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 第175页

寒 第175页

  • 火针祛虚寒

    火针祛虚寒

    许多人都不知道火针治病,其实火针也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现在仍被广泛应用。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悴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 针刺时,一般用酒精灯把火针烧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再迅速出针,患者有局部温热、舒服的感觉。火针的作用为温经通络、祛风散寒。主要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如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胃下垂、胃脘冷痛、虚寒泄泻、痢疾、...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火针
  • 姜汤治空调引起的胃寒伤风关节疼痛

    姜汤治空调引起的胃寒伤风关节疼痛

    对空调病大家都不陌生了,由空调病引起的胃寒胃痛、肢体关节冷痛、伤风感冒等一系列的症状,可以喝些生姜汤来缓解。 胃寒疼痛:长时间吹空调,空调的冷气会由口咽进入胃部,寒滞胃脘而疼痛,有时会伴有胀满、呃逆、嗳气、便溏等症状。生姜性味辛、温,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可用生姜5片(大约15克),剁碎后加200毫升水煎煮10分钟,趁热饮服,可以有效缓解长期在空调屋内导致的胃痛、腹胀、泄泻等。 肢体关节疼痛:长时间开空调,肢体关节最容易感受风寒的侵袭,再加上长时间的坐卧不动,血液循环较慢,四肢关节得不到血液的濡养,寒滞血瘀,极易导...

  • 治脉管炎(虚寒凝滞)方

    治脉管炎(虚寒凝滞)方

    处方:黄芪40克,当归25克,红花、丹参、牛膝、地龙各18克,制附子8克,肉桂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温经,散寒通络。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寒凝滞型。症见足凉麻木,抽痛,跛行,足趾压之回血缓慢,足背动脉摸之细弱或不清,气虚乏力,面色微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或迟。 专家点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慢性周围血管器质性病变。该病主要侵犯肢体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血管壁呈现非化脓性炎症,出现瘀血、缺血、瘀斑、肿胀,溃疡坏疽血栓形成,引起肢体缺血、疼痛,...

  • 头痛证治辨析《伤寒论》

    头痛证治辨析《伤寒论》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传变、并病或作为辨证之根据而提出。由于叙述的先后不同,方式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就该书对头痛证的论述,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做以下辨析。   病因病机15条,归纳为4点...

  • 顽固性失眠 临床难治病《伤寒论》临证常用的名方

    顽固性失眠 临床难治病《伤寒论》临证常用的名方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临证中常用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阳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无光少苔或舌质干而瘦小者。笔者临证体会,该方除治疗上述病证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黄连对老年人顽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刘××,女,81岁。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别是长期失眠十分苦恼,只能靠吃安定片维持睡眠。2014年入冬后,心动悸、脉结代诸症加重,甚时感觉胸口缺氧闭闷,入夜则面部潮红,心烦胸闷,彻夜难寐,入某二甲医院住院治...

  • 外感风寒后头痛食用祛风寒鱼头汤

    外感风寒后头痛食用祛风寒鱼头汤

    入冬天气寒冷,不慎感受风寒后往往出现头痛不适,此时,可以来碗川芎白芷鱼头汤。此汤具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的特殊功效,尤其适用于外感风寒后头痛绵延者。 做 法 准备鳙鱼头1个,去腮洗净沥干水,切对半,擦干水,将鱼头放入油锅煎至微黄,铲起;准备川芎6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分别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隔水炖2~3小时,调味食用即可。 功 效 红豆薏米粥具有祛湿健脾、排毒消肿的功效。湿气重、痰多便稀、头脸油腻、水肿肥胖、满脸痘斑更要吃它。本方尚有健脾养胃、补...

  • 《伤寒论》治疗失眠之管见

    《伤寒论》治疗失眠之管见

    •热扰胸膈之失眠:栀子豉(厚朴)汤主之; •脾胃失和之失眠:甘草泻心汤主之; •心阳亡失之失眠: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肾阳亏虚之失眠:干姜附子汤主之; •阴虚有热之失眠:黄连阿胶汤、猪苓汤主之。 失眠即不寐,古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少寐”“卧不安”,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

  •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病案举隅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病案举隅

    •蒿芩清胆汤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之功效,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数而右滑左弦。 •此方包涵了试验中与“清”“透”“利”“调”“和”相关的诸多药效作用,使“和解法”的科学内涵和挖掘中医药综合生物效应的治疗优势相结合,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 蒿芩清胆汤源...

  • 黄芪葛根汤 治感冒风寒之头痛

    黄芪葛根汤 治感冒风寒之头痛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组成及用法:黄芪15克,当归9克,细辛4.5克,羌活6克,葛根15克,麻黄7.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桂枝6克。先下麻黄、葛根,煮二三沸,掠去上沫纳余药,日分3服。 主治:气血亏虚,感冒风寒之头痛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陆鸿宾的经验方。葛根汤本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头身肌肉俱痛者。其本有诸多加减之法,均系六经外感病种。今加黄芪、当归、细辛、羌活者,其所治必然营卫气血俱虚,复感风寒之邪,虽全身疼痛不适,尤以头部冷痛为甚,且怕冷畏...

  • 治胃寒四个小偏方

    治胃寒四个小偏方

    胃寒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1.老母鸡1只(中等大小),去毛、净膛。另取砂仁12克、高良姜6克,用纱布包好,放入鸡肚中共炖,熟后去药包。食肉饮汤,每周1次。可暖胃散寒。 2.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3.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

  • 寒痛寒泻吃胡椒

    寒痛寒泻吃胡椒

      在炖鸡汤中,放上一点白胡椒粉,味道愈加鲜美,并且使人减轻油腻感觉。   胡椒不仅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调料,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指出,“胡椒暖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现代主要用于胃寒疼痛、脾寒腹泻等病症,民间应用更多。   胃部冷痛,恶心呕吐,大便清稀,可将白胡椒研粉,每次用开水吞服0.5-1克。反复疼痛的,民间将小麦500克炒熟,然后与白胡椒30克共研粉,每天早晨用红糖拌一汤匙,开水冲服。   治疗小儿寒泻腹痛,除可内服上方外,也可将白胡椒1-2粒研粉...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胡椒
  • 治寒湿腹泻方

    治寒湿腹泻方

    组成与用法:干姜10克,白术50克,车前子25克。水煎服,日1—2剂。 功效:温中散寒,利湿止泻,治腹部受寒后,腹痛肠呜,便泻清稀,苔白,脉濡者。...

  • 养胃的方法 旅行防寒

    养胃的方法 旅行防寒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胃有毛病而苦恼。时下养胃的方法花样百出,但也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加以注意和纠正。 误区一:喝粥养胃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但喝粥并不利于消化吸收。原因在于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二:常喝牛奶胃...

  • 寒湿胃痛饮藿香水

    寒湿胃痛饮藿香水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暑期贪凉,饮食不当,导致脾胃损伤,寒邪客胃:则容易引起胃痛,表现为胃脘胀闷疼痛,暖气食少,舌苔白厚,脉弦或沉。中医认为,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能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此药性温而不燥热,芳香而不烈,为治疗脾胃吐逆,胃脘疼痛的要药。用藿香治疗本病,胃脘寒湿得除,饮食停滞得导,气机阻滞得疏,脾胃失调得和,则疼痛可愈。 方法:取藿香10克,水煎取液,分多次代茶饮,每日l剂,7 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陈宁...

  • 胃寒喝碗香姜暖胃汤

    胃寒喝碗香姜暖胃汤

    气温逐渐降低,冷空气的侵袭极容易引起胃部冷痛,若是身边没有药物的话,可以随手做碗香姜汤来暖胃止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绝不比药物逊色。 取香菜50克,洗净切碎;鲜生姜15克 (大约四五片)剁成末,两种食材同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10分钟左右出锅 (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晾至温热一次饮完。 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之品。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温肾等功效,适于寒性体质、胃虚弱及肠道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生姜性...

  • 胃痛腹痛腹泻 虚寒性肠胃病 温胃散

    胃痛腹痛腹泻 虚寒性肠胃病 温胃散

      指导专家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气温渐渐升高,室内的空调也开得越来越低,南方地区的市民多待在空调房,太阳晒得少,睡得也晚,很容易出现胃寒脾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教授表示,对于在喜欢喝凉茶“老广”们来说,脾胃虚寒更容易出现一些胃痛、腹痛、腹泻等问题,特别是本身患有虚寒性的肠胃病的人。   “采用吴茱萸、元胡等中药制作的温胃散,通过穴位贴敷,将药物贴附于患者体表穴位上,利用药物较强的刺激作用,达...

  • 敷五香粉治胃寒

    敷五香粉治胃寒

    当胃部受寒后疼痛,可取五香粉(一种厨房常用烹饪调料)6—9克,用热白酒调成稀糊后敷肚脐,纱布覆盖,脱敏胶布固定。 注意:敷药前,应先将患者脐部用热毛巾擦干净。我使用该偏方多年,通常5—10分钟迅速暖胃止痛,2~3小时后除去五香粉糊即可。...

  • 黄洒做药引祛胃寒

    黄洒做药引祛胃寒

    你知道吗?黄洒不仅是我们熟知的常用饮品,更是一种中医治病时重要的“药引子”。中医用黄酒做药引子,学问可大呢! 首先,这是由于白酒中酒精的含量高,饮用不当对心、肝、肾及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其次,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饮白酒(比如肝病患者、女患者等)。 而黄酒酒精含量较低,只有15度左右,且黄酒多是用糯米酿制而成,药用历史悠久,营养丰富。据中医典籍记载,“黄酒味苦、甘、辛,可入药、行药势、杀百邪恶毒、通血脉、厚肠胃、润肌肤、散寒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甚良。&rdqu...

  • 寒凝胃痛饮苏陈茶

    寒凝胃痛饮苏陈茶

    天气骤冷,风寒侵袭,寒邪犯胃, 导致胃气壅滞,可引起胃脘疼痛,表现 为以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为主症, 得温痛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细。 用苏叶、陈皮等中药水煎代茶饮用,治 疗本病效果显著。 方法:取苏叶、陈皮、林草、生姜 各6克。水煎取液,分多次代茶饮,每 日1剂。 卢 坤 治慢性浅性胃炎验案 病例:李某, 女,32岁。患者面 色白少华,胃脘胀 满疼痛,食后尤甚, 喜温喜按,食少, 泛酸.舌淡红,苔 薄黄滑润,脉沉缓 无力。1年前电子胃 镜检查示:慢性浅 表性胃炎。有慢性 表性胃炎。有慢性 咽炎病史2年...

  •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笔者近年来用胡椒配红枣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红枣6枚去核,每个红枣内放白胡椒2粒,隔水蒸10分钟后食用,每日2 次,一般1—3日疼痛减轻, 且无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大肠经,可温中、下气、化痰、止痛。《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调五脏、止心腹冷痛: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

  • 治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 虚寒泄泻

    治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 虚寒泄泻

    花椒和胡椒都是常用的调味品,又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属于温中散寒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花椒又称蜀椒、川椒,是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入脾、肾经,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外,还有杀虫、止痛、止痒的功效。 花椒用麻油炸至微焦,可用于治疗蛔虫所致的腹痛、呕吐;花椒同醋煮汤饮,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花椒水煎灌肠,可用于治疗蛲虫病,含漱可治牙痛;花椒与苦参、地肤子煎汤熏洗,可用于湿疹瘙痒。需要提醒的是,患有支气管哮喘、...

  • 寒湿腹泻喝白术汤

    寒湿腹泻喝白术汤

    寒湿腹泻,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 清稀,甚至如水样,痛一阵泻一次,或 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周身酸痛, 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濡。多见于感 冒寒湿之邪后引起的急性腹泻。治宜解 表散寒,化浊利湿。用白术等中药煎汤 治疗;效果满意。 方法:取白术15克,干姜、茯苓各 6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 1剂。 于顺业 气虚头痛食黄芪粥 气虚引起的头痛,症见头痛绵绵, 早晨较甚,晚上痛减,劳累加重,疲倦 乏力,饮食减少,腹胀,大便稀薄,舌 淡脉弱。可服用黄芪粥治疗。 方法:取大米50克,黄芪30克。 先用水...

  • 春日胃寒用荜茇(荜拨)

    春日胃寒用荜茇(荜拨)

    荜茇又名荜拨,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有一股特异的香味,为温中散寒良药。据传,‘剂单方“牛乳煎荜茇”曾治愈唐太宗的痢疾,一时传为佳话。 唐朝贞观年间,太宗因饮食不节患上痢疾,众太医屡治不效,束手无策。于是,便下诏求医,对能医好太宗疾患者给予重赏。皇榜贴出后,多日无人揭榜。一天中午,一中年人揭榜称能治皇上的病。来人叫张宝藏,曾患过痢疾久治不愈,后来他用牛奶煎荜茇这一单方,服用后很快痊愈。于是自荐来到皇宫,献出此方,给皇上治病。方用牛奶半斤,与荜茇三钱(9克)同煎空腹顿服。太宗...

  • 驱胃寒胃冷痛 鼻嗅肉桂

    驱胃寒胃冷痛 鼻嗅肉桂

    天冷时,许多老人稍不注意保暖,胃部便会受寒引起胃冷痛。此时家里常用的调料肉桂就派上用场了。 肉桂味辛、甘,性热;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中含有一种叫桂皮油的芳香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这些物质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并通过刺激嗅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机能,促进肠运动,排除胃及肠道内因受寒引起的积气,缓解胃肠受寒导致的痉挛性疼痛。 具体方法是:取一片肉桂(大约1-3克,也可以用肉桂末),置于鼻孔前1厘米处闻,尽量使劲吸肉桂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使之较快进人体内。一般...

  • “胃寒”多畏寒 暖胃食疗方

    “胃寒”多畏寒 暖胃食疗方

      不少人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常常在夏天贪一时之快,过量进食性质寒凉的水果,以致最终落下“胃寒”的毛病。每当天气变冷时,“胃寒”人士还会经常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有效地暖胃?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张秋霞   “胃寒”多畏寒   佘世锋指出,我们常说的“胃寒&...

  • 毛德西从“脾胃虚寒夹滞”论治消化性溃疡

    毛德西从“脾胃虚寒夹滞”论治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并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历代医家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尤其是诸多当代名医,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对本病做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为中医药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了新的思路。河南省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毛德西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辨治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其辨证治疗思路及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虚”“滞”是贯穿消化性溃疡的突出病理特点 消化性溃疡可归属于中医学&...

  • 冬季肠胃炎 中医温胃散寒

    冬季肠胃炎 中医温胃散寒

      不少市民都喜欢趁着节假日约上一班亲朋好友,到餐馆里大肆吃喝一番。本来在假日与好友们聚餐是一件赏心乐事,但如果不慎进食了不洁的食物,引发急性冬季肠胃炎,美好的假日时光可能随时变“病假”。   专家提醒,肠胃炎在冬季的发病机率并不比夏季少,而且餐厅的卫生情况参差不齐,在聚餐的同时,很可能冬季肠胃炎已经在暗处悄悄“盯”上你。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佘世锋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张秋霞   气候与饮食相互影响  ...

  • 安中散治虚寒胃痛

    安中散治虚寒胃痛

    虚寒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以致寒邪客胃,凝滞不通而成,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缠绵不休,喜温喜按,口吐酸水,宿食不消,上腹胀满,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 方药:元胡、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各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每次服5克,每天服3次。 体会:方中用元胡止痛,牡蛎制酸,甘草和中,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温胃驱寒。寒则凝之,温则通之,通则不痛矣,故用以治疗虚寒胃痛最为合拍,常收立竿见...

  •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气机郁滞、络脉痹阻或经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腹痛。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陈宝贵教授治疗腹痛,遵前人法,在辨别寒、热、虚、实的基础上,分在气在血,在脏在腑。具体而言,属中焦虚寒者,治以温中散寒,以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加减;属湿热壅滞者,治以通腑泄热,以大承气汤加减;属饮食积滞者,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以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减;属气...

  • 虚寒胃痛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

    虚寒胃痛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

    虚寒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以致寒邪客胃,凝滞不通而成,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缠绵不休,喜温喜按,口吐酸水,宿食不消,上腹胀满,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 方药:玄胡索、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各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每次服5克,每天服3次。 体会:方中用元胡止痛,牡蛎制酸,甘草和中,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温胃驱寒。寒则凝之,温则通之,通则不痛矣,故用以治疗虚寒胃痛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