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38页

医 第238页

  • 中医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突出四大特色

    中医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突出四大特色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承载着丰富内容,凝聚着哲学智慧,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核心理论、基本方法得到有效保持,保证其特色不变形、不走样。 •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被当代人普遍接受、主动吸收,就需要对其进行符合当代人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在不改变其核心和本质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重新阐述、表现。另外,在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转化过程中,必须尊重当代人的语言习惯。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属于“盘活存量”,是其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 酒用于医疗活动 药酒分类

    酒用于医疗活动 药酒分类

    酒用于医疗活动,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药酒治病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用到酒的药方约 35 个,有 5 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在《养生方》中,可辨识的药酒方有6 首;《杂疗方》中酿制药有 1 方,是我国最早的药酒酿制方。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西汉淳于意 2 个药酒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收载药酒治妇女难产方1首,《金匮要略方论》收载涉酒方剂31例,汉代以来,医学家非常注重药酒方剂的收集。著名医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收集“古今诸家方”共...

  • 善养生者先寝食而后医药

    善养生者先寝食而后医药

    岳美中先生从医几十年,在长期读书临证过程中,对养生问题多有关注。他的读书笔记中,选录了大量历代医家关于养生的论述以及他本人的评注、认识与体验,如《漫话延年益寿》《略谈养生》两篇谈养生的短文和一篇辑录并评议历代养生家言论的文稿《养生之道应有鉴别地接受》。此外,还多有关于养生的见解,散见于其他著作和文章。他认为,中医学与养生密切相关,医学思想与养生观念是一致的。中医学主流发源于道家,其治医研药以至养生,都有独到之处。因此,对道家的养生理念与方法,尤为重视,特别强调养生既要注意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又要注意身体内部的平衡,...

  •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的著名论点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学的著名论点

    “人生全凭一口气”“天有一丸红日,人有一息真气”。维持人体生命者是元气,元气与人生死攸关。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标志;元气不足,或升降出入失调,则疾病发生。临床中,尽管疾病千变万化,病情错综复杂,但其基本病理可归纳为元气的反常变化。《内经》首先提出“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强调了气与人体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致病因素乃邪气。所谓邪气,是相对于正气而言,不正则为邪。医家张景岳早有明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

  • 亚健康是疾病前期状态 中医治未病

    亚健康是疾病前期状态 中医治未病

    身体不舒服却查不 出具体什么病,成为困扰 很多人的闻题,亚健康作 为一种健康状态,成为当 今很多人挥不去的烦恼。 据世卫组织一项全球性 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 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 也只占20%,而75%的 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作为一种疾病前期 状态,中医治未病可以有 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亚健康的身心信 号 1.易疲劳,通过休息 也不容易缓解,精力下 降。 2.常头晕乏力,头 痛,听力下降,健忘。 3.睡眠不好或好睡 乏力。 4.易腹泻或腹痛。 5.纳食欠佳或纳食 无味。 6.情绪难以控制地...

  • 清帝康熙与传统医药

    清帝康熙与传统医药

    清代康熙皇帝 ( 爱新觉罗·玄烨,1654— 1722) 喜好西学,经耶稣会士张诚 ( Jean- Fran?ois Gerbillon) 、白晋 ( Joachim Bouvet) 、巴多明 ( Do- minique Parrenin) 等的侍读、讲解,对西医兴趣浓 厚,对西药颇具见地。存世的传教士满文著作 《钦定格体全录 》 《西洋药书》等客观反映了这段 史实,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1 -4 ] 。关注西医西 药的同时,康熙帝对待传统医药 ( 包括中医药、 民族医药等) 的态度如...

  • 胰腺疾病当属三焦疾病 中医的脏腑辨证

    胰腺疾病当属三焦疾病 中医的脏腑辨证

    关于三焦之实,历来争论不断。三焦有广义、狭义之分。笔者认为,广义的三焦是指人体的区域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指的是胰腑。 脏腑是根据内脏的功能特点人为划分的。《素问·五脏别论》认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一般认为,三焦亦为腑之一,因其在人体十二脏腑中最大,故又有“孤腑”之称,正如《类经》所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作用,是元...

  • 中医之仁核心在“人”仁心仁术互为体用

    中医之仁核心在“人”仁心仁术互为体用

    10月3日山东省莱钢医院的杀医事件再次让医疗界人士感受了锥心之痛。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越发频繁,医患矛盾问题凸显,该如何破局,成为整个医疗界的热议话题。 中医历来重视医德教育,“大医精诚”是中医学子们最常听到的教诲。11月12日,以“做人之道、从医之德”为主题的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北京大学专题会议在京召开,与会的中医大家就大医精诚和仁心仁术的内涵和传承展开了讨论。 中医之仁核心在“人” 常言道医者仁心,那何为&ldqu...

  • 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

      近年来,有关“海派中医”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得到各界重视,特别在中医界,关注和研究海派中医的文章和著作逐渐增多,褒贬不一。为取得共识,有必要对其概念和特征作一论述。   海派及海派中医   海派   “海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缘起于对上海文化现象的指代,系相对于京派而言,代表了不拘一格、不泥传统、别开生面的一种思潮。海派,简而言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概念,特指上海地区;二是蕴涵着像大海一样广阔博大,汇纳百川,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变化创新的精神内质和风格特色...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中医
  • 如何提高中医大内科诊疗水平

    如何提高中医大内科诊疗水平

    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就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多是按专科、专病的培养模式,已形成梯队,后继者众,但中医大内科层面的人才却面临断层之危,针对临床一些疑难杂症,要找到一位能够应对且富有经验者是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我们的中医生将很难胜任大内科复杂疾病的诊疗任务。因此,大内科层面人才培养乃为当务之急,应引起重视。专科专病的发展,也必有赖于大内科的全面把握。在此,我将从中医临床诊疗常规过程入手,围绕如何提高临床疗效,跟大家进行探讨。 首先是疾病诊断,辨证与论治是紧密相联的,辨证是前提,论治是目的,...

  • 中医角度 草莓去火解暑清热

    中医角度 草莓去火解暑清热

      眼下又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草莓的可爱之处不仅在于颜色喜人、酸甜适口,还在于无子无皮无核,吃的时候一口一个,很过瘾。草莓不但芳香浓郁、酸甜多汁,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天第一果”。   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维生素C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草莓中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国外最新研究还指出,草莓中含...

  • 从中医学看基因决定论

    从中医学看基因决定论

      “同一粒种子,为什么在甲地能够发芽而在乙地却不能发芽呢?这似乎只能说明,种子本身没有问题!”裘沛然先生在其《人学散墨》一书中如是说。其本意并不是谈论遗传,但笔者读到这句话时,却想到了基因在疾病发生中所占的地位。基因好比种子,种子是否发芽——即基因是否被激活发病,取决于甲地或乙地的土壤是否适合种子发芽,而并不取决于“种子本身”。   基因不能决定人是否生病   中医学的禀赋、体质、先天等概念就已经蕴含了基因的内容。禀赋分禀赋残缺、禀赋不足和禀...

  • 臧平立侧记 中医的守望者

    臧平立侧记 中医的守望者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真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是一个“铁杆”中医,给病人看病望闻问切足矣,服用他的方子,无数不育家庭重获“新生”。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诗词、茶道样样精通,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成为他的精神支柱,而这一切源于他对中医的痴迷。 有哲人说:“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它需要一种守望的精神,并要为此坚守孤独...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应立足主体发展、自主创新、面向需求、引领未来的战略方针,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内在规律、外在条件、现实问题,在解决理论传承问题、理论创新问题、理论为现实服务问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丰富和完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   全面梳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各家学说和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准确表述中医理论概念,总结、提炼、升华、阐明中医理论中蕴涵的规律、原理、法则。其中,既包括对历经长期历史积淀的中医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与综合集成,也包括对于古今临床科研...

  •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里还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

  • 《百年中医史》感言

    《百年中医史》感言

    考镜源流,回顾历史,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正如唐高祖《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所云:“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且行且远者有之,用广角镜觅远古而见轮廓;且行且近者有之,用聚焦镜看近前而辨细微。五千年之中医史,可谓远矣,考之察之,能从本源上识中医之始末;百年之中医史,可谓近矣,思之忆之,从链接处知中医之变迁。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总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平为主编的《百年中医史》(上海科...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膏方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近日,黑龙江省惟一一位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针对“秋冬进补祖研膏方”的有关问题接受采访。   什么是膏方   张琪介绍,膏方是具有综合调理作用,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物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何进补选秋冬   张琪说,中医学认为秋冬是收藏的季节,在秋冬季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状...

  • 中医一贯煎

    中医一贯煎

      一贯煎出自清代魏玉璜《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甘杞子、川楝子组成。功能养阴清肺,滋肾柔肝。主治肺虚不能生水,肾虚不足涵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胁肋攻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吞酸口苦,疝气瘕聚,舌红无苔,脉象细数或虚弦等证。   观“方中地黄、杞子滋水,以育肝体;沙参、麦冬养金,以制肝用;当归辛香善走,补血活血;川楝子泄肝通络,调达气机。全方总以肾为肝母,滋水即能生木,以柔其刚悍之性;肺能克肝而本主制节,养金所以制木,以平其逆动作乱。&rdqu...

  • 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亚健康领域的最新政策、行业现状、发展前景、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学习。扶植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亚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并推广借鉴其经营思路与盈利模式,以供新进从业者参考。 •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有一批意志坚定、成绩卓越的成功企业作为榜样,引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扶持这样的亚健康产业的先锋队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用“亚健康”来形容党政作风状况,极为贴切而凝练。...

  •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从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很好的开展。当时,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话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第二句是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1955年12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同时开办,周恩来总理对中医研究院的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了一段话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

  • 中医康复新进展

    中医康复新进展

    新闻背景:去年岁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揭牌仪式暨2011年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康复新进展”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康复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点、康复医学国际化浪潮的中国命题、中医康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针康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康复治疗等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大家认为,中医康复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康复手段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康复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中医康复事业更是中医药教育和医疗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

  • 杨力养生讲座 易经与阴阳中医养生

    杨力养生讲座 易经与阴阳中医养生

    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以一部《周易与中医学》,蜚声海内外,目前累计印数已达十四万册,现已有中、英、日、韩、汉繁体等多种版本在全世界畅销,影响甚大。更以《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奠定了其在中医学术界的地位。杨力教授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养生做了升华提炼,为中华养生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力教授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近五年来,...

  • 中医忌口的一般原则

    中医忌口的一般原则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医临床中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忌口”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忌口的一般原则   统观古今文献,“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显示了中西医...

  • 清代名医张锡纯 医学全书

    清代名医张锡纯 医学全书

      读经典,师古义   重实效,创新方   张师熟读经典,细心探索经典之隐微,从中悟出很多道理,又吸取历代各家之经验,一生中创出不少临床上非常有效的方子。以下列举几例说明。   治战汗方   战汗,《伤寒论》有“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战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亦调胃承气汤”的论述。这里提出太阳病未解可用调胃承气汤。叶香岩在《外感温病篇》中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

  • 在中医理论探究中借鉴叙事探究

    在中医理论探究中借鉴叙事探究

      叙事探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日常生活,进而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作为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紧紧抓住人类经验的情境性、时间性、主观性等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置身故事、撰写现场文本、撰写研究文本使经验呈现意义的探究过程,由研究者与参考者共同构建,从特定的角度去理解、诠释特定的社会现象、人类经验。它一方面使研究者通过叙事展现生活和感受的真实,从而使学科研究与真实的实践经验形成内在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使叙事提升为学科经验的意义探索,因此叙事探究所涉及的不再是经验的...

  •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以文字、物象(图象、现象、符号)表达研究对象抽象含义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取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联想,运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文字或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以反映事物普遍联系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简介意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观察现象:即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此象有体用之别,即形质与功能之...

  • 中医里的“舟”

    中医里的“舟”

    “舟”,在古汉语中主要指船,而祖国医学中也多处采用比喻的手法,以船来形容方药的作用、特点,或人体病理状态,可谓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舟楫之剂舟楫,泛指“船只”。桔梗能载药上行,常作为人体上部疾病的引经药,故称之为“舟楫之剂”。《本草求其》谓:“桔梗系可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舟车丸亦称舟车神佑丸,具有行气运水之功,用于水热互结、气机阻滞之水肿水胀等症,《成方便谈》谓其“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中医
  • 中西医并重解决好医改难题 发扬传统医学优势是当代医学潮流题

    中西医并重解决好医改难题 发扬传统医学优势是当代医学潮流题

    中医药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的经验,古代的智慧到了今天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我们经常说中医虽然古老,但是它的很多理念并不落后,发现的很多古代中药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报告当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医学的目的应从治人的病转向治病的人,从重视疾病转向重视生存质量,从重视躯体健康转到重视人的心理失衡。 2008年,世界卫...

  • 中医忌口的学问

    中医忌口的学问

      吃药一般要忌口,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常规禁忌辛辣、油腻、生冷、黏滑、腥膻等,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   吃药一般要忌口,不同体质的人平时也要求不同的忌口,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忌口要求,特殊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总之,忌口含义是比较广泛的。   在门诊上,很多病人拿到药方后,都会问:“大夫,我吃这个药忌什么啊?”或者有些大夫会嘱咐你,吃药忌腥膻发物。那么吃中药该忌什么呢?什么又是腥膻发物呢?是不是服中药的时候都应该忌呢?   《调疾饮食辨》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