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 第12页

医学 第12页

  •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同学们,面对即将开始的蜕变,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关爱你们的师长,在此我为你们开张处方,期望有助大家将来能对社会“望闻问切”,配伍好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望闻问切闯世界, 配伍人生绣华章! 望闻问切世界 望闻问切,明时代趋势。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你们赶上了追梦的好时代,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时代。你们的青春梦想与中医梦、中国梦紧紧相连!你们无...

  •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靠的就是一代一代中医药人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精神,把自己或他人经验整理成文,传承下来,经过反复临证验证、再验证,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或临证经验。作为基层中医,笔者从医20多年,深感中医病案书写的重要性,病案书写是基层中医成长的“发动机”,没认真书写好一份病案,就没体会到中医药学的魅力。 基层医生受条件制约,进修机会比较少。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医学专业知识的广泛性,基层中医步入临证则会失去方向,不知自己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结果成了“什么都知...

  • 追求医学真理的第二条路线

    追求医学真理的第二条路线

      1982年,当我还是一名中医学院二年级学生时,因长期腹泻,久治不愈,很是苦恼。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文章中说脾胃功能不好可以练习内养功,我就立即开始如法练习,发现病情日渐好转,到第19天时真的就痊愈了。从此,我开始对气功产生了兴趣。   此时,虽然早已学完经络学说,但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我尚不能认同经络的存在,这令我对中医非常困惑。恰好我在图书馆看到了李少波著的《真气运行法》一书,当发现里面说到,通过练习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后,可以感受到经络的循行时,我便开始自己练习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

  • 疾病如伤食 中医学新的使命

    疾病如伤食 中医学新的使命

      时代在变迁,医学需发展,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崇尚利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形成,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健康观的转变,使得中医药学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以显现。应对现今疾病谱的变化,加强研究新出现的疾病如伤食等,是历史赋予中医学新的使命。   现代三大疾病与伤食密切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已取代了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现代人所患疾病中大约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相...

  • 《伤寒论》临床医学基础

    《伤寒论》临床医学基础

      开奠临床医学基础   对临床各科的论导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及理法方药的规律,既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用于内、外、妇、儿及男科等疾病。就其内容而论,包括了心肺,肝胆,脾胃,肾与膀胱,大、小肠、生殖系诸脏腑病症,故仲景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指导着临床各科,至今仍行之有效。   内科杂病:《伤寒论》的辨证论治规律,对内科杂病有很多指导。在病因学方面,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即内因、外内、不内外因的“三因”为病的病因分类学说,提出了人体发...

  • 中医学里人体之“气”有区别

    中医学里人体之“气”有区别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致病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

  • 帮助中医学生走好临床的第一步

    帮助中医学生走好临床的第一步

    院校学生是未琢之玉,临床带教是浓重的一笔,“带教老师”当担起培育重任,倾心倾力尽职尽责,雕琢出未来医学的脊梁。如何引领院校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笔者认为,可用以下5种方式帮助中医学生走好临床的第一步。 诊疗式:从患者入院开始让学生以主管医师角色进行诊疗,带教老师密切观察,必要时详细记录错误细节,然后演示正确操作,让学生自己总结错误的地方,并分析原因。 随后,老师整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正的方法,布置训练任务,在下一次带教时检验改进成果。这种方式效率高,知识的缺陷和错误的习...

  • 四象体质医学源于中医智慧

    四象体质医学源于中医智慧

    编者按:6月7~9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四届年会召开,期间,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澳门科技大学协办,中国中医药报社作为媒体合作单位联合举办了“传统医学——发掘人类健康共同体的资源宝库”研讨会议。传统医学领域专家激扬思想,共同探讨不同国家、不同政府、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构建传统医学发展共同体。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主任 许家杰 中医学发展需跨学科合作 现在很多病人在美国治疗,美国有很好的西医、替代医学、补充医学。我们所做的结合医...

  • 中医学在不断怀疑和创新中前进

    中医学在不断怀疑和创新中前进

    •中医学传统中蕴含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探索、怀疑、求真等精神气质不仅与西方的科学精神相通,而且,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协调统一、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中医学在不断怀疑和创新中前进,怀疑创新正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愚意以为,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规范,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学术术语等方面大相径庭,较为典型地代表了各自所处的文化母土及其特征,但如果以西医为标准而指责中医不科学甚至伪科学,这是有失偏颇的。 中医文化闪烁科学光...

  •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

    师承是中医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6月,天津市卫生局批准成立天津市王忠民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工作室导师王忠民的指导下,跟师学员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一定成绩,深深感受到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巨大作用,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名师指教 以身作则 王忠民曾在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医院工作多年,具有很扎实的临床功底与科研能力。先后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发表省级以上刊物专业论文155篇,获得中药国家发明专利14项,个人与他人合著出版专业书籍15部,发表医药科普文章1500余篇。...

  •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阴阳五行理论

    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宗教学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目前处于优势地位并被公认用于指导医学实践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模式从多角度看待疾病、医学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多方面认识人类的饱康和疾病,从而把人们的医学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中国传统医学形成以《内经》的产生为标志,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整体性为特色的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从两千多年前产生至今,却&mdash...

  • “象思维”是中医学原创思维

    “象思维”是中医学原创思维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法,在形成并丰富中医药学理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医学术备受关注。但正如其他任何一种科学方法一样,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象思维”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亦是有功有过,正确理解并评价这一方法的科学价值对研究中医学理论至关重要。“象思维”即取象比类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类比思维相似。类比与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假说、想象等逻辑思维方法共同构成自然科学研究的主体方法...

  • 读《吉林名医谱》记录地域医学历史

    读《吉林名医谱》记录地域医学历史

    学术史是由学术事件、人物和著述等构成的。对于医学史来说,医学人物,名医大家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治史的人,大抵先爬梳历史文献,梳理历史脉络,还原历史原貌,阐发历史规律,进而做出历史评价。这些工作之后,就是为历史人物写传。事实上,有文字记载的东北中医的历史资料实在不够丰富,可以爬梳的文献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东北中医的历史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将当下已知的中医情况,尤其是历史情况记录下来,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每一项关于东北中医历史的著述都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关于中医人物的著述,更有意义。长春中医药大学崔仲平教授...

  • 中医学中“火”与疾病

    中医学中“火”与疾病

      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火的直观观察,中华民族以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将火从物质文化向观念文化扩展,将火演化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就“火”的中医涵义来讲,其主要涵义有以下四种: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六气之火、药物气味之火。生理之火又称“正火”,与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关。病理之火又称“邪火”,包括病因层次的火与病机层次的火。本文从“正火虚衰”与“邪火亢盛”两个角度论述中医学中&ld...

  • 中医科学范围的理念与立场 为大医学观

    中医科学范围的理念与立场 为大医学观

    •人类的大科学,包括形上性科学与形下性科学两大类。以大科学观与大科学框架结构为基础,把中医(包括其它传统医学)与西医两种成熟的医学科学体系,并列纳入我国医学科学范围的理念与立场,称之为大医学观。 •把中医形而上与西医形而下用生命与非生命加以说明,可以这样解释:中医是用对待生命领域的思想与方法,研究人的整体生命现象的医学;西医是用非生命领域的思想与方法,研究人体局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医学。二者相互不存在可比性。 •不同特质的文化科学,各自有各自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

  •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西药相互作用:结合医学领域的新话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徐浩 根据我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大多数中草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是安全的,与化学药物合用时多数情况下可发挥协同增效、甚至减少其毒副作用的效应,体现了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当然,临床医生也应注意循证医学证据的参考应用,以尽可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风险的出现。 由于以患者为中心、将植物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结合医学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界防病、治病的一种新趋势,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也日渐增多,其相互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曾载...

  •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治未病”的康复预防观 “治未病”是中医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康复学吸收中医养生学中某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有别于养生学,并具有独立的学术内涵和体系的理论,即以功能障碍为康复对象,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的理论。而“冶未病”的康复预防观也是来源于中医养生学。在康复预防中,“未病先防”可预防病残的发生,&l...

  •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黄帝内经》在描述中医养生法 则时曾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足,邪气 就不容易侵袭,不容易生病。中医的 “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 而“邪气”相当于外在的各种致病因 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如先天禀赋、精神状态、 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锻炼、年龄等, 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先天禀赋 体质,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等 正是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

  • (七古) 中医学起源

    (七古) 中医学起源

    文明肇始路茫茫,遂古初形夜未央。 浩浩乾坤辟天地,昭昭日月运阴阳。 燧人钻火食熟味,有巢折枝成木房。 伏羲九针因砭制,神农百草自毒尝。 岐黄论道穷医理,伊尹煎汤配药方。 彭祖长生勤补导,文王演易细推详。 穷原竟委明三候,索隐探微辨五常。 医道昌明从此始,千秋大业自堂堂。 (周志彬 撰诗并书)...

  •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在中医药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业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要加速传播和良性发展首先应该将证候的标准与规范研究透彻。因为证候在中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然而传统中医证候诊断是通过直观疗法得来的,望闻问切的诊病手段所归纳出的信息是不可直接测量的变量。这些信息大多无法用确切数据定量表述,缺乏客观、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给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造成诸多困难,而且可信度低。中医学要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同时必须向现代化转变,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可信性、可操...

  • 中医的灵魂是中医思维“经络医学”概念

    中医的灵魂是中医思维“经络医学”概念

    中医的灵魂是中医思维。没有中医思维,就不是真正的中医。中医对人体生命状态的把握,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天地之道。《易经》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就是说,要看人体阴阳的变化是否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一致,相一致就是正常状态,相悖就是异常状态。中医就要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以药物之偏去纠正人体之偏,使人体阴阳重新恢复平衡。中医的传承就是要传承中医的理念、思维、方法和技术,就要靠那些热爱中医、献身中...

  • 《内经》是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根源

    《内经》是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根源

    •学习研究《内经》,不仅要领会其提供的理论精华,更应深刻领悟先人们认识世界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方式,而结合临床实践是研读经典的最高境界。“经典需要临床,临床需要经典”,这是笔者的深刻体会。 •治经典之学,若实实在在运用于临床,才能把经典理论真正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有所感悟;先哲之理法,若能灵活应用于今病,方见生命。若不着边际,高谈阔论,虚无缥缈,除了把经典之学引向空玄之外,则与中医学术发展无寸补。 中医学经典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离开临床实践就...

  • 中日合作推进广西康复医学发展

    中日合作推进广西康复医学发展

    广西男性患者朱某,40岁,因腰3-4椎间盘脱出症及腰椎第5节失稳症,多年来左下肢行走无力,抬脚费力,行走需扶墙或借助器具和他人帮助。经过PNF技术(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目前可以独立行走,不跛行。这是记者在“第一届中国广西—日本熊本国际康复论坛”上了解到的众多使用康复疗法的病例之一。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学科之一。中国广西—日本熊本中日友好康复医学培训中心近日在广西江滨医院挂牌成立,广西康复医学在中日合作和各方面的支持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中医的科学发现是从医学原点开始

    中医的科学发现是从医学原点开始

    作者简介:祝世讷(1940—),男,山东青州人,教授,长期从事自然辩论法、医学方法论、中医系统论、中医发展战略、中西医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中医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包含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所发现的科学事实和规律已总结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但这些科学发现被长期漠视和否定,今天要正式地提出来进行研判和认定。中医科学发现众多,重大而有原理意义的有:生气——中医发现的生命运动;生气通天——人的生命运动与天地相通;精气神—&md...

  •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争论从未停歇。面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既可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还需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临床研究不能局限于医案的整理、经验的总结,还应该应用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争论从未停歇。尤其是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中医学界内部对此争论更为突出。譬如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方面,有的强调以中医传统方法治病,有的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疑难病症。在科学研究方...

  •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我们开讲中医学对于脾脏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1、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

  • 《医学科普丛书》的意义

    《医学科普丛书》的意义

    一套丛书,两年间出版了24种,不仅被摆放在许多书店的显眼位置,有不错的卖点;而且还频频在各类书展中亮相,获得读者的好评。今年2月,其中的19种已通过手机上线阅读,把它带进了更广阔的空间…… 百姓的需求是最大的砝码,读者的喜爱是最好的褒奖,中原农民出版社不失时机地组织专家又编写出一批后续书目,并将于今年7月起陆续推出。作为这套丛书的挂名主编,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提笔写下这段话,以为这套丛书的高效繁衍鼓劲、助力! 继续推出《医学科普丛书》的意义,起码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为国民...

  • 中医药学术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

    中医药学术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

    国医大师 孙光荣 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的核心内容为德、道、学、法、术、器,即以大医精诚的医德,道法自然的医道,博古通今的医学、辨证施治的医术、符合中医认知使用的医器。 当今,传统家传与拜师模式、现代师承教育模式、研究型师承模式为中医学的三种传承模式,三者各有利弊: 传统家传拜师模式容易培养学生兴趣和积累经验,容易确保师承的正宗性和完整性,容易形成学术流派,保存独家特色,容易形成门户之见,继承者学术视野相对局限,容易导致创新性不足,并且难以大规模培养人才。 现代师承教育模式则容易...

  • 早期医学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早期医学与宗教有密切关系

    开辟鸿蒙出野蛮,十巫百药下灵山。 移精变气通生死,说咒禳灾祛疾患。 人禀五行神有养,病因六气鬼无关。 巫随术士祝由立,医入天官政令颁。 不与庸人言至巧,当从先圣定增删。 岐黄大道传千古,橘杏春风满世间。(周志彬) 早期医学与宗教有密切关系,曾有过医巫混淆的阶段。那时的巫医采用祝由术——一种用符咒和语言祈祷除疾驱病的方法来医治疾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开始注重自然与现实,医学也逐渐脱离宗教神学和巫术的束缚,走上了...

  • 读《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有感

    读《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有感

    记得曾读过一个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妇人难产,服药不效,待叶天士看毕处方,即将原方中的药引“竹叶三片”改为 “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出叶天士所料,不久便顺利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这让我觉得中医治病很潇洒,很写意。日月如梭,转眼已到大三,古人学医,三年师承,即可出师开业。看看自己。那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啊!真是惭愧。 《医中百误歌》是清代医家程钟龄行医30年的心得,读完之后,突然很多往事涌上心头,想起平时的点点滴滴。《医中百误歌》大体可分成医家误、病家误、...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