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22页

医 第222页

  • 师从席德治老中医有感

    师从席德治老中医有感

      我们知道,盂河丁氏学派的用药特色是“轻、清、效、廉”,笔者曾跟随已故名老中医席德治老师抄方学习过程中,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首先是“轻”,指用药剂量不宜过重,按中药的气、味、轻、重,也按历代传统剂量为常规,达到一定疗效为准。细观席师的用药剂量,除蒲黄等少数药物剂量偏大外,均按历代传统剂量为常规,即便是主药,一般也不超过教科书剂量的上限。   第二是“清”,指用药精简。按主要诊治要点,君、臣、佐,使合理搭配,而不是药味的叠加或堆...

  • 拯救民间中医的良策“师带徒”

    拯救民间中医的良策“师带徒”

    据6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日前贵州省有28名乡村医生拜师84岁高龄苗族医生张珍双学习民族医药学。学员通过师承,掌握一技之长后可申报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师承是中医药传承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师带徒”模式让民间传统医药传承下来。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民间中医“缩水”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掌握了一技之长,也无资格参加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准入难”制约着民间中医发展。 笔者所在县有几个苗族乡,常常听到苗族同胞们议论如何到山上...

  • 古代中医的剂量问题

    古代中医的剂量问题

    陶弘景认为仲景时期的两应该是汉代两分量的二分之一 公元500年左右,出生于刘宋的陶弘景注解了《神农本草经》,成就斐然,在《本草经集注》的开篇,为了说明用药的方式方法,陶弘景对古代度量衡也加以考证。现引原文如下:“古秤唯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正尔依此用之。但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晋秤始后,汉末以来,分一斤为二斤耳,一两为二两耳。金银丝绵,并与药同,无轻重矣。古方唯有仲景,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秤作汤,则水为殊少,故知非...

  •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徐浩 根据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大多数中草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安全的,与化学药物合用时多数情况下可发挥协同增效、甚至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效应,体现了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当然,临床医生也应注意循证医学证据的参考应用,以尽可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出现。 由于以患者为中心、将植物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结合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界防病、治病的一种新趋势,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渐增多,其相互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载...

  • 有的文学典故阐述了中医的病机

    有的文学典故阐述了中医的病机

    在我国汉语的文字语言学中,成语典故是一大特色,它文字简练、生动有趣、寓意深远、内涵丰富。其中许多成语典故是从中医中演化而来的,有的阐述了中医的病机,有的讲了中医的证治法则,运用到汉语之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其含意更加丰富而深远。 一窍不通 这句成语是比喻一个人愚昧无知、什么都不懂。祖国医学认为,人身有七窍,即双眼、双耳、两鼻孔和口腔,七窍与五脏六腑相通: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窍有病,可治疗与之相通的脏器,如耳鸣、耳聋,可用补益肾脏的药物治疗,目疾则可用治肝的药物而收效...

  • 中医痹病学科创新发展模式

    中医痹病学科创新发展模式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痹病学科,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秉承新安医学的学术思想,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中建立了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挖掘整理新安医学精华,实现理论创新   在中医痹病学科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凝练新安医学精华,实现理论创新。本学科开展了从《内经》痹病理论探讨RA(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研究,总结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治疗痹病的学术经验,提出了RA从脾论治的学术观点,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为依托的痹证...

  •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治未病”的康复预防观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康复学吸收中医养生学中某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有别于养生学,并具有独立的学术内涵和体系的理论,即以功能障碍为康复对象,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的理论。而“冶未病”的康复预防观也是来源于中医养生学。在康复预防中,“未病先防”可预防病残的发生,&l...

  • 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应推广

    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应推广

    近日报道,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召开“情系中医梦,天使护健康”会议。 会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成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以师承的方式培养护理人才,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织护理传承团队。 随着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社会青睐。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

  • 医林状元:明代医家龚廷贤

    医林状元:明代医家龚廷贤

    龚廷贤(1522~1619)义名龚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明代江西金溪霞澌人(今合市乡),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其父龚信精于医术,曾任太医院医官。 龚廷贤在家庭世医的影响下,随父学医,继承祖业,以 “良医济世,功同良相”自励,日间从事诊治,余暇攻读医书,既博考历代医籍,自《内经》以下莫不穷源究委,又善于总结继承家传诊疗的实践经验,虚心求教,博采众家之长,贯通医理。经过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及临床实践,至成年后,无论中医各科都精熟于心,尤擅长于儿科。龚廷贤诊治尊古而不拘泥,深明五脏症结之源,...

  • 中医上下病机

    中医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证及喘、呕诸证,其病变部位大都在中上二焦。   痿,即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者为多见。《内经》认为,痿证虽然表现于四肢,但其病机总由五脏气热而引起,其中肺为最关键的脏腑。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发肃降,向全身敷布气血津液,故肺有疾患,尤当有热之时,消灼阴精,皮肉筋脉失养而生痿证。正如《素问·痿论》所云:“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另外,《内经》认为脾胃虚衰、湿热外侵、肝肾阴虚亦可致痿,故临证...

  • 传承中医知古亦知今

    传承中医知古亦知今

      近日,山西平遥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启动,这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认真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做好继承整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历史长河名医辈出。近代以来,更有许多中医名家为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我们身边仍健在的名老中医,他们一生躬耕医海,临床经验丰富,是中医药传承的宝贵财富。承上启下,认真做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前人曾告诫我们,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可见中医学古今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多少年来,...

  •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黄帝内经》在描述中医养生法 则时曾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足,邪气 就不容易侵袭,不容易生病。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而“邪气”相当于外在的各种致病因 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如先天禀赋、精神状态、 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锻炼、年龄等, 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先天禀赋 体质,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等 正是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

  • 中医典籍语言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中医典籍语言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典籍更是其精髓和杰出代表,中医典籍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科技语言,具有独特的词汇特点和句法特征,为了更好地翻译中医典籍,弘扬中医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必要对其语言进行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就中医典籍语言的语体特点及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进行探讨。 1中医典籍语言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 词汇特征 中医典籍使用大量双字格术语,即由两个单字组成的双字结构,例如: 肝厥 liver syncope 血虚 blood deficiency 补正 replenis...

  • (七古) 中医学起源

    (七古) 中医学起源

    文明肇始路茫茫,遂古初形夜未央。 浩浩乾坤辟天地,昭昭日月运阴阳。 燧人钻火食熟味,有巢折枝成木房。 伏羲九针因砭制,神农百草自毒尝。 岐黄论道穷医理,伊尹煎汤配药方。 彭祖长生勤补导,文王演易细推详。 穷原竟委明三候,索隐探微辨五常。 医道昌明从此始,千秋大业自堂堂。 (周志彬 撰诗并书)...

  • 四类患者易受“医托”蒙骗

    四类患者易受“医托”蒙骗

    “医托”是指利用各种欺诈性手段,将患者从正规大型医疗机构诱骗至不正规甚至是无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从而获取“好处费”的人员。 段时期以来,“医托”活动猖獗,严重扰乱医疗秩序,延误疾病的诊治,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患者蒙受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机构管理的混乱。 经调查发现,最容易受医托蒙骗的病人主要有四种:一是患慢性疾病,经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二是有难言之隐,不愿去正规医院就诊的;三是老年人、农村患者以及低收人家庭的患者...

  • “河图”“洛书”与中医脾胃理论

    “河图”“洛书”与中医脾胃理论

    ——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 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一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忽然跑出了“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

  • 中医是正能量 推广中医应该从孩子开始

    中医是正能量 推广中医应该从孩子开始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是正能量,推广中医应该从孩子开始,但并不是每个学校或老师都会重视中医。改换一下思路,或许我们应该从家长开始。家长若能接受中医,会给全家带来学习中医的风气,会督促孩子研读中医经典,这就方便为孩子奠定一生的中医理念基础;若孩子生病了也会积极选择中医,既可速效,又不伤损正气。 @傅延龄 中医学的一些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初学者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作为老师讲解时就应该具象一些,这将有利于人们理解。例如,我尝试在讲风邪在表、营卫不和,在讲脾胃寒热错杂,在讲水饮停蓄等内容时...

  • 什么是中医个案报告 中医个案报告的特点

    什么是中医个案报告 中医个案报告的特点

    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医生、研究者对个案报告都不陌生。从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到现代中医期刊中的个案报告类论文,其中精密的辨证处方过程、精妙的理法方药阐释、精彩的治疗效果展示都会令读者获益良多、赞叹不已。然而,纵观目前中医期刊发表的个案报告,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小编由衷感叹,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中医个案报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此,特将个案报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梳理,希望能帮助各位中医同道,提高对个案报告的写作、分析能力。也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留言与我们进行交流。 什么是中医个案报告...

  • 狄青强化部队的后勤医疗卫生保障

    狄青强化部队的后勤医疗卫生保障

    北宋初年交趾(今越南)已自立为国。仁宗庆历年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得罪交趾,要求宋朝支持却遭拒绝,于是起兵反宋。顺珠江一路向东,连占封州(今封开)、康州(今德庆)、端州(今肇庆),围困广州50余日。虽未能攻克,但“广,天下宝货之储,而蕃舶之家,常以亿万计,贼(指侬智高)悉取之”,令朝廷大为紧张。 于是,时任枢密副使的名将狄青受命统师南征。但是出征之前,他得先想办法解决一个难题:“岭南外区,瘴疠熏蒸,北方戍人往者,九死一生……说者谓征蛮无全胜之策...

  • 中医之宗气 营气 卫气

    中医之宗气 营气 卫气

    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 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 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 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 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 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 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 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 注于心肺之脉,主要功能 有两个方面:一是走呼吸 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 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 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 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 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 视听的...

  • 中医药 优秀文化资源

    中医药 优秀文化资源

      许多80后年轻人对中医、苏杭的认识启蒙于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中有烟雨的江南、许仙、保和堂、三皇祖师会等。事实上,江浙一带人文底蕴确实深厚,朱丹溪、廖希雍等名医辈出,中医流派纷呈,记者一次休假旅行便感受到了江浙中医药文化的厚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中医药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在两地被更广泛地呈现出来。   时值小长假,浙江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游人如织,与其相连的大井巷内,一座高过10米的封火墙上,“胡庆余堂国药号”几个大大的楷体字浑厚遒劲,在闹市呈现出中医药...

  • 姬领会 结缘中医 悬壶济世 传承推广中医

    姬领会 结缘中医 悬壶济世 传承推广中医

      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社区姬领会开办的中医诊所,除了中草药特有的淡淡香气,映入眼帘的姬领会才四十出头,跟想象中的老中医相去甚远。不过,他诊治病人时的那一番望、问、切、问,却十足地透出中医的神韵与风采。   自开办中医诊所以来,姬领会经过近20年的打拼,把诊所办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近几年又频频出版中医科普著作,并且开课授徒,引起业界人士广泛关注。   结缘中医,在迷茫中前行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姬领会,儿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常年被病痛缠身的母亲。当时,村里有个中医大夫,母亲经常找他看病...

  • 培养中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促进中医持续发展

    培养中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促进中医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给中华民族打了强心剂,更给中医药事业和中医人注入了强心剂。笔者认为,文化自信以及自信文化,中医界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文化自信促进中医持续发展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新时期的中医人,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

  • 创建特色中医馆

    创建特色中医馆

    被评为“浙江省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卫生院,今年1至6月,门诊达4.1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3万人次猛增37%;医疗收入增至176万余元,增幅近10%;其中中草药收入同比增65%,从5.1万元增加至8.4万余元。 该院院长徐晓华告诉记者,卫生院业务增收主要靠中医药。她说,提升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医患获得双赢,在卫生院得益的同时,主要是患者受益。这促使卫生院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得到整体推进。最近,长兴...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山西中医学院:刘扬,武萌萌,刘志慧,王志恒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证常用的方剂只有 30 多个, 常用中药不过 100 味,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却能基于 这些基本方剂和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主因是其 临证思路有独到见解,兹总结如下。 中医四诊为核心,注重西医诊断 贾老师临证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结合患 者的西医相关检查及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强调 中西医各具优势,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 过而涉于虚”,而西医“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逐物太 过则涉于固”,...

  • 传统中医强调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传统中医强调中医护理的重要性

    今年4月,“杭州市首期西医护理人员学习中医培训班”在杭州市中医院开班。杭州地区各县(市、区)中医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病房等50家单位的81名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骨干参训。截至6月上旬,已完成了64个学时的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中国中医药报7月1日) 据了解,当前不少地方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病房专业中医护理人员缺失,毕业于中医院校的比例比较低,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辨证施护及中药知识等掌握不够,以中医护理为核心内容的辨证施护开展得很少,中医护理应用较不规范,没有严格按中医护理技术...

  • 村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村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为进一步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切实保障村医合理收入,湖北省利川市决定以2014年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开展选拔优秀乡村医生进村级班子的工作。该市提出,力争实现40%以上的村有1名村医进村级班子,每村至少有1名村医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健康报7月5日) 农村卫生工作是村级事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村委会重视不重视、支持不支持事关新农合、爱国卫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扎实开展,事关农村卫生面貌,事关广大农民健康。据调查了解,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委会对村卫生室、对乡村医生关爱不够、配合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中医的科普就是把抽象的中医知识 变得有趣

    中医的科普就是把抽象的中医知识 变得有趣

    临证多年,发现很多疾病之所以变化难治,不是因为六淫外邪多么厉害,而是因为民众的中医知识普遍匮乏。如果民众的中医素养高,那么中医治病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当前,中医的科普迫在眉睫。如何做好中医科普呢?笔者认为,在于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被大众接受。 首先,科普内容要通俗易懂。很多人不愿意接触中医,是认为中医很玄妙。中医科普需要雅俗共享,把深奥的中医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将高深的医理通俗化,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理来体现中医抽象的理论。中医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理解并感受中医的神奇。...

  • 《黄帝内经》为什么能够雄踞医经之首

    《黄帝内经》为什么能够雄踞医经之首

    •《黄帝内经》的“内”字似乎表达了这部书探究问题的视角,隐含着这部书是从内求法的角度探讨宇宙之道。 •《黄帝内经》的思想即使在现代,即使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仍然有深入探讨的广阔空间。作为一部以医载道的圣贤之书,它是超越时代的。 •中医应当自强,需要发展出属于中医自己的、着眼于生命能量运行的科研思路,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黄帝内经》是中医古籍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学术基础,这是古往今来学术界的共识。那么,《黄帝...

  •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自信源于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自信源于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现今中医药迎来大好发展时机。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药的历史传承是中医药十分重要的课题。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古医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理论、临床、中药本草、伤寒与杂病的基础,他们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对当今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及实用价值。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所运用的四诊八纲、养生保健,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从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中加以应用。《本草纲目》《内经》《伤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