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第61页
-
妙用熟大蒜治暴泻 巧用椿根白皮治带下
杨光福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从医30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医药理论造诣颇深,秉承易水学派专家任琢珊学术思想之精华,“师古不泥古,尊师重发挥,立论基临证,探究寻真谛”。对临床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诊疗经验,笔者侍诊于侧,现录验案二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妙用熟大蒜治暴泻 患者张某,男,43岁。2014年12月8日初诊:诉泻下水样便1天。现患者缘于1天前因饮食不洁及受凉出现泻下水样便,日十数次,伴见发热(T38.5℃)、腹痛、不欲食、恶心,无呕吐,无脓血便及...
-
消化道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脱证脱证医案
卢永兵主任医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五十年来卢永兵多次用大剂量高丽参救治虚脱病人,屡屡奏效,可见中医传承经验之可贵。现介绍二例卢永兵在临床实践中用高丽参抢救大出血脱证病例,以飨读者。 消化道大出血脱证医案 1993年12月23日诊。邓某,男,78岁。刻诊:面色苍白,休克额汗,肛门出血如注,已输血4000毫升,呼吸微弱,四肢冷,脉微欲绝。 处方:高丽参50克,黄芪60克,仙鹤草、侧柏叶各30克,荆芥炭15克,田七20克。嘱立即煎后鼻饲,傍晚巡诊,病者血止神清。再调治一周出院...
-
基于“虚”本质的大肠癌辨证论治方法探索
大肠癌是原发于结、 直肠恶性肿瘤的统称, 中医药 已成为我国大肠癌多学科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 一项 5 年随访的研究发现, 经过 1 年以上的辨证论治 汤药治疗可以将 II、 III 期的肠癌复发转移率降低 12% , 明显延长了无病生存时间 [2 ] 。“证” 的研究是辨 证论治的核心问题。祖国医学认为, 正气不足是疾病 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 。本研究 基于“虚” 本质的发病学原理, 从单证候的角度对大肠 癌的辨证论治方法进...
-
老人大便失禁 中药敷神阙穴
大便失禁,就是气体、液体和固 体粪渣不由自主地排出肛门。大便 失禁在重危老年患者及瘫痪卧床 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医 院、养老院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 临床用中药敷脐治疗老年人大便 失禁,疗效显著。 一、临床资料 共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 年龄65~93岁;病程1个月~2年。 二、治疗方法 处方:吴茱萸5克,补骨脂、五 倍子、肉豆蔻、五味子各10克。 用法:将_L述中药混匀研成细 粉,用食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 并以小纱布(6厘米×6厘米)覆盖固 定,保留24小时,每日1次,连续敷...
-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升阳止泻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炙升麻6g,炒柴胡6g,煨葛根9g,防风炭9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干姜5g,炙甘草3g,云茯苓12g,乌梅9g,炒枳壳9g,陈皮6g,砂仁3g(后下)。 功能:升阳健脾,除湿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属脾气下陷、湿阻中焦者。 用法:每日1剂,分煎...
-
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医案
当今还有少数人认为中医只能看四时感冒病、慢性病,不能治急重病,这是一种偏见。他们不了解中医史,也未看到中医师救治急重病人。许多中医名家就是因为治愈急重病而名噪一方的,如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是治急重病而千古流芳的中医名家,后来把经验著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二部巨著,至今仍是中医药院校的教材。 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出身于中医世家,少年时父亲就亲传救治毒蛇咬伤的秘方给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6年至临床工作50多年,时时得到恩师邓铁涛、罗元恺教授的热情传承,医术日臻,琴心剑胆救治许多危重病而名扬一方。现介绍几则纪实医...
-
王晞星:以和法分期论治大肠癌
王晞星团队在临床大量病例中总结经验与思路,开展多项研究,有效证实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应用和法分期辨证论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总体上,术前宜调和寒热、术后重调和肝脾、化疗期主调和气血、肝转移期调和升降,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刻下症进行加减用药。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手段能不同程度治疗或缓解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手术并发症及放化疗毒副作用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国医大师、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晞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治疗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
-
石斛玉竹大枣粥养胃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胀气、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其可归于胃痛、痞满等范畴。常见临床证型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在此,推荐一款药粥,适合胃热阴虚的患者服用,具体表现为胃脘疼痛并有烧灼感、痛无定时,空腹时较重,苔黄舌红。取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枣5枚、粳米50~100克,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入大枣、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剂,连服7~10天。 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归胃、肾、肺经,具有疏清虚热、补益脾胃的功效,尤其适于补益肺胃之...
-
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胆胃同病经验
徐景藩教授简介 徐景藩,男。(1927-一2015),出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盛泽 镇中医世家。因受英祖父及父亲影响,从小喜欢中医中药。小学 毕业即随父亲徐省三学习中医,一边研读《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温痛条辨》等经典医籍,一边侍诊。4年后,又拜 当地擅长治疗脾胃病的名中医朱春庐为师继续学习,尽得两家 之传。11952年。响应中央卫生部关于招收中医研究人员学习 班的号召.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历资格考进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通过5年学习。逐步认识到中西医备有长短,对当时提倡的“洋 为中用&rd...
-
大肠癌采用散结祛癌方加减治之
大肠癌证候常表现为虚实夹杂,辨证治疗首先要定病性,然后定治则。辨病性重在辨气病、血病及新病、久病。病在气者,其聚散无常,痞满无形,推之则动,痛无定处,治以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其块坚硬不散,固定不移,摧之不动,痛有定处,治以活血化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体质较强者,宜攻宜破,久病体质较弱者,可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随证施治,并遵循《黄帝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猛攻、峻伐,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 李某,男,65岁,2006年6月20日行“回...
-
六剂大柴胡汤治腹痛下利顽症速效案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可和解少阳,通下里实。药物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该方为太阳病传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化燥成实证而设。笔者曾治疗一位腹痛下利患者,收效甚好,现总结如下。 包某某,女,73岁,因腹痛下利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中药西药皆用,不效。患者自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要求出院回家,其家人遂带患者求诊于中医。2007年8月16日初诊,刻下腹痛45天,伴下利清水,色黄而臭秽,日五六次,每每进...
-
国医大师治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一般即指慢性 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表面 反复炎症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 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 肌层往往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 黏膜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层 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 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 生。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 病之一,而且往往是癌变的前期 表现。病因可能与遗传,重金属 接触.放射治疗,缺铁性贫血,慢 性肝病,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 感染,甚或饮食因素,精神因素 有关。西医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 特效药物,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传统中医在此方面则有比较独 特的优势。 传统...
-
《内经》视心脏为胃之大络
心脏与胃之大络关系的探讨 对于心脏与胃之大络的关系, 目前中医界较为一 致的认识是 [1-2] : 心位于胸中, 外应虚里; 虚里为胃之 大络, 其部位在心尖搏动处, 为按诊的部位之一。 将 虚里, 也即胃之大络, 视为一个与心脏关系密切的络 脉, 而非是心脏。 然而客观事实是: 对虚里按诊所感 知的就是心尖搏动 [3] , 也即左心室之动(心尖主要由 左心室构成 [4] ) 。 此结果使人产生一个疑问, 此处的 胃之大络是否就是指心脏? 笔者通过分析以《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 经》 ) 为源头的文献资料,...
-
腹鸣隐痛大便溏泻 治法温肾健脾方药
殷某某,男,76岁。1998年2月23日初诊。现腹鸣隐痛,大便溏泻次多6月,加重1周。患者6个月来因饮食不洁而出现腹痛下利,诊为慢性肠炎。经常服氟哌酸等未见明显好转,仍大便溏泻,每日少则2~3次,多则8~9次,带有白色黏冻,伴腹鸣漉漉,脐周隐痛,无里急后重,状如气利。多次查大便常规均为“黏液”,未见红白细胞,3次培养均为阴性。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周来诸症加重,纳差,乏力,消瘦明显。查体:高龄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细弦。腹软脐周轻压痛,肝脾未及,有慢支咳喘病史多年。 诊...
-
曹颖甫治张大元久患痰饮案 刘渡舟治疗周某咳喘多年案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载:“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本方组成: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临床症见咳而上气、痰多清稀色白、咽喉痰鸣似水鸡声而连连、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浮紧或沉弦而滑,属寒饮郁肺,浊气上逆之象。浊气搏结于咽,则喉间生痰,痰碍其气,气触其痰,故作此症,后世寒饮咳喘多用本方。 曹颖甫治张大元久患痰饮案中,患者开始夜咯痰甚多,后来咯痰渐少,常觉出气短促,夜卧时喉中如水鸡声,彻夜不得安,径投射干麻黄汤,...
-
温差大容易感冒 介绍一款食疗方
进入元月,气温开始变得跟过山车一样。白天阳光明媚,到了入夜就冷风嗖嗖。温差大容易感冒,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下面介绍一款食疗,助你肠胃好,抵抗力足。 小茴香牛肉块 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于恢复体力、增强肌体抵抗力、健胃润肺有很好的功效。 做法:牛肉(瘦)400克、白芝麻200克、奶油50克、茴香籽(小茴香籽)15克、酱油15克、白砂糖3克。芝麻先炒,后轧成粉,能碾出油来最好。把切好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