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40页

治 第1940页

  • 针刺四缝穴 调治小儿脾胃不良

    针刺四缝穴 调治小儿脾胃不良

      入夏以来,3岁的亮亮整天不知道饿,妈妈经常追着他也喂不下一口饭,身也瘦了,脸也黄了,原以为过了大热天就会好,可入秋了,亮亮还是厌食。奶奶猜测这怕是得了“奶痨”,得找个中医看看。于是家长带着亮亮来到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该院副院长倪晓红说,亮亮患的是小儿疳积,绍兴民间称“奶痨”。它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代谢功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宝宝。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机体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且又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时期,对食物需要量大,小儿...

  • 经络致病也治病

    经络致病也治病

    经络是病邪传变的途径 之一.也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之 一.所以经络既可致病也可治 病。 中医认为,在邪气内侵的 情况下,经络就成了病邪传变 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 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 浅人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 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 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 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喘 促、胸闷、胸痛等症状。《素问· 谬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 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 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 脉,内连五脏,散于肠。”指出...

  • 郭剑华放血加灸疗治顽固性右肱骨外上髁炎

    郭剑华放血加灸疗治顽固性右肱骨外上髁炎

      该患者患顽固性右肱骨外上髁炎,右肘外侧酸胀难忍,乏力,伸直位时疼痛加剧,伴右肘畏寒怕风,夜间痛醒。此乃肘部血虚血瘀之证,借刺络放血,以瘀血得散而新血则有所生,温灸激发原气,疏经通络。辅以肘部推拿改善局部的血运,减轻局部组织粘连,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本案重在以放血生新血,又“针所不及,灸之所宜”,虽为常病久病,却施治精妙,阐释治则治法。   杨某,女,59岁,退休,重庆南岸人。2011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因“右肘外侧反复疼痛3年”就诊。患者退...

  • 晕车可通过针灸治疗

    晕车可通过针灸治疗

      国庆中秋八天的长假不少人会选择外出旅游,而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晕车一族这时候就犯难了,眩晕、呕吐、心慌……南京市60多岁的白老爷子因为晕车几乎二三十年没有坐过汽车了,家住江宁,老母亲住在六合,每隔一个星期都要去六合,白老爷子要么步行、要么骑自行车去看老母亲,很是辛苦。前些日子,白老爷子因为腰腿疼到南京市中医院治疗,无意间把晕车也给治好了。   据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陈朝明主任中医师介绍,百姓常说的晕车一般包括乘坐汽车、轮船、飞机,经受振动、摇晃的刺激,人体内耳迷路不能很好...

  • 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崩漏

    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崩漏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月经周期不规律,阴道大量出血,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表现为妇女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艾炷直接灸隐白穴治疗崩漏,疗效甚佳。   取穴:双侧隐白。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艾绒制成枣核大的艾炷直接置于隐白穴上,点燃后当患者感觉穴下热而不能忍受时将艾炷取下,连续灸5壮。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多数患者于治疗5~7次后血止,血止后再巩固治疗2~3次。   崩漏多由冲任不固,脾失统摄而成。临床常...

  • 针刺攒竹穴治面痛痛减轻

    针刺攒竹穴治面痛痛减轻

      杨某,女,46岁,2012年10月10日初诊。   诱因可能是晚上浇地受凉引起。右侧眉棱骨短暂性疼痛,持续约2分钟,严重时呈刀割样剧痛,伴随患侧面肌抽搐,眼流泪,视力疲劳,畏光羞明,常欲闭目。白天轻、夜间重。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攒竹穴压痛。舌红暗,苔薄白,脉浮紧。本病属足太阳膀胱经病症,相当于西医“眶上神经痛”。   治法:通经活络止痛。局部取足太阳经攒竹穴,通经、活络,又取本经输穴束骨治痛。针法施捻转泻法,动留针50分钟。一日1次。   治疗3天,眉棱骨疼痛减轻...

  • 茶不同,不相为“治”

    茶不同,不相为“治”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绿茶性寒可清热,乌龙茶润喉生津,花茶养肝利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喝茶也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是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适应症”,每个人都应该对症选择适合自己饮用的品种。 口干舌燥求助乌龙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可以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变...

  • 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 艾灸治之有良效

    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 艾灸治之有良效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常见疾病,急性损伤较少见,多为慢性劳损所致,易反复发作,甚至经久不愈。对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采用艾灸治之有良效。 具体方法:取肘部痛点为穴(即阿是穴),采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悬灸,以患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半数以上病人经1-3疗程可获愈。 中医认为本病乃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积聚肘节,瘀阻经筋、经脉失和而成。艾叶味苦,性微温,气味芳香,艾灸...

  • 运动急性胸肋痛 外关穴治岔气

    运动急性胸肋痛 外关穴治岔气

      李某,女,46岁。2013年2月3日初诊。自诉早上提重物后,两胁肋部疼痛难忍,痛无定处,深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疼痛加重,胸胁部无红肿淤血,压痛、叩击痛及胸廓挤压试验均为阴性。中医诊断为:岔气(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选双侧外关穴,用1.5寸的毫针,深刺1寸,并配合呼吸泻法。即在患者吸气时将针下插,呼气时将针上提作为泻法。《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云:“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 舌头异常的自我调治

    舌头异常的自我调治

    舌诊是中医一种独具特色的诊病措施,它是通过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以及舌苔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疾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人正常的舌头表现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并且没有齿印、裂痕、点刺,以及瘀斑或瘀点等。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各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所以脏腑发生病变,均可在占头上反映出来。 如果您的舌头出现了下列5种病理性状态中的1种,并且已经持续3~5周以上,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具体症状及调...

  • 中成药治疗亚健康

    中成药治疗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是一组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的临床症状。其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中医根据每个人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有助于阻断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 肝郁气滞 心情郁闷,或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兼见心悸不寐,上腹饱胀不适. 口苦,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或细涩。治则.疏肝理气解郁。 适用中成药:柴胡疏肝散。 痰湿内生胸脘痞闷,恶心纳差,身重困倦,头晕如蒙,兼见咳嗽吐痰,大便溏薄,苔白厚腻,脉濡或滑。治则:健...

  • 穴位贴敷治呼吸系统疾病效佳

    穴位贴敷治呼吸系统疾病效佳

      我们开展“冬病夏治”20多年了,经治疗1000余例呼吸系统疾病效果不错,年龄最小7岁,年龄最大78岁;病程最短2年,病程最长60年。往往到当年冬季才出现效果。   冬病夏治顺应天人相应原则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这类疾病往往受寒后,或在寒冬季节易发作加重,而夏季则病情缓解,此即《黄帝内经》之“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冬病夏治”疗法源于...

  • 按压攒竹穴巧治打嗝

    按压攒竹穴巧治打嗝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症,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上至老年,下至小孩,甚至胎儿也会出现打嗝。多见于惊吓、暴怒气逆、过食寒凉、久病虚弱等原因。   打嗝虽不是病,但没玩没了的打嗝也煞是烦人,而且有些顽固性的打嗝可能还是某种疾病的征兆。专家指出,打嗝持续不止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中医治疗则可以按压攒竹穴(位于内眼角直上1寸,即睫眉尽头处,俗称鱼头),面对病人用指对准穴位双侧同时揉捻按压,余四指在太阳穴部位固定头部,一般按压30~60秒即可见效,效果较好。...

  • 拍打腋窝腘窝散热 神阙穴治神经衰弱

    拍打腋窝腘窝散热 神阙穴治神经衰弱

    夏天,人们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等症状,建议多拍打腋窝、腘窝、肘窝、腰骶窝等身体的“窝”,这些地方是气血运行的枢纽,适度拍打有助于身体散热。拍打力度应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个“窝”连续拍打100~200次。拍打时要平稳有节奏,拍打后手掌应迅速提起。 大河 自压神阙穴能治神经衰弱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中点,按摩该穴位具有补气扶正、安神益脑的作用。具体做法是:用拇指尖自我点按神阙穴,以感到酸、胀、痛为有效,每次按压15分钟,每天两次。也可用抽气火罐拔此穴5分钟,每天...

  • 针刺治唇风

    针刺治唇风

      患者张某,女,16岁。病史:口唇干裂、灼烧样疼痛半年余,西医诊断:唇炎,口服维生素等西药效果不佳。诊见:口唇干裂,呈烧灼痛,下唇略肿胀,口干口苦,心烦。形体偏瘦,纳食尚可,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苔黄白相间,脉细滑。中医诊断:唇风,证属脾阴不足,虚热内生。嘱患者少食辛辣燥热之品,避免舔唇、咬唇动作。予针刺治疗,以健脾滋阴、清内热为法,取穴:足三里、复溜、三阴交、内庭、劳宫。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4次,患者口唇干裂、疼痛消失。   唇炎相当于中医“唇风”范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足阳...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针刺
  • 舒筋活络治滑膜炎 中药袋热敷

    舒筋活络治滑膜炎 中药袋热敷

    膝部有许多与关节活动和肌腱滑动有关的滑囊,有的与关节相通,有的则孤立存在,最易患病的是髌前滑囊、髌下滑囊,若膝部遭受长期的外力摩擦或压迫时,均可导致滑膜充血、水肿及浆液渗出,形成急性滑囊积液、囊壁增厚和关节粘连等病理改变,出现关节肿胀和疼痛、膝关节屈伸功能受损等症状。 笔者临床采用中药袋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运加快,代谢增强,促进瘀血吸收,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具体方法:取小茴香、威灵仙、花椒、桂枝、制草乌、制川乌、五加皮、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装入布袋,水蒸30分钟,趁热敷膝...

  • 针灸拔火罐治疗腘窝囊肿

    针灸拔火罐治疗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泛指腘窝内的滑囊炎,是因为膝关节积液,屈膝时腔内压力增高,迫使滑液后移形成的一种疾病。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于儿童,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生,囊肿起源于关节腔,而关节本身并无病变;继发性多见于成年人,常继发于骨关节炎、半月板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发病与关节内压力增高,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囊肿。腘窝囊肿初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腘窝部不适或胀感,当囊肿增大时,则在膝关节后方出现肿块,屈膝不便。体格检查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无压痛,或仅有轻压...

  • 针灸治病口决

    针灸治病口决

      少商可攻微热、恶寒、无汗之外感;   尺泽主治喘促、高热、头痛之外感。   一切咳嗽、胸满,太渊、中府可取;   所有喘促、喉痹,列缺、尺泽甚攻。   鼻衄取之少商;咳血当寻太渊;   吐血必用尺泽。   中府若见压痛,腹部疾患当诊。   咽喉肿痛之发热,合谷为妙;   消化不良之积食,二间是穴。   肩臂疼痛、肌肉萎缩,肩髃常用;   乳病胸痛,偏瘫不用,曲池为要。   溃疡有二,部位当分;   若胃之溃疡,中脘压痛可诊;   倘十二之疡,梁门右侧须验。...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原则及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原则及方法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是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   针灸作为传统优势疗法对其有很好的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也必须承认,该病在临床治疗中还存在着不足。目前在面瘫的针灸临床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面神经功能的评定分级尚未得到重视,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面神经功能评估的重要性。在临床研究资料中,只有4.5%的文献提到面神经损伤程度。而面神经损伤程度与病情轻重的关系、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均未得到足够重视,使得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缺少可比性和可重复性。二是临证时虽有面瘫轻重的区分,但评...

  • 炎热烦躁 推手治疗

    炎热烦躁 推手治疗

    夏季很多老人有烦躁、心慌、失眠等症,这与暑热天气心火过旺有关。老年人夏季常做推手搓臂的动作对于心脏的保养很有好处,因为,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并行于手臂两侧,二者共同主持着心脏的功能,具有治疗心、胸、胃、神志病的作用。用推手心、搓手臂的方法可以起到清心去火除烦的作用。 方法: 1.两手伸直,掌心相对,平托于胸前,用右手食指从左手中指类端沿手掌中线推移,至肘窝中点,共25次; 2.用右手食指从左手小指尖端沿手掌靠身体侧一线推移至肘窝,共25次; 3.换手,用左手推右手,方法同上,分别推25次(注意:体虚乏力...

  • 治网球肘 针灸颈椎夹脊穴

    治网球肘 针灸颈椎夹脊穴

      该患者患网球肘合并C6/7神经根卡压,右肘外侧酸胀难忍,乏力,伸直肘位疼痛加剧,伴颈项轻度酸胀,常因肘痛难以入眠,常规治疗无效。此乃劳伤筋骨、气血不和所致。予针、灸、推拿以柔筋正骨、疏经通络而获痊愈。本案重在贯彻“治病必求于本”,不仅针刺颈椎夹脊穴改善颈部气血运行,配合颈椎手法纠正神经卡压现象,在肱骨外上髁部位还采用围针扬刺治疗,整体诊治,收益匪浅。   周某,男,45岁,工程师,重庆綦江人氏。2010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因“右肘外侧反复疼痛1年,加重伴...

  • “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黄女士患有颈椎病,不仅头昏、脖子痛,还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最近听说温灸可以治疗,她自己也买了一套工具在家治疗,可用了1个多月非但没有效果,症状反而有所加重,黄女士很纳闷,是否自己的操作不当? 这天,黄女士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黄女士的效果不好并非是操作出了问题,而是此法不适合她的病情。黄女士所患的脊髓型颈椎病,有可能是颈椎间盘脱出刺激压迫了脊髓,属于颈椎病中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用温灸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耽搁最佳治疗时间。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

  • 预防疾病 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预防疾病 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动辄人参、鹿茸、虫草、灵芝之类的大补特补,其实,人们忘了自己身上有着比药物更有效,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治病法宝——经络,经络上的穴位不仅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疾病,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常用的治病保健要穴。 大椎——泄热大穴 大椎穴位于督脉之上,第7颈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是阳气聚会之处,有清热解表、熄风止痉的作用,是治疗颈椎病、头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对头痛、气喘、肩背痛、中暑、呕吐、风疹、五劳虚损、热证均有明显疗...

  • 介绍几种常见急病点穴救治法

    介绍几种常见急病点穴救治法

      生活当中,一些人不可避免会得急病,若抢救及时,病人可以转危为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急病点穴救治法。   点压阳陵泉穴缓解胆绞痛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右上腹发生剧烈绞痛,医者可在病人右小腿外侧腓骨头下寻找压痛敏感点,此点多在阳陵泉穴上。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并持续按摩2分钟,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时可手持五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

  •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有效防治方法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有效防治方法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是一种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由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皲裂或溃疡部侵入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引发急性接触性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全年均可发病,以春、秋季多发。临床主要依据发病急剧,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伴有头痛、高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诊断。西医治疗该病急性发作的方法是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病情迅速,但对其复发缺乏...

  • 治病必求其本(下)

    治病必求其本(下)

    上期谈到,张大爷患了10多年的颈椎病,脖子疼痛,眩晕失眠,使用按摩法效果不好。后来中医骨科的王教授指导他按摩头顶的百会穴、脚部的太冲穴和涌泉穴,每天3次,每次100下,之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张大爷于是向王教授请教这一穴位疗法的原理。 王教授解释说:颈椎病是一种长期 因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它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比如长期伏 案工作,日久就可能导致脖子气血运行 不畅,中医所说的“浊气”就会在头部淤 积,而脚底的“清气”就无法上升到头部 与“浊...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治病
  • 中医学有趣的治疗方法 取嚏法

    中医学有趣的治疗方法 取嚏法

      在中医学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学充分利用这种密切关联,发现了许多有效且有趣的治疗方法,取嚏法即是其一。   取嚏法是指通过给鼻腔以刺激,出现打喷嚏反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灵枢·杂病》中就有记述:“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其后东汉时张仲景有“以薤捣汁灌鼻中”以及“吹皂荚末鼻中&rd...

  • 腰肌劳损捏脊可治

    腰肌劳损捏脊可治

    中医有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捏脊”,通过提捏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用捏脊来治疗背部疾病如腰肌劳损,功效非常显著。 方法: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捏脊,疗效较好。先趴在床上露出背部,身体放平,尽量让肌肉放松。然后,由家人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肤、肌肉,再用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往前推,一松一紧,慢慢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每次从下往上捏6遍,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此外,捏脊还可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等,对脏腑虚弱、功能失调有...

  • 中医洗脚治病强身

    中医洗脚治病强身

    洗脚疗法,是用热水或药液洗脚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治疗失眠等疾病。古人认为,洗脚有以下功效:“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 近来,医学家们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观察到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指出人的双脚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中枢神经紧密相连,同时与各器官及全身各部位紧密相连。下面介绍几种洗脚治病的方法。 失眠 苏东坡有“主人劝我洗足眼,倒床不复闻钟鼓”的诗句。热水洗脚,用手搓遍脚上...

  • 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症

    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发作时类似于心脏病,临床常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出汗,甚至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失控感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很多患者在检查后,虽然已排除了心脏病,但从思想上总认定自己心脏有问题,给本人甚至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生活质量。一般的非专科医生按照对症处理的原则,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实这种治疗并不对症,还有些医生虽然确诊此类疾病为心脏神经症,但大多是用抗焦虑抑郁的西药治疗,这样长期服用反而加重了焦虑、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   那么,应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