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第11页
-
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
西学东渐以来,由于人类的疾病防治成本、健康维护成本和卫生经济运行成本过高,迫使各国政府不断推行医疗改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难题。特别是西医学用还原论思维方法所构建的医学范式尽管为我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选择,但由于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而凸显出了明显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在医改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引领作用。 首先,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系统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解放医学生产力。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学问,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灯塔,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法则之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不一而论。“这些辨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内在联系,现今仍是中医临床认识和揭示疾病本质的主要手段。”面对如此庞大的辨证体系和历朝历代医家们的多种诠释,后世学者几乎是在眼花缭乱中去学习认知、选择应用的。当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李其忠两位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6年的努力,在国家立了专项的研究成果《中医藏象辨证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时,心想:...
-
过分分化危害中医学科特色
与西医擅长针对局部、靶向的医疗方式不同,中医能够发挥的特色正是在于它整体、系统地处理疾病,即使学科分化得再细、再精准,作为中医的学科不论是在教育、临床的过程中都应当保持整体系统、辨证论治的特色,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具备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技术手段。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当侧重于中医学思维培养、中医学知识储备以及增加临证实践机会。如果仅仅是模仿西医医学偏重于实验化、技能化的培养方式,最终我们的人才也会遗憾地在中医学中浅尝辄止,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具备优秀中医素养的中医人才。 中医千年以来所积累的丰厚医...
-
互联网推动祖国医学进步
互联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信息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遍布了全球。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中医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让不同的人群领略祖国医学文化的魅力,深入认识、建立信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文化推广和建设中来,集思广益,共同推动祖国医学进步。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最新统计网民人数达5.38亿,普及率39.9%,其中又以中青年占大多数。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网上阅读、网上讨论、网上发布、网上购物等多种方式,让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速,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
-
中医学要按自身规律发展
中医学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覆盖、更新、发展道路不同。从古希腊、古罗马医学的消失,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一点警示:中国医学还得按自身的发展规律走自己的路。我们这一代人只能为中医学大厦添砖加瓦,不能拆砖卸瓦,更不能偷梁换柱。既不能用硬方法摧毁,也不能用软方法戏说。我们有责任用心仔细地爱护它,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中医学是古老的传统医学,而在世界医学史上,古老传统医学却不仅仅只有中医学。要深入地研究中国固有的传统医学,我们还应当从世界古代医学史的高度审视中医学,从中国医学发展史的角度思考中医学的...
-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王焘(约670~755年),唐代眉B县(今陕西眉县)人。 王焘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祖父是唐朝宰相,自己亦是官僚,曾做过徐州司马。王焘性至孝,其母患病,经年不解带,亲自调理汤药;自己亦因“幼多疾病”,故对医学饶有兴趣,常喜欢与高明的医生探讨医学理论和治病技术,从中受到许多教益。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参考之书,均经他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
-
中国历代政府对医学的重视 莫过于宋朝
经过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宋初国力凋敝,文化衰微,认识到军人执政危害的宋朝政府大行文教政策,“兴文教,抑武事”,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大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两宋的医学也空前繁荣,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已经有不少学者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对宋代医学发达的原因作了探讨。我们通过对文献资料,尤其是对医书及相关史料进行深度挖掘,从新的角度揭示两宋医学兴盛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医药的巨大经济价值、士大夫参与医学、宋朝政府对医学的大力扶持等。 医...
-
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经历了70载风雨历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几届院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和精心组织下,特别是在国家二级教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教学名师贺丰杰院长的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陕中附院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如今已发展成为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近1600张,设有临床科室36个,医技科室19个,专科专病门诊53个,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
-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皖南古郡,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天下独绝”的新安江蜿蜒穿行其间,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新安医学,承载着无数个百转千回的杏林故事,宛若镶嵌在新安江畔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暗香,以其独特的区域特色、浓厚的流派色彩、突出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上下800余年间,出名医800余位,著医书800余部。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新安医学在继承与创新、学派...
-
中医儿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数千年来,中医儿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小儿保育、预防和医疗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并以其显著的疗效、独特的诊疗方法、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优势,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 中医中药在儿童呼吸和消化领域的治疗优势和特色明显,尤其是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症等领域,中医儿科用药有着显著的治疗学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上海龙华医院在小儿肺炎之后,采用内服开水冲泡的中药剂型,秋冬进补膏方以及外治法穴位贴敷、耳穴治疗等获得了显著疗效。避免了...
-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著名消化病专家姚希贤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还是河北省首位临床博士(博士后)导师,世界胃肠病学会(OMGE)委员、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委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他自幼跟随乡医叔父学习中医,少年时迁居北京仍坚持自修,后入河北医学院接受西医学系统教育,上世纪50年代,姚希贤参与到西学中工作中。随着中、西医临床经验的长期积累,他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成为中西医兼长的一代名家,曾两度提名院士候选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姚希贤认为,我国...
-
隋唐时代医学家——杨上善
杨上善(约575~670 年),隋唐时代医学家,在隋大业年间(605~616年)任太医侍御,精于医术,诊疗出奇,能起沉疴。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曾奉敕注《内经》,取《素问》及《灵抠》之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为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另外,尚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在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存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 科学分类。开类注《内经》之先河。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方式不一,有校订疏证者...
-
说说《医学心悟》的辨证方法
□ 邓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邓悦,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沈阳市人,医学博士,教授,中医内科心病专业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吉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吉林省青年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养的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1998年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吉林省名中医称号。 《医学心悟》乃清代名医程国彭所著,是其30年业医心得总结。现就《医学心悟》辨证方法运用作如下探讨,以期明确程国彭中医辨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