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45页
-
骨性关节炎中医“痹症”少阳骨痹方
马勇辨治少阳失和型骨关节炎经验撷英 马勇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名中医, 博士研究生导 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教研室主任, 从医 30 余载,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思想。骨性 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属于中医“痹症” 中“骨痹” 的范畴 [1 ] , 现代医家大都认为骨痹病机无外乎内外两 方面, 内以肝肾亏虚, 气血失调为本, 外以风寒湿等外 邪痹阻为标 [2 ] 。马勇教授近年来发现骨痹病亦有少阳 失和型, 主张整体上从少阳论治,...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有感
由王承德教授主编,经3年的斟酌切磨,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作为国庆70周年的献礼,在学术界的期待中问世。本书的出版发行,是中医风湿病学界之大事,又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大成果,不仅为风湿病的辨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规范,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更多的诊疗思路。我与承德有同门之谊,共同授业于谢海洲先生。他对经典著作的刻苦钻研,对中医老前辈的仰慕敬重,对临床疾病的独特见解,成就了他卓越的学术造诣。《左传》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见。《临证指南医案·华...
-
主治脊髓型颈椎病 中醫方解加减
组成:黄芪50g,赤芍20g,当归20g,甘草20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葛根15g,地龙25g,丹参30g,白芍30g,全蝎6g,蜈蚣3条。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血行;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开通经络;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和拘挛;全蝎、蜈蚣、地龙具有较强通络作用;葛根为引经药,也为治颈椎病的要药,有解肌升阳之效。 加减:伴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5a,钩藤20g;瘀阻甚者加乳没各6g,元胡15g;肌肉萎缩明显者加熟地、鸡血藤各30g,何首乌、菟丝子各...
-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以人体体表或局部症状为 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的临床主干学科。其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 模式。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 在中医外科的临床诊 疗工作中, 存在以西医思维诊治疾病的现象, 导致中医 学术思维日见淡化、 异化, 进而影响了临床疗效 [1 ] 。 《千金翼方》 载 : “医者, 意也, 善于用意, 即为良 医。 ” 其强调诊治疾病, 贵在思维 [2 ] 。《临证指南医案》 将中医临床思...
-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杂议
看到王承德教授担任总主编、董振华教授主审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不由得眼前一亮、心里一惊:一套书17册、413万字,数量之多惊人;65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235名学者参与的写作队伍,阵容之大惊人;三位国医大师、院士赞誉连连、亲自写序,规格之高惊人。企图用一篇文字有限的小文去总结、提炼、推出这套被称为“可为初学者张目,可为研究者提纲”“非高屋建瓴、统摄权衡者不敢为也,非苦心磨砺、独具慧眼者不能为也”的(《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
-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施杞教授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 山、 石幼山先生, 游学我国各大伤科流派及沪上中医各 家名医, 并赴瑞金医院骨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各进修 一年, 衷中参西, 博采众长, 融会新知, 回归中医。率领 团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 疑难病的临床与 基础研究, 2006 年施杞教授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 的 学术观点 [1 ] 。近十年来, 施杞教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颈腰椎病、 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 的防治研究, 系统总结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
-
中药热敷缓解“骨松”腰背痛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 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 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 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 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腰 背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 响病人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采取 中药热敷配合运动干预有效缓解骨 质疏松病人腰背痛症状,现介绍如 下。 一、治疗方法 1.中彰热敷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生地、 赤芍各50克,丹参30克,细辛、制 草乌、制川乌各10克,艾叶200克。 用法:将上述中药和粗盐150 克混合,置入布袋封口,放于65~C的 蒸柜内蒸30分钟...
-
跟骨骨刺中药膏外敷疗法
跟骨骨刺多由外伤影响或风寒湿邪内浸,致部分气血凝滞不通,骨膜受损所造成的。选用中药膏外敷医治跟骨骨刺,效果满意。 处方:威灵仙、透骨草各30g,血竭6g,食醋适量。将威灵仙、透骨草与血竭一起研成细粉,加适量醋,调和成稠糊状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2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7日为1个阶段,接连外敷1~3个阶段。 方中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止痹痛之成效;透骨草辛温,能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软坚消痞,关于新久风湿筋骨痛苦,跌打瘀血胀痛,积累痞块均有用;血竭能行瘀止痛;醋味酸,...
-
老烂腿中医冬季日常防护
入冬后,64岁的下肢溃疡患者陈大叔疼痛难忍,溃疡面越来越大。所幸经积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保住了双腿。江苏省中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夏成勇提醒,下肢溃疡患者一定要重视病情,及时就诊,以免酿成严重后果。 小伤口引来大麻烦 陈大叔患有糖尿病多年。十多年前,他突然发现自己双下肢皮肤发黑,瘙痒难忍,一不小心挠破了一个小伤口。皮肤破损原本很常见,但陈大叔的伤口不仅难以愈合,而且溃疡面积增大,尤其到了每年的秋冬季症状更加严重,渗液增多。多年来,陈大叔大大小小的医院去了很多家,各种偏方也尝试过很多种,但始终没能...
-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 中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
-
中国蒙医整骨术骨折固定的特征、特质及其准则
目前为止,人类骨折固定方法有两类:一类立足于现代科技,有创伤、有遮挡,称作手术固定术[1];一类立足于生命自然法则,无创伤、无遮挡,称作手法固定术[2]。手术固定术借助现代科技后来者居上,似乎成了当今骨折固定概念的代名词[1]。 当下随着自然疗法、天然药物、传统医学的回归与被认可,千年中华整骨术(中医称:正骨术)骨折复位、固定、愈合优势越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基层及边远山区突发事件的“短、平、快”效果更明显[3]。本文以中国蒙医整骨术为范例,立足于蕴含肢体与全身一体、躯体与功能统一、...
-
习惯性崴脚的预防与锻炼 中医药调理
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受过伤的脚一般会越来越频繁地扭伤,随即出现踝关节不稳的症状,这种情况称为习惯性崴脚。同一个人同一只脚经常崴伤(≥1次/年),即可诊为习惯性崴脚,又叫踝关节反复扭伤。 习惯性崴脚症状表现 习惯性崴脚的症状有踝关节疼痛或酸痛、肿胀、淤青、行走困难、关节僵硬等。以上这些症状因崴伤程度的不同而严重不一。有过崴脚经历的患者有时会感觉不到疼痛和肿胀,可能只会感到行走时摇晃和不稳。 崴脚的严重情况取决于韧带是否被拉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也取决于受伤的韧带有多少。通...
-
祝贺《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刊行
风湿病与骨伤疾病关系密切,余多年对此关注尤深。风湿病初病,五体在皮肉脉循序而至筋骨,风湿必伴伤筋,早期筋急筋紧,《黄帝内经》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久则风湿入骨,骨伤则骨损骨痿,筋骨之病表现多端,虚实交错,变证多端,实为难治,析其理,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居下焦,为人身之根基和柱石。常见的风湿病如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无论累及脊柱关节还是四肢关节,都有相对复杂的筋骨表现。这类疾病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其临床诊疗之困难,给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需对此类疾病作一系统整理和规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腕关节腱鞘囊肿 中医治疗
腕关节腱鞘囊肿是指发生在腕关节背侧的关节囊囊肿。临床表现为腕关节背侧局部有一半球形的小肿块,逐渐发生,成长缓慢,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大者有波动感,小者只有硬韧感。患腕局部有酸胀疼痛感,有时会向囊肿周围放散,严重者活动受限,感觉手腕部软弱无力。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实验室检查:彩超多显示有囊肿。临床采用电针结合按摩治疗效果较满意。 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患腕关节背侧(手腕关节掌侧垫一棉垫,使腕关节掌屈,背侧充分暴露,减少患肢紧张度)。针刺取阿是穴(囊肿局部)围刺(以囊肿中央直刺进针,前后左右呈4...
-
中药治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好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经过 治疗,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 长期限,仍未形成骨性愈合,是骨 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 一。近年临床采用中药治疗骨折延 迟愈合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 下。 一、一般资料 共治疗26例患者,男性15 例,女性11例;年龄31~52岁;病 程4~9月;股骨干5例,胫骨干9 例,胫骨上段1例,肱骨干3例,胫 腓骨3例,尺桡骨5例;开放性骨 折15例,闭合性骨折11例。上述 病例治疗前摄片示:骨折断端对位 对线良好,部分病例有钢板螺钉或 髓内钉固定,骨折线清晰,无骨痂 或有少量骨痂生长。...
-
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 辨证用药经验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最早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富贵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因此有“帝王病、富贵病”之称。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名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