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第6页
-
京剧大师服用中药宣传中药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
许多京剧大师服用中药、宣传中药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甚至参与了中药产品的研发。梅兰芳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京剧大师,曾与我国多位知名中医药大师交往深厚,利用中药防病治病,利用自身影响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192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梅兰芳为时任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的父亲祝寿时专程来济南演出。因时值寒冬,加之当时取暖保温条件远不如现在,梅兰芳患上了伤风感冒,嗓音沙哑而无法登台,张宗昌就将宏济堂创始人兼东家乐镜宇请到府上为梅兰芳等诊治。乐镜宇根据他的情况开方配药,梅兰芳很快痊愈。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专门向...
-
国医大师李济仁 养心宜养神养肝宜疏肝
李济仁,1930年生,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顽疾治疗,有《济仁医录》等专著10余部,论文百余篇,并参编《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李济仁,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如今身体健康、步履轻盈、思维敏捷,每周坚持门诊与带教,还时常外出旅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得益于对心、肝、肺、脾、肾五脏全方位的保养呵护。 养心宜养神 李济仁介绍,养生著作《黄帝...
-
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 北京逝世
国医大师陆广莘走了。在阴阳两隔的一刹那,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他有了回音,他的手还是暖和的。这是一双写了《中医学之道》的手,我将永远记得。 我和陆老是什么时候认识的,我已经记不清了。1987年4月24日~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开始办公)还不到半年时间,科技部在北京国谊宾馆举行了“《2000年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这个会规格很高,宋健、钱学森、沈其震、张震寰、陈敏章、朱丽兰、邓南、田景福等都参加了(胡熙明因出国访问未参加)。在4月26日下午的大会上,陆广莘发了言。他说...
-
国医大师暨拜师大会 郭诚杰 张学文
12月18日,陕西省隆重召开学习宣传国医大师事迹暨名中医传承拜师大会。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向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要以张学文、郭诚杰同志为榜样,树立和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省卫生计生委做出决定,各奖励两位国医大师教授10万元,成立国医大师科研...
-
基层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健康服务 国医大师唐祖
为确保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日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通知》,强化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服务监管、落实新农合倾斜政策、加强考核评价等5项举措,强力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 《通知》要求到2017年,将中医科(中医门诊)建设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评审评价、年度校验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质认定的必备条件。 《通知》明确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优先招聘中医类别医师,强...
-
我学习中医的四个经验 国医大师 唐祖宣
我学习中医的第一点就是苦背,第二个就是善问,第三个就是多读,第四个就是多写。 我的学习是继承老师的经验,当时我是一个学徒,按照老师的教导来,老师对我很严格,我们每看一个病必须去观察是否有效,老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用温阳法治疗心衰取得了很好疗效。 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运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在临床中治疗中风以后引起的坏疽,就是现在的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坏疽,命名叫老年脱疽,在辨证分类与治疗当中分为:阳虚血瘀型,运用温经散寒、益气化瘀法来治疗;热毒型,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来治疗;阴...
-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吕景山的著作 吕景山(1934—),祖籍河南偃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院)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1991年调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工作,任所长、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吕景山对穴》等...
-
石仰山 大师远去 音容宛在
2015年12月27日,中医骨伤界一代大师,第二届国医大师、石氏伤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石仰山教授驾鹤仙逝了。 作为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之一的我,有幸在1992年到当时的黄浦区中医医院伤科加强实习,第一次结识石仰山教授,并跟随他随诊,从病人对于他的信任赞誉中,朦朦胧胧感受到石氏伤科的神奇深奥;而石仰山教授的博学、谦逊、耐心也让我深深佩服并立志今后从事骨伤专业的决心。 1992年夏天,我毕业踏入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这是由石仰山的父亲石筱山先生创建并担任第一任主任的科室,石仰山自2002年起又被聘为我们科...
-
说故事 忆恩师 缅怀国医大师干祖望
2015年7月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的恩师,国医大师干祖望(1912-2015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这近一年的日子里,我时常梦到恩师,梦到与他探讨遣方用药的场景,似乎恩师还活着。这份对恩师深切的思念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聪明与调皮 恩师幼年聪颖过人,读书学习特别好。五岁时就读姚石子家塾,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离骚》《史记》、唐宋八大家及六朝的骈体文等书,并理解至深,常常得到家塾老师的赞誉。 恩师也有一个调皮的童年,在他七岁时,家中新屋落成,准备请客十多桌以示庆...
-
夙所钦敬的国医大师朱良春
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2015年)是前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早期的入室弟子,堪称是章先生诸多弟子、门人中,在学验传承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医家。特别是治学、学术、诊疗等领域的传承与弘扬,影响遍及国内外。我和朱良春先生相知相识近60年,他长期在江苏南通市业医。我有一位师兄曹向平先生早年在上海的中国医学院毕业后,也长期在南通市从事诊疗、教学工作。曹师兄与朱良春先生有同窗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学术、临床。回忆上世纪60年代,曹师兄来京参加学术会议时,曾多次向我述及朱良春先生的诊疗特色和业绩,以及他如何受到广大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