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25页

医药 第25页

  • 培养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培养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大趋势,对中医药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以“提供资源、加强指导、注重评价、综合配套”为原则,强化“知识、技能、态度”的协调发展,达到“继承与创新”、“中医本色与时代特征”、“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构建基于传承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中...

  • 让中医药更好为“健康陕西”服务

    让中医药更好为“健康陕西”服务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赴陕西调研中医药工作时指出:要让中医药更好为“健康陕西”服务。 陕西中医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张学文,郭诚杰两位国医大师以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专家。近年来,学校招收多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将中医药技术通过他们带出国门,传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笔者认为,借助丝路经济带,全面促进陕西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将陕西省打造成通往...

  • 周易 应纳入中医药院校教材

    周易 应纳入中医药院校教材

      《周易》是对我华夏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蕴含着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被尊为群经(十三经)之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其实,《周易》的文化内涵,远不止这些,它还涉及到伦理学、哲学、史学、文学、美学、医学等,把中国古代的命理、数理、天理、哲理、心理与文理,统统熔于一炉,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综合知识库”。...

  • 中医药人应全体融入“两学一做”

    中医药人应全体融入“两学一做”

    自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两学一做”活动热潮。 作为中医药人,我们该如何融入到“两学一做”队伍中、如何真正领会到“两学一做”真实内涵,让“两学一做”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中医药人,是当下或今后我们都该思考的问题。 “两学一做”的主体人员是党员,内容是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果是做合格党员的表率。但。...

  •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同学们,面对即将开始的蜕变,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关爱你们的师长,在此我为你们开张处方,期望有助大家将来能对社会“望闻问切”,配伍好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望闻问切闯世界, 配伍人生绣华章! 望闻问切世界 望闻问切,明时代趋势。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你们赶上了追梦的好时代,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时代。你们的青春梦想与中医梦、中国梦紧紧相连!你们无...

  • 加大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常听说一些老年人误信保健品包治百病,白花了很多钱,收效甚微,还耽误了病情,伤害了身体。 这种现象其实普遍存在。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因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健康养生理念,深受百姓欢迎。也是很多老年人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首选。 然而,基层民众很难通过正规、便捷的渠道获取正确科学的中医药知识,据不久前发布的“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显示,每百人仅9人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况且,大部分基层中医医生忙...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三纲既分始有天地   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论依据。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

  • 传统医药“非遗”中西医合璧的康复医疗

    传统医药“非遗”中西医合璧的康复医疗

    近日,在“湖湘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如何更好发挥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作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讲堂。可围绕非遗的精神、文化,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学生实地调研等途径展开,如以“九芝堂仁心仁术的精神”为题举办讲座。 第二,让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把传统医药非遗项目融入教材,纳入选修课,用责任和义务把珍贵的非遗文化保存下来。 第三,让传统医药非物质...

  •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如何利用两年时间,把一个劳动纪律涣散、医患纠纷高发、几度濒临瘫痪的医院建设发展成为“三峡库区最好”的二甲中医医院?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谭邦华说:“将中医药特色发挥好,走‘小综合、多专科、强特色’之路,用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医院积极协调县医保部门落实了中医药(含配方颗粒)及其诊疗服务项目提高10%报销比例政策,保障患者报账最大化,鼓励患者就诊中医药,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

  • 茶道与中医药

    茶道与中医药

    茶道源于中国,它意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体悟大道。 中医药是传统医学的精粹,它以独特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在大自然奥妙背景下,散发着奇异光彩。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收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人类利用茶叶,可能便是从药用开始的。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亦有 “茶药&...

  •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很有必要。 “疑”是指诊断不清、难以确诊的疾病,故又称疑似病。“难”是指病虽已确诊,但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疑”病与“难”病都是不好治的病,故常并称为疑难病。 研究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是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凡是急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各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都属于难治病的范畴,据统计有200多种,...

  • 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 向世界传播

    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 向世界传播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但是,笔者认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还面临三大阻力。 首先,文化、人种、民族差异,例如欧美白人基因不同,有人吃花生都会过敏休克死亡。有些国内行之有效的方药,国外就不一定有效。另外,有的国家法律禁用动物药。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适应当地的人文环境,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中医药人出国行医,应有责任、敢担当、胆大心细。 其次,阻力来自日、韩、印、巴等国。中国虽是中医药大国,但日韩在中医药方面的实力不可小...

  • 南瓜还有很高的医药价值

    南瓜还有很高的医药价值

      南瓜俗称饭瓜,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因其具有藤蔓绵长、结实累累,瓜籽众多的特点,在上古时期已经成为子孙繁多、家庭兴旺的象征。《诗经·大雅·绵》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后世有“瓜瓞绵绵”的吉祥图案,绘瓜和蝴蝶(或瓜籽)的纹图,祝贺子孙昌盛,万代绵长。由此民间又有“偷瓜送子”、“吃瓜得子”的祈子习俗。   在我国,南瓜与生育相关的俗语很多,如:“种豆得豆,种...

  • 中医药图书是传承和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最好载体

    中医药图书是传承和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最好载体

    中医药图书是传承和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最好载体,本文依托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唯一的第三方书业信息服务与咨询机构,以下简称开卷)2015年年度的图书零售市场数据,对2015年度中医药学术和文化科普图书的出版和发行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通过调查和分析,反映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发展情况。 大众健康类图书年度动销量变化大 在开卷的图书分类中,中医类图书分布或包含在两个类别中,一个是医学类下的中医图书(含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古籍、中医临床),另一个是大众健康类图书(含中医保健、孕产育儿、...

  • 中医医院应该探索“中医药+”倡导“治未病”理论

    中医医院应该探索“中医药+”倡导“治未病”理论

    •治未病、健康体检成为当今及未来一个时期的朝阳产业。在大力提倡“健康中国”的今天,医疗行业应该深入了解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改变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从供给方入手,主动向民众提供他们所需求的医疗服务产品,尤其是中医药行业,更具广阔的前景。 •中医医院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中医药+”,倡导“治未病”理论,生发出健康体检中心、冬令膏方进补、冬病夏治、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养生指导等服务产品。 当前,中医药事业正处于天...

  • 宋仁宗重视传播中医药学知识 普惠众生

    宋仁宗重视传播中医药学知识 普惠众生

    宋仁宗赵祯,大宋王朝第四代皇帝,在位42年,可谓一位推动中医药学发展与繁荣的决策人和实践者。 有史记载:宋仁宗非常重视医籍的编修校正,以此来固化、传播中医药学知识,普惠众生。天圣元年(1023年),京师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皇祐元年(1049年),京师开封发生大疫,宋仁宗命太医和药,内出犀角二本,析而视之。其一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留供帝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至和元年(1054年)春正月,“汴京疫”,宋仁宗再...

  • 中医药学研究 本草文献

    中医药学研究 本草文献

      本草文献整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要深入开展其相关工作,必须明确整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前要明确界定本文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首先,“本草文献”,本文所指包括我国历史上标明为“本草”的古籍、未标明但实际为本草内容的古籍,以及某些综合性古籍中独立的本草章节,还有近现代一些以中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   第二,“整理工作”,本文是指以文献文本为基础进行的文案工作,不包括实验、临床、教...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历史悠久、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内质与形态孕育了中医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医药学一直支配着中国人养生防病治病以及生活方式,也曾给周边的民族和国家以深刻的影响,成为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珍品。中国传统文化由道、儒、释三大学派构成,但对中医药文化影响较深,接轨较早的当首推道家,直至近代亦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本文仅就中医药文化与道家哲学思想之渊源作一浅探。   医道同源双峰并峙   中国传统曾医、道并称,两家学术体系形成时期相近,都以阴阳、五行、精气...

  • 中医药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

    中医药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

    中医药第一个973项目、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这些重要科技工作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无疑起了领军作用。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入选科技部公布的“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体现了该院在中医药科研领域敢为人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拿下科技部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来说,搭建了人才培养的高平台,搭建了人才创新环境,鼓励我们更灵活地引进人才,更客观评价人才。”中国中医科学...

  • 用代谢组学“语言”诠释中医药内涵

    用代谢组学“语言”诠释中医药内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及其他相关项目的资助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喜军团队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发现中医黄疸病证候的关键生物标记物,这为阐释中医黄疸病证候的生物学本质,及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和病证分型治疗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揭示黄疸证候本质   “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现代系统生物学手段,来阐明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阐明发病机理,鉴定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使诊断走出经验模式,实现...

  •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  ...

  • 《本草中国》一程中医药文化“寻觅之旅”

    《本草中国》一程中医药文化“寻觅之旅”

    图为中药传统制法:地黄蒸笼。 图为中药炮制老药工和他的徒弟...

  •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

    中医护士:运用中医药理论,从事患者辨证施护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应用中医护理程序,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执行基础护理及中医护理常规;执行医嘱,进行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参与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养老护理及健康管理。 年过七旬的邓英秀出院时紧紧拉着护士吉云飞的手,感谢她对自己的悉心照顾。住院期间,吉云飞用耳穴压豆治好了困扰她很长时间的失眠,还教给她在心慌心悸时如何进行穴位按摩。出院前,老人家一定要加吉云飞的手机微信。她说:“跟吉护士聊天能学到很多中医知识...

  • 中医药 优秀文化资源

    中医药 优秀文化资源

      许多80后年轻人对中医、苏杭的认识启蒙于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中有烟雨的江南、许仙、保和堂、三皇祖师会等。事实上,江浙一带人文底蕴确实深厚,朱丹溪、廖希雍等名医辈出,中医流派纷呈,记者一次休假旅行便感受到了江浙中医药文化的厚重。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中医药作为优秀文化资源在两地被更广泛地呈现出来。   时值小长假,浙江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河坊街游人如织,与其相连的大井巷内,一座高过10米的封火墙上,“胡庆余堂国药号”几个大大的楷体字浑厚遒劲,在闹市呈现出中医药...

  •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自信源于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自信源于理论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现今中医药迎来大好发展时机。 中医药的起源与继承 中医药的历史传承是中医药十分重要的课题。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为中国已发现的最古医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理论、临床、中药本草、伤寒与杂病的基础,他们不仅流传至今,而且对当今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及实用价值。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中所运用的四诊八纲、养生保健,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从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中加以应用。《本草纲目》《内经》《伤寒...

  • 广西防治重大传染病中医药优势明显

    广西防治重大传染病中医药优势明显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听取自治区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李国坚介绍,近年来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发挥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作用,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 据悉,今年4-7月都安县爆发甲型肝炎流行疫情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发挥中医药应对突发传染病早期介入的作用,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有效控制疫情。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成立“自治区中医(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研究中心&r...

  • 神农氏精神永存 中医药的圣地 羊头山

    神农氏精神永存 中医药的圣地 羊头山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可谓尽人皆知。然而,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神农这个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尝百草?一直以来令人扑朔迷离。 中医药的圣地——羊头山 近年经由研究者米东明、程原生考证发现原来神农确有其人,他就是“炎帝神农氏”。他是距今五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炎帝神农氏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这个氏族最初的八代人历经五百年居住在古称上党、今为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

  • 中医药文化经典理论即便是完备的

    中医药文化经典理论即便是完备的

    •经典理论即便是完备的,若没有每个时代的人解读,久之必然成为僵化毫无生气的玄谈。中医学生命力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在于它是开放的,绝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在根本理念相对固定后,历代医家总能够因不同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中医学是一定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复兴,中西医学之间必将面临着一场激烈的争论和较量,在矛盾中也一定存在很多沟通与契合,会形成“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复杂局面,这个复兴必将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会到来。...

  •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我很崇敬“大医精诚”,“精”乃“学术精深,辨治精准,诊疗精湛”,亦即“医精为业”;“诚”则是“诚心、诚信、诚意”,即“对工作要有诚心,对中医学术要有诚信,对患者要有诚意”。同时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还应做到“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细观察,善思悟,写文章”。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中医继承工作仍需重视...

  • 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交流项目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联合举办。2012~2015年,有45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参加了该项目。他们表示,走出国门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对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今年暑期,又有6名同学参加交流、满载而归。一支年轻的中医药海外传播预备军或许正在形成。 中医药是交流团的热门话题 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理念调节时差,用藿香正气水、小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