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29页

医药 第29页

  • 中医药铺、药店为何以 “堂”相称

    中医药铺、药店为何以 “堂”相称

    从古至今,我国许多行医者,多把自己的药铺、药店以 “堂”相称,以堂为荣,如“天益堂”、“同仁堂”、“济益堂”等。有些药店沿变到后来发展成制药厂,仍然保留着这些老字号。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馀堂”、石家庄的“乐仁堂”、安阳的“明善堂”等,至今仍名扬四海内外。 据考证,这&ld...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50周年。在几代广中医一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表彰医院发展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员工,进一步激励全院员工投身发展中医药的伟大事业,医院评选并授予邓铁涛等20位员工“杰出中医一院人”荣誉称号。 邓铁涛(1916- ) 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16年10月出生,1956年...

  • 四个角度创新发展理念中医药健康产业

    四个角度创新发展理念中医药健康产业

    创意中医药健康产业,是一种文化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产业链、能够实现反复交易的知识产权,是一种与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城乡市场消费需求、科技服务、产品载体、人文环境、创意人才等有机衔接和融合的综合中医药健康产业复合体。 发展创意中医药健康产业,先要从四个角度创新发展理念。 一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在以科技创新提升中医药健康产业、中医药健康产品经济品质的同时,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业、产品的经济品位,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重力量来创新中医药...

  • 休闲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休闲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今年“十一”黄金周,在吉林省唯一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公园“百草园”首次开放便热闹不已,大批长春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观赏秋景、在休闲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百草园并不是只有鲁迅笔下有。目前已有不少中医院、中医药院校,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开辟了大大小小的“百草园”,陆续种植着芍药、南天竹、佛手、木芙蓉、麦...

  • 云南腾冲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

    云南腾冲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的云南腾冲一直有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明末清初腾冲县中医药就享誉海内外,“腾药”品牌中药产品有100多种,销售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2009年,腾冲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以下一组数字记录了腾冲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水平。 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78人,其中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及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595人,占比23%。 县中医院病床使用率(100张病床)2013年达到119.17%...

  •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1年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成立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1年11月由两个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定出首批12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012年7月,评定出第二批9家示范基地、8家建设单位,涵盖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园、中药加工厂等多种业态。2013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内涵建设项目遴选工作,评定了10家旅游基地分别开展设计制作系列旅游...

  • 目前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

    目前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

    •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阶段。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科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全球科技一体化的趋势等,无不对成果评价产生影响。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评价方法,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适应需求的科技成果评价新体系尚未建立 科技成果评价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阶段,旧的体系已经不适应需求,新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国家对科技成果评价的政策依据,可见于1994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该《办法》规定,鉴定的主体是科技行政管理机关...

  • 中医药信息化

    中医药信息化

    2010年,上海发布“云海计划”,之后在闸北区启动健康云建设,建立覆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居民凭借一张身份识别卡,可实现从挂号、门诊到检查、付费、取药等全流程数字化。 深圳的健康云系统在全市58家公立医院及634家社区医疗机构应用,并在全国试点,纳入16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全年门诊量7900多万人次。 北京市政府倡导、百度牵头的“北京健康云”发布,首个健康云体验中心即将在这个城市现身……...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先后荣获“全省小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该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分3个院区,现有医疗床位1398张,人员16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专家255人,其中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26人,并拥有国医大师张琪教...

  •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掠影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掠影

    “杏林飘香,洪湖水长,多少人慕名来到这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百年的药王传奇,这里有精湛的名医风范。多少疑难杂症在这里化解排除,多少风湿患者在这里丢掉拐杖……”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富有强烈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首名为《为你歌唱》的院歌,深情中饱含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湿病患者对洪湖中医院的景仰和信赖,豪情里漫溢着洪湖中医人的执着与奋进。它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诠释了该院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洪湖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79年8月,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为...

  • 让中医药深入人心且改善民众生活

    让中医药深入人心且改善民众生活

    每一个广东罗定人的健康档案里,中医体质辨识成为重要内容;新农合报销补助,中医药占比超过32%;在城区,罗定市中医院业务收入破亿元;在基层,黎少镇中心卫生院中药饮片收入增加了58%,中医理疗收入增加20%。这个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中医药不仅成为医院增加收入、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也在改善着人民的生活。 2013年,农业人口约占七成的广东粤西小城罗定,GDP在广东省23个县级市中仅列第18位。而这一年,罗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基层...

  • 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巡礼

    德为事业之基。走一条“立德树人、端纯学风、学术至上”的教育之路,弘扬“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培养具有“仁德之心、仁术之能、仁人之行”的中医药人才,是南京中医药大学60年的不懈追求与最终目标。 多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大课题,凝练出 “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仁德”就是以...

  • 建立京津冀中医药协作平台

    建立京津冀中医药协作平台

    •建立京津冀科研协作平台 •建立中医药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和科研服务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部署,大势所趋,利国利民。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让三省市中医药事业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协同发展。 科学设计是关键 完善体制机制,首先需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成立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做好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定位、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协同发展。 此外,需建立起京津冀三地沟通协作长效机制。...

  • 记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

    记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

    从2011年云南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3567例,死亡14340例,到2013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9091例,死亡病例2194例,出现首次下降。这是云南省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其中,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功不可没。 2005年,云南省成为第二批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的6个省之一。10年来,这行工作一路艰辛,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患者的认同。 艰难起步 在摸索中一路前行 项目开展之初,在文山、德宏、大理、红河、昆明5个州市和省艾滋...

  •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水加热特制之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机理:壮医药物竹罐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气机。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在拔罐时,除了负压吸拔的良性刺激外,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促进代谢,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壮医药罐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许多疾病均可以治疗,对风湿性腰腿痛的效果尤为显著。常见的适应症有:风湿痹痛、各种原因引起...

  • 壮医药锤疗法

    壮医药锤疗法

    壮医药锤疗法是用杉树或苦楝树枝一截锯成直径3~4厘米、长8~9厘米,并在中间打一 12毫米的小孔.孔内装一条长 42~45厘米的竹柄.然后用适量棉花放入药锤粉5~10克.用布包在锤子的一端扎紧即成一个 药锤。药锤粉用水泽兰、九 里香、大风艾、七叶莲、九龙 川、两面针研粉后和少量冰 片、樟脑配制而成。使用时 用药锤直接捶打在病变部 位或穴位上.其强度以病人 能忍受为度.主治风湿性腰 腿痛、肩周炎等。 敷贴疗法 壮医敷贴疗法是将壮 药贴于人体某些部位或穴 位上.通过药物的刺激.调 节人体天人地三气同步平 衡.以达到...

  •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

    壮医药物热熨疗法是将相关药物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熨或往复移动,借助药力和热力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一、药物及适应症 1.柑果叶、大罗伞、小罗伞、两面针、泽兰、香茅、曼陀罗、大风艾、五色花、土荆芥、土藿香、七叶莲、柚子叶适量,取上述草药1~5种或全部,切细,捣烂,加酒炒热用布包好,熨患处。治疗腰腿痛、风湿、陈旧性伤口痛、痛经等。 2.苏木、香附、桃仁各适量,黄酒少许,炒热后热熨脐下疼痛处。治疗腹痛。 3.干姜、桂枝、川乌、生附子、乳香、没药、姜黄、川芎、赤芍、海桐皮、金银花藤适量,打碎炒热...

  • 中医药外治 勿因“简”“廉”而轻之

    中医药外治 勿因“简”“廉”而轻之

    近日,我偶然翻阅毛以林的《步入中医之门》一书,在读到其中一篇名为《“莫因技小而不为”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时注意到了一个“药毒致呕,巧用吴茱萸降逆气”的案例。 毛以林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时任大内科主任刘新祥是他的临床导师。一天,毛以林在和导师刘新祥一起坐诊时,诊室中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中的一位科室主任急切地邀请刘新祥去参加会诊。原来,会诊的是一名持续呕吐2天的患者。之前,内科的几位副主任会诊过后,给病人开出了各种止呕西药,但是患者的症状丝毫没有减轻,滴...

  • 中医药驱蚊有妙招

    中医药驱蚊有妙招

    中医药驱蚊有妙招 不仅现代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夏季一到,蚊虫就成了众人的“心病”。古代诗人很早就诉说着夏季蚊虫带给他们的烦恼。《庄子.天运篇》说: 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 宋代欧阳修在《憎蚊》一诗中说蚊子: 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 夏季一到,蚊虫总是防不胜防,自古至今,人们都在想着各种办法来有效的躲避,驱赶蚊虫。那么,时至今日,到底该如何做到有效驱蚊呢? 1 植物驱蚊——简单又健康 古人为了防止蚊子的祸害...

  • 中医药枕养生

    中医药枕养生

      药枕养生,自古有之。古代医家、养生家为了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在枕套中装上具有保健、治病作用的药物做成药枕。中医认为,人的头颈之处经脉网罗密布,久卧药枕,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促使药物有效成分散发出来,缓慢持久地刺激经穴,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组常用药枕方,有需要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1.丹菊虎杖枕 丹皮、野菊花、夜交藤、枸杞、白芷、虎杖、樟脑、冰片、艾绒等。具有清肝怡神、祛风温肺功效。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和神经衰弱、抗衰老等。   2.清肝枕 杭菊花、冬桑叶、野菊花...

  • 中医药枕数款配方

    中医药枕数款配方

    据医籍记载,汉武帝刘彻去泰山祭祀途中,遇一百龄采药老人,获赠一药枕配方。他依方做了药枕使用,多年的病痛尽去,耳聪目明。汉武帝可能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使用药枕的人。 我国唐代著名医家、药王孙思邈,终生使用药枕,享年102 岁。他在《千金要方》中记载:“治头项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色变,内囊中枕之。” 佛家和道家都有使用药枕的传统 佛家僧侣常用的药枕——枕囊,是一种用帛或布缝制的直袋,内填决明子、毛麻、棉絮、干苔等物,不仅柔软舒适,且有明目之效...

  • 中医药调理亚健康有优势

    中医药调理亚健康有优势

      从亚健康的表现来看,亚健康不仅有生理的不适,而且还有心理的障碍;造成亚健康不仅与其生存环境有关,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状况有关。其核心的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主观上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但各种检查又达不到确诊的标准,这对于西医来说,就会因为没有明确的病性、病位而难以提出恰当的治疗方案。而中医学对于这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至少具有3个方面的优势,即:理论体系的优势、治疗观念的优势、治疗手段的优势   理论体系的优势   亚健康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状态,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也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状态,强调&l...

  • 改善过敏体质 试用中医药膳

    改善过敏体质 试用中医药膳

      过敏体质属于中医特禀体质的一种,这种体质是由于生理功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对过敏原(引发过敏的物质)反应性增强导致的。过敏因人而异,有的对花粉过敏,有的对某种食物(如牛奶、鱼虾)过敏等。过敏体质的人的季节气候适应性差,春秋两季容易发病。   中医认为,过敏体质者主要是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则易致外邪内侵,引发过敏反应。改善体质的方法主要是益气固表,养血消风。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药膳来提高免疫力,增强正气。下面列举几则药膳,供过敏体质者参考选用。   1.归芪红枣蒸鸡 炙黄芪100克,当归20克,红枣8枚,嫩母鸡1只...

  • 善养生者先寝食而后医药

    善养生者先寝食而后医药

    岳美中先生从医几十年,在长期读书临证过程中,对养生问题多有关注。他的读书笔记中,选录了大量历代医家关于养生的论述以及他本人的评注、认识与体验,如《漫话延年益寿》《略谈养生》两篇谈养生的短文和一篇辑录并评议历代养生家言论的文稿《养生之道应有鉴别地接受》。此外,还多有关于养生的见解,散见于其他著作和文章。他认为,中医学与养生密切相关,医学思想与养生观念是一致的。中医学主流发源于道家,其治医研药以至养生,都有独到之处。因此,对道家的养生理念与方法,尤为重视,特别强调养生既要注意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又要注意身体内部的平衡,...

  • 清帝康熙与传统医药

    清帝康熙与传统医药

    清代康熙皇帝 ( 爱新觉罗·玄烨,1654— 1722) 喜好西学,经耶稣会士张诚 ( Jean- Fran?ois Gerbillon) 、白晋 ( Joachim Bouvet) 、巴多明 ( Do- minique Parrenin) 等的侍读、讲解,对西医兴趣浓 厚,对西药颇具见地。存世的传教士满文著作 《钦定格体全录 》 《西洋药书》等客观反映了这段 史实,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1 -4 ] 。关注西医西 药的同时,康熙帝对待传统医药 ( 包括中医药、 民族医药等) 的态度如...

  •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里还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

  •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从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很好的开展。当时,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话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第二句是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1955年12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同时开办,周恩来总理对中医研究院的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了一段话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

  •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谋划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先需营造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政府应制定灵活多样的中医药卫生政策,对于社会上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也要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更应重视一些传承千年的民间偏方。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间的有些中医偏方确实效果神奇,能够治疗一些顽疾。因而一些偏方传承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经久不衰。 笔者认为,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与中医偏方继承人沟通和交流,组织专门人员收集偏方,认真分析研究,全面总结其中的规律...

  •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始论述和医学体系,用理论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索《黄帝内经》药食(中药和食物)的性味、补泻作用机理,为临床诊疗提供最可靠的理论指导,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现象。从《黄帝内经》对于生命形成的经文入手,结合相关各家学说,推论出生命的本质是天地相合而形成的一团中气,并具体阐述了天气、地气对人的影响以及中气的特性。基于这种天人相应的认识,将天气、地气的因素引入到认识药食的性味和补泻作用机理上,从而比较合理解读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药食作用机理的基本内涵。 1 《黄帝内经》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本草纲目》是一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巨著。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1519-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克服千难万险,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是世界医药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日、拉丁、朝鲜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多次,在世界广为传播,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