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 第20页

对 第20页

  • 中医对危症重症 要有“承担”精神

    中医对危症重症 要有“承担”精神

    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但阳光明媚,天高气爽,我们一行八人,在毛德西教授的带领下,西行咸阳,去拜访国医大师张学文先生。 张学文虽年已八旬,但仍然在门诊为病人把脉看病,在诊疗之余,他会见了我们。他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谈话中还带有关中的口音,厚重、质朴、直率。 张学文出生在一个岐黄世家,从小就受到中医药知识的熏陶,十几岁就给乡亲们看病,至今近70载。张学文说,“要想成为一位名医,就不要脱离临床,要把为病人解除痛苦当成大事,丝毫不能松懈。”即便是当陕西中医学院院长的时候,他也从未离开...

  • 程莘农院士 中国针灸对外传播的开拓者

    程莘农院士 中国针灸对外传播的开拓者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首先要感谢程莘农先生,他是我的老师,就像父亲一样……。”这是2007年10月30号中国俄罗斯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俄罗斯卡强先生报告的开场语。 程莘农院士是新中国针灸对外教育及传播的开拓者。他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期进修班,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教师。1956年间,朝鲜的金光一等来我国学习针灸,并对经典著作《难经》很感兴趣,程老的第一次对外教学便以《难经》开始了。...

  • 对耳的观察 推测内脏健康状况

    对耳的观察 推测内脏健康状况

    通过对耳的观察可以推测内脏的健康状况。对耳朵的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定位诊断几个方面进行。 颜色、光泽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郭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

  • 对于古代神秘中医的探索

    对于古代神秘中医的探索

      随着西医进入中国,以其见效快的优点逐渐成为主流,中医却一步步退居幕后。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是一些老年人对于中医都不能说是非常了解。但是在我国的很多古装剧中,仍然可以看见过去中医的辉煌,或是说人们对于神秘中医的探索。其中有很多角色命悬一线,但是几碗药、几颗药丸或一瓶药粉,不手术、不动刀就救回来的场景,让人们不禁要问:“古代的药真的这么神奇吗?”   指导专家   叶凤英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   舒痕胶除疤待证关键没得卖   剧情回放:在《甄嬛传》...

  • 中医对华夏民族的健康保健的贡献

    中医对华夏民族的健康保健的贡献

    长期以来,中医对华夏民族的健康保健与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祖先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经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疾病一词由“疾”与“病”组成。古时候“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疾病,如果不采...

  • 李时珍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有很深的造诣

    李时珍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有很深的造诣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热爱医学,钻研医学,其学术成就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医学的进步。 李时珍从小立志从医,行医乡里,坚持“以人为本”做学问,刻苦钻研,诚于品德,精于专业,为的是造福民生。李时珍曾因治好了王公的家眷,被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后被推举到太医院,但他并不热衷于官场之争,不愿卑躬屈膝,重仁轻利,还坚决反对王公贵族服食仙丹,一年后便辞去公务,到民间转为劳苦大众解除病痛,遇到家庭困难的...

  • 中药零食选对才养生

    中药零食选对才养生

    专家指出:“虽然‘中药零食’里药物的含量并不高.但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特性选择.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如何选择“中药零食”呢? 阿胶枣:阿胶和大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适量吃阿胶枣.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乏力等症状。但阿胶滋腻,容易影响消化功能.脾胃虚弱或痰湿偏盛的人最好少吃.胃火大吃多了还容易上火。 龟苓膏:具有清热祛湿、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等功效.夏天吃能缓解因天气炎热造成的口干咽痒、小便短涩、烦躁等症状。但是有些人吃后...

  • 对气功的争论

    对气功的争论

      气功是否等同于外气的争论是气功史上最为激烈的争论,尤其是误将外气等同气功时,对气功学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那种“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穿越时空”、“预测吉凶”的能耐与气功无关。气功只能为长寿加码、为健康增色,不能使人变为“超人”。     对气功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说争论贯穿于气功的整个发展过程。既有学术之争,也有学术以外的争论;不同的争论,对气功的意义也大相径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气功
  • 脸有五种病色对应不同疾患

    脸有五种病色对应不同疾患

    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就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黄、红、黑、青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白 苍白、煞白、惨白。中医认为,这种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血液的运行和生成又是靠气的,中医说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还有一种白是体寒引起的,这类人特别需要保暖。 黄 蜡黄、焦黄。这两种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我们的面部,...

  • 对于中医体检的认识

    对于中医体检的认识

    伸出舌头,由中医四诊仪拍一张照片;挽起袖子,脉搏采集器记下脉象信息;手脚贴上电极板,设备就能实时扫描人体内各系统,预测潜在危险因素;填过几张问卷后医生便开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经过几十道问题后,就完成了整个体检过程。中医师表示,健康评估报告出具后,会由资深专家进行详细解读。这是目前中医健康体检的常见流程,笔者目前也体验了一番。整个中医体检过程约半个小时,当整个流程结束后,笔者不免有些失望,这与笔者对于中医体检的认识并不相符。 笔者又随机走访了其他开设中医健康体检项目的中医院及健康体检中心,发现在项目...

  • 养生对症喝粥 “四不”养生法

    养生对症喝粥 “四不”养生法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滋阴润肺好,煮粥加银耳。 根据不同性格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法,能够通过积极的养护和锻炼,达到怡情养性的效果。 安定型安定型性格的人平静、安然。弱点是身体羸弱,缄默寡言,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安定型性格的人养生应重在调节起居,慎房事。饮食方面宜食青菜、番茄、胡萝卜、豆制品、老鸭、乌鸡、鲜鱼和猪肺等...

  • 润肺饮食应对冬季干燥雾霾

    润肺饮食应对冬季干燥雾霾

      近来,“空气质量监测数值PM2.5”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入冬以来,更多人担心雾霾干燥的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对此,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博士建议,冬季适当调节饮食,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   王建主任介绍,有关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大约70%血清中的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数值。缺乏维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此类人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但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

  • 耳尖穴位放血 冷热对敷疗法

    耳尖穴位放血 冷热对敷疗法

    人的耳朵上有100 多个穴位,很多病都可 以通过耳穴治疗。其中 针刺耳尖降压就因疗 法简便易行、成本低、 疗效确切而得到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的推荐。 我国的高血压患 者逐年在增多,占人口 数的11.88%,而因肝 阳上亢证所引起的高 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患 者的87.33%。耳尖放 血法,就是专门针对肝 阳上亢证引发的高血 压病,表现为眩晕、头 痛、面部发红等症状, 就是因为热没地方发 散,放血可以去热。研 究发现,耳尖放血与治 疗高血压用药“络活 喜”降血压的疗效差不 多,但在改善眩晕头痛...

  • 敛阳护阴使阴阳相对平衡 达到养生目的

    敛阳护阴使阴阳相对平衡 达到养生目的

    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比较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为了达到这一养生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常食肉类——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最适合于冬季滋补强身的肉食。其功能益气补虚,暖中焦、扶元阳、益劳损,治虚劳不足、阳虚畏寒、身体羸瘦、腰膝酸软、腹痛寒疝、中虚反胃、产后虚损、带下不孕等症。医圣张仲景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即以羊肉为主药,配当归养血通经、生姜温胃散寒,其温中补虚之效极佳...

  • 应对雾霾 主要看“体质”

    应对雾霾 主要看“体质”

    雾锁乡村,霾覆都市。 目前应对雾霾的措施,主要是少出门、在家使用空气净化器,出门戴口罩。但是,这样的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都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调理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才是应对雾霾最有效的措施。中医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套用一句当下刷屏微信朋友圈的话来讲就是——应对雾霾,主要看“体质”。 有的人一遇到雾霾天气就出现咳嗽、流眼泪等...

  • “吃啥补啥”不能绝对化

    “吃啥补啥”不能绝对化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老话,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文化中,饮食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中国的饮食之美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与好评,而药膳则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医学的完美结合。自古至今,华夏子孙都有很强的药膳食疗养生意识,无论是做菜、熬粥还是煲汤,总会在其中加一些我们认为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材或药材,南方地区尤为明显。但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是一种兼有饮食美味与药物功效的特殊膳食。好药膳,既对人体养生防病具积极作用,又能激起食欲,合理应用药膳可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而滥用药膳则会引起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不能
  • 吃对蔬菜防小病

    吃对蔬菜防小病

      现在已是深秋,早晚温差很大,很容易感冒,打喷嚏,此时需要多吃一些蔬菜,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也能解决肌肤干燥、腹泻、便秘等问题。   预防感冒:莴笋和菜花   菜花含的维生素C比大白菜、黄豆芽要高3~4倍,比柑橘要高2倍。中医素来有“白色入肺”之说,洁白的菜花是适时的保健蔬菜,不但能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还是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剂。莴笋中的碘含量高,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很有利。莴笋叶的营养远高于莴笋茎,秋季易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可平咳。   脸上不长痘:生菜和苦瓜   生菜富含维生素、微...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蔬菜
  • 防治秋燥对症饮食

    防治秋燥对症饮食

    牙痛脸肿——清凉解毒:秋燥易使人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脸肿,甚至精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部分中老年人还会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这是胃火上升的表现。此时要多吃清凉解毒的食物,如金银花、决明子等,同时多喝水、多吃蔬菜。少食巧克力、辣椒、羊肉等高热量食品。 嘴角烂——吃粗粮:对口角糜烂这样的“火”,应多吃米粉、豆类、小米等粗粮和绿色新鲜蔬菜、肉、牛奶等,并增加进食品种。避免进食辛辣、烧烤和酒等刺激性食物,不吸烟,减少对口腔和肠胃的刺激,去除不...

  • 中医脏腑对应的时辰取穴
  • 对症选中药 剂型很重要

    对症选中药 剂型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治病需要对症下药。其实,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对应药物是不够的,还要选对药物的形态。要想“药到病除”,选中药时就万万不可忽视剂型的差异。 常见的中药剂型 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比如用于治咳嗽的,就有止咳丸、止咳片、止咳糖浆等药物。这里的“丸”、“片”、“浆”就是不同的剂型。 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当属汤剂。汤剂是把药物配齐,用水、黄酒或...

  • 食鱼要对症 鱿鱼有禁忌

    食鱼要对症 鱿鱼有禁忌

    食鱼要讲究对症,这样,鱼的 食用和药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鲫鱼味甘,性平,有利水消 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等功用,主 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气虚久咳 带鱼性平,味甘、咸,归肝、 脾经,有补五脏、祛风润燥、杀虫止 痒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对慢性肝炎 亦有辅助疗效。常吃带鱼还可滋润 肌肤,保持皮肤的湿润与弹性,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良效。 青鱼味甘,性平,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的功效,可治疗气虚乏力、脚气、风湿性关节炎、头痛等症。 鲤鱼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

  • 郭霭春对王冰次注《素问》的研究

    郭霭春对王冰次注《素问》的研究

      王冰编注《素问》常用四种方法:一是原文凡加字误简,皆朱书其文,凡“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二是移补原文。凡“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三是分合篇目。凡“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四是注释条例绵密,义蕴宏深。   王冰次注的主要功绩有两个方面:其一,通过整理,使《素问》得以流传。其二,通过次注,阐发中医学基础理论。但王氏也有欠慎重处,对有些经文做了不适当...

  • 经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经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医古籍,尤其是《内经》,在传承过程中亦经历过秦汉之际的文字变革,在理论上亦与汉代经师一样同讲阴阳五行。   董仲舒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规律。中医学也非常强调“天人合一”思想,其具体表现为《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学说。   “君臣佐使”学说也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中医学中最明显的体现,体现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等级秩序的推崇,明显带有儒家对于秩序的强调。   经学的产生与分类...

  • 美食三宝对付秋燥

    美食三宝对付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廉玉麟介绍,秋燥之时,最适宜吃海蜇清热化痰,栗子养胃健脾,葡萄健脾和胃。 海蜇清热化痰 海蜇味甘、咸,性平,入肝、肾经。有滋阴润燥、清热化痰、润肠通便和降血压的功能。对中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出现的咳嗽哮喘、痰多黄稠,高血压出现的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的患者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由于饮酒过度所导致的心烦口渴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推荐吃海蜇,对缓解秋燥伤人会有积极的作用。 栗子养脾胃 栗子味甘,性平偏温,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等功效。 由于整...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医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取得系列成果。其中,地域中医药文化研究更是硕果累累,如孟河医派传承规律与模式的研究正式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安徽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纳入新安医学的挖掘、整理和开发研究,打造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广东省将开展岭南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护列入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何清湖教授,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勇于创新,...

  • 对“肺朝百脉”的理解

    对“肺朝百脉”的理解

      《黄帝内经》认为“肺朝百脉”。这到底是肺的什么功能呢?这里面到底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道理呢?笔者想结合经络理论的研究成果简述之。   现在,不少人对“肺朝百脉”的理解是有问题的,认为“朝”是朝向,“肺朝百脉”的意思是肺朝向所有的血管,把“脉”当做了血管。这个“脉”字,在中医某些理论中确实有点语焉不详,有的时候说的是血管,有的时候似乎又是在说经络。其实,“...

  •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对于疑难病、系统病(整体的、复杂的、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如何才能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笔者找到一个大法,即“见病知源”。   《庄子·天地》中有一句话叫“通于一而万事毕”,中医《内经》中有类似表述“知其要者一言以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和“治病必求于本”。当我们将医学的目标重新定位于人和健康、而不是疾病和治病的时候,会发现健康的道理才是医学最本质的内容。如果非要从疾病的角度来解读健康,则必须重视...

  • 护阳温阳是防治对策

    护阳温阳是防治对策

      古今医家都探索过癌症的发生机理,但还没有取得一致观点。笔者从中医学认为“肺痨”是由于“肺阴亏虚、感受痨虫”得到启发,认为癌症的发生机理主要是“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机体阳气先虚,阳不制其阴,则阴邪内生,日久成毒,毒邪渐致恶变而成癌。且癌毒为阴邪,聚集某脏腑或壅滞于某经络(体表),或流注于骨髓、血液之中,当人体“正气不足”时,便易患生癌症。   理论依据   自然现象。自然界中有些物质,若置于没有阳光照射、...

  • 对中医的认可度

    对中医的认可度

      随着中医养生观念的普及,大家对中医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但仍有不少朋友对找中医看病感到无所适从。以下10条建议也许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要网诊经常有朋友在网上问:我孩子老感冒吃什么中药好?我想减肥用中医怎么调理?我亲戚得了某某病,开个方子好吗?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中医看病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讲求个体化辨证治疗,绝不是说一两个症状或一半个病名便可以处方用药的,只有经过全面的诊断和细致的辨证之后,处方用药才不致有失。所以,有病还是建议大家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当面诊治。   就诊准备找中医看病前...

  • 《伤寒论》互补对称

    《伤寒论》互补对称

      大千世界,阴阳之道,和谐之美,相得益彰。山岳的伟岸只有与河流的娟秀并存才能构成壮丽的画卷,男人的刚强只有与女子的柔美共舞才能奏出生命的乐章。受此启发,笔者发现,“互补对称美”是世间的普遍规律,若由此来悟中医,看《伤寒》,则别有一番滋味。《伤寒论》中,有阳证的同时亦必会有与之遥相呼应的某种阴证存在。同理,治法上,予阳法无效时,亦不妨改弦更张用阴法一试,则多有柳暗花明之感。顺此思路去看《伤寒》,则很多问题都会豁然而解。   一部《伤寒论》,首以“太阳病”开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