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 第178页

寒 第178页

  • 糖友们 寒冬护好足

    糖友们 寒冬护好足

      冬季是糖尿病病情易加重和并发症多发的季节,故糖尿病患者应做好自我保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为了防治足部感染,糖友们最好在寒冬备双老棉鞋。   糖尿病患者多有足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足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的被迫截肢,有的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有资料表明: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平均每30秒就有人因为糖尿病而失去一条腿。很多糖尿病患者足部、腿部逐渐溃烂,触目惊心,但很多高危患者却浑然不知甚至把...

  • 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王约青治疗糖尿病足

    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王约青治疗糖尿病足

    上海名医治糖尿病足(寒湿阻滞)方 处方:赤芍、当归、红花、山茱萸各10克,山药、茯苓、独活、川断、川芎各12克,桂枝3克,桑寄生、牛膝各18克,黄芪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用于治疗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属寒湿阻滞型。临床症见患者患肢发凉,皮温降低,遇冷则痛,得热则舒,趾问及足底部溃烂流脓血,可见间歇性跛行,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创方者:王约青 上海名医治糖尿病足(气阴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白术、生地各18克,当归、丹皮各...

  • 糖尿病2型 开郁清热治“脾瘅”阴虚燥热用甘寒

    糖尿病2型 开郁清热治“脾瘅”阴虚燥热用甘寒

    目前 2 型糖尿病处于发病率不断上升的阶段, 2015 年全球糖尿病在 20 ~79 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 9. 09%,而中国作为糖尿病大国,2015 年有 1. 1 亿人患病,2. 67 亿人糖耐量异常,其防治已成为 医学界共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1 ] 。 《黄帝内经》曰 : “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 为消渴。 ”故中医学认为 2 型糖尿病的前期和早期 阶段应属于...

  •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

      风一吹,很多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就会流出眼泪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迎风流泪。“三九”以来,林先生经常感觉眼部有严重的异物感,开始,他以为是工作太过劳累所致。没想到,一天下午,他忽然觉得“眼泪汪汪”,视物模糊,被送往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因寒风造成的眼外伤。   寒风“吹来”不少眼病,有因异物进眼并引起炎症的患者,有的人甚至出现了角膜溃疡。研究发现,如果异物进入眼部,没有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威胁视力。因此,在寒风天外出,一定要...

  • 全面御寒对症护眼

    全面御寒对症护眼

      冬季来临,冷风迎面袭来,有些老人家禁不住“眼泪汪汪”,视物模糊,很多时候都是“揉揉眼睛里的泪水一笑而过”。眼科专家提醒说,部分“眼泪汪汪”者可能是患上眼病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切不可揉眼潇洒转身。   寒风起老人眼睛“受冻了”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医眼科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份以来,到医院做治疗的人逐月增多,且以老年人居多,仅10月份到11月份就增加了20%左右的门诊就诊量。   中山大学附...

  • 冬季护鼻 耐寒锻炼 妙法按摩

    冬季护鼻 耐寒锻炼 妙法按摩

      人体的鼻腔是呼吸的通道,新鲜空气从鼻孔吸入,废残气体从鼻腔呼出,鼻腔中的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过滤异物和杀灭致病菌的作用,鼻腔还具有嗅觉和共鸣功能。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加之空气污染严重,鼻腔的血管扩张,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鼻黏膜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关卡,因此要避免感冒,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鼻黏膜。中医认为,鼻为肺窍,是呼吸系统的门户,也是邪气侵犯肺脏的主要通路。所以,临床上可通过鼻的异常表现而推断出肺脏的病变情况。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甚至鼻翼扇动、咳嗽喘促等异常现象,均可作为呼吸道及肺脏的系列病理变...

  • 小儿鼻炎 祛风散寒通鼻窍

    小儿鼻炎 祛风散寒通鼻窍

    小儿易感鼻炎方 小儿鼻炎的发生,与小儿脾肺气虚,卫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感冒”,经常出现流鼻涕,甚者鼻流浊涕,鼻塞,张口呼吸,咳嗽,懒动易疲劳。 治则:益气固表,祛风散寒通鼻窍。 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3克,鹅不食草3克,蝉衣3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祛风通窍。 调护:鼻炎最困扰小儿的症状除了流不完的鼻涕外,鼻子不通气引起的呼吸不畅,晚上被迫张口呼吸、睡眠深...

  • 风寒型慢性鼻炎 煎炸苍耳子

    风寒型慢性鼻炎 煎炸苍耳子

    取苍耳子40余粒,将其捶破放入锅中,倒入香油50克,用小火煎炸。待苍耳子炸枯时,用筷子夹出苍耳子,然后把锅内的油盛到碗中,备用。使用时,用消毒棉蘸油少许,于每晚睡前塞于鼻腔内,每天1次,1周即可见效。为防止夜间呼吸困难,两鼻腔可轮流塞。10天为1个疗程。 苍耳子为辛温之品,加油煎炸炮制后,辛温之性更甚,适用于外感风寒型慢性鼻炎。 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 副主任医师朱本浩献方...

  • 天寒干燥鼻先知:治方

    天寒干燥鼻先知:治方

      入秋以来,雨水渐少,气温忽高忽低,气候日趋干燥,五官科门诊的病人也随之增多了,多以鼻塞、鼻腔干燥不适为诉。检查发现多数人的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宽大,鼻道内有黄绿色脓稠鼻涕潴留或有黑褐色鼻痂。中医诊断为“鼻槁”,类似于西医的萎缩性鼻炎,此病多发生于天寒、干燥的环境,症状在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为重。   究其病因,既有肺、脾、肾虚损导致的正气不足,也有外邪为患,多为燥热邪毒侵袭,以致伤津耗液,鼻失滋养,加之邪灼黏膜,发生脉络瘀阻,黏膜干枯萎缩而为病。秋令属金,其性燥,易伤肺,且多从口鼻而入,...

  • 过敏性鼻炎李发枝运用御寒汤治疗经验

    过敏性鼻炎李发枝运用御寒汤治疗经验

    李发枝教授(以下简称“李老” ) , 第四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河南中 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 李老业 医50年, 学宗张仲景, 崇尚李东垣, 对《脾胃论》 《兰 室秘藏》等著作有较深入的研究, 并以之指导临床, 疗效显著。 李老擅用御寒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1] 、 鼻窒 [2] 、 艾滋病气虚感寒证引起的感冒、 咳嗽等外感 病 [3-5] 及头晕、 耳鸣 [6] 等内伤杂病, 现对其运用御寒汤 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介绍如下。 过敏性鼻炎病因...

  • 辛散寒降治鼻流浊涕(鼻渊)

    辛散寒降治鼻流浊涕(鼻渊)

      临床上鼻渊患者较多,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头晕不已,根据鼻窍闭郁,少阳三焦的津气壅滞,湿浊热蕴的病机,用辛温开散,寒凉降浊的治法用药效果较好。   基本方:细辛5克,辛夷10克,黄芩15克,苍耳子10克,葛根30克,柴胡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通草5克,蒲公英3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大黄6克,大枣10克,苏子12克。   方中以细辛、辛夷开宣鼻窍,苍耳子散其邪为鼻渊要药。黄芩、蒲公英、大黄苦降泄浊热,葛根辛凉善通行足阳明经,苏子味辛、温降且散、桔...

  • 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治慢性咽炎方

    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治慢性咽炎方

    处方:熟地、茯苓各15克,山药、 山萸肉、泽泻各12克,丹皮10克,制 附子(先煎)、肉苁蓉、肉桂各6克,细 辛3克。 加减:食少者,加白扁豆10克,砂 仁6克;肢冷畏寒者,加桂枝、狗脊各 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主治:慢性咽炎,中医辨证为肾阳 虚弱型,症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 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口 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面白肢冷,腰 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 汪建国...

  • 《伤寒论》中咽喉病诊治思想析

    《伤寒论》中咽喉病诊治思想析

    张仲景 《伤寒论》中关于咽喉病的论治,散见各篇,内容丰富,富有真知灼见,很值得整理研究运用。 临床表现 《伤寒论》所涉及的咽喉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咽干、咽痛,其次是咽喉噎、咽生疮、气上冲咽喉。 病因病机 咽喉功能的正常与否,一赖阴津之滋润,二赖阳气的蒸腾敷布津液,三赖气机的通畅。故《伤寒论》所论咽喉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广泛。既有外感,又有内伤;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实证,又有虚证;既有阴证,又有阳证。因此,张仲景从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方面对咽喉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变部...

  • 咽痛《伤寒杂病论》的治疗

    咽痛《伤寒杂病论》的治疗

      咽痛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病证。同一症状(病证)的发病机理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篇、阳明病、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对该病均有论述,尤以少阴病篇论述最多。   阳明热证   《伤寒论》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曹颖甫先生明确指出此为胃有热而胆火独盛,胆火上逆冲激肺部,故其人咽痛,但欲清炎上之火,必当引热下行,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

  • 受寒后咽痛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受寒后咽痛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冬季为一年中的最后一季。冬季气候寒冷,流水结冰,寒水的太过则为淫邪。其时间为:阴历十月至十二月的六个节气。冬三月属寒水,是冬令的主运与主气,其气运严寒冷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所谓“闭藏”,其特征为:天气寒冷,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冬季大气沉降收藏,大寒前后,阳气沉潜,人与天地相应,内有阳气虚弱的人,感大气寒湿之气,内外合邪,容易发生少阴兼太阳感寒的暴喑证。笔者临证30余年,对少阴兼太阳感寒暴喑证,用...

  • 易患口腔溃疡 发则疼痛难忍 治宜寒温并用

    易患口腔溃疡 发则疼痛难忍 治宜寒温并用

      癸巳年(2013年)清明后6日,笔者接诊张某,女,52岁。   患者近3年来易患口腔溃疡,一发则疼痛难忍,心情烦躁异常,且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食欲。3年来,每遇口腔溃疡发作,便服凉散药、抗感染消炎药无数,局部外用消毒药水、含漱剂不少,效均不显。每次口腔溃疡发作,迁延20余日,始慢慢愈合。每年反复发作3~4次,发病之日,烦痛异常,脘腹痞满,坐卧不安,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患者平素性急躁,易失眠,体偏瘦,停经已2年。   刻诊:舌红无苔,舌面见小溃疡4个,周围有淡红晕,溃疡面上无脓点,脉细弦。细思之,此...

  • 面神经炎祛风散寒活络

    面神经炎祛风散寒活络

      孔某,男,51岁。2012年11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经常外感,于2009年.3月的一天,早晨去市场买菜,当时穿衣服少,感受了风寒,回家约2个小时后便觉左面部麻木略痛,触之有凉感。两天后到某院诊为面神经炎,经常规疗法数日效不显著,其间曾又到过几家医院住院,予中西药物数种注射、内服,及烤电、针灸、理疗,穴位敷贴等效果均不显著,症状基本同前。外遇风寒刺激,进食酸凉之物后疼痛尤甚,二便正常。化验血常规、血脂组合、血流变等均无异常。舌质淡,苔薄,脉弱。   证属肌表虚弱,加之外受风寒之邪,当时未得及时清...

  • 板蓝根预防痄腮 虚寒体质慎服

    板蓝根预防痄腮 虚寒体质慎服

      在痄腮高发的时节,有专家提出,家长可以让小孩服用板蓝根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对于这种方法,以下简称中医一附院呼吸内科的翁惠主任医师认为,防治效果是有,但是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小孩就不宜服用。   翁惠说,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自古以来传统医学用之治疗温毒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的热毒证。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服用板蓝根冲剂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儿童用量为半袋至1袋,每日3次。   但是,翁惠提醒说,如果常感脾胃不和、容易拉稀...

  •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独活、防 风、陈皮、法半夏、甘草各8克,苍术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 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 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 舌淡,苔滑腻,脉缓。 创方者:张世葳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 芷、蝉蜕、甘草、生姜各lO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

  • 春季乍暖还寒 膳食合理可防面瘫

    春季乍暖还寒 膳食合理可防面瘫

    春季乍暖还寒,此时也是人体血液和激素的旺盛时期,加上昼夜的温差大,特别容易导致机体失衡,许多人开窗通风、江边散步……殊不知,一不小心,面瘫就找上了您。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说,当人们休息不好或太疲劳,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时,若再加上面部、耳后受风寒之邪侵占,就特别容易诱发的面瘫。那么,如何预防春季面瘫的发生呢? 防寒保暖避免面瘫发生 古人...

  • 风寒邪侵袭面部 防面瘫

    风寒邪侵袭面部 防面瘫

      近日,来针灸科就诊的人中有40%的面瘫患者。从接诊的病人来看,面瘫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龄和性别也没有严格的趋向性。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比较容易受风邪影响;孕产妇也因自身气血要养胎儿或是要产奶喂养婴儿,所以相对来说,头面部经络空虚一些,也易受风邪影响;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年轻人也会因工作紧张、生活压力过大、生活起居不注意等原因,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若再加上被冷风直接吹在脸部,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也会患上面瘫。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以冬季和忽冷忽热...

  • 口腔溃疡 根据寒热虚实用药

    口腔溃疡 根据寒热虚实用药

    根据寒热虚实,口腔溃疡常见类型有“心脾实热”、“阴虚火旺”、以及 “脾胃虚寒”三种。 中医辨证治疗属“心脾实热”者,常见口腔溃疡数目多,疼痛剧烈,且口腔内见到红赤充血,水肿,患者会有烦躁,睡不安稳,口干,排便秘结,面红出油等症状。这些人适合用黄连解毒丸,甘露消毒丹等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口疮缓解就要停用。 “阴虚火旺”者常见于习惯熬夜,或月经前,或更年期族群阴液亏损型,口腔溃疡数目较少,疼痛感...

  • 从寒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总结

    从寒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总结

    李士懋 ( 1936—2015) ,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 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第二、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 50 余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 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在临床上擅长 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 国医大师李士懋对高血压病有独到的认识,提 出从寒辨治、用温阳解痉法治疗寒凝证高血压病, 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1 ] 。现将李老师从寒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总结如下。 1 从寒辨治...

  • 口腔溃疡 寒性口疮治疗思路与方法

    口腔溃疡 寒性口疮治疗思路与方法

    寒性口疮的辨治思路探讨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或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人群发 病率约为5%-25% [1] 。 现代医学认为, 本病病因复杂, 缠绵难愈, 治疗上无特效药。 临床证实, 中医药治疗 本病有明显的优势, 治疗上多以热立论, 无论是实热 证还是阴虚内热证, 投以清热之剂, 或稍加养阴药物 顾护津液, 对于大多数热性口疮而言, 即可取得良好 效果。 然临床常常可见部分患者口疮色白或暗, 不红 不肿, 不痛或疼痛较轻, 或刺激时痛, 皮损周边淡红 或淡白, 同时伴...

  • 痹证(寒凝脉络)方用桂枝汤方加减

    痹证(寒凝脉络)方用桂枝汤方加减

    患者,女,41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因“胸部疼痛20余天”就诊。20多天前,患者莫名其妙地感觉胸部(喉部以下乳沟以上,大约直径15厘米区域)疼痛,先是隐隐作痛,逐渐达到抬手疼痛、夜间疼痛稍重。1周前,患者前往某市级综合医院就诊,给予胸部CT、血常规、乳腺彩超等检查,所有检查结论均正常,未查出任何实质性疾病,对症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天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到一家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诊疗,做了类风湿因子、血沉等检查,所有结果均显示正常,诊断为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方加减治疗...

  • 辨识寒凝证高血压病制定寒凝汤

    辨识寒凝证高血压病制定寒凝汤

    李士懋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 余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在临床上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 1. 从寒辨治寒凝证高血压病的理论基础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风眩”等范畴。寒邪虽然“客于脉外”,...

  • 保暖防寒 轻松过“心”年

    保暖防寒 轻松过“心”年

    又逢春节,又到了阖家团圆的时候。新春佳节,朋友们可以暂时把工作放在一边,尽情地休息、欢乐、聚会,共享天伦之乐。 本来是人人欢喜的日子,但春节却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的高发期。在以往每年春节期间,各大医院都会遇到很多“乐极生悲”的人突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等,这为整个家庭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 心脏病患者 过年容易 突 发心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动脉硬化,引起了冠状动脉狭窄,从而造成心肌缺血、缺...

  • 面瘫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中药方

    面瘫 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中药方

    面瘫总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阴阳失调,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因此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是其本,风、寒、痰、湿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肌肉弛缓不收是其标。本方中牵正散能够祛风解痉、化痰活血通络。方中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长于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干葛祛风通络;白芍、川芎、防风疏风通络、活血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虫类药物性能走窜,搜风...

  • 动脉粥样硬化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

    动脉粥样硬化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治疗心血管疾病 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论》中提出了很多独具 特色的学术思想,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理论源于 其中。笔者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失常的诊疗为 例,论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的应用。 1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概念 寒热并用,指将分属于寒热两性的药物配合 应用,以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攻补兼施,是于 攻伐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剂,以期达到祛邪而不伤 正,扶正与驱邪并举的目的 。 《类经》曰 : “阴阳 者,一分为二也。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疾病亦如 此,有正...

  •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脑中风

    寒冷天气如何预防脑中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碧辉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病情严重者会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张晓雪介绍,冬季是脑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尤其在北方,昼夜及室内外温差变化大,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那么寒冷天气,如何预防脑中风? 控制血压   张晓雪说,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