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第32页
-
饮食对症养生 多食高热量食物
长沙市雨花区的老陈是运动健将,喜欢户外打篮球。球友注意到,每次去打球,除了带大瓶矿泉水,老陈总要带上一把香蕉。看到别人迷惑不解,老陈说,每次打完球,出了一身大汗,身体很累,动都不想动了。但吃了几根香蕉,身体便要好很多,也不是很疲劳了。 老陈的做法很有道理。因人在运动时身体排出大量汗液,导致钾流失,而香蕉富含钾元素,是补充钾理想的选择。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对症饮食有助于健康。下面是一些对症的饮食。 杏仁有益大脑杏仁中含有维生素E,可有效地延缓大脑因年龄导致的衰老问题。科学家认为,杏仁巧克力之所以对大脑...
-
食疗对胆囊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胆囊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走动,多运动。并且要做到心胸宽阔,心情舒畅。如果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并进行适当的饮食治疗,对胆囊炎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的食疗方案: 1、胆囊炎,胁肋疼痛可采用利胆丸:猪苦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分别装于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10克,烤干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为1疗程。 2、慢性胆囊炎、胆道...
-
唐远山临床善用对药
唐远山,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作业27年以来,拿手医治糖尿病、胆囊炎、咳喘、更年期综合征和内科杂证,临床善用对药,兹举例如下。 熟地、砂仁:补养脾肾,不碍胃气 熟地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可养血滋阴,补精益髄,用于血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晕厥、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以及肾阴缺乏导致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诸证。亦可医治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全部精血亏虚之证。常用剂量12~32克。砂仁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可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之证。砂仁...
-
《杏林教学心悟》对中医教育追求与探究的好著作
2017年年末,苏颖教师的新书《杏林教育心悟》由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苏颖是国内闻名的内经学研讨专家,带领学术团队在中医运气学范畴做了大量开创性的作业,创建了五运六气教育科研基地,出书了《五运六气探微》《五运六气概论》《五运六气医案评析》《明清医家论瘟疫》等系列学术著作,形成了本身学术研讨特色。与这些学术著作不同,《杏林教育心悟》是一本记载教育名师生长脚印及心路进程的著作。 1978年,苏颖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结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作业,至今整整40年。从中医学子生长为中医学者、教育者,她有许...
-
浙派中医对《黄帝内经》学术传承的贡献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名医辈 出,著述丰富。浙派中医系指生活行医在浙江地区 的历代著名中医药大家群体。据考证 [1 ]序2 ,民国以 前浙江名医有史可考者有 1700 余人,中医药著作 达1800 余种,为中医学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 献。浙派中医大家中大部分都非常重视对中医经典 尤其是 《黄帝内经》的研究,他们在传承与发展 《黄帝内经》学术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形成了 浙派中医最有代表性的医学流派分支,即医经学派。 其中的代表医家如滑寿、马莳、张介宾、张志聪等, 成为元、明、清时期医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
-
几招应对宝宝突发高烧
据统计,发高烧占宝宝半夜急诊的80%左右,发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短期内让宝宝退烧是不成问题的。 1.宝宝第一次发烧,通常是急疹。无其他症状,突然发烧,可能会高烧,一般会烧两三天,烧退即疹出。这种发烧没有特效药,千万不要用抗生素,只需护理。 2.发烧是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的体现,是好事。有的妈妈害怕宝宝烧坏脑子,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部分病毒、细菌需要39℃以上的温度才能杀死,所以不要急于服用退烧药。 3.如果宝宝温度接近40℃,为了防止宝宝高热惊厥,有必要吃退烧药。...
-
方证对应 沉疴尽起
李某,女,65岁。10年前因天热汗出,贪凉靠于湿墙而患病。初起只觉背部冷痛,经理疗、服药未愈,渐至整个后背疼痛,感觉异常,近2年加重,服袪风湿药、补气血药、清热药等无效,前医给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续断、防风、细辛、桑枝、丹参、葛根、牛膝、灵仙、苏木等无效。现自觉午后上半身发热、瘙痒而不见皮疹、气窜、虫行感,刮痧板刮出大片红斑,方觉稍快;背强、左肩疼痛,难以伸举,自汗、盗汗,伴焦虑貌,舌红苔白、舌根腻,脉沉弦细数。此风湿相搏之证,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证,遂原方与之:麻黄10g,杏仁6g...
-
饭后容易犯困?又有方法应对呢?
很多都市白领都有这样的烦恼:明明晚上睡得很好,可是第二天还是特别容易犯困,尤其是午餐过后,更是哈欠连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饭后容易犯困?又有方法应对呢? 饭后,为了保障消化系统所需的能量要求,人体内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统,脑部出现供血不足。脑部供血不足时,就会有头晕困倦的感觉。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在饮食上做些调整。 1.选择全麦食品。白面包比不上全麦面包,甜饼干比不上粗粮饼干。因为,前者含糖较多,而后者含纤维更多。纤维含量更多的食品,还可以减缓糖分的吸收。 2.零食也要慎重选择。放...
-
《医法圆通》论治特色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医法圆通》目病诊治经验探讨 《医法圆通》 为清代著名医家郑钦安所著。本书详 述了各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强调外 感当以六经为提纲, 内伤当从阴阳论治。笔者通过对郑 钦安《 医法圆通》 中目病的诊治仔细研读, 总结出治疗目 病的经验, 以供临床参考。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 . 1 外感 郑钦安曰: “ 从外感者, 多为染天行时气而 作。 ” [ 1 ] 时气指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无论何邪 由外入内, 初起见恶风、 畏寒、 恶热、 头痛、 红...
-
浅析《黄帝内经》对《伤寒论》六经分证及治法的影响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著,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在其自序中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该书不仅继承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并且融入了张仲景本人的理论思想与临床经验,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医必读之书。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 古代人民在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
-
认知中西医诊疗理念“调和”与“对抗”理念的趋同性
中西医并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要使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实现中西医的融合与协同,而重建中西医之间的科学文化认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理性审视中西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趋同性 我们要从对生命和健康本质的层面认识中西医在科学实质上的趋同性。中西医对生命的关注首先是从人体开始的,都认为人体是自然的、真实的,由脏腑、器官和组织构成,中西医学对人体的认识都始于解剖。《黄帝内经》里就有详尽的解剖学记载,内脏器官所见与西医解剖学是大致相同和相近...
-
对准妈妈们来说 能否食冷饮解暑呢?
正值盛夏,气温日渐增高,这时候,喝杯冰淇淋、冰汽水等可以说是相当的爽口美味。对准妈妈们来说,能否食冷饮解暑呢? 对准妈妈而言,一般来说,只要没有任何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在天气炎热时是可以喝冷饮的,但一定要适量。此外,准妈妈在感冒、发热期间最好别食用冷饮。 为什么要适量呢?因为长期喝冷饮或者一次性喝大量冷饮解渴,对准妈妈们来说是不明智的。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因消化系统变化,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准妈妈们都容易有腹胀、便秘及胃部不舒服的现象,喝太多冷饮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
-
仲景示范对中医方剂的加减运用进行粗略分析
千百年来,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治疗经验,积累了盈千累万的治疗方剂,为临证的选方用药提供了极大便利。总体而言,这些方剂大都循证而立,即每个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但由于疾病复杂及个体差异,应用时大都需要对其作出化裁。兹对方剂的加减运用进行粗略分析。 仲景示范 作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毕生心血之作。书中详细记述了其对六经病及杂病的诊疗经验,并演示了灵活多变的加减方法,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总结张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