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第29页
-
对症食疗调治感冒
治风寒感冒三汤: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一、五神饮:取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切成粗末,与茶叶6克一同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与红糖30克搅拌,煮沸后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适当配麻黄、桂枝各3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二、双白玉粥: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帮)...
-
黑木耳对结石有显著化解功能
对于体内初有结石者,坚持每天吃上1-2次黑木耳,一般疼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因为黑木耳含量有能酵素和生物碱,能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并协助这些分泌物质催化结石,润滑管道,使结石排出。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也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浸蚀结石,使结石不断脱屑缩小,然后经管道排出。 本人十多年前患了肾结石,接受过手术、药物等方法治疗。但每次都是将结石排除不到半年,新的结石又长了出来。医生说这病多有家族史。后有人给我推荐一食疗方,黑木耳金针菇。 做法...
-
中医目诊之主要内容 中医经典对眼神表情的论述
“读眼术”是运用中医思维打开情志疾病的大门 中医认为情志疾病多与肝主疏泄及心主神志功 能密切相关, 临床上常从肝与心论治, 但仍无法客观 测量情志异常。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笔者认为对眼神 表情的观察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新思路与新领域。 眼 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眼 神是无法伪装的, 它能真实、 准确的反映人内心的情 绪体验。 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与异常情绪体 验关系, 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 寻 求直接、 真实、 准确地测评情绪体验的方法是医学、...
-
中医“病”的认知甚至早于对“证”的认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建英 李小茜 何建成 编者按: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综合病、证、症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意在厘清病、证、症的概念,以辨证为核心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勾勒中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中医学的诊疗特征,充实了中医诊断的内容。本版特分上、下两篇刊发全文。 病、证、症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含义不同,可从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特征,作用不可替代又互为...
-
中药标准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过近3 000年的渐进积累和衍生分化, 现代 中医药科学已经演化成为包含众多分支学科的科 学知识分支体系。 在全面梳理中医药科学分支学科 的基础上建构有层次的学科结构, 辨识中医药科学 的科学定位和知识特征, 对于确认中医药科学的科 学属性、 持续推进中医药科学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中医药科学分支学科名称的由来 中医药知识是为满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 求而总结出来的医疗领域认识成果。 一般意义的中 医学包含着中药学的内容, 因此可以称之为中医药科 学。 据医史学者考证, 中国在南朝刘宋时期就出现了 &...
-
南阳宗气学派对中医宗气理论的理论发挥
南阳宗气学派学术思想研究 宗气学派即是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 气理论作为指导, 以调补宗气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 医学流派。 宗气学派创始人为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 张锡纯, 南阳宗气学派是南阳医家陈吉全、 庞景三、 方家选等人在继承张锡纯宗气理论, 并参以李东垣、 王清任等医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自己数 十年医学实践的感悟而创立。 南阳宗气学派在理法 方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宗气学派学术思想, 使中医 宗气学派在南阳得到发扬光大, 其中笔者是主要的 理论总结者和实践者之一, 河南省第一届名中医庞 景三教授和南...
-
朱良春对奇经八脉理论的灵活应用
国医大师朱良春对奇经八脉理论的传承和创新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以下尊称 “朱老” )善于 治疗疑难杂症和危重病, 得益于其对奇经八脉理论的灵活应用, 笔者将随朱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整理 如下。 对奇经八脉理论的学习与继承 1. 学习经典 “奇经八脉” 理论始见于《黄帝 内经》 , 分散记载了冲任督带、 阳维、 阴维、 阳跷、 阴 跷等循行、 所主病症等, 特别是在血枯病论述中提出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由乌贼骨、 茜草、 雀卵、 鲍鱼汁4 味药组成, 主治肝肾不...
-
郭沫若对《行气玉佩铭》是“呼吸吐纳”的解说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证,此物玉质呈十二面棱柱状体,中空,顶端未透,每面刻有篆书三字,加上重文九字,共四十五字。此玉佩为战国后期的作品,虽然玉质较差,打磨、镌刻工艺却十分精湛,定出于名匠之手,再从其文字内容来看,战国初期我国尚未发明纸张,文字载体多以竹、木板片或绢帛为主。在惜字如金的年代,能将文章刻在玉器上的定是珍贵、重要之宝,否则佩带者不可能花如此大的代价去镌刻它以传之后世。 《行气玉佩铭》文曰:“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
-
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
本文着眼于《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解读任脉、督脉的可见循行路线。认为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督脉是中胚层随着外胚层向背侧卷折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向背部中线发育形成的。 [摘要] 在考证经筋、经脉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对经脉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解剖学结构,还具有胚胎发育学的痕迹。任脉是中胚层随内胚层向腹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的过程中向腹部中线发育形成的,中胚层的生骨节、生肌节和生皮节组织生成的结构参与了在腹部中线的对接;尿囊和卵黄囊同时被包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