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 第3页

应用 第3页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主要 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该 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有促进肺炎症 吸收、解除气管痉挛等作用。小儿肺热 咳喘出现发热、口渴欲饮、呼吸急促、烦 躁不安、夜寐不宁等症状,以及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可服 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进行治疗。 用法:口服颗粒剂,每日3次,1岁 以内,每次4克;1~2岁,每次6克;3~5 岁,每次8克;6岁以上,每次12克。口 服液,每日3次;1~3岁,每次10毫升, 每天3次;4~7岁,每次10毫升,...

  • 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调肝理脾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脾为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肝 “贯 阴阳,统气血,居真元之间,握升降之枢” ,肝脾 二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肝脾功能的协调是维持人体各脏腑功能正 常的关键所在。 1 小儿肝脾相关理论 脾与胃同属五行之土,位居中焦,以膜相连, 二者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共济,共同将饮 食物消化、吸收,形成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而 营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人体正常的 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行使调节精神情志、促进 消...

  • 温阳学术思想的脉系 徐小圃温阳法在儿科临证应用

    温阳学术思想的脉系 徐小圃温阳法在儿科临证应用

    徐小圃温阳学术思想及其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徐氏儿科中医流派奠基者徐小圃( 1887- 1959) , 是 近代沪上著名儿科医家, 其法宗仲景伤寒的重阳温补 学术理论, 熟谙北宋以来儿科学家如钱乙、 陈文中、 万 全、 陈复正等的学术思想和医疗典籍, 吸取各家精华。 其临证细致, 用药果敢, 屡用峻剂以起沉疴, 流派特色 鲜明突出, 经验宏富, 声誉卓著。徐氏行医之初, 曾偏 重于 “小儿纯阳, 无烦益火” 的理论, 用药主“清” 。后 由于其子患 “伤寒...

  •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治疗小儿泄泻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

      小儿泄泻四季常有,以夏秋多见,由于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外易为六淫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使脾胃受损而发泄泻。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止泻为法。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常用其师柳学洙先生的经验方藿梅汤加减应用,每多获效,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藿香3~5克,乌梅3~5克,扁豆5~10克,通草2~5克,槟榔2~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每日2次。具体据患儿年龄及体质调整用药量。   方解:方中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开胃为主药,扁豆健脾,乌梅...

  • “分消走泄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

    “分消走泄法”在儿科病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衣晓峰 刘志伟 刘璐佳整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亦不断发生变化,湿热性疾病丛生。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王有鹏从事中医儿科临床30年,立足于当代儿童体质和湿热疾病特点,首倡将“分消走泄法”应用于儿科杂病中,并潜心探索,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温胆汤系列合方。 叶天士创“分消走泄法” “分消走泄法”是清代名医叶天士首先提出,《外感温热篇...

  •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比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如果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汤剂内服是中医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治法,在用药上具有如下特色: 【汤剂是中医儿科内治法应用最多的剂型】   临床用药一般要因人、因病、因时而选择不同剂型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发热患儿的治疗,一般以汤剂疗效最好,若患儿呕吐而无法服药可改为直肠给药。由于汤剂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成为中医用药的第一大剂型,中药汤剂内服也是中医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激素及中医药应用概况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激素及中医药应用概况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 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 男多于女,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 部位,其中累及消化道的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腹 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 便血 [ 1 ] 。笔者以腹型过敏性紫癜、激素、中医药治 疗为关键词,检索万方、CNKI 2011 年 1 月 ~ 2016 年3 月刊载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激素治疗 传统治疗主要是在控制感染、抗凝、维生素 C 及钙剂等基础上,使用激素、抑酸剂等治疗。目 前研究认为,儿童腹型过敏...

  • 经方在儿科中的应用

    经方在儿科中的应用

    何为经方?《辞海》曰:“经方,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本文所说“经方”就是医圣张仲景书中的方剂。 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其中“简”主要是指药味少。文献研究指出《伤寒论》有方112首(有说为113首),《金匮要略》有262首,共计374首,除去重复,共计178方。其中1味药的方有14首(如矾石汤方、雄黄薰方、蛇床子散方等...

  •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哲西疗法的临床应用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发汗是一种反射性活动,下丘脑的发汗中枢是发汗的主要中枢,小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位于手、足、前额处的小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汗出增加,交感神经抑制时汗出减少。自汗、盗汗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即人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国医大师尼玛擅长藏医药炮制与神经性疾病的诊治。现将尼玛运用藏医哲西疗法治疗神经性自汗、盗汗经验介绍如下。 对神经性汗症的认识 藏医认为自汗、盗汗是三大基因失调引起阴阳失衡的一种典型表现。尼玛认为神经性自汗、盗汗主要是体...

  • 来复汤治疗汗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体会

    来复汤治疗汗证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体会

    汗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表现之一,汗证亦是临床常见病证。来复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大病后不能自复者疗效卓著。笔者采用来复汤治疗外感后虚汗淋漓,甚至汗出欲脱之证,取得较好的疗效,故从元气和肝的关系,探讨来复汤的制方之道。 1 肝与元气之生理 1.1 肝应春性升发,助元气之布散 从四季而论,肝应春,又称厥阴之脉,所谓“两阴交尽,一阳初生”,经一冬之潜藏、收纳,蓄势而待发,于冬至之日,一阳初生,春生萌动,草木皆初生,引领地下阳热之气向上萌动。人应自然,张锡纯认为...

  • 周德安针灸治神理论在小儿发育迟缓中的应用

    周德安针灸治神理论在小儿发育迟缓中的应用

    小儿发育迟缓属于中医学 “五迟 ”“五软”范 畴。五迟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以 发育迟缓为特征; 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 足软、肌肉软,以萎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 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 足所致 [1 ] 。周德安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第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 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周德安名医传承工作 室导师。周教授在针灸治神方面提出 “治病先治 神”的学术观点 [2 ] ,总结出一...

  • 酸甘化阴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酸甘化阴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酸甘化阴是某些酸味药和甘味药配伍后产生临床效应的概括,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运用发展,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阴伤既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酸甘化阴的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方中芍药养血敛阴,可充肝体、助肝用,甘草补中助运,两者合用酸甘化阴,柔肝疏肝。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1]。本病归属中医“肝风&rd...

  • 临床中应用以下方法治疗小儿口疮

    临床中应用以下方法治疗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以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红肿、糜烂、疼痛为主要表现,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颚等处。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以下方法治疗小儿口疮,效果较为显著,总结如下: ①吴茱萸30g,牛膝10g,细辛6g。将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1~3g,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胶布贴于神阙穴,每天1次,3天为1疗程。 ②五倍子10g,石膏6g,青黛1.5g,冰片0.5g。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用少许涂于患处,每天3~5次。 ③吴茱萸12g,生半夏9g,黄连6g,栀子3g。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3~5g用姜...

  • 消食导滞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消食导滞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故常易为饮食所伤,出现积滞、呕吐、泄泻等症。《育婴家秘》所说的小儿“脾常不足”,也是古代医家对小儿所以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儿科临床中,因饮食积滞所致疾病者,在儿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饮食积滞是儿科病中最为常见的基本证型之一,或独立存在,或兼夹出现。消食导滞法作为中医儿科常用内治法则之一,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之证以及积滞引起的其他病。...

  • 高兆旺“形精气味”理论男科应用经验

    高兆旺“形精气味”理论男科应用经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厘清“形”与“精”、“温”与“补”的含义是理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关键所在。 高兆旺,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工作30余...

  • 应用金匮肾气丸配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多例早泄

    应用金匮肾气丸配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多例早泄

    早泄,临床颇为多见,一般是指性生活之始,甚者在交接之前,精液提前泄出而致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世人临床多作肾虚为治,多有效验,但临床亦多从肾论治无效者,我们应转换思路,辨证施治。笔者从脾肾论治,应用金匮肾气丸配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多例早泄患者,效果满意。 补中益气丸出自李东垣所著《脾胃论》,用于治脾胃气衰,中气不足。早泄病机与中气亏虚,摄精无权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升降之枢,补中益气丸可补中益气,中气足,史固摄有权。 金匮肾气丸源于《金匮要略》功善温补肾阳。早泄一症,多因肾寒失于封藏...

  • 平遥王氏妇科 东垣思想的应用

    平遥王氏妇科 东垣思想的应用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之枢,脾胃气虚,升降失常,百病由生,表现在妇科方面,可见带下、腹痛、腰酸、崩漏、产后腹泻、产后气短、产后发热及产后乳汁自溢等。山西平遥王氏妇科在诊治妇科疾病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东垣思想的应用,兹简要摘录如下。 补中益气汤治崩漏 吴某,女,49岁,月经紊乱半年,近一月余经血淋漓不止,口服抗生素,宫血宁等效不显。5天前出血量增多如注,至今不减,患者出现头晕,乏力,腹痛,腰酸,纳差,舌淡苔薄白,...

  • 常用妇产科的中药应用

    常用妇产科的中药应用

    几千年来,中药是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妇科领域,中药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中医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挑战。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妇女,特别是孕妇及胎儿,中药的禁用,忌用以及其毒副作用尤为需要关注。这就要求中药的成分研究、复方研究及中药药理研究和毒理研究需要更全面、更科学地加强研究整理,尽快使许多已广泛应用但药理作用尚未清...

  • 超声检查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超声显像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在妇科疾病中被广泛应用,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笔者根据自身的临床诊治经验,简述在中医妇科中如何充分、有效、安全地利用超声检查。      1 月经过少或闭经的超声显像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女子年逾16周岁尚未初潮,或已建立了月经周期又中断达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月经过少、闭经虽然主症表现不同,病情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月经过少多为闭经的前驱症...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 《伤寒论》 中: “伤寒八九 日, 下之, 胸满烦惊, 小便不利, 谵语, 一身尽重, 不 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原方是由柴 胡、 黄芩、 半夏、 党参、 桂枝、 茯苓、 龙骨、 牡蛎、 大 黄、 铅丹、 生姜、 红枣12味药物组成, 具有和解少阳、 通畅三焦、 镇静安神、 通腑降浊之效。 临床上广泛应 用于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 心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等 [1] 。 笔者根据中医 “异病同治” 的原则, 运用本方治 疗男科疾...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

    在国内外首次系统阐明多囊卵巢综合征(英文缩写为PCOS)的内分泌、卵巢形态、临床表型、遗传学标志等病证特点;率先捕捉到PCOS所致无排卵不孕的“元凶”是卵巢内胰岛素抵抗。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首席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吴效科教授领衔完成的科研项目《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日前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课题组“二十年磨一剑”,根据妇科“痰壅胞宫”的原创理论,发现PCOS无排...

  •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彬教授治疗男科疾病倡导“男子之阳以通为用”理论;在制方用药上,以补配消,以塞配通,以温配清,以降配升,以敛配散,致力“古方新用,推陈出新。”四乌贼骨一藘茹丸为《内经》十三方之一,出于《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此方原是男女并治。宾彬教授将此方广泛应用于男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实效。现将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在男科疾病...

  •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先兆流产 临床实践应用药粥调理

    中医认为,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属于虚证的为多。如久病体弱或者怀孕后不慎房事,致肾虚“不能固摄胎元”,从而引起先兆流产;孕妇素来体质虚弱,或久病消耗,以致气血不足,或者怀孕后思虑过度,劳倦过度而伤脾,从而导致血气不足,都会影响及胎儿失养。此外,血热伤胎、跌仆闪挫等也可伤动胎元而致先兆流产。发生先兆流产后,采用药粥保胎有独特的疗效。现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药粥调理肾虚、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的药粥验方介绍于下,以供选用。 1.肾虚出血量不多,质稀色淡,兼见腰酸腿软,小腹坠痛,尿频,也可有头晕,耳鸣...

  •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吴佩衡先生是中医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云南 经方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遣方用药深受张仲景《伤寒 杂病论》 的影响 [1 ] 。善用附子、 桂枝、 干姜等温阳药物 治疗寒证疾病, 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而尤以附子的应用 最为得心应手。在 《吴佩衡医案 》 《医药简述 》 《中药十 大主帅》 等文献资料中, 吴氏治疗疾病多种, 涉及内外 妇儿各个学科, 尤以内科居多。目前关于吴氏学术思 想的研究, 内科已经获得了很多成果 [2 -3 ] , 至于妇科方 面, 至今尚未见系统性的汇总报道, 故本文以吴佩衡先 生论著为主要依...

  •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 ( 1940—)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家学渊源,精研经典,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科研工作 50 余年,对卵巢早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 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降低、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

  • 《内经》“二阳之病”理论及其在女科男科临床中的应用

    《内经》“二阳之病”理论及其在女科男科临床中的应用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 曲,女 子 不 月” [1 ] ,该句理奥义深,一直争议颇多。历代医家 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发,并指导临证。笔者就 其理论内涵及其在女科、男科疾病的临证应用探 讨如下。 1 理论内涵 “二阳”谓之 “阳明” 。大肠、小肠都属于胃, “二阳之病”即阳明胃病,故二阳之病常以阳明胃 病统言之。上述文义医家多认同,分歧在于对 “发 ”“心脾”及 &ldq...

  • 海螵蛸伍鸡内金在妇人病血瘀证中的应用

    海螵蛸伍鸡内金在妇人病血瘀证中的应用

    我们在治疗妇人病时经常将海螵蛸和鸡内金作 为药对配伍应用,治疗妇人血瘀之证疗效颇验。现 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血瘀与妇人病 瘀血在妇人病病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瘀血既包 括离经之血,也包括在血脉中运行不畅之血 。《证 治准绳》曰 : “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 血瘀滞不行” ,说明血瘀易于形成 。 《景岳全书· 妇人规》曰 : “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 拗,每不可解” ,正因其 “多郁”的情志特点,易 使气机郁滞,故...

  • 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探讨

    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疾病的应用及探讨

    藿香正气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藿香、 紫苏叶,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厚朴、 桔 梗、 炙甘草组成。具有芳香化湿, 解表和中, 理气之功 效。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症见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 等。常用于四时感冒, 尤多用于夏季感冒型急性胃肠 炎。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总结发现 [1 -2 ] 藿香正气散临 床应用及研究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方多用于消化 系统、 儿科、 神经内科、 呼吸系统、 皮肤科等, 妇科方面 的应...

  • 产后多虚多瘀观的应用

    产后多虚多瘀观的应用

    刘敏如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概括产后处于“多虚多瘀”的生理状态,据此制定产后诸病的论治大法“补虚化瘀”,从而拟定产后经验方,并根据各种病症表现加减化裁。临证加减如下: 1.加桃仁、红花、丹参、炒枳壳、益母草,化瘀涤胞,调治产后、流产后恶露不绝,量少色黯,小腹疼痛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2.加桃仁、生地、肉苁蓉、黄精、白蜜糖(冲服),养血润肠,治疗产后大便难(因亡津液胃燥); 3.加熟地、香附、乌药、鸡血藤、艾叶,缓急止痛,治产后腹痛:...

  • 异位妊娠 应用中医药治疗

    异位妊娠 应用中医药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患者由于症状、体征不典型,可能被误诊或延迟诊断,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而卵巢妊娠是异位妊娠的少见形式(占异位妊娠的3.2%),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着床和发育;因卵巢血供丰富,早期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腹腔内大出血,且术前诊断率低,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马堃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此病,现结合病案,简介如下。   病机认识   古代文献中未见有卵巢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l...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