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176页
-
治慢性支气管炎 遇寒加重方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咳嗽气急,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舌淡苔白滑,脉细弦或沉弦。 处方与用法:党参、五灵脂、生姜、苍术各15 克。水煎服,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益肺,活血化瘀,治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加重,痰白清稀,口唇紫绀,舌质暗红,脉细: 慢性支气管炎 预防为主 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烟雾对周围人群也会带来危害,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要教育青少年杜绝吸烟。同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加强个人卫生,包括体育、呼吸和...
-
儿童咳嗽高发季 选用散寒宣肺止咳药
据儿科门诊统计,咳嗽是儿童常见症状,占到呼吸科门诊量60%以上。中医认为风、寒、燥、热皆伤肺气,其中以风寒、风热最为多见,所以冬季是儿童咳嗽的高发季节,并在感冒中后期多会遗留咳嗽症状。在儿童受风寒和风热病邪后,因为儿童多为稚阳之体,多数儿童在病邪入里后化热形成肺热咳嗽。 区分咳嗽不同类型 风寒感冒初期,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声重不清,或兼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喑哑、痰鸣。这是风寒咳嗽的典型症状。 一般在感冒二、三天后,多数儿童会出现发热、咳嗽、有痰或有喘息等肺热咳嗽症状...
-
以三拗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寒咳
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由带节麻黄、苦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宜肺平喘,其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宣;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黄、杏仁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宣肺、止咳平喘之功。笔者以三拗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寒咳收到很好效果,且具简便廉验之特点。兹举案例如后。 病例一...
-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咳嗽:多由风寒之邪侵袭,内郁肺气,肺卫失宣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它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
-
主治一般寒性咳嗽 组成及用法
组成及用法:炙麻绒6克,嫩桂枝9克,杏仁泥12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4.5克,京半夏9克,化橘红9克,云茯苓9克,炙甘草6克,川干姜6克,炙冬花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炙白前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一般寒性咳嗽。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黄树曾的验方。黄树曾出身中医世家,后受业于江南名医陆士谔,新中国成立后,在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单位从事中医教学及医疗工作,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内经诊断教研组副主任。黄氏于中医经典著作,功力尤深;黄氏临床认为阴液...
-
寒火痰湿咳嗽区分治疗
痰湿咳嗽 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橘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饮用来防治。 风寒咳嗽 吐稀痰,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或有发烧等症状,疗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早晚两次。 风热咳嗽 多有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咽喉痛的症状。可用鲜藕、脆梨榨汁混合,早晚各一杯来预防和治疗。 燥火咳嗽 有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的症状。可用新鲜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
咳嗽十余年 辨证外寒内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 黎崇裕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某,女,45岁,2016年3月1日初诊。 主诉咳嗽十余年。患者从十多年前感冒后一直咳嗽至今,头部、背部、双上肢遇冷后咳嗽加重,每次咳嗽时有少量白痰,每逢春季则咳嗽加重,大便黏软,舌淡苔薄黄白,脉细滑。另有慢性咽炎病史,患者为此咳嗽多方求治,中西药叠进,疗效不佳,又因珠海春季雨水增多,咳嗽严重,经朋友介绍来诊。 诊断:咳嗽。 辨证:外寒内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用药:桂枝尖10克,杭白芍10克,北细辛6克,淡干姜...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与治疗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辛温解表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辛凉解表药,代表方剂为银...
-
风寒感冒 中医妙方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症状为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一部分病人可转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心肌病等,或诱发本身的慢性病,并使之加重。因此早期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 祖国医学在治疗外感风寒方面很有经验,认为服用温散之品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一方供读者选用:桂枝5~10克,麻黄3~5克,白芍10~15克,大枣3-5枚,细辛1~3克,干姜5~10片,法半夏5~10克,炙甘草3~5克。服该方2~3剂,可奏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之...
-
寒冷干燥雾霾茶饮方
近期,特别是进入干冷冬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频繁出现雾霾天气。被雾霾裹挟着的各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损害人体健康。那么,在寒冷干燥雾霾天气的情况下,该如何注意饮食? 适量补充维生素D 雾霾天气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可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乳酪、坚果,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
-
基于伤寒与温病辨识中东呼吸综合征
起源并蔓延于中东,散发于欧美,传播于韩国,输入于我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由于死亡率较高,对国际社会及我国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此病症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加强对此疾病的防治研究,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等,是非常紧迫的重要工作。 对此疾病目前西医药还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防治疫苗,选择中医药防治疫疠传染病的实践探索和应用经验,发挥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疑难病的特色和优势,此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长,笔者从临床角度,谈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初步认识和思路。 中医对此病病机的认识 资...
-
外感风寒之邪出现咳嗽 刘渡舟经验方
咳嗽是外感、内伤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系,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成的疾病,既可是单独的疾病,亦可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有言:“咳嗽者,肺寒也。肺主皮毛,寒邪侵袭皮毛,连及于肺,故令人咳。宜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紫苏子主之。”风寒咳嗽多可遵此方治疗,取效颇佳,下为临床常见病案一则。 患者向某,女,33岁,咳嗽咽痒5天就诊。咳白色黏液痰,气急。初起曾有鼻塞流涕,自服感冒药后缓解,现唯有咳嗽而来诊,察舌苔薄白,脉浮。予处方如下:麻黄10克...
-
风寒风热感冒防治便方
感冒俗名“伤风”,是一种四季都可能发生的疾病,天 气时冷时热的时候,受凉受热,最容易得病,一般有头痛、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怕风怕冷、个身发烧等症。但由;于 气候的冷热和人体体质不同,又有风寒,风热的分别,治疗也应分别对待。 风寒 发烧怕冷,头痛,颈项活动不灵活,鼻塞,流清 涕,打喷嚏,咳嗽,吐痰稀白,浑身酸痛,不出汗,口不 干。脉浮有力,舌苔薄白。治疗宜用辛温解表,疏散风寒。 处方 (1)鲜葱头(切碎)5个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水煎服。 (2)紫苏10克 路边荆15克 水煎服。...
-
风寒感冒不宜服抗病毒类中成药
中药对防治感冒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不少人易走入一个误区——只要感冒了,喝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就行。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建华提醒说,目前常用的治感冒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均有抗病毒作用,但它们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只对发热重、恶寒轻的风热感冒有效,属于风寒感冒的病人服用后效果欠佳,千万不能随便服用。 专家提醒说,抗病毒中药并非人人皆宜,更别指望抗病毒的药能包治各种感冒。一旦用药不当,还会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