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第7页
-
癫痫临床应用清热羚角先 化痰僵蚕验 活血水蛭佳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笔者运用中药配合西医治疗癫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应用中药时,除了辨证用药外,笔者还善用动物类药物治疗癫痫。动物类药多为血肉有情之品,其清热平肝、活血化瘀、开窍化痰、搜风剔经之功较草木之品作用峻猛效佳,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非草木类药物所能及。叶天士说:“病久则邪风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其效,当以虫蚁疏络逐邪。”现将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如下。 清热羚角先 在癫痫的急性发作或发热比较频繁时时,往往以“热、实&rdq...
-
神经科疾病伴发病症《伤寒论》诊治思路方药应用
《伤寒论》在中医脑病领域的运用体会 《伤寒论》其自序中提到当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因此可以认为《伤寒论》大部分条文记载的内容是基于外感疾病, 或记载原发病证、或外感并传变、或为原发病失治、误治, 可以说在中医经典文献中, 是外感疾病诊治的百科全书、工具书。但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 笔者将其记载的诊治思路、方药应用于中医脑病领域 (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障碍) 这一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也取得一定效果,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
治围绝经期失眠“调肝肾和阴阳”应用滋水清肝饮论
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在此阶段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失调症状中较常见的为失眠症状。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率达60%[1]。围绝经期失眠以难以入睡、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为主要特征[2],同时失眠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和进展有密切的关系[3],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焦虑症等,因此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危及身心健康,且随着年龄增长会加重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围...
-
二则香 砂六君子汤临床应用治验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清. 柯琴《古今名医方论》,具有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之功。 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 证,证见呕吐痞闷.不思饮 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 气虚肿满。笔者整理二则香 砂六君子汤临床应用治验. 以飨读者。 1.胃脘痛 陈某,男.42 岁。务农。患者上腹部隐痛 1个月,泛冷酸,暖气纳呆。 饭后胃脘部有胀满感.大便 溏,面色黄无华.舌质淡,苔 白微腻,脉细无力。投香砂 六君子方加减:党参、炒白 术、茯苓、浙贝母、法半夏、 乌贼骨各15克,术香、砂 仁、陈皮、炙甘草、瓦楞子各 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
温运中土法临床应用初探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具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而 肾中命火是脾胃运化的动力源泉,我们临床运用温 运中土法治疗多种内伤杂病,兹将相关临床应用心 得介绍如下。 1 理论依据 1. 1 中土的生理特点 1. 1. 1 土要温 脾胃运化水谷,须依赖阳气的温 运、温化才可完成。肾中命火是脾胃运化的动力源 泉,脾胃阳气根于肾。肾气亏虚,命火不足,则脾 胃腐熟水谷无力 。 《普济本事方》 [1 ] 云 : “肾气怯 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 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 化?&rdqu...
-
王庆其“脾主黏膜”学术观点及其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庆其 ( 1944—) ,男,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脾胃病) 40 余年,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 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脾胃病及心身疾病。 黏膜广泛分布于身体内各组织器官,黏膜相关 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王庆其教授在多年的 临床实践中提出了 “脾主黏膜” 理论,兹论述如下。 1 “脾主黏膜”认识的提出 研究证实,人...
-
幽门螺杆菌 李慧臻应用验方加减治疗
李慧臻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经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病因。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国Hp感染相关性胃炎发病率占慢性胃炎发病率的50%~75%[1]。目前14d含铋剂四联疗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治疗方式[2]。研究证实,采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Hp感染,不仅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抗生素疗程[4,5]。 李慧臻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第3批...
-
应用尺胃穴治疗胃脘痛 顽固性呃逆 产后腹痛案
赖新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兹将赖新生应用尺胃穴治疗疾病之验案简述如下。 胃脘痛案 患者,男,33岁,2016年5月22日因“胃脘部疼痛1小时”就诊。自诉1小时前运动后贪饮冷品,遂出现胃脘疼痛,呕吐清涎,口不渴,畏寒肢冷,自服“胃复安”未见缓解。刻下症:胃脘胀满痛甚,拒按,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查体:腹软,胃脘处有明显的跳动感,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可见呼吸困难并危及生命[1]。该病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发展迅速、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主要证候要素是湿、毒、热、瘀、虚,中医药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状、缩短疗程、防治病情恶化、促进康复进程方面具有确切作用[2]。疫情发生以来,笔者所在单位积极投入抗疫工作,充分发挥中...
-
浅谈角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
姜良铎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归纳总结了很多中医理念, 主要包括内伤基础上的外感, 从毒论理、从通论治、以调求平, 辨状态论治, 角药思想等。其中, 角药是姜教授临证辨状态论治的药物体现形式。临床过程中, 姜教授多以辨状态论治为指导, 以角药取效, 取得了显著疗效, 特别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的治疗中。兹就姜良铎教授应用角药治疗COPD稳定期用药规律进行探讨, 以飨读者。 角药思想...
-
临床应用从龙汤治咳嗽 自汗
从龙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之名方[1],始为“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而设。此方用龙骨、牡蛎敛肝气之逆,半夏、苏子降肝阳之升,白芍养肝阴之亏,牛蒡子舒肝经之滞,或加石膏清肝郁之火。实为治疗肝气升而不降,肝火浮而不潜之佳方。笔者临床应用从龙汤,扩大治疗范围,治疗多种临床杂症,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咳 嗽 患者张某,女,52岁;2009年4月初诊,门诊病例。主诉反复咳嗽1月余。1月前因受风寒而发热、咳嗽;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治感冒中成药,发...
-
吴眉辨证思路与临床应用
吴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师承于国家级名老中医屠金城教授,是护国寺中医医院“咳喘病专台”学术带头人。其临证严格遵循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宗旨,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检测手段,力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方用药严谨精良,重视标本兼治和疾病的传变,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吴眉老师多年来倾心研究中医药治疗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睡眠障碍、月经不调、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尤其是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参加北京按摩医院第一届老中医院际跟师活动,跟随吴眉老师临证学习3年,较深地领...
-
膏滋方临床应用 分享顾植山的一则典型案例
随着膏滋方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膏滋方治疗慢性病、调治亚健康的功效已经逐步被认同。然而,作为治未病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膏滋方冬藏精思想以及治未病内涵如何在处方思路中得到体现,在普遍意义上尚处于不被熟知和了解的阶段。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以及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临证,对运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指导膏滋方临床应用略有感悟。近日,因追访服用膏滋方患者疗效,发现有位患者已近五年未复发。随着斗转星移,运气更迭,当年看不懂的方子,今天回顾品味起来忍不住赞叹天人合一力量之神奇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之高超。在此分享顾植山的一则典...
-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普遍人群易感性的一类新型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腹泻、流涕、鼻塞等症状[1]。笔者在参加抗击COVID-19的工作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认为该疾病可归属中医“寒疫”范畴,应用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COVID-19临床表现及“民皆病”的传染性,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疫...
-
培土生金法辨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思路及临证应用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脾常不足、 肺常虚, 临床上 不乏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常表现为脾肺两虚。王 霞芳主任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 认为小儿呼吸病往 往存在脾肺同病, 采用脾肺同治, 健脾善后的方法治 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小儿脾肺同病的成因 王霞芳主任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 认为 小儿以脾、 肺两脏疾病为多见, 往往脾肺同病, 或脾病 及肺, 或肺病及脾, 或外邪直犯脾肺两脏。此与小儿的 生理、 病理特点有关, 即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小儿脾常 不足, 肺常虚是其内因。小儿从出生到...
-
略论《黄帝内经》喘证理论及临床应用
喘证是指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扇动、 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 也多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其根源发于 《内经》 [1 ] , 其对喘证就有较多论述, 称其为 、 喘、 喘息、 喘呼、 喘逆、 肩息等 。《内经》 对喘的记载奠定 了其理论基础, 自古以来都在指导和启发临床, 现将 其对喘证论述进行探讨如下。 1 病因 1. 1 六淫 对于六淫致喘 , 《内经》 提到了风、 寒、 暑、 湿、 燥、 热邪。寒为阴邪, 外使腠理闭塞、 内令肺气郁遏 而致喘息。如 《素问 &middo...
-
清肺排毒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机制
2019年12月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防控疫情发生发展过程中,清肺排毒汤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结合中医治疗的优势。本文基于清肺排毒汤中多个经方的组合,探讨该方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机制。 1 医史可鉴 纵观历史长河,疫情总是间断发生的,而在每一次疫病的治疗与预防中,中医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汉·张仲景在《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肠同治”理论临床辨证应用初探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经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强烈传染性[2]及家族聚集性[3],已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截止2020年2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确诊人数已逾6万人[4]。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对症支持治疗外,仍没有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5,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5]。纵观中医药几千年发展历程,对疫病具有深刻的认识,且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尤其在2003年非典疫情...
-
偏方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
偏方是一类组成简单,易于就地取材,尚未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但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1]。偏方的主体为单方、验方。单方是指由单味药物组成的方剂,验方为效验之方。单方、验方均源于人民群众在防治疾病中积累的经验,其中一部分以文献形式记载于中医著作中,另一部分以经验形式保留,依赖内部资料传授或口耳相传。偏方之偏是相对于经方、名方等具有系统医学理论解释的方剂,后者被主流的医学从业者所公认和实践,而偏方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其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 当代医家对偏方存在很多争议。一方面,...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