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90页

中 第290页

  • 中医解白色食物的药用价值

    中医解白色食物的药用价值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色食物有大豆、大蒜、大米、燕麦、菜花、白萝卜、白菜、莲藕、竹笋、冬瓜、蘑菇、雪梨、山药(淮山)、百合、银耳,以及牛奶、豆腐等。每种白色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意义。 风寒感冒:银耳 作用部位:喉部 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

  • 中医谈阴阳

    中医谈阴阳

      说到阴阳,很多人都会觉得太过玄妙,十分难懂。其实,我们可以从阴阳的本义出发,通俗地理解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和应用。      概念:向阳和背阴   阴阳二字,左边都是“阝”,逆时针旋转90度,便是一座山的形状。其实,阴阳最早便是与山地有关的方位名词。山地能被阳光照到的那一面,就是阳,阳光照不到的那一面,便是阴。因此,人们在“阝”的基础上分别加上“日”和“月”,以示区别。   能被太阳晒到的地方温...

  • 理中丸治疗中寒而阳气不足

    理中丸治疗中寒而阳气不足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乾坤思维,亦即阴阳思维。   中医学的最基本思维方式也是阴阳思维。阴阳相随,不离不弃。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无阴即无所谓阳,无阳也即无所谓阴。   明代医家张景岳熟谙这种思维方式。《景岳全书·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错?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自然,张景岳在创制新方时,也时时用到了这种思维方式。   理中丸治疗中寒而阳气不足者...

  • 介绍有中医特色的药膳食疗

    介绍有中医特色的药膳食疗

      中医食疗,是从“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食两用和具保健作用的中药和食物经合理烹饪,制成易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膳食,用于保健或疾病的辅助治疗。这里主要介绍具有中医特色的药膳食疗。   药膳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营养卫生学和烹饪学等相关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发挥各类食物与药物功效,研究药物与食物结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目的。   药膳是中医食疗的表现形式,将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与食物制成膳食,可按中药特点分为养生...

  • 方药的剂量成为中医“千古未解之谜”

    方药的剂量成为中医“千古未解之谜”

      自古有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清代医家王清任亦认为:“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可见方药剂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尤其当今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深入探讨方药存在的最佳量效关系,无疑将为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所追求的“安全稳定、标准统一、疗效确切”三者高度统一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中医学无论在内、外、妇、儿各科,还是在理、法、方、药各层面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方药剂量领域的系统研究仍然未受足够重...

  • 怎样走好中医科普之路?

    怎样走好中医科普之路?

      怎样走好中医科普之路?中医专家马有度教授献身中医科普30年的感悟就是要做好“十要”:一要认识到位,感情充沛;二要传承发扬,提炼精华;三要重在实用,传授方法;四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五要讲究文采,启发兴趣;六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七要典型展示,真人真事;八要区别对象,形式多样;九要衷中参西,西为中用;十要短小精悍,修改完善。这十要的核心就是,走好中医科普之路,务必提高对中医科普的认识,务必提升开展中医科普的能力。   中医科普任重道远,它的历史使命,除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

  • 中医理论成熟的标志

    中医理论成熟的标志

      2013年4月10日,刊登王强先生的文章《2500年前中医是成熟科学吗》,文中认为中医是理论医学,批判中医停滞不前的观点,笔者深为赞同,但文中把中医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对立割裂起来看待,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有必要与之商榷二三。   中医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内经》成书   诚如王强文中所说,《黄帝内经》可以算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笔者有必要让王强明确一点,何谓“奠基”呢?就是《黄帝内经》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了中医理论基础。什么叫理论医学,就是用其理论可以说清楚人体生理现象,可以指导和...

  • 中医学在传承中有所失落

    中医学在传承中有所失落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传承之中不断发展,也时常有所失落。   古代书写材料不方便,甲骨、金文只有片段的言语信息,所以古代记载医学知识的文献是十分稀少而珍贵的。  宋代印刷术推广开来之后,虽然医学书籍能够依靠刻印而逐渐普及,但是仍然时有失传,因此,得一个善本很不容易。时代不断发展,印刷术也赶上了技术革新的快车道,各种书籍出版空前繁荣。书店里印刷精美的图书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   有中医爱好者,听了科普讲座或经中医诊治后,对中医深感兴趣,于是赶快到图书大厦想买一本中医启蒙的书来读。没想到关于中医的...

  • 膳食营养 中医饮食调理

    膳食营养 中医饮食调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物是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行为。   《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舶膳食搭配理论,认为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五谷为养   现在普遍认为...

  • 中医五谷入五脏

    中医五谷入五脏

    在中医的观点中,五谷所入的五脏不同,各有侧重。所以在饮食上,也各有侧重。 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是进补的“上品”。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也就是粥油。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煮小米粥时,新米的补益效果比陈米好。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大豆重养肾...

  • 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会煎药,其药性才能够发挥得更充分,效果也更好,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医师、副主任医师佘序华向市民介绍一些煎中药的小技巧。   准备工作。首先,除去中药中的沙尘和沙土,然后,用冷水浸泡20分钟。之后,把药材倒入砂锅中,边加水边搅拌,水以浸泡中药并高出药面3厘米为宜,以大火煎药10分钟后再以小火煎熬15到20分钟即可。   服药方法。一般中药是每日一剂,煎出的药量以一小碗为宜,每剂药要复煎1次,分为2次温服,一般上午和下午各服用一次。   特殊煎煮的药物要注意。中药袋中标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和...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科学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中医热”的全球升温,学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   然而,要使中医药为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认识、理解和接受,就必须将其翻译成相应的外文,因此,翻译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考虑到翻译本身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行为,本文拟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国...

  • 泡菜里有中草药

    泡菜里有中草药

      传播中医药文化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仅靠某个或几个行业去做,显得势单力薄。只有多渠道的协调联动,多行业的密切协作,多元化的共同参与,才能不断积聚了解中医药、喜欢中医药、选择中医药的正能量,让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   2012年年末,笔者和几位食品专家在四川省眉山市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考察泡菜时,竟发现他们的泡菜里有中药:丁香、桂皮、花椒、小茴香……   在吉香居宽敞整洁的泡菜加工车间外边,有一条为来访者提供的参观通道。透过玻璃窗看去,车间里一流的泡菜加工设备,连接成上百...

  • 什么是中药西用

    什么是中药西用

      2013年2月27日载王强同志《甘草首在用量大小不必强求炮制——与张英栋同志商榷》一文,笔者对文中“张氏治疗重症银屑病用90克炒甘草的用法与《伤寒论》的精神不相一致,其实质是中药西用”这样的表述不予赞同。   什么是中药?《中药学》指出:“所谓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医药作为一门从古发展至今的医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有“囊括四海,包举宇内”之势,这一点在中药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今时今日我们...

  • 中医不重结构重关系

    中医不重结构重关系

      中医学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医的特点,需要大家不断探索。只有认清了中医特色,才能做好继承与发展的工作,也才能正确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医特色的形成,不是技术障碍阻挡了中医的脏腑解剖,而是在其理论体系的起步阶段,中医就走向了重视万物关系的另一条道路。这个特点,在汉代中叶已经非常突出。   “医经家”不重结构重关系   汉代重新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高峰。以司马...

  • 学中医当不拘于形

    学中医当不拘于形

      老师常说:学中医当不拘于形,“形而上”的内容更为重要。   近读《施金墨医案》,凡见气滞便秘者施老常用杏仁泥、苦桔梗、全瓜蒌、薤白头,疗效皆佳。想来气滞便秘者,皆因上下之气不能顺达,如此处方升提肺气、宣降腑气,加之开胸豁结,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便秘自然可除。   每位医家自有其用药之偏好。老师临证,每取全瓜蒌、炒莱菔子两味,疗效亦佳。然因着瓜蒌、薤白之用,笔者由此想到了瓜蒌薤白白酒方。此方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结合其后两方,仲景用之主治胸痹...

  • 不能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

    不能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

      近日,百年老店同仁堂儿童药被曝朱砂超标,除了同仁堂,此前“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汉森四磨汤”等均被卷入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重金属成分超标,让正在复兴的中医很受伤,也让相信中药的患者无所适从。那么,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中药,为何当下却面临安全问题?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到底安全吗?   如果说,拿西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标准来评判,几千年的中药有安全问题是难免的,但中西医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医学体系,中药的...

  • 中药煎煮时间 服药方法

    中药煎煮时间 服药方法

      每日一剂就是取一服药,用水煎服,一般指用水(煎药时将药物平铺在锅底,水面淹没药材高出2~3厘米即可,大约为食指的一个半指节;而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些;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的药物,水刚淹没药物即可)复煎两次,第一次加水煎熬然后把药汤倒出来,这个称为头煎;然后再往药渣中加水(第二次放水比第一次减少1/3),再煎,这次得到的汤药是二煎。把两次汤药混合再分成2~3次服用。   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40~...

  • 中药临床合理剂量的科学体系

    中药临床合理剂量的科学体系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对方药临床合理用量的启示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按照药性、药效及毒性大小等,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

  • 传统中医把脉的原理

    传统中医把脉的原理

      传统中医给人看病,不做抽血化验,也不做仪器检查,靠的是“望、闻、问、切”。其中,把脉就是一种最常用到的切诊方法。通过脉诊,有经验的中医就可以判断出身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把脉的原理   人活着,心脏就会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脉管里运行,脉管也会随着产生有节律的搏动,这就是脉搏。中医里把这种脉搏跳动的情况称为脉象。   脉象会受到年龄、性别、饮食、心理、气候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越小,脉搏越快,才出生的婴儿每分钟脉搏120~140次,五六岁的幼儿每分钟...

  • 中药入菜 强身健体

    中药入菜 强身健体

      补血:饭中放点枸杞   功效:补血及明目,有助降血糖、血压、胆固醇。   宜:可加入汤品或菜肴,易腹泻虚寒体质,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入菜;易便秘燥热体质,应搭配寒、凉性食物,汤品或菜肴快做成后再加。   忌:勿单独服用,以免虚寒者愈寒,燥热者愈热。      温阳:饭中放点核桃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   宜:可加入汤品或菜肴,建议与寒性、凉性食物一起入菜,如核桃烩百合,汤品或菜肴做成后再放入核桃。   忌:易口烂的燥热体质者,勿单独食用核桃。   补气:饭中放点黄...

  • 争论与思考中使中医的本色

    争论与思考中使中医的本色

    长期以来,中医乃至社会学界,先后在三大问题上争论不断,于是便形成了持久的“三大争论”,即中医科学性之争、中西医结合之争和中医现代化之争。争论潮起潮落,认识终未一致。但是,它对中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使中医不断思考自身、深入认识自身,在争论与思考中使中医的本色更加清晰起来。   中医科学性之争   中医科学性之争,经历时日之长久,参与人士之广泛,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因为它关乎中医之生死,更关乎中国传统文化之存亡。二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中医
  • 考察丸药配方档中方剂的来源

    考察丸药配方档中方剂的来源

      清宫御药房主要为“宫眷近臣”服务,编制近百人,其职责为“掌详慎供用药料,和合丸散之事”,并由太医院监视其成药修合。根据档案文献,康熙帝服用过肺胸舒丸、龙涎香露等,雍正帝修合过龟龄集、金鸡丹药(济吉丹)等,乾隆帝常用八珍糕、蟠桃丸、松龄太平春酒等,光绪帝服用过葆真固本丸、长春益寿广嗣丹等,慈禧太后用过沤子方、玉容葆春酒等。御药房修合成药的记录形成配方与治方配本,现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有御药房丸散膏丹配方、药库丸散膏丹配方档、丸药配方档、修合成方、上用丸散膏...

  • 中医临床的辨证用药

    中医临床的辨证用药

      林清玄在《平常茶非常道》一书中写道:“禅宗祖师常告诫学人‘参活句,莫参死句’,‘死中得活’,‘觅一条活路’,都是在说禅是活活泼泼、明明白白的,一旦成为形式主义,成为意识形态,成为僵化的认知,那就变成死禅。”   中医临床的辨证用药何尝不是如此!   张某,女,11岁。2012年12月28日就诊。   平素遇冷则咳嗽,反复发作,吐清痰。现咳嗽4天,痰黏不利,咽痛,声音嘶哑,涕多,纳食欠佳,二便正常。舌质...

  • 肺系疾病治疗中的“通法”

    肺系疾病治疗中的“通法”

      “通法”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肺以通为顺;以气为用;以阳为本;以血为体;以阴为养。肺主一身之气,气道通畅,有利于肺主气、宣发肃降、朝百脉、通调水道等机能的正常发挥;肺阳温煦津液,化气行血,温养皮毛,发挥防御外邪的能力。肺脏通过“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全身的血液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形成清气(氧合血红蛋白)再输布全身,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脏需要阴液的滋润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阴虚而致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血液呈&ldq...

  • 中医的辨病论治

    中医的辨病论治

      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归纳为传统派、现代派、汇通派等,其认识水平也大相径庭。传统派认为中医要发展,就必须严格按照中医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辨证论治理论,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根基中求发展;现代派则要放弃这些中医基本理论,完全西化;汇通派承认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取长补短,中西结合。然而这三大流派的观点,我们认为都是形而上学的,尤其是对中医应辨病论治还是辨证论治上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以致有人认为“中医治证不治病,西医则专治病没有证”。笔者认为,中医现代化的标志就是辨病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的...

  • 从中医药理论到临床实践

    从中医药理论到临床实践

      吴以岭属牛,共和国同龄人。寡言,低调。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他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一旦打开话匣子,吴以岭却可以侃侃而谈一两个小时,但全是他的专业。手边茶杯里的水凉了,工作人员换上滚烫的,再放凉,再换……吴以岭碰都没碰一下。   他谈了很多,从中医药理论到临床实践,从通心络到连花清瘟,从“吃错药”的冠心病患者到老家的晚期肿瘤病人。   从青年时期立志继承发展中医药,在中医药创新领域躬耕30余载,吴以岭就像“拓荒牛&r...

  • 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

    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

      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而中药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举足轻重,在确定中药在处方中的剂量时,要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所谓以病情为中心,就是要因病施药。首先,中医师在临床诊病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疾病的病位。病位有在上、在中、在下之分,用药用量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上、中、下三焦运用的中药药性不一样。其次看病情,急性病、新病中药用量相对宜大;慢性病、久病用量宜轻。主要是急性病、新病病因相对单纯,恢复较快,所选方剂药物味数较少,中药用量要重一点,希望一鼓作气一战而胜;慢性病、久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恢复慢,选用的...

  • 中医李可学术思想

    中医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学本《内经》、仲景,凡病皆以六经辨证论治,尊火神郑钦安之论,重阳轻阴,为仲景之经方重剂之第一传人,起重疾沉疴,实为天下可师可法之大师,以下简述其学术思想。   李可学术思想的核心   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总结其病因病机为:   1.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3.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李可学术思想的内涵   1.阳气不化...

  • 中医概念 阴阳系统概括

    中医概念 阴阳系统概括

      探索世界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数学理论。要研究中医,就必须解释好中医,传统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西医)的根本区别:两者在思维观与方法论上的根本不同,中医主要采用整体、生态、非线性思维观,西医是系统、分解、循证的思维观。中医的方法论是调和论、功能论和整体论,西医是还原论、综合论、系统论。   中医有一个典型的概念,就是阴阳系统的概括,其中蕴含数学的定理,任何一个系统存在“木火土金水”阴阳五种调整模式时,阴阳系统才会有自组织地稳定地呈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