:红枣补血润肤,冬青活血祛瘀,猪脚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使皮肤柔润。   胡萝卜羊腩汤: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对皮脂腺分泌有帮...

  • 干癣(角化癣)治疗秘方

    干癣(角化癣)治疗秘方

    干癣为中医古病名,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是由风湿病邪阻滞于肌肤而成。干癣患处皮损境界清楚,肥厚、干燥、裂口、瘙痒,抓搔之有白屑脱落。此症即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治疗干癣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办法莫过于就地取材自制癣药水。   原料:花椒、青皮、大蒜头各20克,苦参、桂皮、紫菀或藿香、石菖蒲、生半夏各10克,陈醋600毫升左右,45度以上白酒150毫升左右。上述药物的重量不必过分拘泥,...

  • 老人口干如何选服中成药

    老人口干如何选服中成药

    老年性口干的患者,大多存在脏腑功能紊乱的状况。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标本兼治,有效缓解症状。 一、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口渴且饮水量多,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手足心热,脉细数,舌红苔黄燥等。治宜滋阴降火,可选服知柏地黄丸调治。 二、脾胃实热型表现为口渴想多喝水,且喜欢冷饮,尿黄,大便干结,脾气急躁,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实有力等。治宜清热降火,可选服黄连上清丸调治。 三、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口干但并不想喝水,或只喝少量热水,食量减少,消化欠佳,舌质淡红,脉缓弱等。治宜温补脾胃,可选服补中益气丸调治。 四、肾阴亏虚...

  • 秋季气候干燥 喷嚏不断鼻涕不息

    秋季气候干燥 喷嚏不断鼻涕不息

    “感冒了吗?” “没有,是鼻炎又犯了,每年这个时候都这样。” 每到秋天,一些人敏感的鼻子总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气温和环境的变化,而它对此做出的反应就是:喷嚏不断,鼻涕不息。西安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韩斌主任医师提醒,如果您是过敏性鼻炎患者,那么,千万别不当回事,否则越拖越严重。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 “入秋后,来就诊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过敏性鼻炎患者。”韩主任表示,中医辨证认为,肺经湿热,肺气失宣。肺开窍于鼻,因此邪寒、异味、...

  • 经常口干舌燥 也是亚健康

    经常口干舌燥 也是亚健康

    不管怎么抹保湿霜,身上总是干得不行,而且经常口干舌燥。这些现象虽然不是病,但也属于干燥综合征的临界表现,也是亚健康。 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春夏多风、秋天多燥,人们很容易感到口干、眼干。加之年轻人长期使用电脑、电视,也会引起干燥,出现腺体分泌不足、口眼干燥等现象。 出现口干眼干并不可怕,即使是干燥综合征,除及时就医外,平时也应注意在生活中多加养护。如注意口腔、眼部的卫生;外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的乳液;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同时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及能滋阴清热生津的食物,如丝瓜、芹菜、豆豉、黄花菜、西...

  • 口干舌燥 是太燥还是太寒?

    口干舌燥 是太燥还是太寒?

    “最近气候干燥,总是感到口干舌燥,但同时又会出现闹肚子的情况,真不知道身体是太燥还是太寒?”最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张女士一样的状况发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燥下湿 最难调养 据西安市中医医院未病体检科主任张若平主任医师介绍,人们常说,“夏湿秋发”,也就是说,虽然从时令上说,现在是秋燥的季节,但夏天的暑湿仍未完全消散,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长夏多湿,湿气延到了秋天。这种天气首先殃及的就是脾胃。因为脾胃对湿最为敏感,这时就容易出现拉肚子、大便不好等肠胃不适的情...

  •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做“舌头操”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做“舌头操”

    秋高气爽,天气干燥,在这个季节,多做一些舌头运动,延年益寿。可每日早、中、晚各做1次,可以做做下面3个小动作: 伸舌头 静坐且眼睛半闭,稍微张开嘴。尽量伸出舌头然后缩回,反复做10-20次,能利用五脏养颜面。 “蛇吐芯” 把舌体伸出后向左右来回摆动10-20次,动作有点像蛇吐芯子。 搅舌根 顺时针、逆时针分别搅拌舌根10-20次,这几个练习能够显著锻炼咽腔肌肉,长期坚持对打鼾也有一定疗效。 聂峰...

  • 入秋干燥给孩子“降火”

    入秋干燥给孩子“降火”

    入秋后,天气干燥,人体会缺乏水分,出现通常所说的秋燥。宝宝的身体所含的水分比例比成人要高,所以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烂嘴角、喉咙疼痛、流鼻血、便秘、咳嗽等秋燥的表现。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给孩子“降火”: ●婴儿出生后最好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对母乳不足或采用人工喂养儿者,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半岁以上的孩子应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多喂开水。宝宝一次喝不了太多水,可少量多次喂服。...

  • 秋季干燥 有效补水治秋燥

    秋季干燥 有效补水治秋燥

    进入秋冬两季,就开始了干燥的“主旋律”。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亦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会出现口鼻、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秋季也是皮肤病高发的一个季节:皮肤表面上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跟着减少,使皮肤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等情况。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鱼鳞病、银屑病症状加重,而且换季时气温变化大,易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真菌或者病毒,易患丘疹性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是秋冬季最常见的皮肤病,...

  • 对经络医学理论若干问题的认识

    对经络医学理论若干问题的认识

      经络是中医学最为古老的概念之一。但长期以来,很多中医人一直未能明确、清晰地认识经络的结构和功能,以致直接影响到针灸学术的发展。笔者在此,以跟随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的临床学习感悟,谈谈对经络医学理论若干问题的认识。   中西相参 认识经络结构   首先是对经络形成的认识。《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说明经络是由人...

  •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状态,从而呈现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功能低下、退化、老化所致。其表现主要有精神欠佳、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失眠、健忘、代谢紊乱、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内分泌失调、心情烦躁郁闷等。如何干预亚健康状态,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中医药干预颇有成效,具体可从心理、运动、按摩、饮食、中药、音乐等方面进行。   心理干预   《黄帝内经》很注重精神情志异常变化对...

  • 麦冬芦根水治口干舌燥

    麦冬芦根水治口干舌燥

    秋冬季节,很多人都出现咽舌干燥、心烦失眠、牙龈红肿等现象。用麦冬、芦根二味开水冲泡饮用,可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作用。 方法:每次可取鲜芦根30克(干品用 15克),麦冬15克,头道冲人沸水,加盖焖 10分钟即可饮用,其后可加开水频频代茶饮。此茶能生津清热、养阴润燥,对口干舌燥、心烦不眠、便秘、胃热呕吐、咽喉干痛、齿龈出血或肿痛等均有较佳效果。 蒋晓月 小儿秋泻服参苓白术丸 中医认为,小儿秋泻,多因脾胃气虚挟湿所致。表现为饮食不消,或吐或泻,腹部胀满,形体虚弱。若服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效果。常...

  • 缓解干燥病 补充黏蛋白

    缓解干燥病 补充黏蛋白

    秋冬季节眼干、鼻干、大便干结,为何吃梨、百合、蜂蜜等后不见效?专家解释 (记者刘云丽)天冷干燥.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眼干、鼻干、口干、大便干等症状。一般情况下,食用梨、百合、白萝卜、蜂蜜等润燥食物可使干燥症状缓解.但有些人一周后仍未减轻.甚至加重了.这就需要警惕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尹鹏提醒.这与体内黏蛋白分泌减少有关。黏蛋白减少引起的干燥症.食用润燥食物很难奏效.必须及时补充黏蛋白.否则会诱发口腔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胆结石、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多种病症。 记者目前采访尹博士时了解到.黏蛋白是黏膜上皮分泌的&l...

  • 背宜常捶升阳气 皮肤干浴通毛窍

    背宜常捶升阳气 皮肤干浴通毛窍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內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背宜常捶升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背正中的脊柱是督脉必经之地,脊柱旁...

  • 春季干浴益寿法

    春季干浴益寿法

    古人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奥妙无穷、潜能无限的机体,对人体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刺激,便可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干浴便是一种适合老年人春季养生的好方法:每日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将双手掌搓热后摩擦全身,可以起到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的作用。 1.双手掌互搓至发热,用双掌心熨双眼2分钟,然后两手从头部开始,由前额到面颊,再到两边太阳穴、两耳前后,然后到后脑,最后是头顶,干浴5分钟。 2.搓双掌至发热,从两臂内外至两手背,再由胸前到两胁,干浴5分钟。 3.搓双掌至发热,然后两手并行向下,从上腹部开始,到肚脐,再到后腰...

  • 踮脚除疲劳 晨起干洗脚 甩腿防抽筋

    踮脚除疲劳 晨起干洗脚 甩腿防抽筋

    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经常锻炼腿脚,全身都受益。老人常练下面几个动作,不仅能强健腿力,改善平衡,还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踮脚除疲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李靖副教授介绍说,中医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中有踮脚的锻炼。可以先双脚并拢,用力踮起脚尖,然后放松,再重复,每天连续做数十次。踮脚运动不受场地、时间和器械限制,每次5~10分钟,能有效而快速地减轻疲劳。 晨起干洗脚 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主席夏登杰教授建议,大家每天早上醒后在床上试试干洗脚。具体做法是用双脚掌互相搓,也可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

  •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口眼干3年 干燥综合征验案

    吕某,性别:女,年龄:59岁。就诊时间:2012年10月5日。籍贯:北京市房山区。就诊时令:霜降。 初诊:主述:口、眼干3年。刻诊:3年前见上述症状,在协和医院行风湿免疫、CT相关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此外,时有视物不清,纳差,不欲饮,寐不安,大便成形、便量时少,小便时黄。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望其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舌根部苔微黄、少津;右脉细弦,左脉弦滑、尺弱。 辨证:脾胃不运,阴津亏乏。 治法:养阴生津,运脾益胃,养血安神。 方药: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2克,生山药15克,密蒙花12...

  • 春季养肝龙眼干葡萄干

    春季养肝龙眼干葡萄干

    葡萄干补血 葡萄干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合易贫血、常头晕目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较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因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龙眼干安神肝血不足、气血循环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没精神。而龙眼干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孙兰...

  • 春季干燥上火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春季干燥上火 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春季多风干燥是个容易上火的时节,上火的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只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灭实火 实火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疾病、各种炎症,如肺炎、阑尾炎等,症状重,来势猛,发热重,恶冷轻、出汗多,咽干,小便黄赤。 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疱。 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

  • 调理肺脏宜干浴鼻

    调理肺脏宜干浴鼻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窍,同时也是邪气侵犯肺脏的主要通路。秋季多发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干浴鼻,能起到调理肺气,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干浴鼻在每天早上起床后进行,两手拇指微屈,其余四指握拳。用两手微屈的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摩擦30次。注意,用力要由轻到重,如果早上起来鼻孔太干,宜先用拇指、食指轻揉鼻孔,待鼻腔湿润后,再进行浴鼻。 青木...

  • H7N9禽流感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H7N9禽流感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近期,H7N9禽流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散发病例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寻求一些防病的良方,而眼下又是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时节,怎样做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呢?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据西安市第五医院副院长职利琴主任医师介绍,禽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人体气血和调,脏腑气化功能正常,则抗病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可以不发病。 职院长认为,人们往往是在身体状况不佳时容易患上流感。因此,这一时节,除了远离活禽,开窗通风,勤洗手和加强锻炼外,最重要...

  • 中医认为 燥为秋天 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

    中医认为 燥为秋天 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

      秋天因晴多雨少,气候常较为干燥,加上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人们往往会在口、鼻、皮肤等部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更甚者会出现干咳气促、痰液粘稠难以咯出、大便干结等症状。不少老年人因抵挡不住“秋老虎”的侵袭,纷纷到医院求医。   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邓力   见习记者 陈晓琨 通讯员 高三德   中医认为,燥为秋天的主气,有干涩易伤津液及易损肺脏的特点。而秋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夏末带有余热之邪为温燥,深秋近冬结合寒气之邪...

  •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如果把中医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的话,要时时都在思考。”——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这样说。我跟师期间所见糖尿病患者特别多,仝小林辨病、辨证、遣方用药屡获佳效。除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外,在逐渐减少西药的情况下,血糖指标也控制得越来越好。跟师不久,我发现仝小林开具的方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味就是黄连与干姜。其黄连多用至15~45克,而干姜往往只有6~9克。仝小林还多次赞许道:“黄连为极苦之品,为降糖圣药。” 一次门诊结束后在...

  • 百岁国医:干祖望

    百岁国医:干祖望

    •他4岁入私塾,17岁学医,21岁挂牌行医。1951年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7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

  •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干燥 中药加湿

    秋季天干物燥,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中医专家指出,家中使用加湿器时,可适当添加一些中药,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还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廖进说:“加湿器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芳香型的中药,一来可以净化环境,二来也可以增强体质。”例如,可将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等,用水煎煮,取药汁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房间,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这种方法除了能湿润空气外,所添加的中药还具有清热解毒、芳香通窍的作用,对干燥性鼻炎、咽炎很有好...

  • 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干燥上火"

    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干燥上火"

    防干燥不仅仅是多喝水,或多涂滋润霜那么简单,想要滋润过冬不上火,应针对性地调整生活习惯,从而以内养外。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列惯,从根源上调理体内环境是杜绝冬日上火最关键一步。 中医专家提倡饮食均衡,充分利用三餐的进食机会来补水灭火,从而调理体内环境,防止冬日干燥。 其一,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多吃蜂蜜、山楂、柚子、石榴、苹果等清润甘酸的食物,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滋阴润燥。 其二,少吃盐。因为高盐饮食将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病菌乘虚而入,诱发咽炎。 其三,吃火锅辛辣餐食时佐以滋润不上火的辅料,如萝...

  • 口干或是三种病

    口干或是三种病

    中医认为口干多 由肝肾阴虚、津不上 承引起,或由热盛津 伤、煎灼津液所致。总 以为区区口干无碍大 局,多喝水就能迎刃 而解。其实,口干是多 种疾病的信号。 1.口干是干燥综 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 其口干往往难以忍 受。即使水不离口也 不解渴。患者唾液减 少,吞咽干的食物十 分困难,舌及口角开 裂疼痛,易生龋齿。半 数左右的患者腮腺肿 大,部分患者有颌下 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 的症状,部分患者伴 有关节疼痛,以肘、膝 关节多见。严重者可 致肾小管受损,造成 心律失常等危险后 果;患干燥综合征者 眼内还常有异物感、 烧灼...

  • 老年口干吃生葱白

    老年口干吃生葱白

    老年口干吃生葱白 葱白味辛性温,通阳。老年口干部分因肾阳虚引起.故此型老年口干患者宜生吃葱白。将葱白一段(约20厘米)生食,每日3 次.连食2周口干可减轻或消失。 禁忌:葱白为滑利辛温助热之物.多食能致热耗气,故凡气虚血弱及阴虚发热者不宜食用。 (欣宇) 心脏病人慎食菜籽油 菜籽油含有40%的芥酸.心血管功能正常的人.可把芥酸分解消化.而心脏病患者体内缺乏这种分解消化能力。当含有芥酸的菜籽油进入心脏病人体内.就会使本来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增加负荷.导致血管壁增厚.心肌脂肪沉积。因此,各类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高...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