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 第180页

寒 第180页

  •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 桂花木樨花泡饮方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 桂花木樨花泡饮方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征兆。胃寒首要体现有胃脘痛苦,受寒胃痛加剧,得温痛减,吐逆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现介绍一款治胃寒有用暖胃散寒饮品。 办法:桂花、玫瑰花各3g,开水冲泡饮服,每日2~3次,连服5~7天。 桂花(木樨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可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用于食欲不振、痰饮咳喘、口臭等必定效果。《本草汇言》云:桂花“散凉气,消瘀血……凡患阴寒凉气,瘕疝...

  •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哮喘天气寒犯病 椒目粉治之

    施某,男,58岁。患哮喘10余年,每逢冬季即甚,近因天气寒犯病,其在医院治疗半月余稍安,出院6天后又剧,故来余处求以中医药诊治。其哮喘较甚,张口抬肩,观其舌苔白稍腻,脉数而无力。 即与之椒目粉3g(左右),白开水送服。 另处方:党参20g,干姜15g,炙甘草10g。7剂,煎水,每日1剂,煎汁送服椒目粉3g/次,每日3次。7剂药罢,其喘已定。 凤翅按:椒目,乃花椒子,为末服,有劫痰平喘功效,且其效速。三先生评:椒目禀纯阳之气,通三焦,善行水路。上可治咳逆,中可温脾止痛,下可暖肾祛陈寒。《...

  • 肺系病之肺寒饮论及其临床意义

    肺系病之肺寒饮论及其临床意义

    肺系病一本三因论 “在肺之证, 纷繁多端, 医家自古多有纵横之 论, 而难能穷其细目。 韩非子有云: “善张网者引其 纲, 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 中医学在传统上更是主 张智者察同、 以简驭繁、 以一统万之思维, 如《金匮 要略》论道: “千般疢难, 不越三条。 一者……为内所 因也。 二者……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 房室金刃虫 兽所伤。 以此详之, 病由都尽” 。 本文认为, 对于肺系 病也当...

  • 咳嗽中医病案“阴虚火旺”“寒包火”治方

    咳嗽中医病案“阴虚火旺”“寒包火”治方

    咳嗽病变部位在肺,但五脏六腑均能令人咳。不同的医家对咳嗽的治疗思路迥异,赵氏临床善用轻清宣透法治疗疑难咳嗽,其用药轻灵,效若桴鼓。 北京同仁堂上海药店赵爱华名中医系国家级名中医赵绍琴之女,曾在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西医理论,后又得其父临床亲授,对内外妇儿,无不精通,尤善于运用轻清宣透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颇有心得。作者曾有幸侍诊赵老师多年,现将其治疗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历代中医名家对咳嗽的认识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

  • 风寒恋肺型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小青龙汤

    风寒恋肺型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后世治外感痰喘者,多以它为主方,国医大师李佃贵对此方驾御熟练,临床医治痰多久咳,效果甚佳。 张某,男,45岁,于2018年5月13日初诊。患者于就诊前半年开始咳嗽,阵发性,夜间加剧,影响睡觉,遇冷空气、影响味加剧,咳痰量少色白,伴后背发凉,经常厚衣加身,冬季甚至夜间需穿棉背心就寝。曾多家医院就诊,服抗生素及多种中成药医治效果不佳。刻诊:咳嗽、少痰、背部怕冷、欲加衣被、咳嗽常遇冷空气、影响味等加剧,夜间重,纳食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确诊:风寒恋肺型...

  • 慢支气管炎 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

    慢支气管炎 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

    缓慢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晚年支气管炎、寒咳患者,很简单受风寒外袭而发病。咀嚼干姜(鲜姜切片晾干即可)能缓解寒咳多痰的缓慢支气管炎。 中医以为,干姜为治寒饮痰咳的要药,其性大热,味大辛,有回阳通脉、温肺化痰等成效。患者取干姜少量嚼之(1片干姜约1~1.5g),或晚上睡觉前含1片干姜,咳嗽会减轻。外出时,也可随身带上一些干姜片,在咳嗽痰涎不易咳出时,嚼上1片,可显着缓解症状。根据现代药理剖析,干姜含有姜辣素、冰片、姜醇、柠檬酸等成分,这些挥发油成分均有祛风散寒逐邪的成效,还有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的效果,可...

  • 治疗咳喘的名方 主治外寒内饮之咳喘证

    治疗咳喘的名方 主治外寒内饮之咳喘证

    【病案】   王某,男,8岁,2013年11月9日初诊。家长述其素有哮喘,平素稍一受凉或喝饮料、凉开水时即哮喘发作。3月前感冒后咳嗽气喘,经服中西药(具体用药不详)后,时愈时发。刻诊:患儿咳嗽,晨起受凉时咳嗽一阵,夜晚入睡前亦咳,咳时气喘憋闷,直至吐出清稀痰后方觉少舒,而咳喘止。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弦。诊为哮病,辨证属于外寒内饮。因患儿不愿服药,故处以中药外洗。   处方:麻黄、白芍、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茯苓各30克,细辛、杏仁各15克。2剂,每剂药用3天。水煎煮两次,取汁2...

  • 老中医巧治老人肺寒咳嗽

    老中医巧治老人肺寒咳嗽

    天气一寒一热,老人小孩最容 易着凉感冒,老年人哮喘也多发。伴 随着一阵咳嗽的声音,一个老汉敲 开了老中医茅舍的门。 这老汉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走 起路来有点颤颤巍巍,好像每走一 步,都要调一下呼吸,努力一下。小 徒弟赶紧走过去,扶住他。从老汉的 言谈中知道,他是地道的农民,常年 冒风淋雨地耕作,回家后,喜欢喝酒 散散风寒。 老汉说:“现在我经常感觉胸口 闷,走快两步气就喘,晚上经常咳 醒,睡不着。”爷爷一边摸脉一边问: “咳痰晚上咳得厉害还是白天?”他 边咳边说:...

  •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牛某,女,45岁,2016年10月15日初诊。 病史:2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显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 辨证治则处方:证属气虚不固、风寒外束、肺气不利,治以益气升阳、祛...

  •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应用寒疫理论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反复发热验案举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普遍人群易感性的一类新型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腹泻、流涕、鼻塞等症状[1]。笔者在参加抗击COVID-19的工作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认为该疾病可归属中医“寒疫”范畴,应用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COVID-19临床表现及“民皆病”的传染性,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疫...

  • 温中祛寒治久咳

    温中祛寒治久咳

    对于咳嗽,人们常常是见咳止咳,见喘平喘,常用止嗽散、杏苏散、桑杏汤等类止咳平喘方剂,临床中或效或不效者均有。己亥年春雨水频繁,天气变化无常,人们受凉则感,而愈后好转但又见口淡、咽干、咽痒、干咳绵绵难愈,甚者月余不休。咳起时咽痒难耐,伴口淡纳呆、大便溏薄、疲乏困倦,常因半夜频咳不停,影响睡眠,苦不堪言。 面对病患之苦,医者要会辨证用药。此类患者平素脾阳虚弱,又常过食生冷,故寒湿困脾,正阳被困,中阳失运。因于感冒,体能受耗,所以这是感冒后咳嗽。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但又聚湿生痰。《内经》言:“脾...

  • 火龙灸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火龙灸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丽,王德琴,李彩虹  摘要 目的:观察火龙灸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慢性虚寒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 2 组,对照组 30 例采用自拟温肺止咳方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龙灸加温阳中药治疗。10d 为 1 个疗程,2 个疗 程后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龙灸结合中药治 疗慢性虚寒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 火龙灸;虚寒性咳嗽;治疗;护理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

  • 咳嗽的分型 寒咳燥咳风咳

    咳嗽的分型 寒咳燥咳风咳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长期咳嗽却会对健康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生活中很多人咳嗽了,不怎么清楚自己的咳嗽类型,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挑选服用具有止咳化痰等功效的止咳药,结果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咳嗽反而越来越厉害。 咳嗽的分型 面对进店的咳嗽患者,如何迅速又准确的分辨咳嗽类型,是药店人的基本功。这里分享一个非常简单的分类方法: ①根据有没有痰分为湿咳和干咳; ②根据痰的颜色把湿咳分为热咳和寒咳; ③根据咽痒还是咽干咽痛将干咳分为风咳和燥...

  • 气候寒冷咳嗽 大根“莱菔”胜人参

    气候寒冷咳嗽 大根“莱菔”胜人参

    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之前生活条件不好,冬天又冷 补补确实对身体有帮助。 现在饮食不缺,居住条件也好起来了 若是仍旧不假思索自身情况,热衷温补 ——如温热的牛羊肉,膏方等。 反而容易 导致肠胃积滞、气机阻塞,造成体内积滞。 《周礼•天官•疾医》云:“冬时有嗽上气疾。 ——”秋冬易“肺气焦满”、&ldqu...

  • 秋冬天气寒冷防治感冒

    秋冬天气寒冷防治感冒

      秋冬,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有不少人认为感冒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感冒并非都是受凉所致,很多因素都可以诱发感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防寒保暖感冒虽然是由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但是受凉也是感冒的主要诱因。寒冷使肺功能降低是导致秋冬感冒的重要因素。所以,秋冬季节要多注意防寒保暖。   合理饮食感冒与饮食关系密切,一些感冒是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过多食用肉类、乳制品等,可降低体内免疫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引起感冒;过多摄入高盐食物,可导致...

  •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1.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前3味药共捣烂呈糊状,入酒调匀,用纱布包紧,涂擦前后背、手足心及腘窝,涂擦一遍后,让患者安卧,一般30分钟后即有汗出。   2.白芷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过筛,贮瓶密封,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入一侧鼻孔内,每侧鼻孔交替塞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   风热感冒   1.桑叶、菊花、薄荷10克,连翘20克,生姜10克,桂枝6克,青葱1根,将诸药打碎分2份装入布袋,水煎20分钟,先取1袋熨颈、项、肩、背等处,稍冷...

  • 阳虚感冒 芪附解表散寒汤

    阳虚感冒 芪附解表散寒汤

    组成及用法:熟附子6克,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桂枝9克,防风9克,羌活10克, 炙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阳虚感冒。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锡章的经验方。身体素弱,易罹感冒者,若感冒持续日久不愈,身热轻而恶寒稍重,清涕多而痰色白稀,头身疼痛自汗出,神倦乏力,语声低微,舌淡脉沉无力者,用寻常感冒方药无效,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类少效,用清热解毒方反重者,当属营卫不固,阳虚外感,宜用本方助阳解表。若兼少许郁热,咽喉微红不适,可加银花升清阳而解毒,勿用苦寒类。...

  • 鲜姜汁敷背治风寒感冒

    鲜姜汁敷背治风寒感冒

    风寒型感冒是由寒邪袭肺,肺卫失和引 起。轻者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 嗽,咯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重,发热轻,无 汗,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 紧。此病全年可发,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运 用鲜姜汁敷背治疗本病,方法简单易行,现 介绍如下。 方法:患者俯卧位,露出背部,操作者位 于患者右侧,先取瓷勺l把,蘸少许凡士林,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刮痧至背部皮肤微红。 再取鲜姜汁20~30毫升,涂抹整个背部,在 背部穴位:大椎、肺俞:肾俞等处放置鲜姜蓉 lO~20克,使用保鲜膜覆盖整个背部,保留 15~2...

  • 感冒鸡汤“风寒”可以喝 “风热”要少喝

    感冒鸡汤“风寒”可以喝 “风热”要少喝

    有一种说法,感冒后不可喝鸡汤,更不能吃鸡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鸡汤 “风寒”可以喝“风热”要少喝 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表示,感冒后不可喝鸡汤的说法是片面的,有研究证明,喝鸡汤可以缓解部分感冒症状。 美国西奈山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喝鸡汤对于消除感冒患者充血和鼻子不通气的效果要比喝热水好。相对于喝热水的人,喝鸡汤的人鼻黏液分泌速度更高一筹,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摆脱流鼻涕的烦恼。 另一项研究发现,鸡肉中含有一种“半胱氨酸&rd...

  • 解表散寒感冒方 身体疲劳食疗

    解表散寒感冒方 身体疲劳食疗

    寒感冒食疗方 姜丝萝卜汤 生姜25克,萝卜50克。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次,热服。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香菜葱白汤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每日2次,连服2-3日。 功效:解表散寒。 姜糖饮 生姜10克,红糖15克。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每日...

  • 内热与外寒 容易引起感冒

    内热与外寒 容易引起感冒

    最近,不少人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如果稍有留心就会发现,身边喷嚏连天、声音嘶哑、咳嗽不断的人不在少数。记者在各大医院了解到,最近因患感冒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以儿童和老人居多。专家提醒,在内热与外寒的“双重夹击”下,很容易引起感冒,老年人感冒后要尤为重视,及时就医。 内热遇“外寒” 感冒自然来 正在就医的王大爷说,“一个夏天都好好的,眼看入秋了,却得了重感冒,头痛,浑身没劲儿,所以赶紧到医院来看看。”据医生介绍,近日来看病的患者多...

  • 麻油煎蛋可治风寒感冒

    麻油煎蛋可治风寒感冒

      冬天来了,很多人会因为低温、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患上感冒咳嗽。民间传闻,用纯芝麻香油煎鸡蛋,连吃几天便可治疗咳嗽,事实真的如此吗?   桂林市中医院铁西分院内科主任邓建华表示,确实听说过这个偏方,有的人还会往里加一些生姜末。芝麻、鸡蛋性平,有一定的养血润燥功效;生姜微温,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因此,这个偏方可能对风寒感冒及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邓建华谈到,在中医观点里,风寒感冒的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

  • 治风寒感冒 体虚多汗验方

    治风寒感冒 体虚多汗验方

    体虚多汗验方 炒党参、炙黄芪各15克,酸枣仁、龙眼肉各10克,炒白术、全当归、茯神各8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连服7~15剂。再改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交替服用。 芫荽煎汤治风寒感冒 芫荽30克,黄豆10克。先将黄豆浸泡一夜后,第二天加适量水煎煮,煮15~20分钟时,加入芫荽,再煎5~8分钟,去渣,1次服用完,每日1服。此方不仅能治疗风寒感冒,尤其可迅速消除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感冒初期,连服1~2剂就能见效。(胡佑志)...

  • 感冒受寒打喷嚏 双击大小鱼际

    感冒受寒打喷嚏 双击大小鱼际

    朋友问我感冒了怎么办?我说:“如果刚有症状可以把双手交叉握在一起,使劲搓大鱼际,等到穴位部位的皮肤发热后,紧贴迎香穴,如此做上十来个回合,趁身体有些发热了,再喝两杯加入两勺醋的热开水,然后关好门窗,在家里待着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可用于感冒初起时,也就是刚受寒打喷嚏的时候,症状重的话,一天多搓几回,休息一天,90%的人都能痊愈。 还有一种不花钱治感冒的方法是——双手大小鱼际双击108下。做的时候,用左手的大鱼际撞右手的大鱼际,用左手的小鱼际撞右手的小鱼际。...

  • 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名医罗俊儒的经验方

    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名医罗俊儒的经验方

    组成及用法:防风10克,荆芥10克,紫苏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柴胡15克,生姜1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一般风寒表证及风寒杂滞诸多病证。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罗俊儒的经验方。罗氏认为,寒邪于人体影响较之其他邪气普遍,诸多病证,常夹寒邪为害,包括外伤,有伤必有寒,故谓“百病皆有寒作怪,寒束肌表,卫阳不宣则发热恶寒无汗;寒邪内舍于肺则肺失宣降,鼻塞不通,咳嗽气喘;寒邪客于经络则经脉拘急收引,气血运行不畅,凝滞不通;寒邪伤中则运化呆滞,气机升降无力,脘腹疼痛,肠鸣呕吐...

  •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反复寒战发热 宣痹汤加味

      杨某,女,30岁,湖南省冷水江市人,门诊病例。   2010年6月11日初诊:反复寒战发热6个月。患者于2010年元月起病,身发皮疹,瘙痒,随后寒战发热,先后前往多家大型综合医院就诊,经CT、骨穿、血沉、活检、B超等多种检测,疑为“结缔组织疾病”;经门诊、住院多次诊治无效。来就诊时仍有发热、寒战,伴周身肌肉疼痛,面生斑疹,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方:宣痹汤加味。   组成:防己6克,杏仁10克,滑石30克...

  • 中医治疗外感风寒感冒一方

    中医治疗外感风寒感冒一方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风寒感冒的症状为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一部分患者可转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心肌病等,或诱发本身的慢性病,并使之加重。因此,早期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 中医学在治疗外感风寒方面很有讲究,认为服用温散之品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现介绍一方;桂枝5~10 g,麻黄3~5 g,白芍10~15 g,大枣3~5枚,细辛1—3 g,干姜5~10片,法半夏5~10 g...

  • 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 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 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生理性的汗液排泄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中医古籍对汗证描述很多,如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战汗、脱汗、黄汗等,根据出汗部位分为头汗、五心汗、腋汗、手足汗、阴汗、偏沮等;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黄汗等。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

  •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陈某,男,71岁,2014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1周。患者曾有恶寒、头痛、身痛、流清鼻涕,因发热曾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及中药荆防达表汤、银翘散之类,发热未已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39.7℃,以午后及夜6~7点为甚,发热前稍有恶寒,口渴明显,口苦,口黏,呛咳,咳吐白黏痰,舌苔黄腻而燥,舌质暗红,脉浮滑数。 结合运气特点,从少阳合并阳明论治,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因有舌苔黄腻、呛咳、咯吐白黏痰等,故复入清化湿热、清宣肺气之品。 处方:柴胡3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炙甘草5克,生石膏...

  • 感风寒鼻塞流浊涕 苍耳子散合玄贝甘桔汤

    感风寒鼻塞流浊涕 苍耳子散合玄贝甘桔汤

    张某某,男,7岁5个月,长沙市郊人。2008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家长诉近日感风寒,鼻塞、流浊涕7天,伴咽部红痛,扁桃体轻度红肿,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类似病情常发。 辨证:肺经蕴热。 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主方:苍耳子散合玄贝甘桔汤。 处方:苍耳子15克,辛夷15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玄参15克,浙贝15克,甘草6克,黄芩8克,桑白皮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鼻塞、浊涕诸症悉减,前方再进5剂。 分析:《诸病源候论》载:“肺主气,&h...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